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意义

韩雪芬

关键词:新生儿,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总胆汁酸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探讨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在新生儿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黄疸患儿126例,分为生理性黄疸患儿组和病理性黄疸患儿组,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TBA水平,并同时检测相关肝功能指标。结果病理性黄疸患儿组TBA、DBIL水平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患儿组(p<0.01),病理性黄疸患儿组TBA的异常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患儿组(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中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是反映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肝实质性损伤的重要指征,可为临床儿科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67例支原体培养阳性病例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支原体阳性病例的药敏结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用药依据。方法将在我院确诊的67例支原体阳性的病例为讨论对象,采用液体培养进行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和药敏。结果67例支原体阳性病例中,解脲支原体( Uu)阳性47例,占70.15%,人型支原体( Mh)阳性5例,占7.46%,两者混合感染15例,占22.39%;敏感率较好的有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1.04%、89.55%、94.02%,敏感率差的为左旋氧氟沙星,仅为23.88%。结论支原体的耐药率较高,但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的敏感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常用药物。

    作者:魏巍;卢立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原发性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治方法研究

    甲状腺癌即甲状腺组织的癌变,近20多年发病率年均增长6.2%。甲状腺癌可能与饮食因素、发射线接触史、雌激素分泌增加、遗传因素或其它由甲状腺良性疾病演变而来[1]。

    作者:张安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低分子量肝素钙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护理

    对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我院心内科临床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时所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如注射部位疼痛、瘀斑、血肿及出血等进行分析。认为合理地选择注射部位、采用正确的方法注射、按压时间方法,细致的病情观察,可有效地预防及处理低分子量肝素钙在临床应用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

    作者:董玉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过氧乙酸灭菌器用于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器械的灭菌技巧

    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器械有很多特点,如输尿管镜、经皮肾镜,鳄嘴取石钳、活检钳、水泵连接管、连接桥、光导纤维、等器械细软且超长,品种多,有的不能高压,有的不宜等离子灭菌,用戊二醛浸泡管腔内又难于冲洗干净,灭菌成了一个难题,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的不断增加,我院针对泌尿外科器械的特点,特地购置了一台主要供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器械灭菌的过氧乙酸灭菌器。

    作者:朱凤琴;童维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观察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4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均配合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配合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后,术中未发现有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术后经6-16个月随访,未发现并发症,也无假肢松动或周围骨折现象。结论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前、术中及术后配合科学、全面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莫海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152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方法对我院儿科2011年4月---2012年10月收住院治疗的152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干预,精心护理,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促进患儿疾病康复。

    作者:贾云巧;薛乔;冯桂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行85例急诊腹腔镜手术探查与相应治疗,就诊断成功率、手术方式、预后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85例急腹症病例中84例术中明确诊断,1例病例中转开腹明确诊断,腹腔镜明确诊断率达98.82%(84/85)。本组病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46例,胃、十二指肠穿孔24例,盆腔炎6例,局限性肠粘连5例,回盲部憩室炎2例,回盲部肿瘤2例。本组病例一期腹腔镜手术成功78例,成功率91.76%(78/85),7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140min,术后住院3-14d,平均5.5d,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85例术后随访1-18个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诊疗技术可以对急腹症做出准确诊断与治疗,同时,90%以上病例可通过腹腔镜手术获成功治愈。

    作者:高磊;胡德升;刘寒松;胡扬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类型儿童骨折患者一般护理与专科特殊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儿童骨折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采取一般护理与专科特殊护理相结合的方法护理102例不同类型儿童骨折患者。结果护理人员针对患儿不同骨折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好。结论不同类型儿童骨折患者一般护理与专科特殊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效果好。

    作者:张恒波;肖红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很少发生于儿童,但是儿童干燥综合征具有特殊特点,在诊断上更依赖于实验室自身免疫抗体、唇腺组织活检或者腮腺造影等检查综合进行诊断。在治疗上采用对症治疗原则,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如人工泪液及唾液替代治疗、低血钾酸中毒采用补钾纠酸治疗,患儿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预后较佳。

    作者:吴良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连续环形撕囊术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连续环形撕囊术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治疗的98例白内障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有58例患者,对照组有40例患者。实验组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术。对照组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常规的上方角膜切口术。对两组治疗过程中视力的恢复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疗效。结果连续环形撕囊术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对白内障治疗过程中,眼睛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的上方角膜切口术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术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中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提高白内障患者的治愈率使患者更加清晰的看见外界的食物,所以连续环形撕囊术在临床治疗白内障疾病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者:庞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眼球摘除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

    眼球摘除术是在患眼眼球的功能已经全部丧失或者即将全部丧失的情况下,为解除患眼剧烈疼痛而实施的治疗手段,手术虽有利于保护健眼或解除生命危险,但患者一般难以接受这种破坏性的毁容治疗措施[1]。眼球摘除影响患者的五官美容,患者承受着躯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和痛苦,绝大多数患者易产生严重的负性心理,不同患者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及心理自控能力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也有不同。我科对眼球摘除术患者采取安慰、解释和疏导的护理方法,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现实,重建健康心理,积极配合医护,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眼球摘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仝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医疗资源的分析

    目的:分析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医疗资源的策略和效果。方法在遵照国家相关指标规定的前提下,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医疗统计功能进行我院医疗资源合理性配置。结果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医疗资源配置存在诸多问题,主要的床位数量不够、医护人员不足等等,在医疗资源的分配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资源分配不均匀等等,通过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后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结论合理的运用医疗统计指标可以有效的改善医护人员人手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等问题,提高医疗资源管理和分配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张成;郭影芳;窦文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和总结SOM(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病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进行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8.28%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理美学实践教学课程的实施

    目的:分析护理美学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的可行性。方法将100名同届护理本科学员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名,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理论教学,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实践教学。对两组学员的终考核成绩和学习积极性、教学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员学习兴趣和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美学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具有很好的可行性,能大大提高学员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龚丽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鼻饲,于治疗第1天、10天、20检查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三酰甘油指标变化,统计感染发生情况,于治疗一个月时对患者行生活能力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治疗10-20天各营养指标均出现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与低蛋白血症总体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天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愈率高达25%左右。结论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治疗过程中的感染率与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恽鸿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全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0年至2005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30例,归为对照组。自2006年至2012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32例归为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抑酸、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及生长抑素治疗。结果治疗组病人的病死率及住院日,中转手术率、淀粉酶的恢复天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尘肺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51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围手术期护理重点。方法对48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精心护理、重点加强并发症的观察,给予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通过直肠癌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夏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的临床观察

    目的:就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我院共做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100例,100例产妇根据子宫肌瘤的特点、数目、位置来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2例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的产妇,首先将肌瘤进行剥除,而后再将下段肌层沿肌瘤瘤腔进行切开,将胎儿分娩出来;其余98例患者在分娩出胎儿后,再缝合下段,后再进行肌瘤剔除术。结果本组资料中100例产妇的手术均获得成功,子宫复旧良好,术中无1例发生大出血及输尿管、肠管和膀胱等邻近脏器损伤,术后没有发生1例切口裂开、产褥感染、大出血的并发症,平均住院7天,均痊愈出院。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00例产妇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无恶变。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能够防止患者进行二次手术,且利于子宫复旧,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应用。

    作者:谢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冠心病人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它并发症多,容易误诊,容易导致死亡,是老年人的健康杀手之一。老年人的年龄因素本身就是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它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也决定了对这类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至关重要。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于老年冠心病人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进行了论述。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单红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手术辅以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辅以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保守性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1周开始给予米非司酮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83.35%,对照组58.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为5.88%,对照组为17.6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辅以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降低复发率。

    作者:苗金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