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观察

王春娟

关键词:糖耐量减低, 健康教育, 遵医行为, 影响程度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遵医行为及对特定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对184例糖耐量减低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对特定知识的掌握(血糖评定、危险因素、转归)和遵医行为(定期复查、戒烟限酒、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监测血糖、情绪稳定)情况。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对特定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不完全遵医和完全不遵医比例显著下降。结论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强对糖耐量减低特定知识的认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80例急诊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洗胃液用量,洗胃时间,观察抢救情况及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洗胃液用量、洗胃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缩短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9例明确诊断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经手术及护理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效果确切,成功率高且安全有效,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障。

    作者:王利娟;孙丽莉;高荷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遵医行为及对特定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对184例糖耐量减低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对特定知识的掌握(血糖评定、危险因素、转归)和遵医行为(定期复查、戒烟限酒、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监测血糖、情绪稳定)情况。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对特定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不完全遵医和完全不遵医比例显著下降。结论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强对糖耐量减低特定知识的认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王春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小切口手术复合抗菌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切口切除术复合术前预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儿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A术前注射抗菌药物,采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组B采用小切口切除术;对照组C术前注射抗菌药物,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对照组D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比较4组治疗效果。结果切口长度与术后恢复时间治疗组A、B明显短于对照组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率治疗组A明显低于治疗组B(P<0.05),对照组C明显低于对照组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复合术前预先使用抗菌药物具有切口小、切口感染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是临床上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海风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微创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微创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PFNA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0.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出血量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微创PFNA治疗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吕海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耳穴埋豆对全髋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对全髋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对30例行首次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术后常规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组于术后6 h行耳穴埋豆,比较2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耳穴压豆配合镇痛泵技术管理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崔雁;倪玲玉;沈红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集束化护理降低晚期肿瘤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380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预防:健全压疮管理组织结构、加强对护士的培训、规范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防压疮的各项护理措施、严格床边交接班制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相关知识了解86.84%、积极配合92.63%、护理满意度98.95%,高于对照组的64.21%,73.68%,86.32%(P<0.05);压疮发生率0.53%,低于对照组的4.21%(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集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相关知识的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降低了压疮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海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学龄前儿童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学龄前儿童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当地幼儿园中的500例儿童进行血常规、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碱性磷酸酶检测,研究分析佝偻病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结果500例儿童中,有70例为缺铁性贫血合并佝偻病,比率为14%,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且2~岁患儿有4例,占该年龄段总儿童的40%,比其他年龄段的儿童发病率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患有缺铁性贫血合并佝偻病的比率较大,2~岁儿童的发病率高,在性别上差异不大,应加强相关防治措施的宣教。

    作者:齐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卡马西平剂量调整治疗癫痫的效果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卡马西平不同剂量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将106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剂量为10~30 mg/kg,po,qd;观察组为40 mg/kg,po,q d。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和药物保留率,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出现不良反应12例,6个月后出现11例;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出现不良反应13例,6个月后出现9例,2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的药物保留率为88.68%,观察组治疗6个月的药物保留率为86.79%,2组患者的药物保留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安全范围内调整卡马西平的剂量对患者无增效作用,亦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的剂量调整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疾病特点进行。

    作者:周家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系统护理干预预防住院糖尿病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在住院糖尿病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住院糖尿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护士预防压疮水平,及时进行糖尿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多方面实施预防压疮护理措施。结果180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压疮预防相关知识(压疮高危因素、危害性、心理支持、营养护理、血糖控制、减少受压、定时翻身及翻身技巧、功能锻炼、大小便管理等)了解165例(91.67%)、积极配合护理工作168例(93.33%)、发生压疮2例(均为难免压疮)(1.11%);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178例(98.89%)。结论通过对住院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了对糖尿病压疮预防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患者及家属自身的保健能力,配合护士工作,减少压疮发生,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周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应用鱼骨图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及防范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落实防范措施。方法利用OA系统将2015年7月—12月上报的43例护理不良事件,应用鱼骨图进行根因分析。结果43例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错误占26%,导管滑脱占16%,锐器伤占12%,跌倒占7%。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流程,教育培训、健康宣教不到位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结论全面落实防范措施,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韩莉;杨坤;高旗;贾立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河池市已育妇女盆底功能筛查状况分析

