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红;符美芳
目的评价急诊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经皮肾镜、输尿管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疗效和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5例结石性脓肾患者分别采用经皮肾造瘘术、经输尿管镜支架置入术、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结果45例患者术后感染均得到控制,未发生感染性休克,10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25例获得随访1年~2年,未出现患肾切除。结论急诊经皮肾镜、输尿管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脓肾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钦棋;李隘卿;陈建德;张永良;林超禄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9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分别实施髓内钉内固定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髓内钉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4.08%、术中失血量(219.56±58.45)mL、手术时间(72.54±13.02)min、住院时间(13.98±2.22)d,均少于钢板内固定组的18.37%、(353.30±63.23)mL、(85.80±12.21)min、(18.02±3.34)d(P<0.05);随访(1.54±0.54)年,髓内钉内固定组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钢板内固定组的85.71%(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继续研究推广。
作者:陈宽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并发症之一,其起病急,尤其伴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等危象,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21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张远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自拟正色丸配菟骨铜酊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白癜风患者使用自拟正色丸内服配合菟骨铜酊外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18例患者治愈32例,占27.12%;显效53例,占44.91%;好转21例,占17.80%;无效12例,占10.17%,总有效率为89.83%。结论自拟方法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显著高于单纯外用补骨脂酊(79.5%)[朱铁君.治白癜风贵在持之以恒[J].健康报,1995,4(2):116-118.]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怀荣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乳腺X线摄影作为一项成熟的检查手段,可以明显降低乳腺癌筛查患者的病死率。随着乳腺X线摄影的日趋成熟,其可作为乳腺疾病的筛查及诊断方法;乳腺超声及磁共振检查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的进一步定性评估;逐渐多样化的乳腺有创检查方法也可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尽管乳腺外科手术及放疗技术不断发展,乳腺癌的病死率仍旧居高不下,因此尽早发现乳腺癌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乳腺X线摄影则可以通过检出早期乳腺癌而使其治愈率大大提升。
作者:严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不同程度损伤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80例不同程度损伤面神经炎患者,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各40例,将完全性损伤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不完全性损伤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对比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不完全性损伤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完全性损伤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低,且完全性损伤组是否经针灸治疗的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灸治疗不同程度损伤面神经炎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周育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丁苯酞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生活状态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尤瑞克林和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赖汉林;黄幼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对自然流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自然流产并做支原体培养孕妇65例作为研究组,选择人工流产并做支原体培养孕妇7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支原体培养情况。结果研究组支原体培养阳性检出率6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密切相关,孕前治疗支原体感染可以降低流产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黄业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肾不纳气是指肾气虚而不能摄纳肺气的病证,属于中医的一个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如喘证、哮证、痰饮、肺胀等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等呼吸功能的异常。
作者:赵淑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血管性介入治疗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从而避免并发症,提高基本介入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经血管性介入治疗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出现穿刺道周围血肿7例,经二次压迫止血成功;血管夹层3例,2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夹闭假腔,1例住院观察后无不良反应;假性动脉瘤1例行局部加压包扎24 h后,无复发;导丝导管通过困难3例,2例引入长鞘管,1例改行肱动脉穿刺;动脉鞘插入困难2例,用尖刀片扩大皮肤切口后动脉鞘顺利置入。无死亡病例。结论扎实掌握介入治疗技术基本功,规范化应用介入治疗技术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强;赵文瑞;孙晓东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提高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50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TOSHIBA SSA-660A超声诊断仪观察血管瘤部位、瘤体大小、数目、形态、内部和边缘回声特征,并测量肿瘤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等参数。结果血管瘤位于肝左叶22例、肝右叶28例;单发45例,多发5例;病灶直径(3.64±2.09) cm。B超声像表现高回声型38例(76.00%),低回声型9例(18.00%),混合回声型3例(6.00%)。彩色多普勒内动脉血流型2例(4.00%),Vmax(47.78±5.23) cm/s,RI 0.44±0.07;外周进入肿瘤内动脉血流型3例(6.00%),Vmax(56.31±6.36) cm/s,RI 0.52±0.08;外周绕行动脉血流型20例(40.00%),Vmax (94.38±11.23) cm/s,RI 0.64±0.13;肿瘤斑块血流型25例(50.00%),Vmax(42.42±4.97) cm/s, RI 0.42±0.07。结论肝血管瘤超声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瞿红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泪囊炎早期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院112例117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取经泪囊区按摩、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治疗。结果泪囊区按摩加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治愈78例80眼;泪道冲洗治愈24例27眼;泪道探通治愈3例3眼;有7例无终结果记录。治愈患儿通过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新生儿泪囊炎早就诊、早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薛凤蕊;李金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征以及抗反流治疗对于COPD急性发作的治疗作用。方法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抗反流治疗,观察患者喘息等症状的缓解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42例COPD合并GERD患者经抗反流治疗均获临床症状缓解及肺功能改善。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有关,抗反流治疗有利于COPD的控制和减少急性发作。
作者:陈玉昌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分析稽留流产与孕妇血铅、锌水平的相关性,了解金湾区铅污染、锌缺乏程度对孕妇的影响,为预防稽留流产寻找依据,为是否需要在我区孕妇孕前及孕期常规筛查血铅、锌等微量元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确诊为稽留流产的患者296例作为观察组,正常早期妊娠孕妇30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孕妇进行静脉血铅、锌的检测,分析稽留流产与血铅、锌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稽留流产患者血铅含量高于正常早期妊娠孕妇,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孕妇血清锌浓度在孕早期变化不显著(P>0.05),观察组孕妇血清锌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稽留流产与血铅、锌水平密切相关,可通过对孕前妇女血铅、锌测定,防止稽留流产,指导优生优育。
作者:宋惠萍;杨小影;杨萍芝;刘素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性教育(sex education)主要分为学童、青春、成人、婚前、夫妻、老年期六个阶段,虽然性教育已是世界上许多学校的课程之一,在许多国家仍备受争议:要有多少内容,何种年龄的学童需要被教育,生殖器官及功能、避孕和安全性行为,道德教育要不要包括在内,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性方面的话题仍有许多讨论。
作者:刘冬强;罗特坚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骨科2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的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本组12例(5.9%)患者出现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植入物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安排、次数,基础疾病,伤口情况以及术中抗生素应用等情况密切相关。结论提供干净整洁的骨科手术室环境,手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重骨科植入物手术的各个环节,加强临床护理及植入物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植入物感染,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朱万鸿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医学影像物理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是以医学物理学的知识为基础,研究和解决与医学诊断、治疗以及人体基础研究等相关问题的交叉学科。其教学任务是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医学影像的物理学基础,为医学图像诊断提供物理学依据。针对医学高专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学时数较少的现状,如何使理工科知识非常薄弱的大专生掌握医学成像技术的基本物理原理和规律是教师面临的教学难题,也是《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压力和动力。为此,有必要对《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林;肖擎纲;申文耀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上消化道穿孔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诊断一般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腹部X线检查,确诊依据之一就是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俗称“气腹”。上消化道穿孔可以表现出“气腹”,但有“气腹”并不一定就是上消化道穿孔。因为“气腹”不是上消化道穿孔的特异性表现,见到“气腹”就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往往会出现误诊;患者隐瞒病史,特殊情况下出现的“气腹”,更容易出现误诊,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严林;修风民;石双胜;丁姿璇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8例以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6例予丙磺舒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痛风疗效良好。
作者:张新颍 刊期: 2013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