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王宇红;蔡川;向韵;蔡光先;王籽又
化疗是现阶段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化疗药毒常损伤人体五脏六腑、形体诸窍,多呈现出正气亏损、脾肾不足、骨髓空虚、水湿不化、瘀毒闭阻等临床表现,治疗应主要从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化瘀通络入手,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贾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不寐的病机在于阳不交于阴,病位在心,同时与肝、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其病因在于脾胃失调,心肾不交,肝失疏泄。治疗当以补虚泄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泻其有余,补其不足,同时在治疗时还应注重精神调摄,喜怒有节,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同时作息规律,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从而达到营卫调和、阴阳相交、睡眠正常之目的。文献引用:徐昉,康利高阁,付豫婕.不寐病因病机分析[J].中医学报,2014,29(6):749-750.
作者:徐昉;康利高阁;付豫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亲爱的作者朋友:凡向本刊投寄稿件,请务必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签署后自行复制一份留存,另一份寄回《中医学报》编辑部或扫描成电子文件发回。若论文为职务作品,请作者与所在单位共同签署本协议。凡属临床类或实验研究类稿件,请出具单位证明并加盖公章,以证明资料属实和未一稿两投,否则不予受理。
作者:《中医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已变防渐。“治未病”思想在心血管疾病“三级预防”中有充分体现,提倡人们通过适度锻炼、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调摄精神等方式增强正气,从而抵御病邪。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根本是预防动脉硬化,提前干预,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运用到心血管疾病的临床防治中,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周立华;李娇娇;崔圆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IgA 肾病病理机制复杂,热邪为 IgA 肾病诱发和加重的始动因素,湿毒内蕴是 IgA 肾病关键病机,瘀血为 IgA 肾病病理基础,气阴两虚为IgA 肾病的根本病机。设立总治则为祛邪扶正,常用治疗方法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作者:翟文生;张兵洁;杨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医预防医学从个体出发,提出了“存正气”的具体做法,如精神养生、睡眠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等。现代预防医学着眼于人群,从“去邪气”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有效的预防策略和措施,如保护环境、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等。疾病的预防既要通过去除外在的有害因素以加强身体的健康,又要做到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以抵抗外来有害因素的侵袭,终起到预防疾病目的。
作者:裴兰英;牛乐;申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给以甲氨蝶呤片和双氯芬酸钠胶囊(英太青)治疗,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对照组有效率为68%,治疗组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血沉及 C 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疗效显著。
作者: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生姜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次数较多的中药之一,在《伤寒论》中出现39方次,《金匮要略》中出现51方次。功用方面,可调和营卫、解表散寒,保护胃气、和胃降逆,消食开胃、补益气血,温通血脉、解药物毒,温化水饮、利水消肿。黄家诏教授认为生姜价格便宜,临床应用广泛。只要在诊病时辨明病机,把生姜的功效、主治与疾病的病机、证候互相联系,配伍得当,有的放矢地使用,就能大大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作者:王建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肠溶阿司匹林联合中药治疗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郑州市中医院门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中,混合抗球蛋白反应试验阳性者150例,按统计学随机数字表法(2:1)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每次25 mg,每天3次,口服)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强的松片,每天10 mg,口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100例,痊愈42例,显效21例,有效26例,无效11例,有效率89.00%;对照组50例,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2例,有效率5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54,P <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联合中药治疗免疫性不育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梁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TGF-β1/ Smad 信号传导通路是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重要的通路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中药药理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无论中药单方及其有效成份或复方中药,通过调控 TGF-β/ Smad 信号通路拮抗肾间质纤维化已显现出广泛的药理作用:如直接抑制 TGF-β1的产生,或抑制 TGF-β1刺激的下游因子 CTGF 等,或抑制 Smads 磷酸化,或调节 TβR、Smad 的表达等,显示出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对 TGF-β1/ Smads 通路及信号蛋白的调控效应。但由于复方中药成分复杂,应更深入全面地阐明其对 TGF-β/ Smad 信号通路的各个环节、不同靶点及与其他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的调控机制,并通过拆方研究、有效部位筛选、有效组分分析等,明确各药物之间的协调作用,以筛选出临床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的基础方药及其药物佳配伍剂量或形式,此为复方中药研究应寻找的佳突破点之一。
