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秀琴
[目的]了解门诊围手术期病人心理应激状况及疏导效果,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将100例门诊围手术期病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应用健康宣教加心理疏导与单纯健康宣教的方法,观察两组病人血压、心率、呼吸及情绪改变状况.[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健康宣教加心理疏导的方法,对门诊围手术期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手术过程中情绪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更好地配合手术.
作者:黄向莹;陈晓洁;曾秋明 刊期: 2006年第28期
[目的]突破传统授课的束缚,用整体护理的框架组织教学.[方法]护理教师对教学改革班实施角色扮演及病例分析法授课,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法.[结果]学生认同由护理教师实行角色扮演及病例分析法授课为81.73%,认为此种授课方法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者占78.41%,专业突出且教学效果好占79.73%.教学改革班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班.[结论]普通外科护理内容由护理教师实行角色扮演及病例分析法授课,对专业学习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兰华;兰萍;李小鹏;程辉龙;廖承红 刊期: 2006年第28期
骨科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及髋部骨折病人,为了防止髋关节外旋和内收,应保持外展中立位.因此,自制辅助制动装置--防旋鞋,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李智琴 刊期: 2006年第28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在治疗上除了抗感染、止咳平喘、中药清热化痰口服外,单纯体位引流[1]和单纯雾化吸入都是重要的治疗措施.由于体位引流存在时间长,痰液黏稠者引流效果差、年老体弱呼吸困难者不能耐受等因素,病人接受程度不高,临床应用较少.
作者:王红娣;邱萍;张琴 刊期: 2006年第28期
颅底骨折后急性期出血比较常见,一般于2 d~3 d后自行停止,但并发迟发性大出血者却不多见,一旦发生,可迅速导致失血性休克和窒息,对此应引起临床重视.我院2004年2月-2005年2月共收治了3例迟发性大出血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素萍;谭丽萍 刊期: 2006年第28期
紫外线照射是医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空气消毒方法,紫外线灯管使用强度的监测十分重要.以往我们没有正规的监测工具,将指示纸放在距离灯管1 m的铁丝或支撑物上.
作者:徐明花;王艳波 刊期: 2006年第28期
春秋两季是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我科在进行氧气吸入、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时,常因患儿人数众多,消毒面罩有限,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经过临床实践,我科巧妙采用一次性尿杯代替消毒面罩解决以上问题,收效甚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强苗苗 刊期: 200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洗胃对应激与非应激状态下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采用析因实验设计,将120只Wistar大鼠分为应激后酒精中毒不洗胃组、应激后酒精中毒洗胃组、酒精中毒不洗胃组、酒精中毒洗胃组、空白对照组,复制应激与非应激酒精中毒模型,给应激后酒精中毒洗胃组和酒精中毒洗胃组大鼠洗胃,直至洗出液用Vitali反应检查法检测洗出液呈无色为止.各组分别于酒精中毒后2 h、24 h、48 h处死8只大鼠,制备胃黏膜大体及光镜标本,并观察胃黏膜的病理变化,进行胃黏膜损伤评分(LS).[结果]在排除时间因素的影响时,应激后酒精中毒洗胃组与应激后酒精中毒不洗胃组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中毒不洗胃组与酒精中毒洗胃组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除组别因素的影响时,不同时间点中任何两个时间点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因素和时间因素有交互作用.[结论]应激状态下急性酒精中毒后清水洗胃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不主张洗胃;而非应激状态下急性酒精中毒后,清水洗胃会加快胃黏膜的修复,提倡洗胃.消极的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马鸿雁;孙晓红;吕萍 刊期: 2006年第28期
[目的]评估持续性注意测试(CPT)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中的作用,为制订训练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CPT对1 000例拟诊为ADHD的患儿进行视觉持续性注意测试(VCPT)和听觉持续性注意测试(ACPT),分析比较不同测试方法、不同测试顺序的测试结果.[结果]总异常检出率为ACPT为53.90%,VCPT为33.00%,(x2=100.381,P<0.001);ACPT虚报错误和漏报错误的标准值显著高于VCPT的标准值(P<0.001),而平均反应时间标准值低于VCPT(P<0.001);先视后听组和先听后视组ACPT异常检出率为71.38%、47.04%,VCPT为42.99%、28.57%,先视听组VCPT和ACPT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先听后视组;先听后视组ACPT虚报、漏报错误的标准值均显著高于VCPT,先听后视组ACPT平均反应时间标准值则低于VCPT.[结论]ADHD患儿听觉注意能力较视觉注意功能差;不同测试顺序可能对测试结果有一定影响;听觉方面的刺激训练对提高ADHD患儿觉醒度,改善注意力有一定的良性作用.
