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柏西普联合FOLFIRI治疗1例晚期结肠癌化疗病人的护理

汪彬;卫勤明;陈玲红

关键词:结肠癌, 阿柏西普, 伊立替康, 亚叶酸钙, 5 氟尿嘧啶, 化疗, 护理
摘要:阿柏西普是一种与所有形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 (VEGF A)和胎盘生长因子(PIGF)紧密结合的融合蛋白。VEGF A 和 PIGF 都是与血管异常生长有关的蛋白质。通过与这些内源性的配体结合,此药能够抑制其与内源受体的结合与活化,从而减少新血管的生成和降低血管的通透性。阿柏西普为静脉注射剂,每隔2周4 mg/kg 静脉输注1 h,治疗过程中在给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IRI)化疗方案药物前给予阿柏西普。该药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现将在我科参与该试验的1例病人的治疗方案与护理总结如下。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初产妇父母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产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综述初产妇父母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产后抑郁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初产妇提供个性化、合适的社会支持,为提高产妇的父母自我效能感水平和减轻产后抑郁症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曹佑梅;张军;王晓惠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临床护士标准预防知识认知状况调查及对策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工作者标准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以评分法对新乡地区4家医院300名临床护士进行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满分设100分。[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70份。护士标准预防相关知识成绩为70.8分±9.7分,三级医院成绩要高于二级医院(P<0.05),学历在专科以上者成绩要高于中专以下者(P<0.05)。[结论]临床护士标准预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欠佳,尤其是低学历人群及基层医院,需积极进行标准预防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以减少医院感染。

    作者:张慧;王晶晶;张海洋;常红娟;高娟;张会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新护士角色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目的]探讨新护士(工龄≤1年)从护生角色到临床护士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工作状况和情感体验,为医院管理者制定人性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帮助新护士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深入访谈法,对15名新护士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护士负性角色体验有5个主题:工作负荷重,身体“疲惫”;心理负荷重,焦虑;人际冲突;薪酬分配不合理;有离职意向。正性角色体验有1个主题:工作被认可。[结论]新护士在工作之初会产生很多负性身心体验,管理者应高度关注新护士的成长,制定人性化的护理管理制度,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新护士留职率,以确保护理队伍的稳定和护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杨玉燕;朱冰花;胡燕莹;郑云慧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125 I放射性粒子经皮植入治疗肺癌的护理

    随着肺癌的治疗方法不断完善,肺癌的治疗效果明显增加,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是其中治疗方法之一。根据治疗目的可分为姑息性治疗和根治性治疗,其优点为定位精确、创伤小、并发症少、适应证广,对心肺功能差的老年病人有了一个可选择性的治疗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2月我院采用CT引导下125 I放射性粒子经皮植入治疗78例肺癌病人,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陆月兰;肖琴;孟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骨骼转移疼痛病人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放疗加唑来磷酸治疗骨转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对90例骨转移疼痛病人进行放疗加唑来磷酸治疗,共放疗2周10次(总剂量30Gy),每周5次,同时给予心理、用药、饮食、病情观察、疼痛等护理。[结果]90例病人疼痛完全缓解70.0%,部分缓解21.1%。[结论]对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病人给予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能够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李玲;程云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胃癌根治术后两种镇痛泵的应用效果和护理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两种镇痛泵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术后使用硬膜外导管镇痛泵镇痛(PCEA),观察组病人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镇痛(PCIA),均给予相应的临床观察和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比较两组病人的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术后 VAS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EA 与 PCIA均是胃癌根治术的有效镇痛方法,可明显减轻病人的术后疼痛,PCIA的镇痛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

    作者:刘敏;黄桂荣;叶书奇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肝癌病人介入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总结28例肝癌病人行介入治疗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一般护理、穿刺点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经积极有效的护理,28例肝癌病人肿瘤灶明显缩小13例,症状明显改善15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死亡病例。认为对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毛玉翠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乳腺癌病人术后并发乳糜漏的护理

    [目的]总结乳腺癌病人术后并发乳糜漏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5例乳腺癌术后并发乳糜漏病人的临床资料,查阅有关文献对观察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局部加压包扎、预防控制感染等措施。腋下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为17 d(9 d~30 d),均未出现感染,未影响术后肩部功能锻炼和后续治疗,控制了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结果]4例病人恢复较好,院外带入1例控制不理想改为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结论]术后早期重视对腋窝和胸壁皮下引流管的观察护理有利于早发现、及时治疗和控制乳腺癌术后并发乳糜漏。

