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在降低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率中的应用

杨泽蓉;龚丽;许铧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 奶胀, 品管圈,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率为主题,分析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的原因,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率由原来的23.53%降低至10.16%。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剖宫产术后奶胀的发生率,促进了母乳喂养,为产妇减轻了奶胀的痛苦,促进团队精神的建立,提升了护理质量,树立了医院口碑,同时也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情况,提高护理能力。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4月我社区脑卒中患者50例,护理人员12例,对其获取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调查,从而分析护理人员的认知情况。结果社区患者对脑卒中康复护理“掌握”占23.8%,主要体现在脑卒中相关基本知识方面;“了解”占40.7%,体现在脑卒中相关护理方面;“不清楚”占35.6%,体现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具体实施内容方面。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情况与其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密切相关,各因素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全面提高社区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加强培训,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蒋莹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潜江市2004年-2013年乙肝疫情报告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乙肝疫情报告及影响因素,为乙肝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潜江市2004年—2013年乙肝报告疫情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潜江市2004年—2009年乙肝报告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与该市全面加强安全注射与医院消毒管理,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开展母婴阻断,100%无偿献血管理等现状不符。慢性乙肝就诊1次报1次疫情,临床医生宁肯重复报告,将各类体检中查出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查出1次报1次也不愿承担瞒报风险,导致乙肝报告疫情高于乙肝实际发病。2009年—2013年乙肝报告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且2012年报告发病较2009年高峰期下降70%,较2011年下降60%,与乙肝疫情控制自然法则不符。严格执行乙肝疫情报告必须有肝功能受损客观依据,对乙肝疫情报告进行核实排重管理后,乙肝报告疫情明显下降。结论严格乙肝诊断报告标准,在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分乡镇(社区)、二级以上医院配备具有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的专职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落实乙肝疫情报告责任管理,是确保疫情报告真实准确的关键。

    作者:董尚勤;何昌海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100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复发或残余患者,均二次经鼻蝶入路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10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64例(64%),次全切28例(28%),部分切除8例(8%);术前存在视力障碍情况经手术治疗后恢复正常者44例,未出现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学友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健康教育对提高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冲洗依从性的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前列腺术后膀胱冲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责任护士相对固定,通过“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告知表”进行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术后对膀胱冲洗的依从性,比较2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出血发生情况,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拔管时间上的差异等。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其膀胱冲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可明显减轻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患者膀胱痉挛及出血的发生,也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及护理满意度,缩短了拔管时间,对患者的术后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为秀;杨秀娥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误诊原因,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误诊疾病的类型、临床表现、救治方法等加以分析。结果本组男24例,女16例,心功能不全10例(25%),因心电图误诊者10例(25%),异位疼痛6例(15%),消化系统症状5例(12.5%),手术后疼痛3例(7.5%),神经系统症状2例(5%),精神症状2例(5%),神经官能症2例(5%),死亡10例(2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心律失常、异位疼痛、心电图的正确判断与否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因素,以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症状就诊者应考虑到急性心肌梗死。普及急性心肌梗死专业知识,以及肌钙蛋白T或I的检查和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应用,是减少误诊误治的关键。

    作者:张显梅;陈亚绒;王创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价值评述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治疗整体过程中的积极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施予普通知识教育和一般护理模式,试验组施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比2组的冠心病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人冠心病的治疗中,应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锐霞;程建群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86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原有心脏病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3例)加用胺碘酮,对照组(43例)加用普罗帕酮。观察2组患者用药24 h内快速性房颤转复窦性心律,维持窦性心律及心室率控制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05%,对照组65.12%,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长春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儿童细菌性腹泻70例病原微生物和药敏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以及临床预防。方法选择我中心在2012年6月—2014年7月诊断并治疗的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70例,经微生物检验结果观察并总结致病菌属的分布。结果在选取的70例标本中检出62株病原菌,检出率为88.57%,其中志贺菌占48.39%,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占25.81%,弧菌占17.71%,其他占8.06%。志贺菌株数明显多于其他病原株数;药敏试验显示,志贺菌与其他致病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三嗪等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主要为志贺菌,耐药性较强,临床应合理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预防。

    作者:邓运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品管圈在降低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率为主题,分析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的原因,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率由原来的23.53%降低至10.16%。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剖宫产术后奶胀的发生率,促进了母乳喂养,为产妇减轻了奶胀的痛苦,促进团队精神的建立,提升了护理质量,树立了医院口碑,同时也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杨泽蓉;龚丽;许铧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104例外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研究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围术期应用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研究组患者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确保糖尿病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具有更为显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胡艳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胃癌术后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外营肠(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各34例,PN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EN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EN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体重下降情况、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等指标均优于PN组(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能够促进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增强免疫功能,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谭雨芳;程燕群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围术期护理干预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胃肠手术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4例行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47例,常规组行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围术期护理。结果干预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秀英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咽炎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行咽炎常规治疗(24例),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进行论治(24例),治疗28 d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咽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晓明;许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高校教师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高校教师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因素。方法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鹤壁职业技术学院780名职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年龄、体重指数(BMI)、家族史、血糖血脂、吸烟饮酒与高血压患病有关。结论劳动岗位压力大、高血压阳性家族史、BMI值超标、血糖血脂明显升高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显著危险因素。

    作者:王居召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穴位贴敷联合膏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膏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及膏方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2组治疗结束时近期疗效及治疗后3,6,9,12个月的远期疗效。结果2组近期疗效相同,观察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膏方治疗变应性鼻炎远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爱平;张洪利;赵淑静;彭会娟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社区门诊高血压诊疗与路径管理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社区的防治与预防工作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所以,探索高血压社区诊疗的新方法对开展慢性病的防治与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鼻内镜手术继发鼻中隔穿孔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继发鼻中隔穿孔的原因以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发生鼻中隔穿孔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中出现鼻中隔穿孔10例,术中穿孔2例行Ⅰ期修补失败,术后穿孔8例。结论为了预防鼻内镜手术后继发鼻中隔穿孔,手术前首先应检查保证鼻内膜健康,手术操作准确,并努力提高手术操作水平,改善术中使用的填塞材料。

    作者:李京文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接受人性化服务,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人性化服务,有助于其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廖小香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腹腔镜手术视频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外科学是一门非常强调实践的学科,课堂教学多是抽象的理论内容,医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往往感觉非常枯燥,理解上存在较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适时地导入手术视频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腹腔镜技术中,手术视频高清易得,这些视频经过适当的剪辑以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展示,可以使普外科的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形象且更加贴近临床,有助于医学生对外科内容尤其是手术相关内容更为深入地了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腹腔镜视频剪辑后应用于普外科临床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骥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老年护理院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入住老年护理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浦东新区惠南地区4个老年护理院中的198名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相关情况调查表,评定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护理院患者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均分为(6.95±3.198),统计睡眠质量各成分得分,可以看出在老年护理院,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和日常功能成分的得分较高。以PSQI≥8为睡眠存在障碍的标准,其人数占总人数的53.0%。影响老年护理院患者睡眠状况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健康水平、亲情缺失感、养老环境的改变及护理院的服务水平。结论老年护理院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需要医务人员在稳定患者慢性疾病的基础上,提供优质的护理及家属亲情关爱的配合,使患者尽快融入新环境,解除心理上的不适感。

    作者:尹君;王君妹;金秀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