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肛肠术术后晕厥23例护理体会

余海燕;黄飘

关键词:门诊手术, 肛肠病患者, 晕厥
摘要:目的 减少或正确处理门诊肛肠术后出现的晕厥.方法 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即术前1 d用镇痛药,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对症处理及时、果断、正确.结果 晕厥得以控制,顺利进行手术.结论 对门诊小手术也不能忽视,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处理及时得当,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有效护理方法.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40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条件差,设备简陋,农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相对多的情况下,如何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应用血活素,β七叶皂甙钠、纳洛酮等药物.结果 治愈率高,后遗症少,住院时间短.结论 不受条件限制,无不良反应,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贺登武;李浩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西咪替丁治疗传染性软疣13例体会

    西咪替丁(又名甲氰咪胍)是H3受体拮抗素,为常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物,近几年来,还用其治疗带状疱疹、荨麻疹等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带状疱疹、荨麻疹都是由于病毒引起的,我们联想到传染性软疣也由病毒引起,故试用其治疗传染性软疣1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崔玉斌;钱兆刚;杨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褥疮的探讨

    目的 探讨褥疮患者护理经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痛苦,缩短疗程.方法 对我科2004年4月~2006年4月收治8例褥疮患者进行全身联合治疗,局部护理,采用三黄油涂擦.结果 褥疮在2周~5周痊愈.结论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应用三黄油治疗褥疮取得了一定疗效.

    作者:谢六英;王节梅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浅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围术期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围术期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选取20例经多种抗生素全身给药效果不佳的肺部感染病例,所有病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做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护士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前及时对患者进行全面身心评估,解除思想顾虑,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中加强配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重视并发症的观察.结果 20例灌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 BAL围术期精心准备,密切观察、护理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陈春英;高阿娜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上消化道出血58例诊治体会

    目的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急症,临床医生必须尽快了解病因,选择适宜的紧急处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2004年~2006年我科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对病因相关知识缺乏;收治患者中药物治疗不满意,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后疗效好.结论 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很重要,重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内镜检查,为患者及时提供合理化的抢救措施.

    作者:申红香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胎儿畸形引产并羊水栓塞1例护理体会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功能衰竭或突发死亡的分娩严重并发症[1],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的特点,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我科于2006年10月11日成功抢救1例胎儿畸形引产并羊水栓塞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霞;张爱玲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特重型颅脑损伤63例救治经验

    目的 总结6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近6年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63例病人中存活31例(49%),其中恢复良好、中残18例(28%),重残10例(16%),植物生存3例(5%),死亡32例(51%).结论 重视院前急救、早诊早治、大骨瓣减压术,强有效的降颅压方案、亚低温治疗及尽早高压氧疗等措施,可明显改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

    作者:苏亦明;孙亚邓;李龙;叶原森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商品朱砂质量分析

    朱砂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的天然矿石,其商品按性状分为镜面砂、豆瓣砂、朱宝砂三种.其中朱宝砂又名洋尖砂,商品可见正洋尖砂和附洋尖砂两种.朱砂虽以镜面砂为优,但市场较少见.豆瓣砂亦不多见.据我们调查用量大,使用面积广者系朱宝砂.我们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朱宝砂常因产地或购货渠道不同而质量相差悬殊.《中国药典》(1990年版)规定:朱砂杂质铁限量不超过0.1%,含硫化汞(HgS)不得少于96.0%.我们对不同批次的朱宝砂进行了质量分析.现将分析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吉平;陈宪梅;孙静雁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房颤417例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与未抗凝的原因.方法 调查资料完整的AF患者417例.查阅病例资料,全面收集血栓栓塞高危因素、抗凝禁忌证、抗凝药物选择与用法以及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等信息.结果 417例AF患者中,88.3%为慢性AF,85.1%的患者具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分析AF患者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21.6%有抗凝禁忌证,25.5%为医生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15.0%为患者不能按要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6.8%为阵发性AF,尚有11.1%原因不明.结论 华法令在AF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应用不足,加强医生对华法令抗凝知识的继续教育以及采用更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可能更好地促进AF患者的抗凝治疗.

