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科病人抢救记录单的设计和应用

许小红;胡冬梅

关键词:急诊科, 急诊病人, 抢救, 记录单, 设计, 整体护理, 护理人员, 管理制度, 流动性, 应用
摘要:针对急诊病人流动性大,周转快的特点以及为了建立完善与急诊整体护理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我科护理人员设计了《急诊科病人抢救记录单》,经过两年多的应用,收到较好的效果.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导尿包中液状石蜡纱块压力蒸汽灭菌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导尿包中液状石蜡纱块高压蒸汽灭菌的效果.[方法]将液状石蜡纱块装在导尿包内置于压力蒸汽灭菌柜内,在0.11 MPa、121℃、30 min的条件下进行灭菌,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片、3M1250型包内化学指示卡、细菌学培养对灭菌效果进行检测,并检测存放第7天、第9天、第11天、第13天、第15天的效果.[结果]导尿包中放置液状石蜡纱块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是可以达到灭菌要求的,且存放时间可达15 d.[结论]导尿包中液状石蜡纱块与导尿包一起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可以达到灭菌要求.

    作者:周亚红;林海花;李少珍;单万水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应用硬膜外镇痛泵病人的护理

    病人自控镇痛术(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一种新开展的技术,使用的是一次性输注泵,分为静脉镇痛泵(PCIA)和硬膜外镇痛泵(PCEA).该泵是由微量流量控制管控制药液流速,达到按需止痛,且有自控加药功能,即病人可根据疼痛情况自主加药.由于该泵操作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等优点,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临床术后病人的镇痛.我院自2001年开始使用,PCEA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病人对此不满意.因此,对此类病人应加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止痛,从而提高病人镇痛的满意率.

    作者:王俊;黄苏萍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室间隔缺损部分修补的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配合

    总结了5例室间隔缺损部分修补的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洗手护士熟悉手术方法及步骤,充分准备所需器械和缝线,熟练配合;巡回护士注意手术进展,按要求配置心血管活性药物,正确使用降温及复温辅助设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急准备,才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韩盖宇;谢庆;李双梅;任渝萍;陈晓霞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音乐疗法对先天性心脏病学龄患儿医疗恐惧的影响

    心脏病患儿的活动受限,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必须经过住院手术才能根治.医疗恐惧是住院儿童常见的心理反应.

    作者:马春晖;李满平;张秀丽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静脉输注巧排气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一瓶液体输完后,如未能及时处理,液面就会降至莫菲氏滴管以下,此时更换液体,排气费时费力.有时还浪费药液,甚至可能延误抢救病人的宝贵时间.

    作者:王海云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孕妇生殖器尖锐湿疣的护理

    近年来,妇女生殖器尖锐湿疣的发病率逐年增多.据晋中市妇女病查治工作报表显示,尖锐湿疣的发病率由2000年的21.

    作者:韩润梅;赵江敏;周芬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内源性呼气末正压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

    正常呼吸时,呼气末肺组织恢复到正常功能残气位,这时,作用力相反的肺和胸廓弹性回缩力处于平衡状态,肺泡内压力与气道开口处压力相等,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呼气末肺泡与气道开口之间存在压力差,仍有呼气气流,这一压力差称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为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病人机械通气时PEEPi的情况,我们选择了42例COPD伴呼吸衰竭的病人,应用呼气末阻断法测定PEEPi[1],在此基础上,加用不同水平的外源性气末正压(PEEPe),以提高机械通气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敏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城市社区老年护理方案

    概述了城市社区老年护理的需求及现状,并从建立社区健康卡,进行健康教育与咨询、心理护理,发挥社区医院、地段医院的作用,建立家庭护理单元等叙述了城市社区老年护理的措施,并展望了城市社区老年护理发展方向.

