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萍
消毒供应室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足现代医学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研究方向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必须能够完全根据严格的管理体制与预防体系不断的扩充其内容与手段.医院感染问题是医疗质量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衡量整个医疗管理水平重要标志,因此,必须让消毒管理与感染控制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够保障医院医疗体系的完整与安伞性.
作者:范仲莒;曹志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在20世纪近几年对休克的进展,休克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各种休克基本病理都是有效血液循环减少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迅速补允循环血量和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现已成为冶疗休克的基本措施.国内外医学专家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微循环学说,认为微循环急剧变化及障碍,引起组织有效液体灌流鞋严重术是造成休克的病理改变基础,造成了微循环前毛细血管痉挛及关闭状态,使组织水肿,及毒素阻滞,从而使休克在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充分证明及认识到补液的复苏在抗休克中的重要性,并开始对补液性质证实和讨论[1].60年代初已有学者已经开始对岛渗液体对抗休克的动物实验研究,用小剂量7.5%氯化钠溶液救治12名难治性终末晚期低血容量休克病人.其中有11例迅速得到逆转及救治,血压同升,尿量增加,意识恢复,休克纠正.临床应用的首次成功引起了医学专家者们对高渗液抗休克的关注.高渗液抗克的机理也成为研究重点之一.大量文献报道高渗液能改善血液动力学变化,对心功能,血压恢复、心脏、心率的恢复及代谢,组织灌注恢复,使休克得到明显纠正并且降低脑外伤动物的颅内压[2].近期发现高渗液能抑制休克后肺损伤,也降低继发感染的可能性,在临床应用取得了可观满意的效果.目前一般认为,小剂量高渗液,抗休克的主要机理是从水肿的内皮c及细胞中动员内源性液体,使血容鞋增加,使微循环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重新开放,从而纠正休克引起的血容不足,随着高渗液对抗休克机理的研究深入,对高渗液复苏及抗休克状态组织灌注高度重视及对微循环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探索[3].
作者:王德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护理和医疗病案记录,总结术后并发症,术后护理要点及其预后的关系,以及不同功能类型垂体腺瘤术后护理注意事项.结果:30例出现短期尿崩症、其中1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2例出现脑脊液鼻漏、3例急性垂体功能不足.结论 尿崩、脑脊液鼻漏、垂体部分或者全垂体功能低下、视力恶化是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腺瘤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和护理观察的重点,能否及时准确地发现和处理直接影响到术后病情转归.
作者:徐显荔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对外固定支架治疗足舟骨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3月来我院门诊治疗的14例足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常规的麻醉和消毒处理,并安装了成人足三维矫形双边外固定支架,在保持针孔附近皮肤清沽的同时每月返院进行拍片复查.结果:全部病例在5个月之内骨组织基本愈合,经放射性检查可见足舟骨密度降低,厚度恢复,骨化中心增大,可见骨小梁影.随访时间为1.5~3年,未见一例复发.结论:外固定支架在对足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非常好的效果,对于保证患者健康、加快疾病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爱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利用嵌合荧光标记,建市了用于ftsK基因表达水平解析的两步法实时定量PCR.利用该方法对ftsK基因在感染鸡体内的表达水平进行了解析.结果 表明,相对于体外培养,APEC E058株ftsK在鸡体内的表达上调了23.57倍.
作者:徐晓静;赵李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浅谈益气通脉汤对冠心病的治疗.
作者:张怡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社区防治是心脑血管疾病有效的预防治疗方式,本文试从心脑血管疾病社区防治的研究背景,防治体系建立及干预措施、管理和实施,建立以社会、家庭、社区医院的防治新模式,以期更好的为保障人民健康减少社会负担.
