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果比较

夏淇

关键词:纵隔型肺癌CT, MRI影像学表现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接收的4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展开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和MRI诊断,对比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效果.结果 4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中周围型肺癌19例,中央型肺癌27例.腺癌15例,小细胞癌13例,鳞癌18例.左肺上叶12例,左肺下叶8例,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下叶16例.CT、MRI诊断均呈阳性,CT检查可观察到肿瘤的边缘形状不规则,外缘表现为毛刺、分叶状,肺门为结节形状,纵隔淋巴结出现肿大,并存在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征象,增强扫描肿块大多呈缓慢持续上升型不均匀强化;MRI诊断不仅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而且还可观察到肿瘤累及至胸膜、胸壁与胸椎的状况.结论 CT与MRI对于纵隔型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影像学表现有差异,需要时患者可接受联合诊断.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经腹腔与腹膜后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腹腔与腹膜后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60例肾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经腹腔途径(TLRN)组和经腹膜后途径(RLRN)组,分别接受相应的手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腹腔途径组出血量较小、 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较少、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更短(P<0.05);经腹膜后途径组操作时间更短、引流时间更短、住院天数少(P<0.05).结论 经腹腔与腹膜后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各具优势和特点,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适合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方遒;肖暉霞;张梅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行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结合术后病理结果 ,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进行对比.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90例患者中,手术病理共发现结节117个,其中良性结节88个,恶性结节29个;在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度上,超声弹性成像要优于常规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能够更好地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舒华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活动性肺结核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的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 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病灶检出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在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磨玻璃影、空洞征、病灶内钙化中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薄层重建在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磨玻璃影、空洞征、病灶内钙化中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应用于活动性肺结核的检查中,可获得与常规剂量相接近的扫描结果,同时显著降低了检查成本,有效减少CT扫描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低分子肝素钠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治疗的7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35例给予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收缩压、 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三项指标均有降低,但观察组各项血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9%和5.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降压及预防合并症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西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尿P70FSC和FSCDW与血MCV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尿患者尿液70%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P70FSC)和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分布宽度(FSCDW)与血液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相关性.方法 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1000例血尿患者的尿液和血液,并按MCV分组,对P70FSC和FSCDW进行比较.结果 按MCV分组,P70FS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CDW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用UF-1000i的P70FSC鉴别血尿类型时,需要考虑血MCV的影响.

    作者:林燕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超声引导下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56%(P<0.05).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肝癌,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尤其是治疗中晚期肿瘤的效果颇为显著;且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可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明雷;尹大维;祝晓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对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0月间我院检验科收集到的尿液样本2130例,分别开展尿沉渣和尿常规检验,对检验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尿常规检验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的阴性率与尿沉渣检验的阴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尿常规检验与尿沉渣检验各具优缺点,无法互相替代,若是将两种检验综合应用,对于提高检验的精密度、降低漏检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蒋小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2013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50例,采用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开展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平均体温、术后2 h阴道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体温与术后2 h阴道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彦欣;姜泽允;曹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早期壶腹周围癌的MRI诊断

    目的 评价MRI在早期壶腹周围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同类型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在MRI平扫、MRCP以及e-THRIVE多期动态扫描中的影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壶腹周围癌中,影像诊断胰头癌8例,胆总管远端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壶腹癌4例.术后病理发现,2例术前诊断十二指肠乳头癌病例中术后1例证实为胰腺癌,另1例为壶腹癌.余病例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诊断正确率达90.5%.结论 常规MRI联合MRCP以及e-THRIVE动态增强扫描,可为不同病理类型的壶腹周围癌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对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作者:王改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清胱抑素C叶酸维生素B12联合检测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叶酸(FA)、维生素B12(Vit B12)联合检测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内科两个病区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97例,根据患者透析情况分为透析组54例和非透析组43例.2组均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浓度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FA、Vit B12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透析组第30,90天血清Cys-C、FA、Vit B12含量与非透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组低叶酸血症发生率29.63%,非透析组为4.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血清Cys-C升高,血清FA、Vit B12含量降低.血清Cys-C、FA、Vit B12联合检测是反映慢性肾脏病较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可以作为病情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作者:卢玉龙;万春泉;鹞国斌;秦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应用于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腕管综合征诊断中应用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腕管综合征患者50例,对其进行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记录并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经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均为阳性,其中,经腕管段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单纯减慢4例,减慢+电位降低5例,单纯电位未引出3例;感觉腕管段传导速度减慢+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时间过长9例,传导速度减慢+电位降低+末端潜伏延长3例,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电位降低+运动末端潜伏延长+运动电位降低22例,未引出感觉+运动电位4例;经拇短展肌肌电图检测显示50例中存在失神经电位者32例,阳性率64.00%.结论 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操作便捷易行,而且检测结果可靠,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鲁亚蕊;毕宠刚;张晓楠;苏魏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子宫肌瘤运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运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8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情况以及半年后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玲;赵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桑寄生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桑寄生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予以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观察组150例采用桑寄生汤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其VAS评分、JOA评分以及直腿抬高角度、复发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桑寄生汤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疗效确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颜珍;周国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骨梗死的MRI诊断6例报告

