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房助产士分层培训管理模式的应用

李红英

关键词:助产士, 分层培训, 专科技能, 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对助产士进行分层规范化专科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12年将我院助产士分为4个层级,开展以层级为依据的全员培训,实施以分层管理制度为框架的专科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与专科知识,专科技能,应急与抢救能力,综合管理能力,教学与培训。结果培训后助产士的技能操作考试成绩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医师总体评价较好,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助产士分层规范化培训后,能提高助产服务能力与水平,为孕产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保证产科的服务质量。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32例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32例慢性宫颈炎经微波治疗的患者,给予系统、科学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科学、系统的护理在慢性宫颈炎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尹凤仙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76例循证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行腹部手术治疗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12月间行腹部手术的病例76例随机分组,研究组38例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比例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比例为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1%;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新护士护理文书书写的培训与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提高新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集体授课、护理查房、典型护理病历讨论、终末质控缺陷分析等方法,对我院工作3年以内的新护士116名进行为期2个月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进行理论与实践考核比较。结果通过培训提高了新护士对护理文件在医疗举证责任倒置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培训前后考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新护士进行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培训提高了其观察病情的能力,增强了其法律意识,是减少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的重要举措。

    作者:王美蓉;关国琼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产褥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干预护理,分析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产褥期乳腺炎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有利于其早日康复,疗效显著。

    作者:文湘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优质护理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到我院进行骨折治疗患者32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副作用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提高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云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糖尿病患者系统化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90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心理、饮食、运动、用药、保健等方面进行对照评价。结果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纠正不良习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结论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患者对糖尿病知识、预防保健等方面有了较系统的了解,提高了生活质量,使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更加重视。

    作者:刘凌华;刘娈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基层中医院实施整体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在基层中医院实施整理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通过实施调研,查阅文献,总结整体护理在基层中医院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在基层中医院,存在护理人员观念性不强,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问题。结论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当针对现今整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凌映桃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浅析无痛分娩中的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护理工作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心理护理逐渐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妇对分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分娩过程中除了需要保证母婴的安全外,还要求无痛分娩,以减轻分娩带来身体上的痛楚。而且疼痛会引起应激反应,使产妇产生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宫缩抑制和子宫血管收缩,终使得产程延长,甚至发生婴儿在宫内缺氧等不良后果。为此,降低分娩带来的痛苦是产科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无痛分娩已经成为了现实,无痛分娩分为非药物无痛分娩和药物无痛分娩两种。非药物无痛分娩主要指:精神安慰法、呼吸法、水中分娩等,优点是对产程和婴儿无任何影响,但是镇痛效果较差。药物无痛分娩主要指:笑气吸入法、肌注镇痛药物法、椎管内分娩镇痛法等。其中,椎管内分娩镇痛法是迄今为止效果好的方法。本文主要讨论无痛分娩中的心理护理。

    作者:郭瑞芬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前门诊护理管理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对产前门诊护理管理的影响。方法按建卡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析按时产检依从性并对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的影响。结果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按时产检依从性提高,就诊满意度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门诊产前建卡孕妇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及按时产检率,也可提高建卡孕妇的就诊满意度。

    作者:张莉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影响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病例,随访时间2012年1月-2013年l2月,比较药物治疗遵医行为好及遵医行为差患者的年龄、性别、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家庭社会支持、药物副作用等差异。结果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好65例(61.32%),遵医行为差41例(38.68%);遵医行为差组年龄(64.13±12.98)岁、缺少精神分裂症疾病及药物治疗知识48.78%、缺少家庭社会支持46.34%、担心药物副作用56.10%,高于遵医行为好组的(55.52±14.03)岁、23.08%、18.46%、24.62%(P<0.05),是影响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遵医行为较差,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应针对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

    作者:周庆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按照肠内营养的不同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应用空肠造瘘置管,对照组应用鼻十二指肠置管,分析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果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下床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空肠造瘘置管实施肠内营养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缩短,并发症降低。

