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分析

蒋莹

关键词:脑卒中, 社区护理, 康复护理, 认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情况,提高护理能力。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4月我社区脑卒中患者50例,护理人员12例,对其获取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调查,从而分析护理人员的认知情况。结果社区患者对脑卒中康复护理“掌握”占23.8%,主要体现在脑卒中相关基本知识方面;“了解”占40.7%,体现在脑卒中相关护理方面;“不清楚”占35.6%,体现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具体实施内容方面。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情况与其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密切相关,各因素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全面提高社区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加强培训,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随访36个月的302例BICE患儿为观察组,同期223例急性胃肠炎伴热性惊厥患儿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BICE患儿中14.57%在发病第1天发作,5.63%出现复发,2.98%出现癫痫;对照组患儿惊厥首次发作100%在发病第1天发作,24.22%出现复发,2.24%出现癫痫。2组患儿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2组患儿癫痫转化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ICE有转化为癫痫的可能,在惊厥急性期应积极控制惊厥发作。

    作者:顾芳;张远达;张小龙;张少辉;薛晨光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误诊原因,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误诊疾病的类型、临床表现、救治方法等加以分析。结果本组男24例,女16例,心功能不全10例(25%),因心电图误诊者10例(25%),异位疼痛6例(15%),消化系统症状5例(12.5%),手术后疼痛3例(7.5%),神经系统症状2例(5%),精神症状2例(5%),神经官能症2例(5%),死亡10例(2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心律失常、异位疼痛、心电图的正确判断与否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因素,以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症状就诊者应考虑到急性心肌梗死。普及急性心肌梗死专业知识,以及肌钙蛋白T或I的检查和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应用,是减少误诊误治的关键。

    作者:张显梅;陈亚绒;王创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传统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传统Basssini(斜疝修补术)术式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斜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9.2±5.5)min,住院时间(4.9±1.3)d,均短于对照组,且其手术费用为(2880.4±215.4)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治疗费用低,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晋林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一次与分次根管治疗术治疗老年早期隐裂牙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老年早期隐裂牙采取一次根管治疗术与分次根管治疗术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科接诊的老年早期隐裂牙患者50例均分为一次组与分次组各25例,一次组患者采取一次根管治疗术治疗,而分次组采取分次根管治疗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牙齿功能、应激状态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皆有明显改善(P<0.01),但一次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一次组在牙齿功能(咬力、咀嚼效率、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松动度)与应激状态(血糖水平、胰岛素、HAMD、HAMA、NRS评分)上更优于分次组(P<0.05)。结论老年早期隐裂牙患者采取一次根管治疗术处理效果更佳,牙齿功能与应激状态改善更显著,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春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基层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的探讨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1],常见于ABO及Rh血型系统[2],其中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常见的一种,可发生在孕育的第一胎,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其他血型极少见。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被来自于母体的IgG抗体包被,使红细胞破坏,引起新生儿溶血病,轻则影响胎儿的脏器及智力发育,重则引起胎儿在子宫内死亡。因此,新生儿溶血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3]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小彦;左江涛;许大巍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与预防

    中药不良反应(ADR)是指中药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中药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副作用及毒性作用。本文分析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总结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凤媚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全部实施骶管注射治疗,护理干预方法包括注射前护理:实施心理护理、完善注射治疗前准备;治疗中配合;注射后护理:保持合理体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生活方式指导。结果随访2个月~3年,平均(1.80±0.77)年;治疗效果优63例占70.00%,良24例占26.67%,无效3例占3.33%,总有效率为96.67%。护理满意率为98.89%,无护理纠纷发生。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是巩固和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姜耀珍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多模式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9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1~7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除了术后第7天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模式,可有效改善膝关节术后患者的疼痛感,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术后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利辉;刘刚;李叶萍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三种烤瓷全冠修复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三种烤瓷全冠修复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68例烤瓷全冠修复患者,将其分为氧化铝烤瓷组(106例)、金合金(106例)和镍铬合金(56例),分别采用以上三种方法行全冠修复。分析3组患者出现牙龈变色、牙龈炎及牙周炎的临床情况,对不同烤瓷全冠修复方法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进行总结。结果氧化铝烤瓷组出现牙周炎5例,牙龈变色4例,牙龈炎4例;金合金组牙周炎4例,牙龈变色3例,牙龈炎2例;镍铬合金组牙周炎10例,牙龈炎8例,牙龈变色9例。氧化铝烤瓷组和金合金患者在修复1年后牙周组织情况优于镍铬合金组。结论镍铬合金修复材料对牙龈内龈沟液内细胞因子含量有影响,而在烤瓷全冠修复中运用氧化铝烤瓷组和金合金对基牙牙周组织影响较小,二者联用效果更佳。