    目的 分析骨梗死的MRI表现,探讨骨梗死在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至今6例骨梗死患者的MRI检查情况.结果 6例患者共累及15个部位,其中股骨下端8个,胫骨上端6个,肱骨上端1个.结论 骨梗死多表现为多发性、对称性,好发于四肢长骨,多见于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和肱骨上端.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是早期诊断骨梗死有效的方法,能够了解骨梗死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其特征性表现对早期诊断有帮助.

    作者:林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肩关节镜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30例,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15例.予以对照组实施肩峰下局部封闭治疗,予以研究组实施关节镜下肩峰下间隙减压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半年等不同时段的VAS评分情况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实施肩关节镜下肩峰下间隙减压术治疗疗效显著,可促进症状恢复.

    作者:李洪波;万星华;万隐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58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X线平片、CT及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为支气管扩张肺段数86个,X线平片检出率34.9%,CT及多层螺旋CT检出率96.5%,差异显著(P<0.01);8 mm~10 mm薄层重建检出支气管扩张肺段数58个(67.4%),1 mm~2 mm薄层重建检出支气管扩张肺段数86个(100%),差异显著(P<0.01).结论 CT及多层螺旋CT检查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与X线平片相比诊断价值更高,且1 mm~2 mm薄层重建支气管扩张肺段检出率明显高于8 mm~10 mm薄层重建.

    作者:胡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取环术环残留1例报道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工具,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 取环是妇产科门诊的一项小手术,正常情况下都能安全、顺利地取出,但是偶尔也会发生环嵌顿、散开、断裂、下移、残留等情况,现将我院门诊治疗中的1例取环术环残留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鲍国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肾内科住院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肾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现状,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肾内科住院患者检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546株,革兰阴性杆菌312株(占57.14%),以肺炎克雷伯菌(16.11%)、大肠埃希菌(15.75%)为主;革兰阳性球菌234株(占42.8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8.13%)、金黄色葡萄球菌(9.89%)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不一,革兰阳性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肾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以血行感染为主.加强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合理选择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广志;梁海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接收的4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展开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和MRI诊断,对比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效果.结果 4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中周围型肺癌19例,中央型肺癌27例.腺癌15例,小细胞癌13例,鳞癌18例.左肺上叶12例,左肺下叶8例,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下叶16例.CT、MRI诊断均呈阳性,CT检查可观察到肿瘤的边缘形状不规则,外缘表现为毛刺、分叶状,肺门为结节形状,纵隔淋巴结出现肿大,并存在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征象,增强扫描肿块大多呈缓慢持续上升型不均匀强化;MRI诊断不仅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而且还可观察到肿瘤累及至胸膜、胸壁与胸椎的状况.结论 CT与MRI对于纵隔型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影像学表现有差异,需要时患者可接受联合诊断.

    作者:夏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超敏C反应蛋白<2mg/L的心绞痛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探讨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 治疗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 mg/L的心绞痛患者的疗效与预后.方法选择因心绞痛6 h~48 h来我院治疗hs-CRP<2 mg/L的患者共12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灵,观察组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预后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针对hs-CRP<2 mg/L的心绞痛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单独治疗较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对比无差异.

    作者:林绍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