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儿童隐睾疗效观察

张小学;张旭辉

关键词:儿童隐睾, 睾丸下降固定术, 腹腔镜, 传统手术,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儿童隐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88例隐睾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传统手术组患儿采用手术入路进行隐睾下降固定术,腹腔镜手术组患儿采取腹腔镜下行隐睾下降固定术。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情况以及治疗后睾丸发育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儿睾丸发育良好47例(94.0%),传统手术组患儿睾丸发育良好30例(78.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儿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睾丸下降固定术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由于创伤小和术后切口疼痛轻,血管和输精管松解彻底,可有效增加Ⅰ期手术成功概率。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鲍曼不动杆菌305株分布特点及敏感性分析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患者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分析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出30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呼吸道痰标本和脓液标本,科室分布为ICU多,其次为脑外科。该菌敏感率高的抗生素为多黏菌素,占94.7%;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80.7%;米诺环素50.9%;四环素30.0%;复方新诺明24.6%。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多分布于ICU、脑外科;该菌耐药性严重,治疗该菌感染有效的药物是多黏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等。

    作者:窦睿;李扬;齐峰;黄振兴;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后内侧入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涉及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并行后内侧入路进行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个月~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2个月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达到91.7%。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通过胫骨平台后内侧切口,能够准确复位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手术疗效优良。

    作者:贺秀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20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患者,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2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患者中,13例肾炎症肾病,4例单纯性肾病,2例肾炎综合征,1例单纯性蛋白尿。经活检病理诊断:2例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5例为膜性肾炎,3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0例患者均经中西结合治疗,3例患者完全缓解,6例患者部分缓解,11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45.00%。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以膜性肾炎为主,且该病难以治疗,效果不容乐观。

    作者:焦亚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经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析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经微创踝关节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按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骨性融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踝-后足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的骨性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踝-后足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具有骨性融合率高、创伤小、痛苦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胡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建设先进医院文化促进医院快速发展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医护员工素质的需要。其有利于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强化医院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医院的文化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医院文化建设的认知度不够;医院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雷同性和盲目性;医院文化建设普遍存在制度缺失及多层面脱节的现象,应针性实施多种措施促进医院文化建设。

    作者:骆汉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琥珀酰明胶导致全身血管性水肿1例

    患者,女,61岁,入院诊断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不满意,拟行L4~5,L5~S1椎间盘摘除术。既往体健,无手术麻醉史,无药物过敏史,术前查体除外椎间盘突出症专科情况外余正常。医院常规五项(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生化全套、大便常规)正常,生化:TP 64.85 g/L,ALB 38.77 g/L,GLB 26.08 g/L, PA 284.8 g/L,CO226.32 mmol/L,GLU 5.02 mmol/L。胸部X线报告未见明显异常。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良好,弥散功能正常。平车入室,体温36.6℃,双肺呼吸音清,BP 123/70 mm Hg,P 80次/min。建立双静脉通道,快速诱导插管全身麻醉,具体用药:咪达唑仑、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得普利麻。诱导平稳,调整体位,生命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术中第一瓶液体为乳酸钠林格,手术进行到暴露椎板时,正好输入琥珀酰明胶约50 mL左右,出现SpO2降至90%,BP 53/30 mm Hg,气道压力增高,肌松不够,给予地塞米松10 mg,人工通气,症状未缓解,停止手术,转变体位,见全身血管性水肿,即停用琥珀酰明胶(约入100 mL)。进行抗过敏性休克治疗,肾上腺素气管给药1 mg,甲泼尼龙80 mg多次间断应用防止血管通透性增加,适度扩容,多巴胺及间羟胺维持BP 90/50 mm Hg,同时分别给予异丙嗪25 mg、葡萄糖酸钙10 mL、奥美拉唑40 mg静脉输注,头部降温保护。自主呼吸恢复后,双肺听及水泡音,出现泡沫痰,随即给予吗啡及速尿应用情况好转,继续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生命体征BP 90/50 mm Hg、SpO297%,急查血气pH 7.33、PaCO235 mm Hg、PaO285 mm Hg,及生化CO219.42 mmol/L、ALP 32.22 U/L、TP 33.94 g/L、ALB 20.81 g/L、GLB 13.13 g/L、PA 170 mg/L、GLU 11.18 mmol/L。送ICU继续治疗,3 d后患者情绪稳定,对答切题,血管性水肿症状逐渐改善,15 d后痊愈出院。

    作者:黄江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9例明确诊断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经手术及护理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效果确切,成功率高且安全有效,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障。