    作者:陈雪莲;林红云;粟霞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胎膜早破病人两种臀部抬高方法的对比观察

    临产前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PROM),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7%~17.0%[1],是产科常见的一个并发症.胎膜早破孕妇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平卧位尤其左侧卧位为主,对先露部尚未衔接或异常胎位者应抬高臀部,以免脐带脱垂.临床上抬高孕妇臀部常采用直接垫支托物于臀下或垫高床尾头低脚高位法.为探讨这两种臀部抬高方法的优缺点,自2004年我科护理人员对孕妇采用随机分组后进行临床护理,并对两组孕妇的脐带脱出率、羊水流出量及孕妇的自觉症状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及统计学处理,旨在为胎膜早破孕妇选择更为合理且舒适的体位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依据.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唐宏;郑燕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外科护理教研室教学实施方案探讨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临床实习使学生能按照护理程序对外科疾病的护理有全面的认识与理解,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这就需要好的向导.

    作者:张玉兰;宋秋香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压疮专科护士对Ⅲ期重度压疮护理的作用

    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1].

    作者:徐文琪;楼绣华;郝平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输液胶布粘贴方法的改进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然而在穿刺成功后粘贴输液胶布固定时常使输液针头刺穿血管,造成输液失败,给病人带来痛苦.

    作者:田雅娟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闭锁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闭锁综合征又称去传出状态,见于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如梗死、出血、外伤等[1].病人四肢及脑桥以下脑神经均瘫痪,由于大脑半球、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元损害,因此,病人意识清醒,能听懂语言、看懂文字、有睡眠觉醒周期;因肢体随意运动丧失、不能言语、仅能以睁闭双眼及眼球运动与周围环境建立联系;有自动呼吸及咳嗽反射,但不能随意自主呼吸和随意咳嗽,呼吸道的强刺激才能出现咳嗽反射.此病临床较少见,但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加,有逐步增多趋势.现将7例闭锁综合征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陆玉芳;魏绍辉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12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致皮肤烧伤病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无创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已经应用于前列腺、膀胱、肝脏、骨、乳腺等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

    作者:华永平;李和来;王晓武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护士群体职业倦怠原因调查与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迅速变迁,找工作及工作压力对社会结构、家庭功能和个人精神卫生带来极大的影响.

    作者:伊俊美;孙献芳;赵永芬;王芸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早期功能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已成为严重膝关节疾病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而术后正确的康复和锻炼是获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对40例48膝TKA术后病人行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海霞;胡丽敏;郑丹;张菁;杜杏利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功能性胰岛素瘤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功能性胰岛素瘤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34例行手术治疗的功能性胰岛素瘤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病人治愈,术后发生胰瘘2例,均出现反跳性高血糖.[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预防和处理低血糖发作,术后做好胰瘘、膈下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及做好血糖监测、防治反跳性血糖升高是功能性胰岛素瘤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作者:廖培娇;陈利芬;彭谷兰;雷阳阳;林平顺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漂浮导管在严重肺动脉高压病人中的应用与护理

    漂浮导管又称球囊血流导管,1970年首先由Swan-Ganz报道应用,因此又称为Swan-Ganz导管.因其在血流动力学监测方面有独特的优点,在外科危重病人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我院心脏外科左向右分流病例所致的严重肺动脉高压病人常规在外科手术前放置漂浮导管,现将2001年-2002年30例病人漂浮导管的应用与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赖日萍;陈静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护理程序在内镜治疗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内镜操作虽为非创伤或微创伤性技术,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内镜本身对病人咽、肠腔的刺激作用和病人机体的生理反应以及以往只注重内镜地操作而忽视了对病人的整体护理,使病人在接受治疗时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由此对内镜手术产生极度恐惧,影响了内镜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曹军梅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1例老年直肠阴道瘘并截瘫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直肠阴道瘘是指直肠与阴道之间的病理性通道,又称粪瘘,表现为粪便积于阴道内,瘘口大于2 cm的直肠阴道瘘在正常排便时多会有粪便自瘘口流于阴道,小于2cm的瘘口多在病人排稀便时自瘘口流于阴道,非自主的自阴道口排气排便,粪便内的胆汁成分刺激局部的皮肤黏膜组织,造成阴道壁和会阴的充血、红肿、感染.由于病变部位局部解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直肠阴道瘘往往导致病人难言的病痛,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作者:汪莉 刊期: 2006年第30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