学术投稿

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

张莉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护理安全隐患, 防护措施, 探究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防护措施,进而为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疗效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临床治疗的患者13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安全护理,总结分析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完善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工作。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因素主要来自患者自身与护理操作环节,容易造成患者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大、心力衰竭以及治疗纠纷等安全隐患。采取对照护理后,观察组无安全隐患发生,对照组则出现8例安全隐患问题;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98.5%,显著优于对照组86.2%,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因素,进而采取针对性护理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进而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

    目的:探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防护措施,进而为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疗效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临床治疗的患者13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安全护理,总结分析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完善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工作。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因素主要来自患者自身与护理操作环节,容易造成患者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大、心力衰竭以及治疗纠纷等安全隐患。采取对照护理后,观察组无安全隐患发生,对照组则出现8例安全隐患问题;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98.5%,显著优于对照组86.2%,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因素,进而采取针对性护理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进而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凝血功能测定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治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在肝硬化患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5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83例肝硬化患者的PT、APTT、TT、FIB,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二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结论凝血指标可以准确反映肝硬化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和凝血功能情况,发现早期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于预防和治疗肝硬化患者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和景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护理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护理病患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到2013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216例手术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108例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接受舒适护理)108例。比较手术前后两组病患生理指标、心理状况的变化和护理结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患在手术后与手术前以及对照组手术后在生理指标和心理状况等各项指标方面相比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5%(101/108),护理信任度为94.4%(102/1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85/108),82.4%(89/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病患生理和心理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可明显改善病患术后生理指标和心理状况。

    作者:张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门诊放射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门诊放射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针对我院门诊收治的33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均给予体外加后装放射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并对出现对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肠炎及宫腔积液等并发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此组患者实施体外加后装放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目标,宫颈癌原发病灶基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不良反应明显降低,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中晚期宫颈癌门诊放射治疗患者采取及时、细致以及全程的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何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外科监护室食道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外科监护室食道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外科监护室食道癌手术患者78例,监测其睡眠质量,并探讨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结果本组78例患者的PSQI总分平均为(12.03±4.87)分,62例(79.5%)患者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有病理、心理、环境以及医源性因素四大类。结论外科监护室食道癌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较差,影响因素较多,但多为可控因素,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其失眠质量。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宫颈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普通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普通组29例,按照宫颈癌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优质护理组31例,按照优质护理模式给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基础护理质量、住院天数、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则明显低于普通护理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及对护理的服务满意度均高于普通护理组,住院天数少于普通组。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于会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科室检验的不合格血样30份和检验科采集的合格学样30份,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溶血标本10项生化指标和正常标本测得值差异有显著性。结果高于或者低于正常值,酶类、电解质和胆红素影响大。结论溶血标本对生化指标项目有干扰,临床检验过程中应该采取措施避免标本溶血发生,减少生化检验误差,提高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姜汉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6排螺旋CT行头颈部CTA检查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在16排螺旋CT行头颈部CTA检查中双筒高压注射器的应用及相关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20例临床上疑似动脉瘤、头部血管畸形、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行头颈部CTA检查,全部病例均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对其造影剂调配比例、注射速率的控制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例患者检查成功,影像质量能够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患者无不良反应,1例因患者突发躁动,获得影像不能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结论正确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可以有效减少造影剂的用量,节省成本,精心的护理操作配合是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硕;杨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2”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体会

    本文从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实验教学等几方面,介绍了一些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的教学体会。

    作者:张维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论临床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应该是对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本文通过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质量控制的分析,总结出了各环节质量控制的工作要点,期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高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48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4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抗感染、平喘、祛痰、增强免疫力等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规范化抗结核治疗12-24个月,48例患者中,肺部感染治愈和好转同时,肺结核好转45例,治疗有效率为93.75%。死亡3例(抗感染治疗无效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死亡)。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缺乏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合并症多见以及男性患者多见。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两者相互影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作者:朱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的探讨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液白蛋白超过正常水平、但低于常规方法可检出的范围。尿 mAlb主要用于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在此对尿 mAlb 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吴奇福;林灿英;陈小婷;林华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体会