    作者:王利娟;孙丽莉;高荷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新生儿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新生儿镇痛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机械通气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相同的综合性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镇痛治疗,试验组给予芬太尼镇痛治疗,观察记录2组用药后1 h、6 h、12 h、24 h、48 h的新生儿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呼吸机通气参数、氧疗和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的新生儿疼痛评分于用药后1 h、6 h、12 h、24 h降低;生命体征及呼吸机通气参数于用药后6 h、12 h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氧疗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较苯巴比妥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具有更好的镇痛作用,能更快更有效消除人机对抗,降低患儿疼痛反应,改善呼吸机通气参数,缩短氧疗和机械通气时间,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黎清耀;曾秋月;刘经飘;谭开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脑血管疾病88例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针对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予以分析探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88例观察组和88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其临床疗效较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好地控制病情,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严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医院评审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探讨

    我院于2014年12月19日—22日接受四川省医院评审专家进行二甲现场评审,本次评审无论在评审理念、评审指标、评价标准、评审形式等方面与第一周期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相比有了很大的调整[1]。本次评审中,评审专家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检查、查阅资料、调取病历、现场访谈和个案追踪等评价方式,结合社会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自评报告等信息查询等进行实地检查和评价。评审中护理专家建议加强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调整护理部层面的质量管理核心成员,精兵简政,结合四川省护理质量推荐标准调整医院的护理质量标准,使其更适合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进一步更好地运用PDCA循环,同时探索科学有效符合基层医院的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护理部积极采取措施,用医院评审标准指导护理日常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在学习和使用《四川省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试行)2014版》的过程中发现护理质量管理其实与医院评审的思路和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作者:江琳;石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方法22例患者均在临床超声、MRI和生化资料确认子宫瘢痕妊娠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导向下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结果UAE术后48 h~72 h给予患者清宫,清宫手术均一次成功,术中出血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结论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经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预处理和应急栓塞止血处理后,清宫时手术出血明显减少,清宫成功率高,保宫机会加大,对社会、家庭、个人都有应用意义。

    作者:左家顺;张世荣;马丽前;肖继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遵医行为及对特定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对184例糖耐量减低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对特定知识的掌握(血糖评定、危险因素、转归)和遵医行为(定期复查、戒烟限酒、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监测血糖、情绪稳定)情况。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对特定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不完全遵医和完全不遵医比例显著下降。结论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强对糖耐量减低特定知识的认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王春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奥曲肽针奥美拉唑针联合八珍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

    目的:探讨奥曲肽针、奥美拉唑针联合中药方剂八珍汤加减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6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奥曲肽针、奥美拉唑针治疗,B组联合中药方剂八珍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止血效果、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长。结果 B组的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A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针、奥美拉唑针联合中药方剂八珍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具有止血更快,效果更显著,减少平均输血量,缩短平均住院时长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祼化阑尾动脉在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裸化阑尾动脉在三孔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的优势。方法腹腔镜下采用裸化阑尾动脉丝线打结技术治疗52例阑尾炎患者。结果5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切除阑尾,术中均于阑尾系膜根部裸化出阑尾动脉,无中转开腹。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腹腔镜操作熟练的术者,裸化阑尾动脉后,术中阑尾动脉结扎效果确切,降低了因术中岀血需二次止血的概率,减少了术后阑尾动脉出血的可能性,而且“一大两小”的戳孔及丝线打结同时具有美观、经济的特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龙;卢清平;张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复方α-酮酸片联合前列地尔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α-酮酸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其复方α-酮酸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炎症因子及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和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介素-6均较干预前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肱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及上臂肌围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α-酮酸片联合前列地尔能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炎症反应,延缓肾衰竭进展。

    作者:陈灿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创新型应用人才背景下如何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该学科的专业方向是防病、治病以及康复等,因此,其又是一门结合了理工、医、生物等学科的交叉学科。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涉及到生物信息学、医疗仪器、医学图像等方面,所以其拥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目前,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来说,重要、迫切的问题是在创新型应用人才背景下,如何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和分析。

    作者:杨玉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门诊宫腔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门诊宫腔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行宫腔镜检查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80例应用传统方法护理,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门诊宫腔镜检查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优于传统护理,对患者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护理质量的提高,及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均有良好效果。

    作者:徐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黔南地区布依族居民胃癌发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黔南地区布依族居民胃癌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胃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2014年12月,按照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对新发胃癌布依族患者138例和同期进行体检的138名布依族健康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肿瘤家族史、饮食不规律、水资源缺乏、砷环境污染、烧烤食物、煎炸食品、高盐饮食是黔南地区布依族居民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黔南地区布依族居民胃癌的发病与Hp感染、肿瘤家族史、水资源匮乏、砷环境污染、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应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80例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其中40例分为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应用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口服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胃痛、胃胀、呕吐、胃出血等)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胃炎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都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治疗有效率高,患者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常规就诊组和院前急救组,常规就诊组患者直接前来急诊科就诊,未接受院前急救护理;院前急救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比2组干预结果。结果与常规就诊组比较,院前急救组救治成功率更高,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发病至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大,可快速实现急救反应,为患者抢救争取时间,减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

    作者:曹英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