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云;冯琳;叶天惠
[目的]探讨三乙醇胺乳膏在防治鼻咽癌病人放射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放疗联合化疗的鼻咽癌病人642例,按是否使用三乙醇胺乳膏将其分为使用三乙醇胺乳膏组和未使用三乙醇胺乳膏组(以下简称使用组和未使用组),比较两组病人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和发生放射性皮炎的照射剂量。[结果]两组病人放射性皮炎分级情况和首次发生放射性皮炎的照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乙醇胺乳膏能有效预防和减轻鼻咽癌病人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保证病人放疗计划的顺利实施。
作者:罗朝霞;江华容;陈大春;陈国焱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药食两用性药(食)物的性效与病症宜忌等方面的作用特点与规律。[方法]以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中药食同源物品为对象,以《中华本草》为依据,采用 Excel 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药食两用性药(食)物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功效、适宜病症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100味药食两用性药(食)物中,在四气方面,温性和平性的较多,其次是寒性;在五味方面,甘味的多,其次是辛味、苦味;在归经方面,脾经、胃经、肺经、肝经较多;在毒性方面,有毒性的共计有6味,以有小毒居多;在功效方面,以清热、祛湿、止痛、和胃等常见;在适宜病症方面,多用于泄泻、呕吐、咳嗽、脘腹痛、痈等。[结论]药食两用性药(食)物的性能与药物、食物相比具有差异性,在功效及病症宜忌方面与脾胃脏腑及其相关病症为相关。
作者:严姝霞;陈仁寿;徐桂华;傅雨晨;张薛晴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0例鼻咽癌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鼻咽癌病人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0.75±8.50)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病程、自我效能和抑郁情绪是鼻咽癌病人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77.1%的变异量。[结论]鼻咽癌病人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鼻咽癌病人的心理疏导,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鼻咽癌病人创伤后成长。
作者:张春琦;杨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调查入住老年公寓的老年人对医疗和护理服务的需求。[方法]选取济南市6家老年公寓的12名老年人,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获得资料,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对老年公寓医疗和护理服务需求可归纳为对公寓内基本设备的需求、对公寓内护理人员的需求和对自我保健的需求3个主题。[结论]老年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较高,提示政府和老年公寓管理者应完善公寓内的基本设施,建设健全的养老服务队伍,保障老年公寓的医疗护理能力,提高医疗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杨濮瑞;高伟;魏荣;张爱莲;李凌云;李曼;付楠;刘德山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参与型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的2型糖尿病病人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参与型护理模式,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与型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红妹;王莹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脱位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理功能和身体健康[1]。以往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钉子鞋和梯形枕固定以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脱位的发生,但在术后翻身过程中仍有发生脱位的现象,且常使病人感到不适。基于此,本研究自制了一种侧凹梯形固定枕,可有效解决翻身过程中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假体脱位的问题,并增加病人的舒适度。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丽;张亚奎;唐本强;张丽;岳颖;班妍;张桂然;王文娟;霍亚蒙;田秋月;张雨琪;梁丽娜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调查中山市三乡镇幼师现场急救知识培训需求,为开展幼师急救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10所幼儿园的120名幼师对急救知识培训的意见与建议。[结果]有效问卷116份,97.4%的幼师认为掌握急救知识重要;希望参加培训的形式是授课视频结合情景模拟;36.2%的幼师希望的培训频率为每季度1次,31.9%的幼师希望每半年培训1次;46.6%的幼师希望每次培训时间为4 h。[结论]幼师有学习幼儿意外急救知识的意愿,建议对当地幼师每季度或每半年培训1次,每次培训半天,培训可采用授课视频结合情景模拟的形式。
作者:田珂;左培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病人参加院外延续护理服务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病人1084例,其中参加延续护理服务317例,拒绝参加767例,对病人的一般资料、Link 病耻感量表得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以及拒绝参加延续护理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参加组和拒绝参加组病人的性别、婚姻、学历、入院次数、BPRS 评分以及监护人婚姻、学历和与监护人关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病人的婚姻、监护人学历和病耻感量表中的保密、退缩、教育、分离是影响病人参加延续护理服务的主要因素(P <0.05)。[结论]应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对疾病和延续护理服务的认知,鼓励家属与病人共同生活,提高病人延续护理服务的参与率。
作者:徐芳芳;徐柳柳;徐进宇;王影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了解参与社区管理的高血压病人对疾病相关指标的关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成都市两社区664例病人的一般情况及对疾病相关指标的关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87例(58.3%)病人对疾病相关指标关注;单因素分析显示:配偶、特殊门诊、烟酒嗜好、并发症、服药情况、从业情况、病程是病人是否关注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享有特殊门诊、病程大于10年、罹患相关并发症、从不饮酒是病人关注疾病相关指标的促进因素。[结论]参与社区高血压管理的病人对自身疾病相关指标的关注不够,提示社区慢性病管理服务应有意识地引导病人关注自身疾病,切实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董婷;刘素珍;李继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前,腹膜透析仍是改善终末期肾病病人生存质量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现有的腹膜透析衍生产品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如传统的腰带式腹膜透析短管保护袋外形不美观,管路易被牵拉致出口处出血甚至感染,常被病人弃用[1]。且腹部多处的导管常使病人感到自卑、忧郁,不愿与人交往,这些负性情绪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此外,病人在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时,使用蓝夹子控制腹膜透析的灌注和引流,而这种蓝夹子与腹膜透析双联系统分离,病人用过后容易忘记放置蓝夹子的位置,导致病人被迫终止腹膜透析治疗,而到医院买蓝夹子,给病人带来了麻烦;且蓝夹子的材质脆性较大,容易被折断。为了保证病人的透析治疗正常进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我科对腹膜透析衍生产品进行改良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娟;张苗;童薇;蒋春明;张庆燕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通过分析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局限性,基于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能力提出并构建“四个平台、四个实践教学层次、三个阶段、五种训练模式”的“四四三五”应用型高等职业护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作者:张小方;张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病人液体复苏时输注加温液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病人设为对照组,2014年10月─2015年9月的60例病人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液体复苏全程输入常温液体,试验组液体复苏全程输入加温至36℃的液体,比较两组病人复苏前后核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尿量、氧合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复苏过程中,所有病人均出现核体温下降伴凝血功能障碍,但试验组核体温高于对照组,四项凝血指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感染性休克病人实施液体复苏目标治疗后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复苏过程中输注加温液体可能会改善病人的核体温及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尉俊铮;王欣然 刊期: 2016年第30期
