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Wiltse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旁肌功能的影响

任东伟;杨革军;赵华磊;查建跃;陆顺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Wiltse肌间隙入路, 内固定术椎旁肌, 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旁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骨外科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Wiltse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椎旁肌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8%)较对照组(73.7%)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静息状态、轻收缩状态和大用力状态下椎旁肌肌电图电位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Wiltse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椎旁肌影响小,有助于术后椎旁肌损伤的修复,保护了腰椎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晚期D-二聚体异常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 分析妊娠晚期D-二聚体异常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妊娠晚期D-二聚体异常升高的孕妇(7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妊娠晚期D-二聚体正常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组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红蛋白(105.66±12.33 g/L)比对照组低,而超敏C反应蛋白(10.31±2.66 g/L)、血尿素氮(5.31±1.66 mmol/L)和血肌酐(84.31±12.66μmol/L)比对照组高,上述差异均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晚期D-二聚体异常升高会引发众多的不良妊娠结局出现,且随着D-二聚体的升高而风险性加大.

    作者:徐海霞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量化教学模式在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与评估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分析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与评估中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医药系外科教研室选取100名未学习过缝合打结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观察组采用量化教学模式教学.对比2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操作考试评分、教学模式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98±0.69)分、(98.69±0.68)分,高于对照组的(7.02±0.62)分、(75.26±12.02)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与评估中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与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宋勇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栓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度我院收治的96例颅内复杂动脉栓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支架辅助技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双微导管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支架辅助技术相比,双微导管技术更有助于改善颅内复杂动脉栓塞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郭智勇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研究

    目的 研究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提高术中冰冻诊断准确率的方法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术中冰冻切片(冰冻组)与常规石蜡切片(石蜡组),对2组的结果 进行观察比较,并对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加以验证.结果 冰冻组患者确诊62例,0例误诊,8例漏诊,延迟诊断5例;石蜡组确诊75例,确诊率为100.0%,2组确诊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对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的诊断可起到积极肯定的作用,对于临床医师确定手术方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存在一定的误诊、漏诊、延迟诊断率;病理医师需认真做好取材工作,掌握诊断方法,尽量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给患者带来二次手术伤害.

    作者:曾祥美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水肿的影响观察

    目的 评估他汀类药物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他汀类药物治疗和无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随访期内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生化指标,并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方法诊断DME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在随访期间,23%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和48%无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出现DM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无他汀类药物治疗组(P<0.05).他汀类药物治疗组中DME和非DME亚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无他汀类药物治疗组中DME和非DME亚组(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可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DME的发生.

    作者:杨君;王春芳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O型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调查与研究

    目的 调查O型孕妇(丈夫为非O型)血清中IgG类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临床早期检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7年度226例夫妻ABO新生儿溶血病预报实验结果 进行统计.结果 O型孕妇(丈夫为非O型)IgG抗体效价阳性率高;夫妻血型为O-A组的IgG抗体效价明显高于O-B组;高龄孕妇的血清效价水平高于育龄孕妇.结论 对O型孕妇(丈夫为非O型)监测血清IgG抗体效价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可大大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也能相应地减轻新生儿溶血病的危害程度,是优生优育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

    作者:苏晓晶;罗秀芬;黄巧莉;邱小兰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维生素E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疗效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维生素E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维生素E联合拉贝洛尔治疗的42例作为观察组,单纯采用维生素E治疗的4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水平变化,比较2组母婴预后.结果 2组治疗后心率、血压水平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维生素E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季鑫;彭慧琼;刘旭东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及对患者胃Hp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胃幽门螺杆菌(Hp)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泮托拉唑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28 d和42 d后的胃Hp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治疗28 d后观察组患者的胃Hp清除率57.9%(22/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2%(13/38);治疗42 d后,观察组患者的胃Hp清除率86.8%(33/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2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胃Hp水平,降低溃疡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波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我市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黄疸消退延迟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6例,无明显疾病、一般情况良好.应用茵栀黄口服液的47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未用茵栀黄口服液的49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资料记载的不良反应表现.结果 2组均未发生高胆红素脑病;观察组出现腹泻30例(63.8%),对照组腹泻2例(4.1%);观察组臀红10例(21.3%),对照组无臀红.2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对一般情况良好但黄疸消退延迟的新生儿黄疸,预防并发高胆红素脑病的作用不明显,而且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建议无明显疾病、一般情况良好但黄疸消退延迟的新生儿黄疸,慎用茵栀黄口服液.

