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

刘晓华

关键词:外科手术, 术后疼痛, 控制,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同期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按住院奇偶序号分成对照组275例及观察组288例,对照组患者由医生管理疼痛,观察组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需求及疼痛管理质量情况。结果2组患者使用镇痛泵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术后呼叫镇痛、止痛药及非药物镇痛应用方面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72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患双方评价疼痛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患双方对疼痛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80例急诊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洗胃液用量,洗胃时间,观察抢救情况及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洗胃液用量、洗胃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缩短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儿童异常瞬目19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单纯眼部玻璃酸钠滴眼治疗与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异常瞬目的疗效。方法将频繁接触视频设备、纳差的197例异常瞬目儿童随机分单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单纯组眼部滴用玻璃酸钠眼液滴眼,联合组加用醒脾养儿颗粒口服。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治疗组有效12例,占16.90%,好转26例,占36.62%,无效33例,占46.48%;联合治疗组有效61例,占48.41%,好转49例,占38.89%,无效16例,占12.70%。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小儿异常瞬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红;彭家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目标管理法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带教中应用目标管理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4届护生6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30名及观察组3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带教,观察组采取目标管理法。对2组护生的综合能力、操作技能、带教工作满意度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及操作考核分数均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学习态度及动手能力、主动性等综合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带教中应用目标管理法具有可行性,可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操作及理论能力,也能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满意度,改善整体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潘焕;程兴东;王会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2014年阳泉市妇幼保健院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流感监测结果,了解流感流行特征及变异特点,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2014年713例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和病原学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13例流感样检测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出流感病毒株217例,其中散居儿童占30.42%,托幼儿童占40.09%,学生占29.49%。流感样病例阳性检出率为30.43%,各月阳性分离率在0%~70.91%之间,1月、12月病毒分离率较高,为70.91%和53.92%,5月—9月未分离出病毒株。217例阳性者中新甲H1占26.26%,季H3占37.33%,Yamagata占36.4%。结论冬春季为阳泉市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病毒株以季H3、Yamagata和新甲H1为主;儿童流感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托幼儿童、学生为流感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学生。

    作者:段淑红;刘向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脑梗死96例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及脑梗死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96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值(ISI)、空腹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是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样也是动脉硬化发病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血脂代谢紊乱与脑梗死病状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建议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地控制血压,调整血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赵凯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小切口手术复合抗菌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切口切除术复合术前预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儿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A术前注射抗菌药物,采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组B采用小切口切除术;对照组C术前注射抗菌药物,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对照组D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比较4组治疗效果。结果切口长度与术后恢复时间治疗组A、B明显短于对照组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率治疗组A明显低于治疗组B(P<0.05),对照组C明显低于对照组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复合术前预先使用抗菌药物具有切口小、切口感染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是临床上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海风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妇产科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妇产科疾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进行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阴式子宫切除,对照组给予腹式子宫切除,观察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子宫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子宫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后并发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妇产科疾病比腹式子宫切除术效果要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乡村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知识掌握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乡村医务人员糖尿病知识的获取途径及其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现状。方法于2014年6月—12月对北流市449名乡镇医务人员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闭卷笔试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乡村医务人员获取糖尿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自学/阅读专业书籍,占54.8%,而其糖尿病防治知识得分平均(60.46±21.65)分,合格率为52.60%。结论乡村医务人员获取糖尿病知识途径单一,糖尿病防治知识水平较低,应加强其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培训。

    作者:覃焕玲;王庆光;禤丽萍;韦妹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系统护理干预预防住院糖尿病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在住院糖尿病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住院糖尿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护士预防压疮水平,及时进行糖尿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多方面实施预防压疮护理措施。结果180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压疮预防相关知识(压疮高危因素、危害性、心理支持、营养护理、血糖控制、减少受压、定时翻身及翻身技巧、功能锻炼、大小便管理等)了解165例(91.67%)、积极配合护理工作168例(93.33%)、发生压疮2例(均为难免压疮)(1.11%);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178例(98.89%)。结论通过对住院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了对糖尿病压疮预防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患者及家属自身的保健能力,配合护士工作,减少压疮发生,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周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后内侧入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涉及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并行后内侧入路进行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个月~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2个月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达到91.7%。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通过胫骨平台后内侧切口,能够准确复位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手术疗效优良。