    作者:姜慧萍;姜丽萍;王丰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代币游戏在儿童尿动力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代币游戏在儿童尿动力学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代币激励法的作用机制制定代币游戏标准。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行尿动力检查的61例患儿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检查前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融入代币游戏,在预约时发放患儿目标兴趣表,了解患儿的喜好,再与家长及患儿沟通协商制定出检查配合时奖励办法,检查过程中对出现的期望行为予以及时的奖励。采用 FLACC量表和 Wang Baker 笑脸量表评估两组患儿在检查过程中的疼痛评分,计算检查时间,观察两组患儿在检查中的依从性及一次检查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尿动力检查中疼痛评分、检查时间、操作依从性和一次检查成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币游戏作为儿科心理护理的一种形式,在儿童尿动力检查中可有效降低患儿操作疼痛程度,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患儿检查依从性。

    作者:丁雪芹;吴轶璇;李丹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口服中毒病人胃管洗胃体位的研究进展

    综述口服中毒病人胃管洗胃的不同体位,包括不同体位优缺点的比较和对清除胃内毒物、提高洗胃效果的不同作用,认为洗胃前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病情选择正确洗胃体位,才能提高洗胃效果。

    作者:孟婧;陆玮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嵌入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核心,开展“嵌入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模式,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符合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能促进养老机构的发展,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无缝对接,提升了护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作者:王汕珊;赵媛;胡燕;庞晓丽;王燕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对5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氧疗护理、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时的护理、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结果58例病人积极配合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症状明显改善。

    作者:谢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正确采集标本在检验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

    检验质量在现代医学中起重要的作用,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客观诊断依据,在一些疾病诊治中甚至起决定性的意义。随着医学检验学的飞速发展、先进检验仪器的引进,提高了检验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同时新项目层出不穷,常规的检测项目不断更新。目前质量控制在检验科是极为受重视的一项工作,但是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常被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忽视[1]。通过对异常结果的分析汇总,发现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客观的重要条件,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确保检验质量,必须正确采集各类标本,标本采集也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做好这项工作除做好临床检验科的管理之外,还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与配合。

    作者:张广明;崔永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急诊留观病区的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化的必然要求,是对人思想管理的新策略,是以思维方式转变为前提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视人为主体的管理模式。通过情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自我管理等方法,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我院急诊留观病区始终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进行人性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小红;洪小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三级甲等医院新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与体会

    消毒供应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服务性极强的应用学科,消毒供应中心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1]。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发布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三项强制性标准,医院消毒供应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2]。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共设44个临床、医技科室,开放床位1200张,为提高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指标使其符合规范要求,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2年2月开始进行规划,2013年按照“标准”“规范”动工改建,历经半年的建设和装修后落成启用,现将建设与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陆霜白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行动学习法在急诊护士灾害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行动学习法在急诊护士灾害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行动学习指导小组,按照自愿参与的原则,以急诊科42名护士为培训对象,自行组建行动学习小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灾害护理专项培训;培训期间每2个月进行1次考核,从行动学习记录、课件制作、汇报交流3个方面进行评价,从专业知识、学习主动性、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10个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培训顺利完成,护士积极性高,培训合格率100%;同时,护士认为行动学习法比较新颖,学习方式灵活,富有趣味性,记忆深刻,满意度100%。[结论]行动学习法是一种反思性自主学习,实践性强,培养了护士主动学习、深入探究的能力,利于学习型团队的建设,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方法。

    作者:时秀锋;赵秋霞;沙国松;董晓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法令条例著录格式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气管切开病人高压氧治疗吸氧用具的制作与应用

    高压氧治疗是指将病人处于高气压的密闭氧舱内,通过佩戴吸氧面罩呼吸高浓度氧气,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气管切开的病人在高压氧舱内接收治疗,不能按常规佩戴面罩吸氧,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吸氧方式。使用常规吸氧面罩吸氧时,病人呼吸道及肺在氧舱内受到高浓度氧的刺激可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多易呛咳,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影响病人缺氧状态的恢复。为满足治疗需要,采用Ⅰ级供氧(封闭式连续供氧)时,供氧压力大,易使氧气从面罩缝隙漏出致舱内氧浓度升高,为了能使气管切开插管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高压氧治疗,争取佳治疗时间,确保舱内治疗的安全,笔者将自制高压氧吸氧用具应用于气管切开病人,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洁;吴跃春;林婧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护士与急诊病人家属矛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急诊病人是指需要紧急救治和抢救的病人。由于急诊病人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病人及家属往往缺乏心理准备,容易出现诸多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士往往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对病人的抢救和各项治疗护理工作上,侧重于技术性护理,而忽略了与家属的沟通,导致了护士与家属的矛盾。现将护士与急诊病人家属矛盾的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章雪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国内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

    对国内几个省市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进行综述比较,发现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体系还存在着滞后、不完善、服务水平低等问题,认为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作者:张佩;杨庆爱;王桂云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