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赛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冯永富

关键词:益赛普,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我科应用益赛普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 RA患者20例,在应用消炎镇痛药物及甲氨蝶呤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赛普,疗程3个月,随访并定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测量相关指数。结果治疗过程中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ACR20、ACR50、ACR70显示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生化指数均有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死亡病例。结论益赛普作为治疗RA的生物制剂,常规治疗联合益赛普用于治疗中重度RA,从不同途径阻止RA病理发展,有效地控制RA炎症过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方法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治疗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动脉TCD收缩末大流速变化比较,治疗组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王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血清分离胶对生化指标中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6例进行血液的采集,其中采用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血的为观察组,采用普通的玻璃采血管进行采血的为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这两组的12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这两组检测的结果的稳定性。结果经两组检测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12项的生化指标检测的指标无较大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经过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检测结果得出,观察组血清的稳定性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血清的稳定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可以促进血液的稳定性。

    作者:张巧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原因、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

    目的:对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原因、临床特点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所接收的子宫破裂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子宫破裂和孕产妇的孕产次数有一定的联系,而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就是瘢痕子宫、药物引产处理不妥善。本组患者均采取剖腹探查术,其中,全子宫切除术5例,次全子宫切除术9例,子宫修补术6例。结论针对出现子宫破裂的孕产妇,应当注意围生期的保健工作,对剖宫产的指征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强化药物引产的科学化、合理化,进而有效防止子宫破裂的出现。

    作者:孙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8例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18例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宫缩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为(410.34±11.62)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1±16.05)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加强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对增加宫缩功能,提高产妇产后安全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芬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0例经过胃镜检查或诊断为浅表性胃炎的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组和对照组2组三组,每组50人。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对照组1组采用纯中药胃康灵,对照组2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2个疗程(每两周一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三组治疗四周后,胃痛等临床症状均有所减轻,经过胃镜检查后病情也有所好转,三组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副作用;治疗后,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组的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单纯使用西药奥美拉唑对照组1组和单纯使用中药胃康灵对照组2组(P<0.05)。治疗四周后对患者进行跟踪,一月后对照组1组合2组均有2例复发,治疗组无复发病例。结论经过三组比较,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显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临床可以放心使用,值得推广。

    作者:邵永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静脉穿刺易成功法的研究进展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常用的基础技术操作,也是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静脉穿刺易成功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伟连;苏晓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小血管支架植入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发生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采用小支架植入治疗措施、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积累临床经验。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患者资料共240例,其中小血管支架组患者96例实施了小血管支架植入手术;大血管支架组的144例患者,实施了大血管支架植入手术;对两组患者之间的手术方法、临床特点、预后等异同进行比较。结果小血管支架植入组成功率为97.78%,大血管支架植入组成功率为99.04%;小血管支架组的患者Ⅱ型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大血管组;手术过程中并发症及在随访期间的预后方面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在支架植入的成功率、预后方面,小血管支架组与大血管支架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可以在临床上安全应用以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狭窄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何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喉罩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目的:对喉罩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接收实施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并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实施气管导管麻醉;观察组34例患者实施喉罩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插管后、插管后3min和拔管后,其MAP和HR值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体动发生率为5.9%,对照组则为50.0%,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实施喉罩麻醉,不但能够有效的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的体动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动静脉内瘘患者的造瘘失败隐患和防范

    为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安全隐患,做好防范措施,本文通过2012年6月---2013年6月对肾内科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造瘘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措施,增强护理人员及患者或家属的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对造瘘护理的认知和应用,降低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保证了造瘘成功率和适用率,确保了肾内科患者的造瘘护理安全。

    作者:孙艳林;陈黎黎;孙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在胎儿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胎儿产前筛查中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总计接待3000余例产前筛查孕妇,超声检查胎儿的头面、颈部、脊柱、胸腹、四肢结构及羊水与胎盘等,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000余例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其中检出胎儿畸形49例,检出率接近1.5%。在49例畸形胎儿中,包括神经系统畸形20例、唇腭裂8例、心血管系统畸形8例、泌尿系统畸形5例、四肢畸形4例、消化道畸形与胎盘异常各1例。结论胎儿产前筛查采用超声检查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有着经济实惠、操作简单及安全可靠等优势,其在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很高,值得借鉴。

