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柳冰;李利平;侯涛;余艳;洪平香
目的 探讨MgSO4静脉滴注在预防SAH急性期发生CVS的疗效、安全性、神经功能恢复、疾病预后等方面的临床评价.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43例发病在72h内的SAH患者随机分为Ca2+拮抗剂治疗组和镁剂治疗组,分别给予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和MgSO4,连续14 d.对比2组间急性期CVS发生率、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O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变化以及治疗药费和住院费用.结果 MgSO4静脉滴注治疗组急性期CVS发生率低于尼莫地平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GOS评分、NIHSS评分和BI指数都与尼莫地平组相近(P>0.05),但MgSO4治疗组不需血压、心电等监护,治疗药费和住院总费用都明显低于尼莫地平治疗组(P<0.05).结论 MgSO4预防SAH后CVS安全、有效、价廉,还能促进神经缺损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很适合在中国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徐晓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3.0F微导管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使用适应证.方法 22例患者使用3.0F SP导管分别在支气管动脉主干或支气管动脉分支超选择插管行栓塞化疗术,栓塞物质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 22例患者共使用微导管25次,成功率100%.肿瘤病灶缩小>80%者18例(81.8%),缩小<50%者4例(18.2%),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导管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适用于肿瘤动脉细小、走行迂曲、与肋间动脉及骨髓动脉共干的患者,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作者:巫启恒;曾志宏;王奕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应用Bact/Alert BPA/N培养基对采血袋的抗凝剂无菌检查进行可行性验证.方法 采用直接接种法将一定浓度藤黄八叠球菌、生孢梭菌和白色念珠菌等菌株接种于含有抗凝剂Bact/AlertBPA/N培养瓶中,加载于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中培养,观察其生长菌的时间及结果.结果 三种实验菌种在接种符合培养培养基用量要求的血袋抗凝剂于Bact/Alert BPA/N培养基中,均可在7 d(168 h)内生长判定阳性.结论 采用直接接种法接种于Bact/Alert BPA/N培养基中,应用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对采血袋的抗凝剂的无菌检查是可行的,且可避免检查结果出现假阴性现象.
作者:黄金环;杨勇刚;庞栋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肾上腺损伤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并分析我院经螺旋CT和临床确诊的25例肾上腺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肾上腺损伤的直接征象是肾上腺区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是本病的特点.结论 螺旋CT采用容积数据扫描,不受呼吸及肠道气体的干扰,解剖断面清晰,分辨率高,在创伤性肾上腺损伤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苟军;胥化虎;资玲华;何晓琴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改良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176例良性子宫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改良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组(A组)89例,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组(B组)87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相关情况,并在随访期间对心理和性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阴式手术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泵使用率、术后疼痛指教、早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 d平均高体温、术后胃肠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均较开腹手术组为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随访期间进行心理和性生活调查,结果显示阴式手术组较开腹手术组较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阴式手术组较开腹手术组术后病情恢复较快,心理及性生活质量较好,可作为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病变的常规进路,应当推广应用.
作者:蓝柳冰;李利平;侯涛;余艳;洪平香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阐述CNV的治疗方法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目前有关CNV治疗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综合阐述.结果 CNV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病理现象,新生血管化的角膜常导致视力严重下降,亦是角膜移植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对CNV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在对CNV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结论 通过对CNV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能更明确治疗CNV的研究方向.
作者:温跃辉;李瑞庄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替米沙坦与福辛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近期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血压情况,一组加用替米沙坦80 mg/d;另一组加用福辛普利10 mg/d,随访4周,分别监测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运动耐量.结果 ①替米沙坦组总有效率83.3%,福辛普利组总有效率7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2组治疗后运动耐量6 min内所能步行的大距离均有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查,提示对收缩功能改善较福辛普利组明显;④替米沙坦组30例全部完成观察期;福辛普利组有4例因不良反应被迫停药,改用替米沙坦而完成治疗.结论 替米沙坦与福辛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相似疗效,前者对收缩功能不全的改善更优,且副反应小,依从性高,适宜长期应用.
作者:刘明月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竞争上岗是医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医院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项有效方法,在推行过程中,竞争活动的成败者及群众出现一些思想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竞争上岗的落选者,其思想问题的复杂性、突出性可想而知,如何做好落选者的思想工作,不仅关系到落选者的身心健康和近期的工作状况,更会影响今后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开展,甚至影响人事制度改革能否继续贯彻与推进.
