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溶栓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张弘;赵慧荣;吕原峰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介入, 溶栓治疗,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不同治疗方法的分析研究,探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间接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4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均为动脉介入先造影,再采用动脉溶栓法。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静脉溶栓法。结果患者出院后回访,试验组显效+有效病例32例,无二次中风复发。对照组显效+有效病例20例,二次复发病例8例,无效4例。试验组显效+有效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FAM指数、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试验组FAM指数、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的手术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治疗后二次复发几率低,机体功能恢复良好,且能减少全身静脉用药对机体的损伤,FAM指数、BI评分都能较好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周围性肺癌空洞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对于肺部疾病而言,在其影像学表现中,空洞较为常见,在发展过程中,均可形成空洞,在对其进行鉴别诊断时,通常较为困难。而周围型肺癌可并发空洞,属于常见恶性肿瘤。本文对空洞定义,空洞病理基础进行了分析讨论,对周围型肺癌空洞进行了分析,即其CT诊断,鉴别诊断。并分析了诊断肺部空洞性病变时,多层螺旋CT的应用。

    作者:秦风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时慢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

    笔者于2006年6月--2009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更年期时慢性胃炎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46-60岁、45-57岁;慢性胃炎病程分别为3-10年、2-9年,均经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均处于绝经期前后,其主要临床症状:中上腹胀痛或隐痛、灼热、嗳气、月经紊乱、心烦失眠、阵发性潮热,手足心发热,自汗盗汗,常可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大于0.05)。

    作者:古献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本院50例ASAI-Ⅱ级的患者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方法均采用硬膜外阻滞,术后镇痛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静脉镇痛(PCIA)组两组,每组各25例。 PCEA组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连接1.5mg/ml 罗哌卡因+2.5ug/ml芬太尼止痛泵4ml/h维持镇痛,锁定15min按压一次给药0.5ml/次总镇痛时间2d。 PCIA组术后拔出硬膜外导管静脉连接5ug/ml芬太尼+1mg/ml氯胺酮止痛泵2ml/h维持镇痛,锁定15min按压一次给药0.5ml/次总镇痛时间2d,记录两组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2h,24hPCEA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 组患者(P<0.05);术后48h 两组 VA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更适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彩勤;李春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来我院就治的8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对两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相对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推广使用。

    作者:董瑞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坎地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肾病临床中应用坎地沙坦联合卡托普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SBP、DBP、UAER及 GFR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SBP、DBP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UAER、GFR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临床中应用坎地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唐黎欣;杨红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8例极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极低体重儿的护理方法,降低极低体重儿的死亡率。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38例极低体重儿,对这38例极低体重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过给予极低体重儿保暖、呼吸护理、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对极低体重儿进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极低体重儿的生存率,减少死亡率。

    作者:何素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脂肪肝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关系

    目的:分析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脂肪肝患者(研究组)与健康体检的非脂肪肝356例(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水平,对照两组患者ALT异常率。结果对照组 ALT水平正常342例,平均水平为(36±1)U/L;ALT水平上升14例,平均水平(51±7)U/L,整体 ALT 平均水平为(31±3)U/L,ALT 水平上升率3.9%。研究组 ALT 水平正常57例,平均水平为(37±2)U/L;ALT水平上升63例,平均水平(66±7)U/L,整体ALT平均水平为(48±7)U/L,ALT水平上升率52.5%。研究组整体ALT水平及ALT上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ALT升高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群体,可见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与脂肪肝的发生有直接关联,可将ALT水平作为脂肪肝诊断和治疗的指标依据。

    作者:莫运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门诊输液中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

    目的:总结高热惊厥在门诊急救的护理经验。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控制惊厥、退热、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氧气吸入、及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58例患儿病情全部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抢救高热惊厥的重要环节。