    腰椎骨质增生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的腰椎骨质退行性病变[1]。因腰椎代偿性骨质增生,继发骨关节肥大出现骨关节边缘变尖、变锐呈唇样改变,形成骨刺样突起,由于增生压迫临近血管、神经,造成部分组织缺血、发炎、水肿致腰部疼痛、酸胀,功能活动受限[2],严重时可见下肢坐骨神经疼痛。其病程迁延、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起病缓慢,早期症状轻微,不易引起重视,仅表现为腰腿酸痛,时轻时重,以久坐,劳累后或晨起时疼痛明显,适当活动或休息后减轻。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椎间盘的蜕变,症状逐渐重,腰部僵硬,疼痛无力;休息时加重,稍事活动后减轻;过劳加剧。蜕变后形成的骨赘可刺激或压迫相应的神经根,产生腰,臀,腿的麻木,疼痛等神经刺激或压迫症状,而使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 X 射线片能显示椎体有骨赘形成,椎间隙变窄等表现[3]。

    作者:王文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42例Ⅲ-Ⅳ卵巢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治疗。首先对患者采取两个疗程的静脉化疗,然后对患者采取全方位的治疗。期间注意跟踪观察疗效、化疗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并通过适当护理减少术后出血以及残留、从而有效减少并发症。结果化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8.0%(37/42),胸腹水控制有效率85.6%(24/28)。出现Ⅲ级胃肠反应为14.3%(6/42)以及骨髓抑制为16.6%(7/42)。化疗后不存在明显的副作用,术后患者进行过全子宫、大网膜、阑尾等的切除和淋巴清的清理。结论新辅助化疗通过化疗手术再化疗的方法对于患者生命的延期产生了不错的疗效,且其副作用小,可以广泛运用于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治疗。

    作者:班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乳腺CR与DR在《全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项目中的比较

    目的:探讨和分析乳腺CR和DR在《全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项目中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对参加此次百万妇女乳腺普查的妇女进行筛查,选择其中的1000例妇女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00例;对照组:对妇女采用移动式数字化 X 线摄影(DR)进行检查;试验组:对妇女采用数字化CR乳腺摄影检查。结果试验组检测出乳腺异常患者为421例,检出率为84.2%;对照组检测出乳腺异常患者为218例,检出率为43.6%;此外,试验组拍摄的图像质量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女采用乳腺DR摄影,能够显著地提高图像的质量,提高诊断的效果。并且减少废片的产生,避免再次拍摄,对人类的辐射比较少,有效地保护了妇女的身体健康。采用乳腺 DR进行普查,能够提高检出几率,进而为患者及时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王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灸辅助中药诊治血管神经性头痛30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针刺加中药治疗,观察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相关的临床表现。方法将71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针药合用)40例,对照组(单用针刺)31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1.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服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

    作者:张静;陈莉;李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神经肿瘤外科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

    目的:对我院神经外科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明确神经肿瘤外科的护理风险所在、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为医患双方都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1年9月---2011年9月所发生的护理缺陷,2011年10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预防措施,制订风险防范细则,加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护理质量。结果实施风险预防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病人的满意度为100%,护理投诉率为0,护理缺陷发生率由2010年的0.52%下降到0.18%。结论实施护理风险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逐步规范护理行为,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姚清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探讨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在新生儿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黄疸患儿126例,分为生理性黄疸患儿组和病理性黄疸患儿组,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TBA水平,并同时检测相关肝功能指标。结果病理性黄疸患儿组TBA、DBIL水平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患儿组(p<0.01),病理性黄疸患儿组TBA的异常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患儿组(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中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是反映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肝实质性损伤的重要指征,可为临床儿科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作者:韩雪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

    笔者采用针灸加中药的方法治疗风湿关节炎患者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例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男8例,女12例;年龄小12岁,大55岁;病程短1个月,长20年,均经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检查确诊。

    作者:李文斌;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特点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心血管病的护理特点,并进行对策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7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并观察疗效进行对策分析。结果在护理干预后,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37%,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元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