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华
目的 研究盐酸丙帕他莫超前镇痛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抑制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急诊行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A组(丙帕他莫组)和B组(生理盐水组),每组28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在切皮前10 min给予盐酸丙帕他莫2 g静脉注射,B组在切皮前10 min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2组麻醉时间、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2组患者的麻醉时间、丙泊酚用量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结论 在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中应用盐酸丙帕他莫超前镇痛,对瑞芬太尼引发的痛觉敏感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严小纯;武利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将309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病程分为3组,<5年组(182例),5年~10年组(76例),以及>10年组(51例).分析年龄、性别、HbA1c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性.结果 患者年龄与病程中度相关(r=0.426,P<0.05).不同病程患者HbA1c差异明显(P<0.05),病程较长者血糖控制不佳者比例上升,患者HbA1c、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和病程呈弱相关(r=0.136~0.187,P<0.05).并发症和病程间显示弱的相关性(r=0.125~0.181,P<0.05).结论 不同病程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明显,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症直接相关.
作者:游泽莉;杨成会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沈阳市2011年—2016年戊肝流行现状,为戊肝防控策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2011年—2016年的戊肝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2016年共报告1640例,平均报告发病率3.33/10万;死亡7例,是死亡多的肝炎型别.实验室诊断率为66.89%.11月到次年1月发病较多;发病人群40岁~64岁占63.60%;市区发病占7.043%(1155/1640),但农村地区发病率增幅大.结论 戊肝近年发病率上升,尤以农村地区上升显著;中老年发病多,防控形势日益严重,应适时推广戊肝疫苗接种.
作者:白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对高龄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择期行单肢大隐静脉手术、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全身麻醉组(B组)各30例.对比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ST-T段变化情况、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麻醉后,2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动脉压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T-T段平均变化程度、缺血总负荷、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肌缺血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对高龄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循环系统影响较小,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齐恭喜;祝永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析肾移植与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1例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同期接受肾移植治疗的37例患者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存质量等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生存质量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 肾移植患者生存质量相对较高,并且年龄与患者生存质量呈负相关,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受教育程度则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作者:许飞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对比2组痰液嗜酸性粒细胞(EOS)、 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峰值呼气流速(PEF)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痰液嗜酸性粒细胞、用力呼气肺活量、峰值呼气流速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龙小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行鼻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手术治疗和行传统鼻窦开放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各200例,将其分别设置为鼻内窥镜组、传统手术组,对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鼻内镜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鼻内窥镜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0%,传统手术组为91.00%,鼻内窥镜组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鼻内窥镜组、传统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5.50%,鼻内窥镜组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2组患者手术后的鼻内镜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且鼻内窥镜组的降低幅度大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黄家兴;郑永福;洪泽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应用电子鼻咽喉镜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上呼吸道结构.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197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因慢性咽喉炎于我院就诊的患儿200例为对照组,均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比较2组腺样体长径与后鼻孔的比值(ANR),腭、舌咽腔前后径塌陷度,左右径塌陷度,腭、舌咽腔塌陷度.结果 观察组轻度和中重度患儿AN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重度患儿ANR高于轻度患儿(P<0.05);观察组中重度患儿腭咽腔前后径塌陷度、左右径塌陷度、腭咽腔塌陷度,舌咽腔前后径塌陷度、左右径塌陷度、舌咽腔塌陷度高于轻度患儿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轻度患儿和对照组各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鼾症患儿腭咽前后径及咽腔塌陷度、舌咽腔左右径及咽腔塌陷度呈正相关(P<0.05),即上述塌陷度越大,睡眠呼吸紊乱指数越大,患儿病情越严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腭咽腔左右径塌陷度和舌咽腔前后径塌陷度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应用电子鼻咽喉镜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存在上气道结构改变,且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江恒谦;詹小燕;蔡志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对比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取的9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和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每组48例.对比2组产妇的麻醉效果.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剂量、疼痛高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中,麻醉起效迅速、肌松效果理想,术中疼痛感不明显,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保护母婴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吴伟;郭孝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水平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取2014年1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补体C3水平,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水平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补体C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水平能评估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帮助早期确诊,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海燕;龚启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选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4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微创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钢板螺钉固定术治疗,微创组患者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手术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疗效更好且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缩短痊愈时间.
作者:邱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采用达比加群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纳入的11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2组,其中55例患者采用达比加群酯作为研究组,另55例患者采用华法林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水平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比对照组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杨超;陈凤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念珠菌检验中对其准确性造成影响的因素.方法 选取16株念珠菌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并采用DNA序列分析其中12株念珠菌的分子类型.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不适合利用自动化仪器检测的念珠菌只有1株.结论 念珠菌检验过程中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主要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以及培养基类型.
作者:贾英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辅助愈合治疗系统(VAC)治疗Wagner 1~2期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20例Wagner 1~2期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创面在3 cm×2 cm~6 cm×5 cm之间,局部浸润麻醉下彻底清创后使用VAC覆盖创面,持续或间断负压吸引.结果 5例创面较小者直接瘢痕愈合;4例患者创面明显缩小,在1.0 cm×0.5 cm~1.5 cm×1.0 cm之间,肉芽组织新鲜,经过换药后短期内愈合;11例患者创面虽有缩小,但通过换药愈合困难,行植皮术后愈合.结论 应用VAC治疗Wagner 1~2期糖尿病足的疗效满意.
作者:唐仙容;曾晓;任碧池;罗颖;詹义兵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化瘀消肿汤、 外敷祛瘀散联合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100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外敷祛瘀散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化瘀消肿汤、外敷祛瘀散联合按摩治疗.对比2组疗效、消肿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 化瘀消肿汤、外敷祛瘀散联合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效果明显,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袁锋;吴丹;陈丽琼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拟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均接受超声以及CT诊断.将两种方法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 CT诊断的特异度为90.91%(10/11)、准确度为96.67%(58/60);超声诊断的特异度为36.36%(4/11)、准确度为70.0%(4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检查灵敏度为77.55%(38/49),CT诊断的灵敏度为97.96%(48/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CT诊断的效果非常显著,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能够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夏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联合采用结核病灶清除术与植骨融合外固定术治疗膝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2013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膝关节结核患者中抽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采用结核病灶清除术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植骨融合外固定术对鉴别组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鉴别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采用结核病灶清除术与植骨融合外固定术对膝关节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强化其膝关节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郑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较为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入,目前出现了很多新的治疗措施,本文对糖尿病肾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章丹;汪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依匹哌唑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于2015年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下正式进入市场,主要用于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及抑郁障碍.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依匹哌唑的作用原理,据推测该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时可能会对5-H1A及多巴胺D2受体的部分激动作用以及对5-H2A受体的拮抗作用生效,另外临床使用依匹哌唑的过程中,常见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作者:熊磊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医疗改革的发展影响着现有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医院经营模式,临床药学作为医院的前沿学科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院临床药师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药学联合查房、处方点评、各项检查以及个体化用药等,降低了用药差错,提高了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积极性,受到患者一致好评.医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临床药师应在医院中找准立足点,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为临床合理用药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张小凤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