    作者:白桦林;郑琼;邹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研究探讨

    当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疾病。关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医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总体认为是由人们生活方式不健康、人体摄入营养不均衡引起的。如何通过饮食治疗糖尿病,也成为当前业内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探讨了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并从碳水化合物、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四方面膳食的合理摄入,探讨了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方法,以期对广大糖尿病患者有所借鉴帮助。

    作者:徐连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科室检验的不合格血样30份和检验科采集的合格学样30份,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溶血标本10项生化指标和正常标本测得值差异有显著性。结果高于或者低于正常值,酶类、电解质和胆红素影响大。结论溶血标本对生化指标项目有干扰,临床检验过程中应该采取措施避免标本溶血发生,减少生化检验误差,提高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姜汉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妊高症产妇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妊高症产妇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妊高症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14例患者难产,5例患者出现子痫,12例患者出现先兆子痫,观察组9例患者难产,没有患者出现子痫,6例患者出现先兆子痫,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高症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护理干预能够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有效改善母婴的身体素质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娜;高扬;梁翠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治疗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了我院治疗的96例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石膏托外固定,病情稳定后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固定股骨干骨折二期行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多发伤股骨干骨折。结果全部骨折5-10月均骨性愈合,观察组多器官功能不全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8-30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83%,对照组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不连及伤口感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损害控制骨科治疗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效果较好,能降低患者死亡率,骨折愈合快,感染率低。

    作者:赵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冠心病的专科护理的风险管理的模式进行探讨,使护理的质量得到提高。方法对冠心病的专科护理的风险问题进行评估,使安全管理的措施得到进一步实施,对风险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冠心病患的不安全因素进一步关注。结果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结论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的风险,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其结果对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的质量起到直接影响的作用。

    作者:许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转移因子治疗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治疗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把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日一次肌注转移因子3 u ,连用7天,脱水者口服 ORS或静脉输液,给1/2张含钠液+炎琥宁;对照组:常规ORS口服或静脉输液,给予1/2张含钠液+炎琥宁。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95%,对照组67.74%,治疗组在腹泻治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转移因子是细胞免疫的增强剂和调整剂,它不仅能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使受其调控的体液免疫失衡得以改善,而且尚有非特异免疫刺激作用,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了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转移因子对秋季腹泻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袁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需要进行普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者患者满意度96%,显著高于对照组80%,两组比较P<0.05,;观察者经舒适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 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中施行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翠娟;高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蓝科肤宁治疗儿童急性湿疹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蓝科肤宁治疗儿童急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4岁儿童急性湿疹75例分为治疗组40例:用蓝科肤宁溶液湿敷,每次15-30min,每日2次,辅助药包括扑尔敏,疗程为4周;对照组30例:用3%硼酸溶液湿敷,其治疗方法及辅助药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5%,治愈率为25%;对照组有效率为57.14%,治愈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蓝科肤宁治疗儿童急性湿疹有显著效果,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佟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理美学实践教学课程的实施

    目的:分析护理美学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的可行性。方法将100名同届护理本科学员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名,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理论教学,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实践教学。对两组学员的终考核成绩和学习积极性、教学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员学习兴趣和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美学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具有很好的可行性,能大大提高学员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龚丽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护理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是以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皮肤紫癜,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蛋白尿等[1]。2013年6月,我科收治1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患儿,经积极规范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本文回顾该患儿的诊治过程,将此例患儿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益赛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我科应用益赛普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 RA患者20例,在应用消炎镇痛药物及甲氨蝶呤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赛普,疗程3个月,随访并定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测量相关指数。结果治疗过程中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ACR20、ACR50、ACR70显示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生化指数均有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死亡病例。结论益赛普作为治疗RA的生物制剂,常规治疗联合益赛普用于治疗中重度RA,从不同途径阻止RA病理发展,有效地控制RA炎症过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方法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永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股骨近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不同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对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3例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患者,对照组35例患者,实验组采用手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结果采用手术治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4%,采用保守治疗的治疗有效率为82.9%。结论对股骨近端出现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贾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