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苏醒期疗效观察

李成锐;李永军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 麻醉,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苏醒期的临床反应。方法根据我院全麻手术患资料统计,总计患者60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手术患者中根据要求均进行全麻手术,均为颅内肿瘤手术,肿瘤程度为3-5cm35例、4-5cm15例、5cm 以上10例。根据病患要求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镇痛泵100mL生理盐水中+芬太尼0.8mg(8μg/mL)观察组为:镇痛泵100mL生理盐水中+芬太尼0.8mg+右美托咪定400μg(4μg/mL)。观察记录芬太尼平均用量、对照组右美托咪定总量、wapy以及hr减少数量、呕吐率以及镇静评分。结果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芬太尼用(以每两个小时用一次计算),观察组为15-20ug/Kg,对照组为20-25ug/Kg,明显少于对照组。②观察组右美托咪定总用量24小时内总用量为(220±56)μg,观察组WAP、HR在每隔两个小时内进行监控为55mm,平均为23-34次/min。③24小时内采用视觉评分法VAS对照组呕吐率评分为5分,观察组为4分;24小时内采用 Ramsay镇静评分两者均为4分,沉睡但可以唤醒。结论右美托咪用于患者全麻手术苏醒期,可以明显减少有关副作用,提高临床患者的满意度。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腔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56例

    目的:研究关节腔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治疗效果。方法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病患,将这些病患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甲组56例,乙组50例和丙组50例。对甲组实行玻璃酸钠注射与针灸推拿配合治疗,对乙组实行针灸治疗,对丙组实行针灸推拿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在治疗效果方面,甲组的有效率为96%,乙组为70%,丙组为82%,甲组明显要高于乙组和丙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配合针灸推拿在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方面,要比单一使用针灸推拿或是毫针针灸治疗效果要好,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明波;董彩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超声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进展

    近年来,动脉硬化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导致的破裂、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因此鉴别斑块的稳定与否,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有关因素,使不稳定性斑块向稳定性转变,是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重要方法。从生物工程学角度来看,脂核表面的纤维帽越厚,斑块周围应变越小,斑块较稳定;脂核越大,应变越大,较易破裂,狭窄的程度对斑块的应变影响较小。近年来,超声影像学的发展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1]。

    作者:牛慧敏;薛红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直肠癌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直肠癌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对35例直肠癌患者总结分析。结果直肠癌早期大便隐血、排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多及粘液性异常便等应高度重视,能提高直肠癌早期诊断率。结论提高时直肠癌的认识水平,临床上予以重视。对可能伴发的疾病要考虑到,及时作相关的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可提高早期诊断率,防止误诊误治。

    作者:朱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治疗的9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给予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对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手术切口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切除术相比,可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使手术切口更美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福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苯丙胺类兴奋剂中毒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急性苯丙胺类兴奋剂中毒患者救治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间救治的25例急性苯丙胺中毒患者,采取一般护理、安全防护措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整体护理措施,指导家庭治疗。电话随访患者亲友,获取戒断成功率。结果所有患者的中毒症状在24-72小时内得到控制,2-5天出院。随访3-50个月,平均21.4个月,11例患者成功戒断,戒断成功率44%。结论采取整体护理,根据患者的身心疾病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提高了急诊救治效率和毒品戒断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决策水平。

    作者:汤伟芬;王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方法选取住院骨科2011年度为对照组与2012年度为观察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中2011年度实施陈旧的护理模式,2012年度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个时间段住院患者满意度、护士考核优秀率、护理质量、护理差错发生率等。结果2012年经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住院治疗骨科患者进行实施后,护士考核优秀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骨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明显的提高骨科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黄永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产妇剖宫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研究进展

    近些年,实施剖宫产的产妇数量越来越多,术后再次妊娠后实施的分娩方式与母婴的健康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医院,大部分患者不接受再一次实施剖宫产术,渴望实施阴道分娩,这对产科医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时选择何种分娩方式能够确保母子平安,同时还可以满足患者的心愿。