    作者:郭志蕾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县级医院建立护理人才储备库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建立护理人才储备库的可行性。方法设定考核条件和方法,通过民主投票、理论考试、演讲答辩、操作考核等形式,选拔出45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优秀护理人员,进行周期性的培养,进入护理人才储备库。结果我院于2011年-2013年培养出一批护理人才,高学历的护理人才也在逐年增加,2013年大专及以上学历护理人数达74.39%。结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容应对不同的突发事件,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建立县级医院护理人才储备库是可行的。

    作者:吴春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导医带教方法的探讨

    医院的志愿者服务是在校大、中专即将毕业的学生自愿到医院门诊从事无偿服务的医疗活动。协助导医护士为患者提供优质、便利、快捷的服务,门诊导医护士就成为志愿者医护生的第一任带教指导老师,为医护生们进入临床实习开启了第一课。导医不仅让志愿者医护生们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也提高了自身的价值。现将其带教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叶惠淑;刘雪萍;金宁双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护理

    感觉统合理论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斯博士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所创建,其指出感觉统合是外界刺激通过人体感觉器官与神经组织进入大脑各功能区,大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然后指挥身体器官做出适当的反应,形成有效统合的过程。感觉统合失调就是指有效统合过程不能正常运转。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大脑不能对所接收到的刺激进行有效的加工,使得身体难以进行协调运作;同时,其也是形成幼儿人格发展障碍的根源问题。幼儿感觉统合失调作为一种多发病症,既对幼儿家长造成了巨大困扰,也给幼儿的未来成长带来了巨大影响。

    作者:闫迪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件的认知度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不同层次护士对护理文件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作为调查工具,对病区、重症监护室护士,实习生120名进行调查。结果100%的护士认为护理记录很重要,78%的护士及护生未经过正规护理文书书写培训,75%的护士认为书写护理文件很费时间。结论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已被护士认知,在工作中有必要开展护理文件书写的普及教育工作。尤其是对不同年资的护士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更为重要,改变书写方式是提高护理记录质量的关键。

    作者:赵素梅;冀洪峡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及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儿家属主要在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治疗和护理质量以及住院环境等方面存在需求。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了解,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秦卫文;张爽;魏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妇产科优质护理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六西格玛管理法对妇产科优质护理病房护理质量、成本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妇产科优质护理病房接受治疗的不同时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管理及六西格玛管理,观察2组病历书写时间、医嘱处理时间、护理质量、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病历书写时间(65.32±6.57)min、医嘱处理时间(135.24±12.05)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95.62±7.54)分、患者满意度(80.5%)、护士满意度(84.2%)、单日费用(900.97±135.64)元,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能够减少护士间接工作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增加床位利用率,实现医、患双赢的目的。

    作者:田翠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等)病变所致的出血及术后空肠病变导致出血,若不及时有效处理,可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本病是临床常见的急症,病情重,患者不易接受详细询问及查体,根据病史及症状、体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识别出血征象,积极配合抢救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上消化出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呕血、黑便、呕咖啡色胃内容物,有的患者可有头晕、乏力、心悸、口渴、出汗及便后立起时晕倒等症状,多数患者在24 h内出现低热。

    作者:代冬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及护理体会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入侵,导致人体的免疫缺陷,从而产生的一种病程较长、消耗性、致死性传染病。由于目前艾滋病可防不可治,患者在发病后,可以说直接面对死亡的威胁;同时由于患者的教育背景、家庭和社会环境各异,在发病和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各不相同。笔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通过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针对其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邓显群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行为及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行为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8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教育指导、动静脉内瘘护理、服药教育、运动指导。结果80例患者中73例(91.25%)对动静脉内瘘护理、体重血压监测、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自护行为有较全面的认识,能够进行规律血液透析78例(97.50%),血液透析并发症7例(8.75%),护理满意79例(98.7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医嘱,提高血液透析依从性,达到充分透析,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也能激发护士继续教育再学习的热情,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

    作者:刘学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