作者:张琳琪;汪青;王泽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五苓散配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补液、抗病毒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五苓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止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有效率为67.44%,两组有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五苓散加减联合金双歧片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吴新春;冯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拟消黄利胆汤对阻塞性黄疸(OJ)患者外周血清炎症介质和辅助性 T 细胞1(Th1)/辅助性 T 细胞2(Th2)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 OJ 手术后患者按照术后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消黄利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连续治疗14d 后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清炎症介质和 Th1/ Th2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ET、TNF-α、IL-4、IL-6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P <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Th1/ Th2比值显著增高,且治疗组的增高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自拟消黄利胆汤可有效减轻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炎症和感染症状,并可以调节 Th 细胞免疫平衡,减轻肝损伤。
作者:齐密霞;廖圣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加味固冲汤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加味固冲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益宫止血口服液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清 Ca2+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经血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 F2a(PGF2a )、孕激素受体(PR)、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水平,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子宫内膜厚度、血Ca2+、PT 和 APTT、E2和 P、PGE2和 PGF2a、PR 和 ER 水平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味固冲汤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
作者:吴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心绞痛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益气活血汤,每日1剂,由许昌市建安医院制剂室制成每袋200 mL 的药液,每天2次,每次1袋,早晚饭后温服。2组均以28 d 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0%;对照组40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6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满意。
作者:王春梅;朱翠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小儿黄疸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7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铁、铜、锌离子的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86/86)和80.2%(69/86),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疗效为“显效”的患儿比例分别为80.2%(69/86)和52.3%(45/86),观察组中疗效为“显效”的患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在观察组患儿中,有28例在治疗期间出现了轻度腹泻症状,占32.6%,主要表现为多次少量稀便或稀水样便,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两组均未发现其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儿的血清铁、铜、锌离子水平显著下降(P <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更好,能够更加显著地降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加快黄疸的消退,纠正微量元素代谢紊乱,降低血清微量元素水平。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2次·d -1,经前3 d 开始口服,持续至月经第3天停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1剂·d -1,由本院制剂室制成200 mL ×2袋的袋装药液,2次·d -1,每次1袋,早晚饭后温服,经前3 d 开始口服,持续至经净停服。2组均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16%;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0.5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作者:吴金萍;康志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总结瓜蒌已有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分析瓜蒌的化学成分特点,探讨综合利用瓜蒌的途径。瓜蒌含有糖苷类、色素等成分,具有抗心肌缺血、抗心肌纤维化等作用。在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等临床方面疗效较好。
作者:郭琳;苗明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干预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大鼠脑皮层神经元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通心络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损伤状态下保护神经元的机制。方法:首先制备4种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条件培养液:①正常BMEC 条件液(N-CM);②正常 BMEC 加通心络药物血清条件液(NT-CM);③拟缺血损伤 BMEC 条件液(I-CM);④损伤 BMEC加通心络药物血清条件液(IT-CM)。将它们分别作用于正常和糖氧剥夺损伤(拟缺血)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后,测定神经元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 I-CM 可使正常神经元的活性和 SOD 活力下降,MDA 含量增加;与I-CM 相比,IT-CM 可提高神经元活性和 SOD 活力,降低 MDA 的含量。②与正常神经元比较,拟缺血神经元活性和 SOD 活力明显下降,MDA 含量增加;I-CM 进一步使拟缺血损伤神经元的活力下降;NT-CM 和 IT-CM 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抑损伤神经元活性和 SOD 活力的下降,并降低 MDA 含量。结论: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可能造成其旁分泌功能紊乱,进一步导致神经元的损伤。通心络可能通过调节内皮细胞的旁分泌功能保护神经元,该保护作用与减少神经元的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盖聪;李澎涛;孙红梅;李卫红;张振强;李聪;于慧玲;贾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凤仙花具有抗菌、抗炎镇痛、抗过敏、促透皮、抗癌、抗氧化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临床中以外用常见,也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及风湿等症。凤仙花外用作为透皮剂或在外用制剂的应用、改善脑缺血方面研究将是未来重点。
作者:王倩;苗明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中医学报》编辑部 敬启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