    作者:李自强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要点及健康指导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多种病因导致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发病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而高血压、吸烟、饮酒过量、动脉瘤体积较大等危险因素易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特点:多有剧烈运动,极度情绪波动,用力咳嗽和排便等明显诱因,突发异常剧烈的头部胀痛或爆裂样疼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由于病情危急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加强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燕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护理干预对门诊学龄前期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学龄前期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门诊收治的学龄前期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疏导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依从性分值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学龄前期患儿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航;苗杰雪;张方方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社区门诊高血压诊疗与路径管理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社区的防治与预防工作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所以,探索高血压社区诊疗的新方法对开展慢性病的防治与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38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伤后4周内开始综合康复治疗)38例、B组(伤后10周~12周开始康复治疗)42例、C组(未行康复治疗)40例。比较3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功能独立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比较,A、B 2组的BI评分和FIM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1)。 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C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独立性,减少并发症发生;且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作者:吴文广;王晓亮;张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胃溃疡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及评价

    胃溃疡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临床消化系统疾病,尽管目前研究对胃溃疡已有较深入的认识,但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治疗等方面都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动物实验是研究疾病和寻找治疗药物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理想的胃溃疡动物模型,对探索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发展规律及明确治疗方法及研发新药均有积极意义。根据人体胃溃疡的发病机理,动物实验中已设计了多种相应的模型,所用的方法不同,引起的病变也各有特点。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对胃溃疡动物造模方法及评价作一综述。

    作者:高蓉;苟炜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数字图形及RP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RP)与数字图形在骨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月间的60例骨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结合数字图形及RP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对患者病情的了解,设计了安全合理的外科手术方案,取得良好的骨伤手术效果。结论数字图形及RP技术作为新型的骨伤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尤其是在精准掌握患者病情,制定手术方案,三维重建实现术前预演,假体植入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预防手术中的风险发生,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并提升了骨科手术质量,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吉红星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PDCA循环管理在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到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方面开展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并与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情况(护理安全、环境管理、护理监控、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以及人文关怀等)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且手术医生对手术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诊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管理质量,调动培训管理积极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放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周莉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总结

    周莉教授系四川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四川省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吾有幸师承于周老,成为第四批继承班学员。在跟师临证中,见周莉老师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收效颇佳,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何周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品管圈在降低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率为主题,分析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的原因,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剖宫产术后奶胀发生率由原来的23.53%降低至10.16%。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剖宫产术后奶胀的发生率,促进了母乳喂养,为产妇减轻了奶胀的痛苦,促进团队精神的建立,提升了护理质量,树立了医院口碑,同时也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杨泽蓉;龚丽;许铧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交泰丸加减治疗失眠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交泰丸加减治疗失眠的效果,进一步探讨失眠的病因、病机。方法以交泰丸为基础方,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辨证论治,以安神、益气、养血等中药进行加减治疗。结果运用交泰丸加减方对40例失眠患者治疗后,临床痊愈者13例,显效者15例,有效者8,无效者4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以交泰丸为代表的交通心肾法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

    作者:董兴旺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社区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情况,提高护理能力。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4月我社区脑卒中患者50例,护理人员12例,对其获取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调查,从而分析护理人员的认知情况。结果社区患者对脑卒中康复护理“掌握”占23.8%,主要体现在脑卒中相关基本知识方面;“了解”占40.7%,体现在脑卒中相关护理方面;“不清楚”占35.6%,体现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具体实施内容方面。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情况与其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密切相关,各因素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全面提高社区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加强培训,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蒋莹 刊期: 2015年第2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