作者:王小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博乐市腹泻病的流行特征,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2009年腹泻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9年腹泻病感染率分别为:0.398%,0.276%,0.256%,0.184%.感染人群主要分布在农民,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中,其次是学生.结论:博乐市2006-2009年腹泻病的发病率呈下降的趋势,主要感染人群为散居儿童,农民,学生中,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孟建秀;李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结局产牛的影响.方法:入选的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为孕24-34周产妇,同期随机选择与GDM同期分娩的非糖尿病产妇30例作为对比,比较两组的母婴结局.结果:GDM组发生妊高症5例,羊水过多5例、剖宫产18例、早产5例、低血糖儿1例,新生儿窒息2例,低体重儿1例,巨大儿6例,畸形儿1例.正常对照组发生妊高症1例,剖宫产6例、早产1例、巨大儿1例,GDM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两组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应用饮食疗法、适度运动锻炼和胰岛素,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较为理想的水平,可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尤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利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了我院2008年9月~2010年6月利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38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了护理体会.结果:本组38例患者共治愈37例(97.4%),其中经一次手术治疗成功的有34例(89.5%),经二次手术治疗成功的有3例(7.9%),而且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情况也对治疗效果有帮助.结论:医护人员利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同时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此症的治愈率,并有效改善并发症情况.
作者:覃淑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而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是全身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十大标准之一,并将其作为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然而据全国牙防组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口腔保健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的牙病发病率普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口腔保健势在必行.
作者:王宝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基因BAG-1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分析它与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G-1在50例上皮性卵巢癌、2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和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BAG-1BAG-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高于在良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5).卵巢癣组织中,BAG-1蛋门在临床I/II期和III/IV期阳性率分别为25.00%(5/20).76.67%(23/30),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组织学分级C1/G2和G3中阳性率分别为33.33%(8/24)、76.92%(20/26),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BAG-1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AG-1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
作者:任美;曹婧;刘雯;于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自我科开胸手术病人4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在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术前呼吸功能训练指导.观察记录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胸管留置时间短,出院早,肺部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病人的肺功能,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徐晓梅;林玉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医辨治疗法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85例2型糖尿病患者首诊时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佐以西药对症治疗.结果 采用此法治疗后,显效39例(占45.88%),有效31例(占36.47%),无效15例(占17.65%),总有效率为82.35%.结论 应用中医辨治2型糖尿病患者,进一步提高了胰岛素的敏感性,能促进胰岛细胞的修复,其临床疗效得到肯定.
作者:易洁;欧羡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顺铂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长春瑞滨、顺铂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疗效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Ⅲ+Ⅳ度静脉炎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吉西他滨、顺铂联合治疗乳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轻,是目前晚期乳腺癌患者二线治疗的首选方案.
作者:崔秀娟;崔秀梅;姚晓颖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上颌窦囊肿穿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进行CT引导下穿刺,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愈15例,显效2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100%.3例有效者行第2次治疗,6个月后复查囊肿消失.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进行颌窭囊肿穿刺术的临床效果好,引导作用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刘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加强对全麻患儿术后苏醒期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189例全麻患儿苏醒期的观察和护理,进行经验总结.结果:加强对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的脱察和护理,可防止麻醉意外事故的发生,排除医疗护理安全隐患.结论:手术完毕,麻醉终止.但是麻醉对患儿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仍有潜在危险,随时有发生窒息、意外损伤、出血、休克的可能.因此,如何做好麻醉苏醒期的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李桂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改进;方法:分别将青霉素组和头孢菌素组随即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进行比较对照;结果: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两组药物改进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改进后的皮试液准确率更高一些;讨论:在临床中,使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前,皮试操作必不可少,应不对改进其操作方法,减少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程岩;季芳茹;潘红秀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彩超对慢性肾衰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观察,主要观察内膜是否光滑,有否有斑块及钙化、溃疡、血栓形成及血流情况.结果 IMT增厚38例,23例颈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管壁结构,准确地判断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范围,判断斑块的分布、大小、形态和性质.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检出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小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脑内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Longa动脉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选用雄性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后两组分为缺血30min后再灌注3h、6h、12h、24h、48h、96h六个亚组.运用免疫组化S-P法,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缺血脑组织微血管的密度.结果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MVD)低于模型组及电针组,电针组各个时相MVD均显著高于相应时相的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血管新生有关.
作者:黄浏姣;洪亚群;陈邦国;郑慧慧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