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梅
目的 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胃肠造影(MSCTGI)表现,评价并探讨多层螺旋CT胃肠造影技术(MSCTGI)对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0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32例GIST患者的MSCTGI资料表现.结果 32例患者中,良性17例,恶性10例,交界性5例,无明显肠梗阻现象.病灶位于小肠14例,位于空肠8例,位于回肠5例,位于胃4例,位于空回肠交界处1例.局部均无淋巴结转移,转移到肝脏的4例,同时伴前腹壁转移1例.5例肿块长径≥5cm,密度多不均匀,可有囊变、坏死、出血等,增强不均匀强化,其中11例病理为高风险性;17例肿块长径<5cm的病灶中,大多中度均匀强化,其中13例为中度及以下危险性.多层螺旋CT显示肿块主要以腔外生长为主,大部分病灶边界清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密度欠均匀,多数有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持续强化.结论 胃肠间质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胃肠造影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胃肠造影能够准确定位,并且能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为临床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对于胃肠间质瘤危险程度的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冯春在;毛静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导致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09 -2011年公主岭市医疗机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2011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6.92%,6.14%7.60%,呈上升趋势.结论 加强婚前医学检查,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做好孕期保健,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力,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高亚丽;郭凤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对小儿手足口病舒适护理的体会和特点进行探讨,使整体护理进一步完善.方法 收集住院期间7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在护理和治疗中,观察组患儿得到了安全感和舒适感,使预后得到了改善,加快了患儿早日康复.结论 根据实际需要实施舒适护理,使整体护理的内涵得到了完善,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使护理的服务质量切实得到了提高.
作者:李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观察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使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痊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1例,不良反应有1例,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2例,不良反应6例,总有效率为77.4%,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液治疗CAP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评价常用口服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要求避孕的妇女162例,随机分为口服避孕药组和宫内节育器组,各81例,观察比较两组的避孕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 口服避孕药组的意外怀孕、宫外孕、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宫内节育器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半年,体内激素水平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避孕药与宫内节育器皆为较有效的避孕方式,在整体评估下,口服避孕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稍高于宫内节育器,但宫内节育器经济方便,对内分泌影响极少,避孕药物及ICU皆有较多种类,合理选择有效安全的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秋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手术室护士的自我保健的重要性以及手术室带来的职业危害.方法 组织研究小组,采用查阅资料的方法包括书籍和计算机网络中查找,同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手术室带来的危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进而得出手术室护士自我保健的重要性.结果 术室护士主要有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心理因素,针对四大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和预防措施.结论 手术室护士的自我保健意识非常重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使工作效率提高,给患者带来更快捷的服务.
作者:王学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金属植入物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48例肱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切开复位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评价患肘关节总体功能及记录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结果 MEPS评分为55 - 100分,平均评分为83.58分,其中优7例,良27例,中9例,差5例,优良率为70.83%.末次随访时肘关节伸20°(0°- 50°);屈120°(95° - 140°);前旋70°(40°-90°);后旋65 °(40°-90°).结论 金属植入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可以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樊宏国;樊红霞;田燕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感染性腹泻是小儿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治疗困难,同时易于引起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引起死亡.本文主要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临床特点及预防控制对策.
作者:张伟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处方是指有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有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的医疗文书.我国在《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都对处方这一特定的法律文书做出了明确地相关规定,如处方具有一定的时限要求,门急诊处方当日有效;每张处方所开药品不得超过规定的用量;处方调配完毕后按规定都有一定的保存期限要求,由此可见,处方在医院的诊疗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确保医生所开的每一张处方合格,对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作者:栾少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患者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采取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患者1073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产科护理要求及患者需求实施护理;干预组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总结护理工作经验,对待产妇心理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了解孕妇心理状态,护理干预,能提高孕妇分娩信心,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贾秀杰;高明俐;刘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本文从妇女产褥期的特点出发,继而简略分析了产褥期保健干预的意义,同时从行为和心理两方面对产褥期保健干预的具体措施进行了一定阐述.
作者:张玥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气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 -2011年番禺区中医院骨科门诊40例脾肾气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常规诊疗,运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统计数据并对比疗效.结果 两组骨密度(BMD)均上升,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比单纯的西医治疗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邓伟强;郭淑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引起业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其中结合生物识别技术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就是目前的一个趋势.我国医院信息化目前的现状大多数还停留在医院管理信息化(HIS)和临床管理信息化(CIS)的初始阶段,真正的医疗业务还很少能参与到信息化的方式中去.在诸多生物识别技术中,自动指纹识别技术集传感器技术、生物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模式匹配、电子技术于一体,是一种价廉、方便、可靠、非侵害性的解决方案.
作者:杨晓春;陈屹一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现今医院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已经不再局限于纯生物医学的单一模式,而是朝生物—心理直至社会医学模式的方向发展.以孕妇为中心,确保孕期及产时的身心健康是医院的首要工作.方法 对孕期孕妇实施有益的心理干预可以调节孕妇的心理状态.目的 降低孕妇生产期间的抑郁症发病率,终达到提高顺产率、降低母婴的围产期发病率等作用.结果 实验组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梁柱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治疗体会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58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治疗数据分析统计,指导临床实践.结果 58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经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后.按Neer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27例优良,31例良好,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和缺血性肌挛缩.结论 在保守治疗无效或其它适应症情况下,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是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途径,其固定牢固、利于患者康复,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作者:王易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静脉穿刺输液技术是护理工作中基本的护理技术,但要做到穿刺一次成功,需要我们护理工作者精湛的技术技巧和正确护理才能达到.下面笔者就多年的操作经验介绍如下:1穿刺前的准备1.1评估[1]1.1.1病人的一般情况病人的病情、诊断、年龄、输液目的、出入液量、心肺功能、营养状况;穿刺部位皮肤状况,穿刺静脉的解剖位置,充盈程度,弹性滑动度等.1.1.2病人的认知反应病人的情绪状态及对输液有关知识的知晓程度,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等.1.1.3输注药液包括药物的名称、有效期、药物的质量、作用、副作用;以及有无配伍禁忌、过敏反应等.
作者:庞凤莲;王秀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采用超关节外国定支架结合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植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22例,按AO分型:A3型6例,C2型8例,C3型8例.结果 22例均获随访,分别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12.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按Dienst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0.9%.结论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是一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较满意方法之一.
作者:荣忠美;彭生凌;杨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伴随着卫生事业的重大变化,城市社区医疗服务站也随着医疗机构配套改革的发展不断的向前发展.一项调查显示,未来社区将要解决80%以上的居民卫生保健服务,因此研究社区医疗服务的新模式意义重大.本文主要联系工作实践,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和必然性,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的主要工作进行了相关阐述.重点就社区医疗服务的新模式进行了思考探讨,与大家进行分享,以期更好的做好社区医疗服务,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健康.
作者:周静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科收治脑梗死瘫肢患者100进行早期功能康复护理.结果 经过康复训练护理,48例肢体功能基本恢复,生活能自理,18借助器械(轮椅、拐杖)或他人协助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10例发音清楚,7例能发简单的短语,5例合并老年痴呆因不能配合康复训练,效果不明显,2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7例肢体偏瘫患者,由于惧怕疼痛,功能锻炼不到位,致使关节黏连,肢体僵硬,3例发音不清的患者,害怕他人嘲笑,拒绝与他人交流,失去了康复的佳时期.结论 早期、正确的功能康复护理训练,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残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费用.
作者:岳小丽;冀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产褥感染是妇产科常见并发症,是指分娩或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的侵袭,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孕产期保健水平的提升,产褥感染发病率有所降低,但仍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作者:杨汉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