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宝玉;裴莉昕;许东升;董诚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犯肺、脾二经,但首犯肺经。肺为后天阳之本,脾为后天阴之本。根据肺的生理功能和 HIV 病毒侵袭人体的特点,肺经的临床表现出现早,出现的几率也大。脾为后天阴之本,当肺脏卫外功能减退或不足的时候,病邪即可深入,引起脾经病变。同时 HIV 病毒对肺脾的侵犯具有较大的特异性,需要结合其他各期的病机进行综合分析,完整地认识病毒的发病特性。
作者:郑志攀;马秀霞;孟鹏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康肾口服液对阿霉素致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的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肌酐、尿素氮水平的影响。方法:取雄性大鼠84只,清洁级,适应性喂养7 d 后,将84只大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成7组,其中6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5 mg·kg -1复制肾病综合征模型,包括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片组、尿毒清颗粒组、大剂量康肾口服液组、中剂量康肾口服液组、小剂量康肾口服液组;另1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康肾口服液组和尿毒清颗粒组均可显著降低血肌酐水平(P <0.01)。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康肾口服液组均可显著降低血尿素氮水平(P <0.01);以大剂量、中剂量康肾口服液组降低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肌酐、尿素氮的效果显著。结论:康肾口服液可显著降低阿霉素致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的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肌酐、尿素氮水平。
作者:张新际;耿秀丽;张正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有效率为6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陈爱萍;王庆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慢性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但原因又非单独在肺脏,与肾、肝、脾、胃、心等脏腑功能失调也密切相关,风邪占有重要地位。临床上温肺散寒之品亦为慢性咳嗽之主药,尤其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或反复使用清热苦寒之品治疗咳嗽罔效者,加用辛温之剂而收功者颇为多见。慢性咳嗽以干咳多见,干咳的病因责之于肺、肝,或肺阴虚而失于滋润,或肝火旺而木火刑金。治肺之法以养肺阴、润肺燥为主法,方以沙参麦门冬汤和清燥救肺汤加减。而治肝之法当以清肝、泻肝、凉肝、柔肝为主。慢性咳嗽多见邪实正虚,或滋阴润肺,或培土生金,或补肾纳气,扶正驱邪,治宜兼顾。
作者:卢卫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分离和分析技术的发展,石榴中大量的鞣质、黄酮、有机酸等酚类成分被发现,同时现代药理学发现石榴酚类成分对癌症(前列腺癌等)和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对其作用机理和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已成为药品和功能性食品研究的热点。
作者:孟祥乐;李红伟;唐进法;李学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妇科千金片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鼠随机分为妇科千金片高剂量组、妇科千金片中剂量组、妇科千金片低剂量组、妇炎康胶囊对照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共6组,每组14只。采用混合菌液造膜法制备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6(IL-6)的体内浓度变化。结果:妇科千金片各剂量组大鼠血清 TNF-α、IL-2、IL-6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妇科千金片高剂量组效果显著(P <0.01)。结论:妇科千金片可以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和生理功能的恢复,可以抑制 TNF-α因子释放,促进 IL-2、IL-6表达,提高其体内浓度,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段丹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PAG)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治疗 A 组、治疗 B 组,每组各50例;将100例需急诊行介入治疗(PCI)的ST 段抬高的心肌梗塞(sTEMI)、ST 段不抬高的心肌梗塞(NSTEMI)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治疗 C 组、治疗 D 组,每组各50例;50例健康人为正常 E 组。治疗 A、治疗 B 组 UA 患者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调脂及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等抗心绞痛治疗。治疗 C、治疗 D 组 sTEMI、NSTEMI 患者均予以 PCI 治疗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 A 及 C 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2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14 d 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与正常 E 组血小板聚集率(PAG)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 A、治疗 B 组和治疗 C、治疗 D 组与正常 E 组比较 PAG 均明显升高(P <0.05)。治疗前治疗 A 组与治疗 B 组比较 PAG 以及治疗 C 组和治疗 D 组比较PAG 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比较治疗后治疗 A 组和治疗 C 组在降低 PAG 方面各自明显优于治疗 B 组和治疗D 组(P <0.05)。结论:ACS 患者 PAG 水平较正常健康人明显升高,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抑 ACS 患者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文献引用:钱亚琴.丹参多酚酸盐浓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4,29(10):1504-1506.
