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BL 教学模式在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带教中的应用

竺伟芬

关键词:教学模式, 急救护理, 心肺复苏, 临床实习
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PBL)模式在急诊抢救室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实习的护理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58人,采用 PBL 教学模式,对照组58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讲授心肺复苏(CPR)和配合抢救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临床操作中的差异,通过实习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实习考核成绩、基础理论知识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BL 教学模式在急诊抢救室实习带教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介绍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护理路径方面研究,从综合、整体、舒适、循证、持续、家庭护理等6个方面介绍 COPD的护理模式,从心理、氧疗、饮食、运动、健康教育5个方面介绍 COPD 的临床具体护理方法。

    作者:李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微信群的建立和应用

    [目的]探讨利用移动网络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微信群的应用效果。[方法]借助移动网络和微信平台,建立由医院、社区护理人员组成的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微信群,搭建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流程信息平台。[结果]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微信群将医院信息系统延伸到社区,提高医院、社区护理人员以及病人的满意度,使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流程更加便捷,有效的应用了时间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效能。[结论]医院社区家庭微信护理工作群的建立与应用突破地域、时间和经济等方面的限制,能有效的为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服务,同时在运用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能够利用更多的微信功能为护理工作服务。

    作者:程翠年;张卉;王俊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研究进展

    从护士科研能力的含义、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护士科研水平有效途径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帮助医院及各级护理人员了解国内外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进展,为提升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碧稳;欧阳艳琼;朱开梅;丁瑜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1例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肺栓塞老年病人的护理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病人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止血、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肺栓塞(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在临床检出率偏低、漏诊病例较多、病死率高,如能及时得到诊断并积极的治疗,其病死率明显降低,其需抗凝治疗。然而两个在治疗方面相互影响的疾病同时出现在1例病人,相应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科于2015年1月收治1例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肺栓塞的老年病人,经过抗感染、抗凝、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生命体征平稳出院,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张琴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1例罕见巨大腹腔间质瘤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腹腔间质瘤是起源于腹腔内任何器官或组织的原发性间叶性肿瘤,尤以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多见。我院普外科于2015年3月收治了1例罕见的腹腔巨大间质瘤合并糖尿病的病人,与多科协作经过2次手术(特异性肠系膜下动脉部分分支栓塞以及右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巨大腹腔间质瘤完整切除、回肠部分切除吻合、大网膜部分切除术),成功实施了难度极高的巨大腹腔间质瘤完整切除,经过普外科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病人痊愈出院。现将围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樊慧;廖春燕;张红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呼吸减痛法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呼吸减痛法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进行分娩镇痛后按照产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分娩镇痛的同时由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指导产妇练习拉玛泽呼吸减痛法。比较两组产妇疼痛程度及镇痛满意度、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明显减轻,镇痛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降低、产后出血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三产程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减痛法训练能明显缓解产妇紧张情绪,减轻疼痛程度,提高镇痛满意度,并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秦香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45例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的相关因素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人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和预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及护理对策。[结果]粒细胞缺乏可能与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剂量有关;32例病人服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4 h 后粒细胞数开始上升,平均5 d 后恢复至正常水平,但6例病人服用大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周后粒细胞数上升至4.0×109/L 以上;白细胞数、粒细胞数、感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有效提高粒细胞数,但易导致粒细胞数回升过高;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病人易并发感染;护理时应注重对病人体温、白细胞及粒细胞的监测,必要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作者:王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中西结合护理对小儿腹泻治疗有效性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护理对小儿腹泻治疗有效性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8例小儿腹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均根据所实施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中西结合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有效性及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经不同的治疗,观察组治愈40例,有效21例,对照组治愈30例,有效20例。两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5.12±2.13)d 和(9.25±3.51)d,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小儿腹泻病人实施中西结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

    作者:王晓芹;全小明;唐丽平;陈晓晴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静脉治疗护理管理专业化发展现状

    2013年,我国卫生计生委正式发布了关于“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2014年5月1日正式执行,对于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的管理和发展,都有着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就国内外静脉治疗护理管理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熊恩平;邓洁;胡应琼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品管圈在降低输液过程 PDA 漏扫率中的应用

    [目的]降低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的 PDA 漏扫率。[方法]开展以“降低输液过程中的 PDA 漏扫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活动程序,针对导致护理人员输液过程中 PDA 漏扫率高的原因进行要因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漏扫率由活动前13.53%降至活动后3.12%,目标达成率为108.44%,进步率为76.94%,且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感、品管手法、积极性、沟通配合、凝聚力、自信心明显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 PDA 的漏扫率。

    作者:曾艳;吉莉;孔旭;王玲;陆贝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1例老年糖尿病病人反复低血糖的护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患病率也在不断增长,疾病本身及各种并发症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低血糖又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中老年病人由于本身生理和病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更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低血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综合征。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血浆血糖浓度低于3.9 mmol/L 为低血糖的诊断标准[1],严重的低血糖会导致不可逆转性的脑功能损害甚至死亡。2013年我科收治1例老年糖尿病病人反复出现低血糖,给予及时抢救,支持对症治疗和护理,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赵玲;郭庆玲;韩晓霞;张晓娜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减少老年病人静脉输注反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减少老年病人静脉输注反应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54例发生静脉输注反应的老年病人,对比 RCA实施前后静脉输注反应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 RCA 前静脉输注反应率(22.2%)明显高于实施 RCA 后(3.7%)(P<0.05);且实施 RCA前病人输液治疗满意度(70.4%)明显低于实施后(92.6%),(P<0.05)。[结论]组建 RCA 团队,并分析静脉输注反应发生的原因,同时制订改进措施,可减少静脉输注反应发生率,提高病人输液治疗满意度。

    作者:方一芳;邱德枝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更正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级护理本科2个班作为研究对象,1个班56人为观察组,另一个班53人为对照组,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实验组结合采用传统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教学前采用评判性思维量表中文版(CTDI CV)对109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教学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并再次采用 CTDI CV 测试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观察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理论及技能操作考核得分没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黄琳;杨丽萍;李青;胡忠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深圳市670名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对670名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70名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生活方式总分78分~167分(131.12分±19.7分),其中优4.78%,好57.76%,一般37.16%,差0.30%。各维度按标准化得分高低排名依次是自我实现、人际关系、营养、压力管理、健康责任、运动与锻炼。[结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生活方式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引导病人杜绝不良个人习惯,保持合理膳食,营造良好精神情绪及坚持运动等生活方式,从而阻止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向高血压病发展。

    作者:文月珍;王英蓉;周芳;王韵;饶亮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我国延伸护理服务应用现状及特色探析

    美国老年协会将延伸护理定义为:通过一系列的医疗护理行为确保病人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社区)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如医院的不同科室)受到协作性、延续性的照护[1]。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社区的延续,包括由医院制订出院计划、转诊、病人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健康指导[2]。

    作者:高丽;巩存涛;王晓云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皮瓣下引流管的效果观察及护理6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引流管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从而有效地预防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并对术后皮瓣下引流管效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经过2周的观察护理,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68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多,术前悉心的心理开导和健康教育,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情况,加强引流管的观察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莹莹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老年病人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延续护理的定义及国外老年病人延续护理的发展现状及目前国外老年延续护理模式,为我国老年病人延续护理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黄艳芳;孙鸿燕;杨茜;张青碧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综述了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护生自身因素,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和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及开展带教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许家素;段宝凤;杨芬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对离退休老年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对离退休老年病人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离退休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入院前后采用 QOL 调查问卷(SF 36)评价两组病人的 QOL。[结果]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可提高离退休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旭丽;邓旭;钟毅;覃秋菊;韦兰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