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凉萍
目的 通过对我县8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及辖区内两所民营医院系统化的分项检查,发现基层医院后勤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切实提高基层医院后勤管理能力.方法 采用实地查看现场、检查汇总资料、抽查询问工作人员、听管理人员汇报等方式.结果 ①制度职责不完善.②人员配置不齐、分工不明确.③专业人员缺乏,资质不够.④管理人员理念陈旧.⑤基础设施不到位.⑥安全意识淡漠.⑦院感知识未融入后勤管理.⑧信息化建设投入少.⑨社会化程度不够.⑩各种记录不完善.效果 检查人员针对每所医院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方案,大限度地在医院能力范围内提高了该院的后勤管理能力.
作者:钟俊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效果、妊娠结果如何.方法 选取6例我院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近期疗效、诊疗经过、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6患者中,有1例患者进过3个月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4例在治疗3到6个月以后完全缓解,其中有2例患者在治疗以后自然妊娠,其新生儿都存活,有4例暂时没有受孕.结论 对于年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是可行的,妊娠结果也较为不错,但是要在生育以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杨秀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咽部异物感是耳鼻喉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主诉症状之一.我们门诊对来诊的213例主诉咽部异物感老年病人进行全面的检查.在这些人中,功能性疾病患者51例,占咽异物感总数的23.9%;患各种器质性疾病者162例,占咽异物感总数的76.06%.器质性疾病者包括炎症、鼻窦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54例,占器质性疾病的33.3%,占咽异物感总数的26.4%;临近器官恶性肿瘤患者有48例,占器质性病变的29.6%,占咽异物感总数的22.5%;其他病因如茎突过长、扁桃体结石、环咽肌痉挛、甲状腺肿等60例,占器质性疾病的有37.0%,占咽异物感总数的28.2%.
作者:刘跃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为了解现阶段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和护生就业形势,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护理人力需求、护生就业现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 显示,我国护理人力需求在临床、社区护理等领域缺口较大,而护士的就业形势却依然很严峻.在社区护理、临床护理、涉外护理等领域的就业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问题.因此,积极探索提高护生就业率的策略,进一步改善护士就业现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作者:刘莹;李明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地佐辛用于食管癌开胸手术全麻诱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并准备行开胸手术治疗的下段食管癌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麻醉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咪唑安定0.05mg/kg,观察组顺序静脉注射地佐辛0.15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异丙酚1-2mg/kg进行诱导,对照组用芬太尼3μg/kg代替地佐辛进行诱导.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切皮时、拔管前、拔管即刻各时点(T0-T6)的MAP、HR数值,以及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拔管前后的不良反应和躁动程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T0-T3时点无显著性差异,在T4-T6时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躁动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毕恶心呕吐的比较,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地佐辛用于全麻诱导有利于食管癌开胸手术全麻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在减少患者术后躁动的同时,并不延长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麻醉效果好,有利于开胸手术的安全.
作者:范向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级别不同分为三组,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随COPD病情加重,气胸、肺结核、心力衰竭、肺部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组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COPD病情加重,临床疗效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症较多,早期的及时诊断和救治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降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莉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抽选60例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健康教育、饮食管理等健康管理措施,观察并分析其效果.结果 比较实施健康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率、日常生活变化和血压变化情况,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范的健康管理能使患者的治疗更系统,自我健康意识、健康行为保持率更高,是进行高血压病管理的良好模式.
作者:高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观察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病例84例,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NCPAP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后对比分析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24%,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具有显著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采用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值得给予关注.
作者:王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缓释片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尼群地平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降低,观察组患者血压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有3例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8.3%,对照组患者有7例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9.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洛地平缓释片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药物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患者高血压的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参与临床护理实践,发挥护理干预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作用,发掘护理干预潜能,减少并发症.方法 实时观察、参与一例蜂蛰伤致多脏器衰竭患者的诊疗、护理过程,利用临床及护理知识,分析患者病情特征及护理、治疗原则与方法,根据病情与医生一起实施恰当的皮肤护理措施.结果 加强皮肤护理干预,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住院期间皮肤逐渐好转,无感染发生;上肢水肿逐渐减轻,肾功能逐渐恢复.结论 护理人员积极参与蜂蛰伤患者的皮肤护理干预,提供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服务,同时与临床医生密切配合,积累临床皮肤护理工作经验,为以后更好地开展皮肤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温珊珊;康勉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LPHP治疗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2例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过LPHP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肘部屈伸受限程度和提携程度恢复均优于术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骨折患者按照Nerr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优20例、满意2例,总优良率为90.9%.结论 采用LPHP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满意,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金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245例肥胖体型的学生身高、体重和血压进行追踪测量的同时并进行了体型遗传性调查分析.结果 发现体型遗传优势方(父亲或母亲)不伴高血压者平均血压为(120.4±6.0)/(72.2±5.5)mmHg,体型遗传优势方伴高血压者平均血压为(143.6±6.7)/(87.0±6.8)mmHg,P值小于0.001.表明了肥胖体型遗传性与高血压相关,这对高血压较早识别预防对象有积极意义.
