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秀;于香兰;宋艳芹
目的:探究分析孕期保健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情况,进而为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社区卫生围产保健进行孕期保健和分娩的产妇2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孕期指导,观察组产妇则采取针对性的孕期保健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并完善相关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工作。结果采取对照孕期指导后,两组产妇均安全分娩。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头围、体重的相关资料,观察组均显著占优,P<0.05;此外,观察组出现巨大儿、窒息、低体重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保健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应对分娩的心理接受能力,并且对提高新生儿健康质量有显著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王林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7例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循证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时间<12h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12-24h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4h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提高护理质量与效果。
作者:魏景致;卢清丽;陈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肺炎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能有效的提高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并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杜凤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讨论氧气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4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采用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之上,进行氧气雾化吸入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并发症发生率为1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无患者出现并发症。两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氧气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作者:亢理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用于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CU机械通气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按常规吸痰,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膨肺吸痰护理。观察两组吸痰前后生命体征及呼吸参数的变化,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膨肺吸痰法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尹丽杰;刘颖;赵英莉;徐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常规检查中血涂片分析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800份正常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以1800份异常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利用血液分析仪对血涂片白细胞类型、形态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800例正常血液标本经血涂片检测后,12例存在异常,假阴性发生率为1.5%,而1800份异常血液标本血涂片检测后,784份为正常血液标本,假阳性率为43.5%。从血涂片检测过程中发现血液标本存在异常性的幼稚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等现象。结论通过对血涂片进行有效的分析,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疾病确诊率,及时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赵嘉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国人的饮食形态日渐精致化,对于肉类的摄取有增加的趋势,而膳食纤维的摄取量不增反减,摄取过多的肉类不仅加重肾脏的负担,同时也会导致血脂过高,增加慢性疾病发生的机率。膳食纤维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及大肠癌发生,提醒民众重视摄取膳食纤维的重要性。
作者:陈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度低钠血症的临床诊断、处理措施,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诊治水平。方法对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34例重度低钠血症患者给予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治愈26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3例。结论重度低钠血症的死亡率高,病情危险,及时诊断及积极处理能够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朱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骨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在骨折后出现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西医治疗,治疗组用中医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8.2%,明显优于对照组62.5%,并且治疗组肿胀消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治疗骨伤后期出现的肢体肿胀能标本兼治,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效果肯定,可推广应用。
作者:赵飞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小儿感冒发热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尼美舒利分散片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平均退热时间、治疗前后平均体温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小于对照组(78.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2.39±0.37)d,显著大于观察组退热时间(1.25±0.16)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体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显著大于观察组(10.00%)。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采集血标本常用于临床化验检查,用于测定血中某些物质的含量、电解质、肝功能等。小儿血标本采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技术。血标本多采用股静脉、四肢静脉、颈外静脉采血。颈外静脉采血因体位特殊,家长难以接受,四肢静脉较细不充盈,采集时因为血量少,影响结果或者增加患儿痛苦,近几年我科在工作中采用股静脉采血的方法,成功率高,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因股静脉比较固定,静脉粗定位准确,受护理人员及家属的欢迎。
作者:秦艳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SP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5例SP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SPT中,均为女性。临床表现腹痛腹胀2例,3例无明显症状为体检发现。 CT检查显示圆形或类圆形囊实性肿物,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5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3例发生胰瘘,均治愈。随访8-38个月,无复发。结论 SPT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手术切除后有治愈可能。
作者:王艳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米非司酮150mg顿服,次日甲氨蝶呤50mg/㎡单次肌肉注射,2周内观察,定期测血><β-HCG值及超声监测包快改变情况。结果30例异位妊娠病例,25例获得成功。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安全、可靠。
作者:张鸿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支气管炎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此病多发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以冬季较常发病,春暖后缓解,本病进展缓慢,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我国90%以上的肺源性心脏病均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我院对37例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采取了科学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了病床的周转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不同治疗方法的分析研究,探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间接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4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均为动脉介入先造影,再采用动脉溶栓法。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静脉溶栓法。结果患者出院后回访,试验组显效+有效病例32例,无二次中风复发。对照组显效+有效病例20例,二次复发病例8例,无效4例。试验组显效+有效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FAM指数、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试验组FAM指数、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的手术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治疗后二次复发几率低,机体功能恢复良好,且能减少全身静脉用药对机体的损伤,FAM指数、BI评分都能较好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弘;赵慧荣;吕原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护理中分级护理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病人共44例,在岗护士18名,实施分级护理制度。对实施前后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分级护理制度之后,入院评估准确率、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记录合格率均大幅度提高,而护理缺陷发生率则显著降低;实施分级护理之前,患者满意度为91.23%,实施分级护理制度之后患者满意度为98.76%。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实施分级护理制度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冯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讲授、实验和复习等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梅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短效联合组58例和长效单药组62例,患者每两周进行一次随诊,连续治疗10个月,记录好治疗前后收缩压变化值,一般采用收缩压标准差记录。结果疗程结束后长效单药组的收缩压标准差小于短效联合组的,收缩压标准差下降值大于短效联合组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短效联合抗高血压治疗相比,长效单药抗高血压治疗能够明显降低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疗效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血糖和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 D组)和对照组( C组)。于麻醉诱导后( T1)、CPB前( T2)、CPB结束前( T3)、手术结束前( T4)检测血糖和乳酸水平。结果与 T1比较,两组血糖和乳酸水平在 T3、T4时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在T3、T4时间点D组血糖和乳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血糖和乳酸水平的升高,改善微循环障碍。
作者:马亚飞;孙琳琳;贾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当前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越来越高,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势在必行。针对公立医疗机构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提出了设计分级医疗制度、设计激励和约束机制、改革医疗机构管理体制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的公立医改提供思路。
作者:刘斌;裴庆香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