作者:朱丽霞;黄高贵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幽门螺杆菌(Hp)从发现至今已20多年,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1],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及胃癌等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2].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上述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根治幽门螺杆菌标准化治疗的推广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幽门螺杆菌的耐药率逐年增长,幽门螺杆菌根治失败的几率亦随之提高.据报道[3]:国际三联标准治疗方案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已降至67.2%.在根除细菌的治疗过程中,由于细菌的变异以及耐药等因素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28岁.以间断性右下腹疼痛3年加重3 h为主诉,于2007年9月23日门诊以慢性阑尾炎收住我院.2004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后转为右下腹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12.1×109/L,中性粒细胞(GR)0.73.当地医院拟诊为阑尾炎,患者拒绝手术,给予头孢呋辛钠与甲硝唑抗炎治疗7 d,腹痛消失.1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又感右下腹隐痛,再次应用头孢呋辛钠与甲硝唑抗炎治疗2 d,腹痛消失,又继续口服阿莫西林4 d.近3年来,患者间断右下腹疼痛发作,均抗炎治疗好转.
作者:李江力;司翠权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根除Hp治疗的常用三联治疗方案7 d疗程和14d疗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Hp检测(尿素酶法)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治疗7 d,B组治疗14 d,观察Hp根除情况、溃疡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B组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 14d疗程明显优于7 d疗程,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单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多的国家,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高龄趋势明显是我国人口发展的特征.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按照国际惯例,如果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那么该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属于老年型.而完成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70年,我国只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相比其速度是非常快的.
作者:廖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Cr32P胶体治疗腱鞘囊肿的效果.方法 40例腱鞘囊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核素治疗组(21例)予腱鞘囊肿粗针穿刺抽液后将Cr32p胶体注入囊腔内,加压包扎固定治疗;对照组(19例)予囊肿穿刺抽液后注入醋酸泼尼松龙常规治疗.结果 核素治疗组一次性治愈19例(治愈率90.4%),有效2例(有效率9.5%),复发2例(复发率9.5%).对照组一次治愈9例(治愈率47.49%),有效3例(有效率15.8%),复发8例(复发率42.1%).2组术后治愈率和复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核素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Cr321p胶体能显著提高腱鞘囊肿治愈率,减少其复发,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耿丽智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56例新鲜不同类型股骨骨折在非X线下行有限切口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56例术后X线片显示,交锁髓内钉远端均距股骨髁间关节面2 cm以上,与健肢等长,轴线一致,锁钉准确,骨折远段无旋转及成角.随访8个月~4年,无松钉、断钉、内固定失效.结论 基层医院在非X线下,只要掌握适应证、手术技巧,均可开展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左毕;和丽琴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PCEA和PCIA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9例,随机分成术后硬膜外患者PCEA组和PCIA组.术后随访做疼痛评分,记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胃管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恶心或呕吐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差别无显著性(P>0.05).PCIA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胃管及进食流质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大于PCEA组(P<0.05).结论 经硬膜外麻醉患者PCEA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较少.
作者:陈长江;钟晓红;刘桂月;李院明;蔡剑波;赖伟荣;贾海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TCT在基层妇产科中用于宫颈病变筛查早期宫颈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9月-2008年5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自愿接受TCT检查的患者共计250例,在标准采样后均立即送往省宫颈病变中心进行样本分析.并对其中检出异常细胞的25例患者进行了病理组织学对照检查.结果 250例患者取材均为满意涂片,合格率100%,250例中225例(90%)为阴性,25例(10%)被检查出异常细胞,其中ASC-US 16例,ASC-H 1例,LSIL 5例,HSIL2例,AGC 1例.与病理学组织对照,被检ASC-US中12例,ASC-H中1例,LSIL中4例,HSIL中2例均与组织学相符,相符率分辨是75%,100%,80%,100%.结论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与组织学对照的诊断符合率亦较高,是临床宫颈病变筛查早期宫颈癌的好方法.
作者:赵桂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在产科中的应用.方法 将962例分娩患者分为分娩镇痛组420例和对照组542例,观察2组患者的总产程、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分娩镇痛组的总产程(6.82±1.7)h,剖宫产率6%,新生儿窒息率0.95%;对照组的总产程(12.1±1.4)h,剖宫产率14%,新生儿窒息率2.4%.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分娩镇痛可以明显缩短产程并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淑梅;张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机采血小板由于设备、场地的限制,采集时间长等原因开展起来有一定难度.这项工作全省、全国进度情况都不尽如人意[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我市中心血站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半年时间内招募到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400多人,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作者:梁志刚;马秀;林国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补肾宁心汤(自拟)结合针灸对治疗缓慢型房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补肾宁心汤结合针灸治疗缓慢型房颤38例的临床情况.结果 显效27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4.7%.结论 补肾宁心汤结合针灸对缓慢型房颤的治疗效果好,显效率高.
作者:张洁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宫颈间断缝合加卵圆钳钳夹治疗产后顽固性子宫下段乏力性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7年12月16例产后顽固性子宫下段出血施行宫颈间断缝合加卵圆钳钳夹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产后顽固性子宫下段乏力性出血治疗均获成功,术后随访子宫缩复良好,42 d回访宫颈外观无异常,缝线均吸收.随访3个月~6个月无宫颈管狭窄发生.结论 宫颈间断缝合加卵圆钳钳夹治疗顽固性子官下段出血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香菊;唐桂春;刘静文 刊期: 200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