    作者:刘敏洁;吴丽平;胡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使用注射器半密闭式回血在降低内瘘穿刺针凝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注射器半密闭式回血法对降低内瘘穿刺针凝血的作用。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选择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为密闭式回血组50例,实验组为使用注射器半密闭式回血组50例。观察比较两组回血时间、生理盐水用量、透析器凝血情况及内瘘针堵塞、内瘘失功、穿刺处血肿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回血时间、生理盐水用量、透析器凝血情况、内瘘失功、穿刺处血肿和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内瘘针凝血堵塞发生率比较,使用注射器半密闭式回血组明显低于密闭式回血组,( P<0.05)。结论使用注射器半密闭式回血法能降低内瘘针凝血,减少并发症,有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护士操作风险。

    作者:王晓影;万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时间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时间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时间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结论时间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姚道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实施人性化服务在医院管理中的思考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充分理解人性化服务的内涵,并将人性化服务理念渗透到医院管理中,对医院推行人性化服务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实行人性化服务,医院管理的质量显著提高,而且患者的服务满意度也不断提升,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结论人性化服务应用于医院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效果显著,应当推广应用。

    作者:胡彩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与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共6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则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复发率,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9±1.5)d,复发率为6.7%,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0±2.0)d,复发率为40.0%,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复发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0.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66.7%,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复发率,并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共处,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收集2011年01月至2012年0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采取常规安全护理管理;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管理后,实验组患者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意外跌倒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嬉戏、打架、暴力行为而导致意外跌倒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患者跌倒次数,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彩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病理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实践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病理学实验教学现状,创建病理学虚拟实验室,形成传统实验与虚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提高了病理学教学水平。

    作者:刘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切除术防止复发的应用观察及分析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 MMC)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收集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52例共183只眼,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共98只眼)和对照组(72例例共85只眼),两组均行相同的切除术,观察组在术中应用 MMC,对照组不予以MMC,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级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复发率为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1%,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合理应用MMC,可提高疗效,并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骨窗开颅脑室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32例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2012年3月采用小骨窗开颅加双侧脑室引流治疗的3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病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术式能使脑内及脑室内血肿清楚迅速,脑室引流时间短,颅内感染率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不高。结论小骨窗开颅清除脑内血肿,双侧脑室外引流并脑室内早期足量注入尿激酶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简廉高效方法。

    作者:刘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急诊留观病人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提高急诊留观病人护理管理安全性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1月至12月入观的病人随机抽取160位为预警评分组,应用修订后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方法对入观的病人进行评分和评估,恰当地评估出病人的病情,针对不同的评分结果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对传统管理组的病人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将两组病人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采用T检验),以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结果研究显示MEWS方法对急诊留观病人进行评分和评估与传统的管理对病人相比较,病人在病情出现变化时处理的及时性及病人的满意度都有明显提高,医疗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p﹤0.05,显示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效果上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应用MEWS方法对急诊留观病人病情进行评估方法简便、快捷,适用性强,对提高护理管理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金志芳;邵立新;凌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菌落总数不确定度的临床测定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评定了微生物检测中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方法通过采用合并样本标准差求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采用合并样本标准差求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适合于任何一次检测。结论用合并样本标准差求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较方便,并且适合于每一个样本的检验结果,随着检验结果的不断增加,可随时加入到合并样本中,重新计算合并样本标准差,更新其不确定度的取值范围。

    作者:吴福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肺复苏后的观察及护理

    心肺腹苏成功使心脏骤停病人的循环、呼吸功能得以重建,但复苏成功后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可有效减少病人合并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及远期存活率。1临床资料本组6例,为我院内三科病房2011--2013年收治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后的病人,年龄为57-67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1例并发肺部感染,经治疗后好转;4例病人病情好转出院,1例病人因不可逆的脑功能损害死亡。

    作者:车瑞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48例分析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方法4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试验组24例。对照组:对采用常规药物及手术治疗;试验组:加用亚低温和针刺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DL评分均升高,但试验组升高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亚低温联合针刺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黄财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旋卡多曲联合微波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微波局部照射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7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消旋卡多曲颗粒口服及微波理疗仪局部照射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儿腹痛停止时间、止泻时间、总住院天数,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显效率(61.4%)高于对照组(30.2%)(P<0.05);实验组腹痛停止时间、止泻时间、总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口服联合微波局部照射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不仅安全有效,也可提高治愈率,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梅毅;薛露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