作者:贾亭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 4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进行肝动脉血管成像处理及重建处理.结果 VR法进行肝动脉血管成像重建时,370mgI/ml浓度对比剂效果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0mgI/ml浓度对比剂的使用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节约资源;采用5ml/s的注射速率相比3ml/s注射速率可得到更优的成像效果.结论 一般采用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急性肝动脉血管呈现扫描及处理时,采用370mgI/ml浓度对比剂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作者:温琳峰;贾月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是国家政策出台的一个重要依据,提高实验室数据质量,是确保统计数据链真实性、准确性的重要环节.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的数据是包括人的健康与疾病方面的各种数据,而人群健康与疾病是一种复杂的生物现象和社会现象,生物现象变异很大同一性别,同一年龄的人群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变异也很大,包括心理、社会及自然环境,所以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将所有的关相信息记录齐全.
作者:但吉元;艾金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探讨阑尾炎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8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岁,男患者35例,女患者2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预防感染的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0%,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10%,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0%,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行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为其护理的时候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预防感染的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潘桂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干化学酯酶法检测尿液白细胞的影响以及该种方法是否可以完全取代显微镜法对于尿液中白细胞的检查.方法 选择我院从2007年1月-2008年1月检测的尿液样本726例,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于干化学酯酶法检测尿液白细胞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26例尿液样本中,通过显微镜镜检阳性242例,阴性484例,酯酶法检测阳性293例,阴性433例.计算出酯酶法检测阳性结果预期值为82.59%,阴性结果预期值89.46%,总有效率为85.95%.酯酶法与显微镜镜检不符合标本共102例.统计分析显示干化学其他异常结果对酯酶法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干化法分析的干扰因素较多,一些因素会使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情况,所以在进行干化法检测后还是要用显微镜法进行复核检查,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为医生终做出正确诊断提供检测数据上的帮助.
作者:张继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减少输卵管结扎手术中引起的膀胱损伤.方法 我中心2000年4月-2008年9月间输卵管结扎手术双服务月活动中,15例并发膀胱损伤,经过及时发现,及时行膀胱修补手术.结果 在此15例对象中,除1例伤口感染延迟拨除导尿管,1例因脊髓管肿瘤手术切除外,其余13例对象均按时拆线按时拨除导尿管,15例膀胱损伤经手术治疗后,无1例出现尿外渗及膀胱造瘘.结论 ①术前询问病史至关重要;②术式选择要合理;③局部解剖关系要清楚;④不盲目手术,这样才能杜绝或减少膀胱损伤的发生.
作者:孟凡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在妇产科中加强母婴同室管理措施防止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现象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以及相应体会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在我院出生的86例新生儿及产妇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措施对A组母婴进行同室管理;采用针对性防感染措施对B组母婴进行同室管理.对两组新生儿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产妇对角色转变的适应能力、产妇对管理措施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新生儿中出现院内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新生儿,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明显高于A组产妇,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产妇对角色转变的适应能力明显优于A组产妇,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产妇对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产妇,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妇产科中加强母婴同室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在院期间出现感染现象,可以产妇在短时间内适应角色的转变,使其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其对母婴同室管理措施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作者:曾丽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护理质控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作出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1日就诊我院内科并接受住院治疗的200例糖尿病伴随有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随机将200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100例,平均年龄为60.5±1.5岁,采用护理质控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100例,平均年龄为58.5±3.5岁,对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症状、血气分析、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全部以患者的主观感受为依据,对患者对护理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询问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统计护患关系、出现的护患纠纷等情况,收集详细的临床研究资料,对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做出比较.结果 实施质量控制的观察组所出现的护患纠纷次数明显低于不实施质量控制的对照组,护患纠纷率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护患关系良好,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质量控制的核心目标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护理质控在护理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丽波;李玉红;孙璞;岳炳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食品卫生是在食品生长、培育、生产或加工等过程中,为保证其安全符合卫生和良好感官性状所采取的一切必要的措施.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有害成分;生物性污染,如细菌、霉菌、毒素、病毒、寄生虫、昆虫;化学农药、添加剂;物理因素,如放射性污染;人为因素,如投毒、掺假、伪造.对于食品,首要的条件是食品的无毒无害要求,其次是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感官性状.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研究食品中有害因素(如: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其防止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作者:辛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