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术式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病人术后不适的护理干预

关键词: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术后不适,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两种不同术式病人术后常见不适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214例病人采用不横断颈前肌群,186例病人采用横断颈前肌群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病人,对其术后常见不适原因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不横断颈前肌群组比横断颈前肌群组的损伤小,术后不适症状明显减少.经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400例病人均治愈出院,术后1个月~3个月内进行随访,均情况良好.[结论]严密细致的术后观察和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角色置换法在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护理教学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护生被动接受知识,所学知识死板,缺乏灵活性.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大量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以往的一些片面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限制了护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将角色置换法应用于毕业前实习的护生,即在护生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由护生讲课,老师听课,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ZD1839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毒副反应的护理

    总结ZD1839治疗167例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皮疹、腹泻、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的对症护理,认为ZD1839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至关重要,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安瓿消毒及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介绍了护理工作中安瓿使用的消毒次数、擦拭材料;安瓿消毒与药液微粒污染及细菌污染;安瓿内药液抽吸方式;砂轮消毒问题;易折和非易折型安瓿掰开方式等相关问题的现状、研究进展和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多济敷(化学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由重庆同安科技开发公司生产)是灭菌医用纱布与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结合制成.成纤维细胞能合成前胶原和氨基多糖,bFG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能加速创面的愈合,促进创面修复,全面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减少瘢痕形成[1].2002年2月-2004年3月我院采用bFGF与灭菌医用纱布结合制成的新型水胶体类敷料多济敷治疗压疮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导尿术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

    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中,正确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等可为医师提供病情变化的动态信息.但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常见问题介绍如下,使之对日常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关于护士长竞聘上岗制度的实施与思考

    护士长是医院管理中举足轻重的角色,既是护理队伍建设的管理者,又是护理学科的带头人,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专科护理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1].因而护士长的选拔任用至关重要.我院于2002年开始实施护士长竞聘上岗制度,对提高护士长队伍的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为护理管理工作积累了经验.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掌跖角化症的治疗及护理

    对98例顽固性掌跖角化症病人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护理方法,发现穴位注射联合濡养护理法对病人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门诊静脉输液的质量控制

    近年来,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门诊静脉输液被越来越多的病人所采纳,具有快速有效,经济方便的优点.但因静脉输液从生产配置到输入,中间环节多,程序复杂,稍有疏忽即可造成感染,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加强门诊静脉输液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病人的治疗得以安全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我院自1991年成立了门诊静脉输液室,输液量由开始的每年4 745人次增至2004年的23 244人次.现将质控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抬高针尾预防输注刺激性药物导致的疼痛

    临床上常使用一些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氯化钾、化疗药物、高渗药物等.输注时速度较慢,在静脉输注过程中由于药物对静脉内膜的刺激,即使没有发生药物外渗,病人仍感疼痛.一部分病人因疼痛难忍而要求中断治疗.在实践中护士采取抬高针尾约20度~30度的方法使针头不贴近血管壁,并控制药物输注速度,可降低局部静脉内药物浓度,减少刺激性药物对内膜感受器刺激的程度和时间,达到预防和缓解刺激性药物所致疼痛的目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小儿体温测量部位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小儿体温测量常见部位、方法、适用范围,便于儿科护理工作者结合惠儿具体病情和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安全、便捷选择.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高浓度补钾在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的应用

    在38例心脏瓣膜病病人围手术期高浓度补钾过程中,加强对血清钾、心电图、血气、尿量的监测及管道护理,纠正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低钾血症,有效预防了电解质紊乱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体外循环中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期间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3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持续监测体外循环期间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肛温、鼻咽温、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结果]体外循环中,SvO2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灌注流量、氧流量、Hb、HCT、耗氧量有关.[结论]根据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参数,准确控制体外循环中降温复温速度、血液稀释度、灌注流量、氧流量,可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缺血和缺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喘乐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观察与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患.近年来报道患病率及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儿童患病率明显增高[1],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对急性发作的哮喘患儿尽快减轻喘息症状,缩短发作时间是治疗的关键[2].2000年3月-2004年3月采用喘乐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背景音乐在清醒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背景音乐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子宫肌瘤病人、甲状腺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音乐组病人手术时播放背景音乐;对照组病人按常规方法手术,监测两组病人的心率、血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人血压、心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背景音乐可缓解清醒手术病人的紧张状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心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病人中的应用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晚期病人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延缓了肿瘤生长,延长了病人生存的时间,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了减轻肝癌病人介入治疗中的身心痛苦,2002年4月-2004年4月,护理人员对48例病人进行了心理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改进一次性输液器结构的研究

    输液器是临床进行治疗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常规排气后过滤器内仍有空气存在,输液结束时液体瓶中有液体残留,护理人员经实践将原有输液器进行改进,使用时避免了药物浪费和过滤器内空气进入体内.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正确指导病人服用中药汤剂

    汤剂是中医常用的剂型,倘若能科学服用,对提高疗效大有帮助.护士在指导病人用药前,应仔细阅读病历及中药处方,并向医生了解病情,以指导病人正确服药.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低创伤性静脉穿刺法的临床应用

    外周静脉输液穿刺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静脉穿刺方法与病人血管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如何将穿刺所致的血管损伤程度减至低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自2002年2月-2004年7月我们采用低创伤性静脉穿刺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考试考评的实践与管理

    考试考评是认证专科护士的硬性指标,如何保证公平、公正、真实、有效地反映培训效果,确保专科护士质量是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对两期学员的培训及考试考评的实践与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摸索出一整套成熟的方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急性碳酸钡中毒病人的应急管理与护理

    碳酸钡为白色粉末,因无味易与淀粉混淆而误食中毒,其不溶于水而溶于酸,误食后在胃中与胃酸作用生成可溶性氯化钡而具强毒性,氯化钡中毒量为0.2 g~0.5 g,致死量为0.8 g~0.9 g[1].大批急性钡中毒在l临床上极为罕见,若不及时抢救,病死率极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