    作者:张春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肝病并发低血糖症

    慢性肝炎并发低血糖,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对2010--2012年住院的22例慢性肝炎伴发低血糖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共22例慢性肝炎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男性患者14,女性患者8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肝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分型标准,排除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A级4例, B级6例,C级12例。

    作者:田英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儿科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儿都按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同时对观察组的患儿强调肢体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患儿对医嘱的依从情况。结果两组中以观察组患儿对医嘱的完全接受率较高,完全抵触率较低。结论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儿科护理中能有效的促进患儿对医嘱的依从性,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地尔硫卓针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针剂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接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地尔硫卓粉针剂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地尔硫卓粉针剂可有效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且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吴荣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病的康复医疗

    我国老年人口众多,人数居世界首位,老年人慢性致残疾病率的增加导致大量康复服务的需要。在人口老龄化的当代[1],老年人的康复医疗也日益受到重视。老年病的康复主要指恢复因疾病而下降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自理程度,使久病卧床及老年性痴呆的老人能够重返社会。1老年病的特点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各个组织、器官会发生退行性改变,普遍是多系统疾病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不显著,起病一般缓慢、病程迁延。例如老年性心肌梗死可不因过劳而出现胸部剧烈疼痛,反而有气急、呼吸费力、不能平卧等左心衰的症状。老年病更容易出现并发症或多脏器的功能衰竭,久卧也易发生深静脉血栓,严重时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老年机体虽可以勉强维持体内外环境平衡和稳定,但在发病时机体抗病能力弱、恢复能力差使存活率下降。北京301医院曾做过老年病调查,发现每位老年人平均患有8.5种疾病,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脂等。

    作者:邹艳;沈嘉平;毛晓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发展

    本文通过对相关临床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从特殊针法、理疗、推拿按摩等方面综合分析,总结针灸、推拿、理疗等外治疗法对该病的治疗研究概况,并提出今后在该病治疗需注意后期生活调护和功能锻炼的恢复。

    作者:付跃馨;秦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及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情况及其效果评价。方法从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社区医院选取180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实验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管理。坚持管理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随访周期一年,评价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社区医院对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有助于患者控制病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庞愈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在急性脑出血手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在急性脑出血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68名急性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静吸复合麻醉,丙泊酚组患者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咪达唑仑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含量和动静脉血氧含量等指标。结果丙泊酚组患者术后1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含量和动静脉血氧含量等指标均优于咪达唑仑组患者,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手术中具有麻醉效果好、改善患者血压、改善脑氧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革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乳果糖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83例 SAP患者,对照组44例,观察组39例,均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胃管注入或口服乳果糖,治疗中观察2组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胃肠减压停止时间,入院7-10天后复查C-反应蛋白水平,总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t=4.8084,P<0.01),胃肠减压停止时间(t=5.034,P<0.01)及住院天数(t=4.991,P<0.01)均显著缩短,入院7-10天CRP水平(t=5.168,P<0.01)显著下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X2=11.219,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乳果糖辅助治疗SAP可改善其病程及预后。

    作者:鲁冰冬;何萍;王锦华;张玉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糖尿病性脑梗死的患者88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其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节、康复训练、定期检查、戒烟酒、心理状态护理干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结果研究组规律服药的完全遵医率占50%,对照组完全遵医率占29%。研究组的 Barthel指数为75±10;对照组Barthel指数为40±10,有显著性差别意义(t=7.56,P<0.01)而且观察组的患者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性脑梗死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所提高,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孙利;宋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1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153例非手术患者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出院患者治愈为85例(55.6%),好转为52例(34.0%),16例无效(10.4%)。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临床综合护理至关重要,对疾病的预后起着关键作用,必不可少。

    作者:李利敏;郭艳;白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