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高英杰

关键词:儿科, 传染性疾病, 预防, 控制
摘要:目的:针对传染性疾病高发的时期,探讨如何使儿童能够更好地预防疾病。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儿童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加强预防组各90例。分析比较2组患儿的感染情况,得出比较结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2组传染性疾病数据差异明显,其中除原有的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传染率较高以外,还有新型的传染性疾病出现。结论对于儿童传染病,要从多方面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提高家长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20例健康人静脉血,分别利用常规方法和分离胶方法进行血清制备,将制备完成的血清置于生化分析仪,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A组、B组分离胶采血管检测出的葡萄糖(GLU)高于常规方法,磷酸肌酸激酶(CK)和淀粉酶(AMY)低于常规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血清制备检验应选择新鲜样本,应用分离胶采血管时应与之前检验结果进行比对,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洪清楚;刘丽雅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优质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设为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优质护理。对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舒燕;易佳;王琮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医院风险管理探析

    1背景1.1医院情况介绍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办于1925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公立医院,是昆山市历史悠久、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的医教研中心。医院拥有一院三区,总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16.9万m2,设置床位1500张。全院拥有员工2000余名,设有27个临床专科、33个病区、7个医技科室。2012年医院成立了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协调工作。由一把手院长担任主任,其他班子领导担任副主任,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大科主任担任组员。委员会下设工作办公室,地点设在质控办,日常工作由医院质控办负责。2013年医院修订并完成了医院工作制度汇编,详实记录了医院各科室工作制度80余条。

    作者:李翀;王丹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我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不合理用药分析

    我院自2013年8月成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以来,经过1年多的摸索与发展,不断完善。 PIVAS作为一种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由护士配制静脉用药的传统模式,改变成在药学监护下进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混合、检查、分发的管理模式,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1]。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广大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武玲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的法医学鉴定

    近几年,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随之而来的社会压力不断增加,抑制了人们的精神健康,因此,很多人为摆脱生活压力带来的负担,常常利用酒精进行自我麻醉,由饮酒而引发的斗殴等案事件也逐渐增多[1-3],造成人身伤害、死亡的案事件需要进行法医学鉴定。法医学是利用自然学科的知识理论再融入医学、生物学以及化学等学科技能以及知识,对法律问题予以分析解决的一门解剖及分析学科。一般情况下,法医学用于为相关法律案件提供证据,例如:犯罪侦查及民事、刑事案件,是一种常见的案件辅助分析及采证方法[4]。本文对案件中受害人饮酒后受伤致死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的法医学鉴定,现将案情及相关的法医学鉴定报道如下。

    作者:刘庆鸿;吴常宝;赵国华;王硕;张波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三亚市临床医生循证医学认知态度和行为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态度、行为现况,为在临床和科研中推广循证医学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对三亚市200名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69.7%的人了解循证医学概念,30.3%的人不了解,其理论知识及格率24.6%。住院医师与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比较,在认知水平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90%以上的人对于循证医学持肯定态度,并且表示愿意去了解循证医学相关知识。影响循证医学实践的前三位因素是:英语水平有限、缺乏检索技能和渠道、循证医学相关知识不足(文献评价困难),分别占64%,62.9%,49.1%。结论三亚市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水平偏低,态度和行为方面不够重视,有必要在医院中广泛、有效地对临床医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培训。

    作者:李晓珍;谢杰;黄海溶;李永刚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优质护理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综合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2组均行综合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优质护理。结果干预组的救治成功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8%;干预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能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ChE恢复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娟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大容量双肺同期灌洗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目的:探讨大容量双肺同期灌洗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为提高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大容量双肺同期灌洗术治疗的50例患者的相关情况,着重分析护理配合要点及体会,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50例患者接受大容量双肺同期灌洗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配合过程中保持灌洗液恒温,加快引流,注意残流量、排尘及排水,预防并发症发生,观察心电图以及生命体征变化等,对保证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意义重大。