作者:王晓晖;王惠梅 刊期: 2006年第28期
真菌已经成为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美国医院内感染监测系统(NNIS)的研究表明,1980年-1990年的10年间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2倍,1/4~1/2的念珠菌血症发生在ICU,其中以外科ICU病人的发生率增加明显,约增加了124%.在1990年-2000年系统性真菌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明显增多.
作者:张晓春;沙丽 刊期: 200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病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BG)的影响[方法]做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确诊DR的分期,对40例未进行非正规运动的DR病人进行运动干预.检测运动干预前后DR病人的HbA1c、FBG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运动干预前后比较DR病人HbA1c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DR程度的增高HbA1c的水平呈增加趋势(P<0.05).[结论]运动干预是一种投入少效果好的措施,并且能降低血糖、稳定HbA1c的值,而稳定HbA1c的值,能够阻止或推迟DR的发展,保存病人的有效视力,减少DR致盲率.
作者:吴文栩;潘景业;周雷;刘永娥;蒋自培 刊期: 2006年第28期
经临床观察,应用升压药病人在静脉输入甘露醇后,1 h~2h内血压明显升高,而使升压药用量暂时减少.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观察了84例静脉输入甘露醇、速尿或二者联用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娅红;姚艳绒 刊期: 200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时机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从而选择佳锻炼时机以利于病人康复.[方法]60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于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后第1天开始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实验组则于常规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两组均采用渐进式功能锻炼.两组病人均在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14天测量患侧上肢功能,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4天患侧上肢上举、后伸、外旋差距及生活自理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66.7%)明显高于实验组(2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病人根治术后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无影响,而且有利于减少急性期并发症,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庆芬;吴燕 刊期: 2006年第28期
带教老师在给护生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护生职业道德教育、情商、临床护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及防范护患纠纷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世纪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要求.
作者:陈英;沈宏 刊期: 200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示教指导手册>在临床护理课间见习目标教学中的可行性.[方法]在内科、儿科护理课间见习中将本科135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使用<示教指导手册>.对照组采取常规示教法,即集体看1个病人的见习模式;实验组采用规范化示教法,即分4个或5个小组看多个同病种病人的见习模式.[结果]两组课间见习效果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本科见习中,<示教指导手册>的使用,对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学习能够达到一致性和具有可操作、可衡量性.
作者:杨益;王理瑛;代亚丽;李英;林芳梅;王梅新;聂淑娟 刊期: 2006年第28期
[目的]预防和矫治类风湿关节炎掌指关节尺侧偏斜,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方法]选取戴矫治器的病人305只手作为观察组,另选不戴矫治器的病人295只手作为对照组,观察至少3个月以上.[结果]戴矫治器病人的手发生掌指关节尺侧偏斜的明显低于不戴矫治器的病人的手.[结论]戴矫治器后明显降低了病人掌指关节尺侧偏斜的发生率,同时也使已发生掌指关节尺侧偏斜病人的手能及时矫正,恢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袁立荣;王会菊 刊期: 2006年第28期
护患关系是病人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理变化,与病人的康复有着密切的联系[1].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医患关系伴随着医疗服务而诞生,一直以来,医患关系是医务工作者和病人共同关心的敏感话题.
作者:方秀琴 刊期: 2006年第28期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及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症状.1995年-2005年我院共收治病毒性脑炎病人264例,昏迷需置胃管鼻饲者50例,胃管插入1次或2次均能成功.近收治1例病毒性脑炎病人,在气管切开术后胃管无法插入.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英 刊期: 2006年第28期
[目的]减少基础麻醉的用药量,提高患儿骶管麻醉的成功率.[方法]选择需行基础加骶管麻醉的4岁~6岁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患儿行基础加骶管麻醉之前除做好一般的解释工作外,对观察组患儿,分别实施麻醉前、中、后的心理干预,并将其行基础麻醉的用药情况、骶管麻醉的主动配合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自愿跟随护士进入手术间情况,未用基础麻醉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减少学龄前期患儿基础麻醉的用药量,提高患儿骶管麻醉的成功率.
作者:黄东玲;许小霞;陈莫异 刊期: 2006年第28期
介绍了护理记录的定义、范畴以及护理记录单的种类与应用,重点论述了国内护理记录存在的质量问题、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护理记录质量的方法.
作者:韦壮苗 刊期: 2006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