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德荣
目的 观察两种输液器的使用对减少中药输液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用中药制剂静脉滴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输液反应发生率0.1%,显著低于对照组1.5%(p<0.01).结论 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优于一次性普通输液器.
作者:吴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精神科出现的安全问题,防止再出现.方法 对我科六年来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统计.结果 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出自于病人及其家属、病区设施、工作人员.
作者:何永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术后给予特殊的护理是方式,如对患者的心理、体位及术后引流等均给予一定的护理;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痊愈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评价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而对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手术后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的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30例患者,1例发生低钙抽搐,1例发生甲状腺危象;对照组30例患者,2例发生低钙抽搐,4例发生甲状腺危象,2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两组患者经过迅速处理后都得到控制.在并发症的发生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 对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给予特殊的护理,如加强对患者心理、引流、呕吐等护理,在患者的痊愈时间上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对降低患者的并发症也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妇科子宫宫颈癌患者进行腹膜外淋巴结清除术和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12例患者,采用宫颈癌腹膜外淋巴结清除术和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后的情况.结果 在接受子宫颈癌术后12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过科学护理后痊愈.结论 妇科子宫宫颈癌患者进行腹膜外淋巴结清除术和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术后护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医护人员通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泌尿系统感染情况、静脉血栓防治情况、肠道粘连情况和肠梗堵情况,大大减少妇科子宫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临床护理工作水平.
作者:李素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抽选60例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健康教育、饮食管理等健康管理措施,观察并分析其效果.结果 比较实施健康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率、日常生活变化和血压变化情况,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范的健康管理能使患者的治疗更系统,自我健康意识、健康行为保持率更高,是进行高血压病管理的良好模式.
作者:高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总结的方法,对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4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根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术后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有效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为提高手术成功率而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作者:李雪;刘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腺手术中乳晕切口的临床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乳腺手术行乳晕切口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普外科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回顾相关资料.结果 观察组乳房原有美感保留,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切口感染引发瘢痕形成2例,血肿1例,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临床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乳晕切口乳腺手术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班兰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乙肝患者前S1抗原与HBeAg和HBV-DNA的相关性关系,探讨乙肝患者前S1抗原在HBV感染者的病情监测、监控以及判断传染性和评价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20位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以及80份健康人血清进行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BV-DNA含量越高,前S1抗原阳性率越高,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前S1抗原能够作为乙肝诊断的重要指标,它可以有效地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状况,而前S1抗原要比HBeAg的敏感度更高
作者:毕海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教师人员糖尿病(DM)和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研究血糖与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即墨市三乡镇教师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这三个乡镇教师DM发病率6.87%,IGT发病率7.20%,DM和IGT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结论 教师人员糖尿病发病率也在升高,加强体育锻炼,优化生活方式,对预防糖尿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震;姜锐;孟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以及病因,以便及早预防与治疗该疾病.方法 如果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降纤药物、溶栓药物以及能够对血管起到扩张作用的药物,则应立即停用;缓解患者出现的脑水肿,并将颅内压降低.采用一定药物来保护脑细胞,如清除自由基的药物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支持治疗.结果 得以治愈的患者有21例,有23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好转,好转的患者为2例,另有2例患者的病情恶化,1例患者死亡.结论 因为HI通常不会出现附加临床症状,所以容易被漏诊;对此应为患者定期检查脑脊液,并复查CT.
作者:鞠振;杨国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通络胶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的作用.方法 以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行基础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服通络胶囊,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血液动力学及炎性反应介质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QTd平均值小于对照组,6-keto-PGF1α的含量高于对照组,TXB2的含量小于对照组,CRP和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胶囊可以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提高斑块的稳定性,降低再次发生堵塞的危险,改善患者局部血流,调节体内炎性反应,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天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儿童保健早教知识对儿童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系统保健的儿童400例,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组将早教的内容融入到每次的体检中,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保健指导,对两组的PDI值和MDI值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儿童的PDI值和MDI值都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保健早教知识能够全面提高儿童发展,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对儿童的发育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智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对比.方法 对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间接受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组研究,其中接受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的患者37例,接受传统开放手术的患者39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化疗药物服用时间、住院时间等治疗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治疗脊柱结核,其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化疗药物服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开放式手术,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在治疗脊柱结核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余宏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下腹按摩结合心理护理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经阴道分娩的198例分娩初产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对照组执行产后护理常规,观察组早期给予按摩下腹膀胱区及宫底部并结合心理调护,观察两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的时间、尿潴留发生情况及残余尿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较早,排尿后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尿潴留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产后心理护理结合下腹按摩可明显减少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此护理措施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崔金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现状,探讨相关因素和有效治疗途径.方法 分别调查我院2010年5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50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对两组妇科肿瘤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100)进行调查,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①恶性肿瘤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组患者(P<0.05).②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明显轻于恶性肿瘤组患者(P<0.05).结论 恶性肿瘤组患者术后情绪和生存质量明显差于对照组,提示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从患者具体情况出发,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唐又群;曹燕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对表浅性膀胱癌进行彻底切除,术后即刻或24小时内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30mg+灭菌注射用水20ml)化疗治疗表浅性膀胱癌29例.结果 一次性切除本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29例,3个月至24个月进行术后随访,其中共2例复发,再次以相同方法治疗,定期进行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疗效确切.
作者:汤祺;陈亚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维持治疗是指在完成规定疗程化疗后,无进展疾病的患者在二线治疗前的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治疗.其目的在于取得大的肿瘤缓解率和生存期[1].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恶劣,预后凶险.以同样播散范围比较,小细胞肺癌较其他类型肺癌诊断前的症状期短,确诊后的生存期亦短.
作者:孟祥玲;刘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腮腺切除术后应用安可胶防治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腮腺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治疗组应用安可胶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止血药-血凝酶治疗,每组各45例.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可胶在腮腺切除术后对其并发症的防治有着很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何祖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性脑炎(MP)的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MP感染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 21例患儿中5例出现抽搐、昏迷、尿储留,其中1例死亡,2例病程较长,经治疗后出院,14例病情较轻,治愈出院.结论 小儿MP脑炎多发于学龄儿童,如果临床上用病毒或细菌感染不能解释一些症状、体征,并合并多系统改变时,应想到支原体脑炎的可能性,及时做血清MP IgM及脑脊液中MP IgM检查.同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春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疗效.方法 160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均来自我院产科,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在剖宫产术前、术中、术后均给予全面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160例剖宫产手术均顺利完成,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一例产生并发症,母婴平安,均如期痊愈出院.经过出院指导,出院后随访时产妇康复,婴儿发育正常.结论 给予剖宫产产妇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牛军莉;李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