    作者:赵永波;余金花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异丙酚全麻人流病人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的临床分析

    人工流产是基层医院的一项基本计生手术,由于手术在扩宫吸刮等操作时对病人存在明显的刺激,加上病人本身的心理因素,易造成病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甚至昏厥等不适.本文通过对150例异丙酚全麻人流病人和单纯人流病人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的研究,了解病人术后不适是否与血氧饱和度减低有关,以指导相关病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秀霞;连燕燕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剖宫产术中出血48例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由于分娩方式的自由选择,近年剖宫产率上升,术中大出血是剖宫产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有一部分产妇为保证生命安全不得不切除子宫.认真分析原因,提前预防,及时有效的正确处理、护理,对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使产妇早日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照琴;夏凌霞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巧取溶液小经验

    临床上医嘱常常要求用不同剂量的液体配制溶液,而药房里的液体规格往往不能满足其需要.我院现在使用的是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软塑料瓶包装的各种液体,其瓶体上有每50 ml一刻度的标志线,当取所需剂量的液体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作者:蔡中先;沈铭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妊高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常见而特有的并发症[1],指发生于妊娠20周后出现的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三大症候群,严重时可导致抽搐、昏迷,甚至危及母婴生命[2].

    作者:乔爱花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甲状腺癌47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随访结果

    目的 探讨三种类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预后及伴发病,并加以比较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47例甲状腺癌进行肉眼及光镜下观察、分型,浅析其预后及伴发病.结果 乳头状癌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病,常伴发甲状腺肿,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髓样癌发病年龄较大,分化低、转移早,预后差,病死率高.滤泡状癌介于二者之间.结论 47例甲状腺癌中有10例伴有甲状腺肿,占21.28%,4例死亡.因此,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防治甲状腺肿大是预防和降低甲状腺癌发生和病死率的重要举措,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赵素琴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重型颅脑损伤27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 对我科1996年10月~2001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按照常规传统治疗与2001年10月~2006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加强监护,及早行气管切开,头部降温,放宽手术适应证,大骨瓣超低位减压相比较.结果 1996年10月~2001年9月病例103例,恢复良好36例,中残23例,重残18例,死亡26例,病死率25.2%.2001年10月~2006年9月病例175例,恢复良好75例,中残52例,重残21例,死亡27例,病死率15.3%.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加强监护,及早行气管切开,早期手术,大骨瓣超低位减压,头部降温可降低病人病死率、伤残率.

    作者:李新民;崔树青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罗哌卡因复合液对术后膀胱痉挛镇痛的研究

    目的 探讨硬膜外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吗啡复合液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镇痛的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 对40例ASAⅠ~Ⅲ级,前列腺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A组患者术毕经硬外管注入0.2%罗哌卡因5 ml,内含吗啡1.5~2 mg作为负荷量,然后硬外管接美国Baxter镇痛泵,输注0.2%罗哌卡因48 ml,内含吗啡4 mg、胃复安20 mg,以1 ml/h速度持续输注;B组患者术毕经硬外管注入吗啡1.5~2mg作为负荷量,然后硬外管接美国Baxter镇痛泵,输注0.9%N.S 48 ml内含吗啡4 mg、胃复安20 mg,1 ml/h速度持续输注.分别观察各组伤口疼痛VAS评分,膀胱痉挛性疼痛VAS评分,双下肢运动阻滞评分,同时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发生率.结果 2组对患者伤口镇痛效果好,VAS评分无差异,2组双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无明显差异,恶心、皮肤瘙痒每组各1例,2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及呕吐.对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抑制A组优于B组,2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0.2%罗哌卡因、吗啡复合液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镇痛效果好,能明显抑制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且副作用少.

    作者:陈信发;张舟;吴励文;郑妈迎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颈动脉超声检测与心脑血管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基本的病理学改变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程春平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高血压急症的护理体会

    高血压患者由于全身小动脉发生强烈的暂时性痉挛,可导致高血压急症,由于此病发病急骤,并可引起心、脑、肾功能严重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处理,病死率极高.因此,精心细致地做好该类患者的护理,积极配合治疗抢救至关重要,我院自2003年以来,共收治此类患者100例,现将有关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立华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产后出血在基层医院中的急救与护理特点

    目的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及时做好产后出血的急救和护理工作,是降低产妇病死率的关键.方法 通过我院自2003年~2005年收治的产后大出血病人的抡救与护理,总结出一套适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结果 53例病人有52例抢救成功,占98.1%,只有1例因拖延时间过长,失血过多而死亡,占0.19%.结论 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和护理工作对争取抢救时机意义重大.

    作者:林少英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胃黏膜脱垂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通过对确诊的胃黏膜脱垂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该病的影像特征,进而提高对胃黏膜脱垂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对来诊患者进行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 胃黏膜脱垂患者均可在消化道钡餐检查中表现十二指肠充盈缺损或局部黏膜紊乱.结论 胃黏膜脱垂表现为幽门管增宽,胃黏膜通过,十二指肠充盈缺损或局部黏膜紊乱.

    作者:靳立波;钟中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