    作者:贺秀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琥珀酰明胶导致全身血管性水肿1例

    患者,女,61岁,入院诊断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不满意,拟行L4~5,L5~S1椎间盘摘除术。既往体健,无手术麻醉史,无药物过敏史,术前查体除外椎间盘突出症专科情况外余正常。医院常规五项(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生化全套、大便常规)正常,生化:TP 64.85 g/L,ALB 38.77 g/L,GLB 26.08 g/L, PA 284.8 g/L,CO226.32 mmol/L,GLU 5.02 mmol/L。胸部X线报告未见明显异常。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良好,弥散功能正常。平车入室,体温36.6℃,双肺呼吸音清,BP 123/70 mm Hg,P 80次/min。建立双静脉通道,快速诱导插管全身麻醉,具体用药:咪达唑仑、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得普利麻。诱导平稳,调整体位,生命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术中第一瓶液体为乳酸钠林格,手术进行到暴露椎板时,正好输入琥珀酰明胶约50 mL左右,出现SpO2降至90%,BP 53/30 mm Hg,气道压力增高,肌松不够,给予地塞米松10 mg,人工通气,症状未缓解,停止手术,转变体位,见全身血管性水肿,即停用琥珀酰明胶(约入100 mL)。进行抗过敏性休克治疗,肾上腺素气管给药1 mg,甲泼尼龙80 mg多次间断应用防止血管通透性增加,适度扩容,多巴胺及间羟胺维持BP 90/50 mm Hg,同时分别给予异丙嗪25 mg、葡萄糖酸钙10 mL、奥美拉唑40 mg静脉输注,头部降温保护。自主呼吸恢复后,双肺听及水泡音,出现泡沫痰,随即给予吗啡及速尿应用情况好转,继续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生命体征BP 90/50 mm Hg、SpO297%,急查血气pH 7.33、PaCO235 mm Hg、PaO285 mm Hg,及生化CO219.42 mmol/L、ALP 32.22 U/L、TP 33.94 g/L、ALB 20.81 g/L、GLB 13.13 g/L、PA 170 mg/L、GLU 11.18 mmol/L。送ICU继续治疗,3 d后患者情绪稳定,对答切题,血管性水肿症状逐渐改善,15 d后痊愈出院。

    作者:黄江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同期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按住院奇偶序号分成对照组275例及观察组288例,对照组患者由医生管理疼痛,观察组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需求及疼痛管理质量情况。结果2组患者使用镇痛泵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术后呼叫镇痛、止痛药及非药物镇痛应用方面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72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患双方评价疼痛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患双方对疼痛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刘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经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析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经微创踝关节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按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骨性融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踝-后足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的骨性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踝-后足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具有骨性融合率高、创伤小、痛苦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胡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微创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微创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PFNA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0.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出血量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微创PFNA治疗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吕海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集束化护理降低晚期肿瘤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380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预防:健全压疮管理组织结构、加强对护士的培训、规范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实施预防压疮的各项护理措施、严格床边交接班制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相关知识了解86.84%、积极配合92.63%、护理满意度98.95%,高于对照组的64.21%,73.68%,86.32%(P<0.05);压疮发生率0.53%,低于对照组的4.21%(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集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相关知识的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降低了压疮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海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产妇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宫腔镜清宫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不同分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观察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产妇的不同分型,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以及改善临床指标。

    作者:吴明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救流程改善在内脏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救流程改善在基层医院内脏伤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14年1月—10月和2015年1月—10月内脏伤患者的急救处理流程,总结其抢救与处理办法及时限,寻找到适合基层医院对内脏伤患者进行抢救的科学流程。结果2015年改变流程后与2014年对比抢救成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外科等待会诊、急诊输血、外科医生协助急诊、医护护送检查、完全绿色通道检查手术能大大提高急诊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黄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卡马西平剂量调整治疗癫痫的效果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卡马西平不同剂量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将106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剂量为10~30 mg/kg,po,qd;观察组为40 mg/kg,po,q d。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和药物保留率,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出现不良反应12例,6个月后出现11例;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出现不良反应13例,6个月后出现9例,2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的药物保留率为88.68%,观察组治疗6个月的药物保留率为86.79%,2组患者的药物保留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安全范围内调整卡马西平的剂量对患者无增效作用,亦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的剂量调整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疾病特点进行。

    作者:周家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鲍曼不动杆菌305株分布特点及敏感性分析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患者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分析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出30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呼吸道痰标本和脓液标本,科室分布为ICU多,其次为脑外科。该菌敏感率高的抗生素为多黏菌素,占94.7%;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80.7%;米诺环素50.9%;四环素30.0%;复方新诺明24.6%。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多分布于ICU、脑外科;该菌耐药性严重,治疗该菌感染有效的药物是多黏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等。

    作者:窦睿;李扬;齐峰;黄振兴;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遵医行为及对特定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对184例糖耐量减低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对特定知识的掌握(血糖评定、危险因素、转归)和遵医行为(定期复查、戒烟限酒、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监测血糖、情绪稳定)情况。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对特定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不完全遵医和完全不遵医比例显著下降。结论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强对糖耐量减低特定知识的认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王春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