    作者:罗旭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我院2014年食管癌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食管癌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讨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4年158份食管癌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医嘱,对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包括药品的种类、用药时间、用量、疗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术期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100%,联合用药比例85.5%;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物84.9%,平均3 d;术前30 min预防用抗菌药物100%;手术超过3 h无追加用抗菌药物记录;术后预防用抗菌药物100%,平均9 d。结论食管癌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从本次分析基本合理,但样本量还需扩大,还需要更多的资料来证明。以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刘仕春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体外震波碎石失败后输尿管结石3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体外震波碎石(ESWL)失败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2013年11月35例体外震波碎石失败后的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WOLF F8/9.810°输尿管镜,以钬激光碎石,碎石功率30W。结果35例中一次性碎石成功32例,碎石成功率为91.4%;2例术中结石上漂,术后行体外震波碎石成功,1例输尿管结石因输尿管狭窄进镜失败改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手术时间20 min~125 min,平均时间40 min。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2周~4周。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ESWL失败后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钱;谈树宾;朱慧;刘先艮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白内障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白内障手术后疼痛的具体原因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主诉眼痛的患者86例,予疼痛评分,分析疼痛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手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良好,疼痛症状减轻。结论针对白内障患者术后疼痛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满意度。

    作者:俞密花;唐小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情景模拟与案例结合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的应用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与工作场景相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1]。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护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护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我们将两种方法联合运用到临床护理教学当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菲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稳心颗粒并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并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180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各60例。A组给予胺碘酮,B组给予稳心颗粒,C组给予胺碘酮+稳心颗粒,观察并比较3组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68.33%,B组总有效率为70.00%,C组总有效率为90.00%。 C组疗效佳,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有6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4例恶心;B组3例出现恶心;C组有2例轻微恶心,A组不良反应多,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并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优于两药单独用药,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慧琳;刘志坚;徐小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的母婴结局比较

    目的: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采用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256例,根据指征分为阴道试产组(72例)与剖宫产组(184例),比较2组的母婴结局。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分别5.56%,4.17%,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的14.67%,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应合理掌握阴道试产的适应证,以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毛玉娟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心理护理在改善面部烧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面部烧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面部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32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面部烧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作者:付丽菲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两种固定方案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应用环抱记忆合金加螺钉、张力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3年5月住院的3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18例患者接受环抱记忆合金加螺钉、张力带治疗,13例患者接受钢板螺钉加钢丝捆扎固定治疗。通过对比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物取出时间、有无内固定松动以及骨折复发率评价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的手术均进行顺利,治疗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内固定物取出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内固定物松动率以及骨折复发率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抱记忆合金加螺钉、张力带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骨折复发率,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丁翔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优质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围术期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4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和营养支持等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93.8%,护理满意率为96.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围术期,可以有效提高止血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琴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HepB与HBIG联合免疫预防围生期HBV传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HepB)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在围生期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5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观察组采取乙型肝炎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测定患者治疗前、分娩前血清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测定婴儿6个月龄、12个月龄时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观察其阳性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BcAb、HBeAg、HBV-DNA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患者血清HBcAb、HBeAg、HBV-DNA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出生24 h内,观察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出生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HBsAg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出生24 h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出生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pB与HBIG联合免疫在围生期HBV传播预防中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符斌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急性踝关节损伤X线检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X线诊断急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临床高度怀疑为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以渥太华踝关节准则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以X线检查进行诊断,观察并比较2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检查正确率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X线诊断急性踝关节损伤,可较准确地判定患者是否出现关节脱位或骨折症状,具有无创、安全、准确性高等优势,有很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余钟楠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健康体检人群恶性肿瘤检出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恶性肿瘤检出及相关因素,为肿瘤防治和健康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体检中心70063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查、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及胸部X线正侧位片检查,分析临床研究结果。结果70063例健康体检者中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共计98例,检出率为0.140%;检出前五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乳腺癌、肝癌、肾癌及结直肠癌,所占比率分别为0.037%,0.025%,0.017%,0.014%及0.013%;40岁之后各年龄层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均高达19%以上;有临床症状者共计15例(15.31%),无任何明显临床症状者83例(84.69%)。结论恶性肿瘤与年龄、性别等因素存相关性;健康体检有助于提早发现恶性肿瘤,故而临床上应当以中老年人应作为重要检查人群,女性群体中以乳腺癌为重点检查方向,尤其是肺癌可作为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加以关注。

    作者:姚宇彤 刊期: 2015年第2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