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凤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β2微球蛋白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各56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放射比浊法对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和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阳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β2微球蛋白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文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比较综合实训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护理系2013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208人。将其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5人,采用综合实训教学法教学;对照组103人,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通过实习前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学生问卷调查,比较2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调查问卷多项指标显示:综合实训教学法学生满意度较高。结论在高职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综合实训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等综合素质以及实践操作技能。
作者:王英;宋小俊;吴凤琴;周珊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以迅猛的姿态影响和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其中,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网民规模增速有所提升。
作者:沈思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62例Ⅰ期、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4例,于保乳术后行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28例,于保乳术后行常规放射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结果观察组1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为91.2%,2级为8.8%;对照组1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为67.9%,2级为32.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为96.4%、无瘤生存率96.4%、远处转移率0%,观察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为97.1%、无瘤生存率97.1%、远处转移率2.9%,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放疗相比,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后使用调强放疗,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均无明显差异,但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沙莎;于波;舒钟琴;顾小伟;夏林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益生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谌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并发症和随访率。方法将入选心内科住院并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门诊房颤合并瓣膜病并行换瓣手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随诊率、出血发生率、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均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对照组按时随诊率100%,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按时随诊率69.4%,发生出血并发症高达30.95%,其中脑出血死亡1例(2.4%);出血并发症全部发生在未按时随诊患者中,其中农村患者占84.60%。结论华法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肯定,出血并发症主要出现在未按时随诊农村患者中,患者的依从性是华法林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主要挑战。
作者:龚福汉;肖小强;张学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对老年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左房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应用地高辛与比索洛尔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左房内径(LA)、舒张末期内径(LVIDd)、室间隔厚度(L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以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应用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能够明显改善左房室重构与心功能。
作者:叶文成 刊期: 2016年第25期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因为术后肠粘连,多在基层医院治疗。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2%,其中约95%以上发生在小儿[1],成年人肠套叠发病率较低,90%的成年人肠套叠为继发性,在临床表现、分型、病因、诊断治疗方面有其特点[2]。成年人肠套叠多以肠梗阻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基层医院的临床工作者应正确认识成年人肠套叠的形成、病因,以便及时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避免误诊漏诊。现将我院治疗的2例成年人肠套叠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岭;宋林伟;张义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彩色器械图谱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包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所有器械包进行拍照,配以文字说明,制作成图谱,应用到器械包装中。结果使用彩色器械图谱进行包装,包装速度有很大的提升,错包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使用彩色器械图谱提高了包装速度,减少了错包发生,提高了包装合格率。
作者:邱英花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产后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胎盘植入患者的MRI表现和诊断。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结果均为胎盘植入患者,典型表现为子宫胎盘交界面信号缺失,动态增强扫描后异常强化的胎盘组织与子宫相比, DWI图像上可见高信号胎盘组织突入子宫肌层。结论多种成像方式的MRI在诊断产后胎盘植入方面有重要价值。
作者:董非;张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镍钛器械逐步深入技术与手用K锉逐步后退技术两种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于根管预备术后反应的差异。方法选择95例磨牙的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 2组,分别采用镍钛器械逐步深入技术与手用K锉逐步后退技术进行根管预备,观察2组术后反应差异。结果 A组活髓牙发生约诊间疼痛率为17.6%,B组为2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χ2=0.130,P>0.05);但A组死髓牙发生约诊间疼痛的比例为16.7%,B组为30.3%,A组显著低于B组(χ2=3.680,P<0.05)。A组术后1周内疼痛反应发生率为12.7%,显著低于B组的35.4%(χ2=6.730,P<0.05)。结论采镍钛器械逐步深入技术进行根管预备,可以降低牙本质碎屑及感染组织被推出根尖孔所导致的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冰封;杨子贤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磁共振伪影是指在MR扫描或信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被检部位本身没有的图像信息。磁共振伪影使图像变形、模糊、缺失或重叠,导致图像质量下降,无法分析诊断;或掩盖病灶,出现漏诊;或出现假病灶,导致误诊。鉴于此,笔者结合对磁共振伪影的特点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有助于今后工作。
作者:梁晔鑫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斑块形成的超声特征。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分别评估21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分为单纯性糖尿病组(A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B组)、单纯性高血压组(C组),分析3组患者之间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分布情况(斑块检出率)、病变范围、斑块性质,动脉管壁及彩色血流充盈特点,观察3组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差异。结果 B组斑块检出率高于A组与C组;A组与B组斑块主要累及膝关节以下小动脉,C组主要见于膝关节以上大中动脉;A组患者血管内斑块性质以硬斑为主,B组与C组患者血管内斑块性质以混合型斑块为主;膝关节平面以上动脉病变中,3组均以混合型斑块为主;膝关节平面以下动脉斑块中,A组以硬斑为主,B组混合斑为主,C组以软斑为主。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病变的发生率增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夏彩凤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水平。方法在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诊治的脂肪肝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受试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水平。结果①观察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回醇(LDL-C)、空腹血糖(GLU)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受试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水平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的产生与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直接相关,检测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水平,有助于了解其病情变化,并预测预后。
作者:李远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牙本质过敏症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黔南地区39328名≥20岁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牙本质过敏症患者16391例,患病率为41.68%。16391例牙本质过敏症患者因酸刺激敏感诱发9986例占60.92%、冷刺激2985例占18.21%、热刺激1398例占8.53%、甜刺激1246例占7.60%、刷牙刺激776例占4.7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30岁~39岁、水族、喜欢酸性食物、胃肠道反酸(长期食新鲜水果、使用牙刷较硬、刷牙力量重)和6个月换1次牙刷是黔南地区农村居民牙本质过敏症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黔南地区农村居民牙本质过敏症患病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应引起重视。
作者:谢雄伟;潘兴富;丁舒;郭秋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顺产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愈合及疼痛程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顺产行会阴侧切分娩的初产妇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产妇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会阴侧切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术后3 d的切口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7.96%,术后3 d切口轻度疼痛率为75.5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愈合,减轻术后切口疼痛,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促进产妇产后的恢复。
作者:赵慧;侯保梅;李东豫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38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时间将其划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69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喉裂开术,对治疗组患者行微创手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比2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声门型喉癌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术后病情复发的可能性,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桂卿;黄丽英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网络信息时代影响下的翻转课堂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学期开始时(2015年8月),在我院医学专业中随机选取需学习生理学课程的学生100名,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名)应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50名)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期末采用本校设计的问卷调查学生在生理学学习中的各项能力与学习兴趣,并组织统一考试。结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观察组具备问题解决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0.0%,96.0%,92.0%和100.0%,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与生理实验考试成绩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作者:李碧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前后的效果,评估配型血小板在血液输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对血小板筛查阳性患者行血小板抗体配型,根据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或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比较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前后的效果。结果本组3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血小板筛查阳性8例;8例患者经血小板抗体配型后,其输注的1h和24h CCI、PPR均显著高于配型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血小板配型输注,可为患者提供适用血小板,提高输注效果。
作者:徐秀凤;纪思灵;胡晓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7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应用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可大大降低患者的发作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何淼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