2002年,我国将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提供了基本保证[1]。医院产科是新生儿出生后早、集中的场所,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24 h 内接种乙肝疫苗及卡介苗,不仅可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也是我国目前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和结核病方便、经济、有效、快捷的措施。根据国家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设有产科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的原则[2],医院产科护士承担了对新生儿出生后24 h 内卡介苗和首次乙肝疫苗的接种任务。本研究选用已做母亲的、综合素质好且取得预防接种资格的2名 N3级护士负责新生儿预防接种,他们不但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娴熟的护理技术,而且有做母亲的经验,对于新生儿具有很强的耐心、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在新生儿预防接种中有效减少了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提高了接种成功率,保证被接种新生儿产生有效的被动免疫[3]。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秀艳;柴宝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模式对帕金森病人睡眠障碍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9例帕金森病人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2例帕金森病人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焦点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在入院后第1天、干预2周后及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帕金森病致残量表睡眠部分(SCOPA 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干预组病人 SCOPA S 各条目得分及 HAMD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应用焦点解决模式进行护理,能改善帕金森病人的睡眠障碍与抑郁情绪。
作者:裴书萍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实习护生照顾濒死病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 ICU 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开展针对性死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临终关怀态度问卷和照顾临终病人态度量表中文版调查在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ICU实习的49名护生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和照护濒死病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得分(3.19±0.32)分,照顾濒死病人的态度总分为(3.45±0.21)分;其中,照顾临终病人态度维度得分为(3.23±0.22)分,以病人及其家庭为中心的照顾意识维度得分为(3.69±0.20)分;护生的不同背景、与家人谈论死亡的情形及是否参加过临终关怀志愿活动对护生照顾濒死病人的态度有影响。[结论]ICU 护生照顾濒死病人的态度有待提高,临床带教老师应结合 ICU 带教的特点,在提升自我死亡教育能力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帮助护生形成积极的照顾濒死病人的态度。
作者:夏倩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心理社会支持干预对中青年腹膜透析病人社会参与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期对照的类实验研究方法,将64例中青年腹膜透析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随访和健康指导,试验组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方案,分别于入组时、入组后3个月和入组后6个月评估两组病人的自我效能感、社会参与状况和病人尿量与超滤量之和、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结果]入组6个月后,试验组病人自我效能感、社会参与程度高于对照组(P <0.05),Scr 和 BUN 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中青年腹膜透析病人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方案,有助于提升病人的自我效能及社会参与度,提高腹膜透析效果。
作者:吴冬春;胡雁;周文琴;沈麒云;黄柳燕;李黎梅;高毓蕾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鼻咽癌放疗伴癌因性疲乏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病人的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病人癌因性疲乏评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鼻咽癌放疗病人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芳;贺云霞;刘晓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痛风日记在痛风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痛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研究组则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让病人自行记录痛风日记,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健康促进行为方式及血尿酸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病人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效果及戒烟酒、按医嘱服药、关注血尿酸值等指标、定期到医院复诊等健康促进行为方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痛风日记应用于痛风病人的健康教育中,可改善病人的健康促进行为方式及相关临床指标。
作者:苗华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制度下 IMPACT 培训模式对居家长期照护者照护知识和技能的影响。[方法]采用 IMPACT 培训模式对200名居家照护者进行为期4周的培训,培训前后评价居家照护者对老年人照护常识的自评情况,对老年保健知识、安全知识、疾病知识、护理知识4个模块护理专业知识的考核情况和培训后护理操作技能的合格率,并分析其居家照护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实施 IMPACT 培训模式后,居家照护者对大多数老年人照护常识的自评高于培训前(P <0.01);培训后保健知识、安全知识、疾病知识、护理知识4个模块的考核成绩高于培训前(P <0.01),护理操作技能合格率达96.5%;高中以上学历的照护者护理知识的得分高于初中以下学历者(P <0.05),有过培训经历的照护者保健知识、安全知识和护理知识的得分高于无培训经历者(P <0.05)。[结论]家庭医生制度下的全科团队利用 IMPACT 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居家照护者对老年人照护常识的知晓度、居家照护专业知识和照护技能。
作者:方水芹;侯进;陆新建;陈美;张小梅;张景慧;瞿燕华;汤红伟;徐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沟通能力对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先对90名责任护士进行沟通能力测评和其所管的250例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责任护士与病人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病人对我院护理工作不满意的方面后,从专业知识、沟通技巧、服务方面等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责任护士的沟通能力、病人满意度及护理纠纷、护理投诉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培训后,责任护士沟通能力和病人满意度提高(P <0.01),护理纠纷、护理投诉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 <0.01)。[结论]提高责任护士的沟通能力可有效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投诉、护理纠纷、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谢小红;魏侍萍;陈萍;陈戈婷 刊期: 201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