    目的:通过盆底肌筛查了解已育妇女盆底肌障碍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选择妇保科产后42 d体检、妇女病普查门诊共1445例患者(年龄18岁~50岁)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妇科常规检查及盆底功能筛查,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诊断阳性人数567例(阳性率39.24%),阴道壁膨出546例(其中139例为单纯阴道壁膨出,其余伴子宫脱垂174例,伴压力性尿失禁136例,伴腹直肌分离97例),单纯盆底肌肉松弛21例。所有筛查阳性者均进行追踪随访,进行康复治疗仅有370例,治愈人数294例。结论女性盆底肌障碍性疾病与年龄、妊娠及分娩次数,胎儿出生时体重(体重大于4.0 kg)、绝经等有密切关系,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问题,建立经济、实用、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PFD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零凤莲;刘振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儿童隐睾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儿童隐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88例隐睾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传统手术组患儿采用手术入路进行隐睾下降固定术,腹腔镜手术组患儿采取腹腔镜下行隐睾下降固定术。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情况以及治疗后睾丸发育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儿睾丸发育良好47例(94.0%),传统手术组患儿睾丸发育良好30例(78.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儿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睾丸下降固定术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由于创伤小和术后切口疼痛轻,血管和输精管松解彻底,可有效增加Ⅰ期手术成功概率。

    作者:张小学;张旭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脑梗死96例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及脑梗死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96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值(ISI)、空腹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是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样也是动脉硬化发病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血脂代谢紊乱与脑梗死病状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建议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地控制血压,调整血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赵凯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鲍曼不动杆菌305株分布特点及敏感性分析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患者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分析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出30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呼吸道痰标本和脓液标本,科室分布为ICU多,其次为脑外科。该菌敏感率高的抗生素为多黏菌素,占94.7%;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80.7%;米诺环素50.9%;四环素30.0%;复方新诺明24.6%。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多分布于ICU、脑外科;该菌耐药性严重,治疗该菌感染有效的药物是多黏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等。

    作者:窦睿;李扬;齐峰;黄振兴;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奥曲肽针奥美拉唑针联合八珍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

    目的:探讨奥曲肽针、奥美拉唑针联合中药方剂八珍汤加减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6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奥曲肽针、奥美拉唑针治疗,B组联合中药方剂八珍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止血效果、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长。结果 B组的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A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针、奥美拉唑针联合中药方剂八珍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具有止血更快,效果更显著,减少平均输血量,缩短平均住院时长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2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住院天数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生活质量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平均为(11.3±1.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4±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显著提高了护理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了患者的恢复进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秋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单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AP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左氧氟沙星或者头孢呋辛与阿奇霉素联合使用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2例确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7例,治疗组患者行单独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等。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6.0%,有效率为85.1%,细菌清除率为90.0%,药物不良反应率为2.1%;对照组痊愈率为62.2%,有效率为84.4%,细菌清除率为90.9%,药物不良反应率为2.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为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有较好的治愈率和细菌清除率,治疗成本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赵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HPV感染2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使用保妇康栓治疗240例宫颈炎并发HP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0例患者宫颈糜烂治疗总有效率为95.0%(228/240),HPV感染治疗总有效率85.0%(204/240),宫颈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2.5%(222/240)。治疗中发现宫颈糜烂比较严重的患者,终效果较差。结论保妇康栓临床治疗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有效率高,安全可靠、经济方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盈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儿童异常瞬目19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单纯眼部玻璃酸钠滴眼治疗与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异常瞬目的疗效。方法将频繁接触视频设备、纳差的197例异常瞬目儿童随机分单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单纯组眼部滴用玻璃酸钠眼液滴眼,联合组加用醒脾养儿颗粒口服。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治疗组有效12例,占16.90%,好转26例,占36.62%,无效33例,占46.48%;联合治疗组有效61例,占48.41%,好转49例,占38.89%,无效16例,占12.70%。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小儿异常瞬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红;彭家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