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

张福兰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氯吡格林, 阿司匹林, 短暂性脑缺血
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与氯吡格林低分子肝素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比较。方法将68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仅使用基本方法阿司匹林肠溶剂进行治疗,实验组辅助以氯吡格林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但同等剂量服用阿司匹林肠溶剂。两周后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检测与评价。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4.1%对照组有效率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验得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的效果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肠镜诊疗中丙泊酚联合咪达锉伦应用静脉麻醉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联合应用静脉麻醉的方法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结肠镜检查惠者100例年龄在16-70岁之间心肺功能正常者,将其分为无痛肠镜组50例,和传统肠镜组50例作为对照,无痛肠镜组50例患者行静脉麻醉下行无痛肠镜检查,并与普通肠镜组在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耐受性等方面做对比。结果无痛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内镜检查,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结论应用咪唑安定和丙泊酚行无痛肠镜检查起效快、苏醒快、可控制性强,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消除其恐惧心理,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检查方法,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徐忠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胫腓骨骨折患者使用外固定器治疗的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使用外固定器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胫腓骨骨折的患者62例进行分析讨论,针对此组患者均给予实施外固定器治疗,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于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术后相关并发症做好预防的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经过有效使用外固定器治疗并给予密切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此组患者在不同的住院时间内终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使用外固定器治疗同时做好相关的密切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于金秀;于香兰;宋艳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在急性脑出血手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在急性脑出血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68名急性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静吸复合麻醉,丙泊酚组患者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咪达唑仑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含量和动静脉血氧含量等指标。结果丙泊酚组患者术后1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含量和动静脉血氧含量等指标均优于咪达唑仑组患者,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手术中具有麻醉效果好、改善患者血压、改善脑氧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革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压疮的发生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且彼此相互影响。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工作者对压疮预防和护理的研究,从压疮的概念、发生的原因、评估、分期、预防及护理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早期干预是预防压疮发生、发展的关键。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胃切除术后回盲肠代胃疗效评价

    目的:总结全胃切除手术后回盲肠代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实施全胃切除手术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回盲肠代胃术,观察代胃的容量、营养状况、排空时间等情况。结果2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代胃容量300-400ml,排空时间为158-180min,平均(167.8±5.1)min;术后3例患者进食后出现腹胀,2例出现哽噎感,3例出现轻度肠粘连。结论回盲肠代胃术能维持患者的正常消化功能,无严重性不良反应,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胃肠道重建方案,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魏善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包头医学院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包头医学院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和膳食结构,为进一步进行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称量法结合24 h膳食回顾法对380例包头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连续3d的膳食调查。结果膳食结构方面男、女大学生对豆类、乳类、蔬菜的摄入量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比较相对不足;大学生能量摄入量偏低;三大营养物质供能比例及三餐分配热能分配比基本合理。结论包头医学院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不合理,某些营养素摄入量不足,应加强大学生膳食营养教育,合理改进膳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铁、钙等矿物质的摄入量,以提高营养水平。

    作者:高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142例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1.94%、94.2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患儿不良反应未予特殊处理,自然缓解。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

    作者:薄红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急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急症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针对老年冠心病急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早期预防性护理,加强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心肺功能监测等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应用。结果老年冠心病急症患者经过早期的预防护理治疗,病情得到好转,护理效果十分有效。结论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的防止老年冠心病急诊患者的病情,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治疗。

    作者:谢萍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152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方法对我院儿科2011年4月---2012年10月收住院治疗的152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干预,精心护理,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促进患儿疾病康复。

    作者:贾云巧;薛乔;冯桂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6例急性肺栓塞早期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究急性肺栓塞早期心电图,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心电图的特征。结果接受检测的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35例存在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及所占比例:心动过速24例(66.7%)、V1-3导联T波倒置8例(22.2%)、V4和Ⅲ导联T波倒置17例(47.2%)、肺性P波5例(13.9%)、顺时钟向转位10例(27.8%)。结论应用心电图检测,检测的方法较为简单,重复性比较强,诊断较快,在得出结论时,较为容易,便于掌握肺栓塞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作者:王晓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肺炎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能有效的提高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并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杜凤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人早期左心衰竭护理

    老年人由于冠状血管老化,心脏储备力逐渐减低,加之有害的心室壁张力增加,心肌顺应性差,一旦发生心内或心外或新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心力衰竭,特别是单纯左心衰,临床上一般无水肿,常因咳嗽有痰易误诊为支气管炎,因而延误诊断。

    作者:赵震红;魏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转移因子治疗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治疗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把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日一次肌注转移因子3 u ,连用7天,脱水者口服 ORS或静脉输液,给1/2张含钠液+炎琥宁;对照组:常规ORS口服或静脉输液,给予1/2张含钠液+炎琥宁。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95%,对照组67.74%,治疗组在腹泻治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转移因子是细胞免疫的增强剂和调整剂,它不仅能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使受其调控的体液免疫失衡得以改善,而且尚有非特异免疫刺激作用,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了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转移因子对秋季腹泻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袁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处方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临床用药评价,促进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份处方进行分析。结果该类药物应用人次排序前4位的是钙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占全部处方的36.41%,其中以二联用药为主。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基本趋于合理,也存在一些重复用药情况应引起临床医生关注。

    作者:刘亚文;蒋均德;吴琳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饮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在药物积极控制的基础上正确的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的能力。方法回顾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的88例糖尿病患者通过观察与护理,分析如何正确进行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饮食护理。结果88例患者在精心护理下,治愈率有所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保证,通过分析遇到的相关护理问题,丰富了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结论在药物积极控制的基础上正确的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的能力。

    作者:胡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皮电刺激治疗急性疼痛12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在急诊科治疗急性疼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来我院疼痛专科就诊的各类急性疼痛患者128例。对所有受试者在急诊期间接受常规治疗外,对疼痛症状进行疗效观察,实验组在接受常规处理前先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进行治疗,对照组不予以该项治疗。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进行治疗前后(5min后)、出院(24小时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s,VAS),评估疼痛缓解时间, VAS评分改善情况及后续疼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实验组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 Pain Gone脉冲止痛笔)5分钟后 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出院时(24小时内)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但实验组可一定程度地减少疼痛治疗药物的使用,部分患者无需接受进一步的疼痛处理。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一定程度地缓解急性疼痛,且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谭昌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灸辅助中药诊治血管神经性头痛30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针刺加中药治疗,观察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相关的临床表现。方法将71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针药合用)40例,对照组(单用针刺)31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1.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服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

    作者:张静;陈莉;李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提高护理质量的经验和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学观念的不断转变、责任制护理的全面开展,以及医院发展的新形式与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及患者及家属期望值增高的矛盾日益明显。为提高护理质量,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护理部在重点抓“三基”、“三严”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文化程度,注重语言行为规范及礼仪培训。2011年全年全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了97.21%,未发生一起护理投诉,各项护理质量检查指标均比去年同期不同程度地提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作者:蒋瑾;王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观察烧伤膏治疗烧烫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与探讨烧伤膏对于烧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期间收治的烧烫伤患者共100例,其中I度烧伤30例,II度烧伤40例,III度烧伤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烧伤膏进行外敷,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并于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以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情况。结果本文100例患者中,显效68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0%。对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可得,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72.0±4.8)分,绝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采用烧伤膏对烧烫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患者预后情况良好。因此本文认为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以改善烧烫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病情。

    作者:武志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职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浅谈

    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讲授、实验和复习等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梅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