    作者:茹建萍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 探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血吸虫病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蒿甲醚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吡喹酮治疗.比较2组血吸虫病控制率,粪便虫卵转阴时间、腹泻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黏液脓血便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吸虫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粪便虫卵转阴时间、腹泻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黏液脓血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SF-36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提升患者健康水平;虽有一定不良反应,但少于蒿甲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燕华;程文华;孙蕾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的治疗价值评价

    目的 探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7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空腹以及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有效地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宁静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治疗进展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属于慢性睑板腺功能异常,其主要特征为睑板腺分泌物变化、或是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该病的治疗标准尚未统一,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有物理治疗、激素治疗、药物治疗、营养支持、人工泪液替代疗法、中医治疗等,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秀娟;朱晓燕;林媛;郭连春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成人过敏性紫癜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评估成人过敏性紫癜(HSP)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血液科就诊的成人HSP患者61例,根据病程分为痊愈、好转和消化道出血组.收集各组患者入院时血液生化检测结果 ,分析NLR与HSP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消化道出血组患者NLR显著高于痊愈和好转组(P<0.01).在痊愈ROC曲线中,NLR曲线下面积是78.5%(95%CI:64.8%~92.1%).NL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2%和75.0%.结论 NLR可用于预测HSP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志刚;刘红丽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联合替考拉宁对肺癌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联合替考拉宁对肺癌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肺癌伴肺部感染患者,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止痛、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抗肿瘤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人白介素联合替考拉宁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联合替考拉宁治疗肺癌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疾病控制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黎军辉;刘明盛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职业病网络报告审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职业病网报工作开展10余年来,为职业病统计、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本文对在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报告卡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相应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职业病报告的质量,达到数据利用大化.

    作者:邓云珺;李风琴;李旭春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中医药治疗微创取石术后残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微创取石术后残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微创取石术后残石患者中选取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21)应用常规对症疗法,研究组(n=21)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组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整体疗效、 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38.10%(P<0.05).结论 中医药治疗微创取石术后残石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复发,值得借鉴.

    作者:郭昌文;周告生;文薇;刘志文;谢家金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胃炎行气散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胃炎行气散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胃炎行气散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痛次数、胃痛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炎行气散治疗胃院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昌禹;李凡益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CT与MRI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5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均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 进行评价和比较,包括肝内病灶数、肝外病灶数、肝内病灶阳性率、肝外病灶阳性率以及对不同体积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MRI检查肝内病灶和肝外病灶检出数以及肝内病灶和肝外病灶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T,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35例病灶直径≤3 cm患者,CT的检出率为71.43%(25/35),MRI的检出率为91.42%(32/3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16例病灶直径>3 cm的患者,两种方法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MRI比CT具有更高的准确率,而且在直径≤3 cm的小病灶检测中,其检出率也明显更高,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叶筱;郑许强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龙岩市2013年—2017年麻疹监测系统质量评价

    目的 分析龙岩市2013年—201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质量,为今后开展麻疹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年—2017年龙岩市7个县(市、区)通过麻疹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麻疹监测数据.结果 2013年—2017年龙岩市共报告麻疹监测病例388例,其中实验室诊断出麻疹15例,风疹7例,实验室排除麻疹风疹366例;2013年—2017年,麻疹疫情总体平稳,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05/100万;病例呈散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3~7月份;5例为外省市发病龙岩就诊病例,占总发病数的33.33%;发病年龄以8个月龄~1岁(8例),及24岁以上(6例)为主,分别占全部病例的53.33%,40%;无任何剂次麻疹类疫苗免疫史者占全部病例的80%(12/15);麻疹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历年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2/10万,报告及时率、血标本采集率、病原学采集率、3 d内送检率均为100%,送达后4 d内检测率由2014年的87.21%提高到100%.结论 龙岩市今后在继续维持麻疹监测系统高质量运转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对流动人员的麻疹防控,利用各种免疫措施,消除免疫空白人群.

    作者:张敬;李燕平;吴莹;邱睿;陈冰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2型糖尿病胃动力变化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胃动力变化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中3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纳入A组,将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纳入B组,另选同期收入的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C组.比较3组胃排空时间(EDT1/2)、胃电图、胃肠激素水平,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胃动力变化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胃轻瘫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 3组液相、固相EDT1/2呈逐渐缩短趋势,A组PR、生长抑素水平低于B、C 2组,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B、C 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液相、固相EDT1/2以及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于治疗前,PR、生长抑素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患者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动力迟缓现象,枸橼酸莫沙必利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轻瘫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慧云;谢强;罗根英 刊期: 2018年第2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