作者:钱亚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病的中医临床证型,以此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病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了解本领域研究现状,总结其中医证型的文献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临床调查问卷,通过较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集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基本信息,以方差分析、频数统计等方法,归纳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84例患儿中肺脾胃气虚者58例(69.0%),脾肾阳虚者18例(21.4%),肝脾不和者8例(9.5%)。其中,肺脾胃气虚者和脾肾阳虚者年龄以30 d ~2岁为主,分别占55.2%和55.6%;肝脾不和者年龄以6~14岁为主,占62.5%。结论: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病以肺脾胃气虚、脾肾阳虚、肝脾不和为辨证分型,肺脾胃气虚为主要辨证分型。
作者:汪运鹏;吕永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肝生于左”,并不是指肝的具体解剖位置,而是对肝生理特性的概括,它就肝气自左升发的生理特性而言,也是《黄帝内经》中“四时五脏阴阳”的具体体现。“肝生于左”的脏腑作用有:助肺气之降,共调身之气机;与胆司疏泄,主勇怯;促脾运化,藏统协调;补肾精,藏泄互用,阴阳相滋。“肝生于左”的临床意义有:肝的病理症状与其升发太过、不及关系密切;肝之病变出现在左侧者亦不少。
作者:李志轩;崔家康;李宁;王玉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益气养阴解毒方+化疗)和对照组(单纯化疗),每组各20例,治疗2个周期,每周期为21 d。2个周期后对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体力状况、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价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中医症状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0%,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2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体力状况比较,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的例数明显减少,其中白细胞、血红蛋白、呕吐等比较,差异显著(P <0.05),血小板、腹泻、谷丙转氨酶、肌酐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改善患者体力状况,减轻中医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液系统毒性,减轻消化道反应,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耐受性。
作者:邱芝琳;葛信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苦丁茶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苦丁茶样品采用甲醇为溶剂进行超声提取,色谱条件为流动相 A 为0.5%的乙酸水溶液,流动相 B 为乙腈;梯度洗脱:0~1 min,95% A,5% B,1~20 min,B5%~40%,20~25 min, B40%~95%,后运行5 min,95% A,5% B;流速0.5 mL·min -1;进样量2.0μL;柱温30℃;检测波长262 nm。结果:苦丁茶的指纹图谱中含有12个共有峰,11批苦丁茶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16~0.980范围。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是苦丁茶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作者:高永艳;胡建焜;李瑞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两虚型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脾肾两虚型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肾元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为(3.25依2.18)分,对照组证候积分为(8.05依1.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 尿蛋白定量为(0.91依0.52)g,对照组为(1.35依0.63)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两虚型Ⅳ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
作者:韩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 NAFID 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组检测 T3、T4、rT3、FT3、FT4及 TSH 水平与正常组30例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NAFID 患者的证型包括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湿热内阻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组、湿热内阻证组 T3、rT3、FT3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AFLD 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多,痰瘀互结证少;NAFID 中医证型与血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有一定关系。
作者:王菲;赵义红;娄静;王会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仙灵脾益源胶囊不同组成原料的配伍对维甲酸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为中药保健食品原料配伍合理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雌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全方组(A + B + C)、中药组(A)、天然产物组(B)、营养成分组(C)、A + B 组、A + C 组、B + C 组。采用70 mg·kg -1维甲酸灌胃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同时开始灌胃给药,连续4周。给药结束后,左侧股骨经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右侧股骨置105℃烘箱中16 h 至质量恒定,游标卡尺测量股骨中点直径,原子吸收法测定骨钙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清中骨钙素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密度与股骨中点直径显著降低(P <0.05),血清骨钙素水平显著升高(P <0.05),股骨钙含量显著降低(P <0.01)。与模型组比较,A + B + C 全方组可显著升高大鼠骨密度(P <0.05),降低血清骨钙素水平(P <0.05),提高股骨骨钙含量(P <0.01);C 组可显著降低血清骨钙素水平(P <0.05),A + B 组和 A + C 组则可显著升高大鼠股骨骨钙含量(P <0.01,P <0.05)。与 A + B + C 全方组比较,A 组股骨中点直径增加明显,B + C 组、B 组、C 组股骨骨钙含量显著降低(P <0.05)。结论:仙灵脾益源胶囊能够改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降低骨转换水平及增加骨钙含量,其原料两两配伍或单独应用在各指标虽有一定作用趋势,但均不如三者联合配伍作用显著。
作者:翟建英;靳冉;李晋生;岳枫;陈霞;刘丹;张瀚涛;解素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温阳散寒益气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通阳活络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χ2=8.521,P =0.027);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疼痛VAS 评分、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温阳散寒益气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显著。
作者:陆雯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医药作为中华医学和文化的瑰宝,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界共同的奋斗目标。河南中医学院在秉承“厚德博学、承古拓新”的校训基础上,结合所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优势,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作者:孙建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胸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肺炎2级、3级、4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每天给予地塞米松10~20 mg,静脉滴注,1~2周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3级以上者加用多索茶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80 mg·d -1,静脉滴注,14 d 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丹参酮治疗胸部肿瘤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刘双秀;郭和宗;冯书凤;杨万胜;王玉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位在肺,涉及脾脏,病久至肾;病属本虚标实,肺气虚为本虚,痰瘀互结为标实;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初起肺津受损,久之伤阴,易产生血瘀,阻遏气机,致肺萎不用。众多医家都遵循特发性肺纤维化基本病因病机,认为存在肺气虚、肾气虚、瘀血阻络、痰瘀互结等证型,故给予补肺纳气、化痰祛瘀、止咳平喘等治法,疗效较好。
作者:张洋;尹新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蛇床子散加减辨治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甲硝唑治疗,观察组予以蛇床子散加减辨治,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痊愈9例(25.71%),显效11例(31.43%),有效7例(20.00%),无效8例(22.86%),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的痊愈22例(62.86%),显效9例(25.71%),有效3例(8.57%),无效1例(2.86%),有效率为97.14%。就治疗前在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 >0.05),但是治疗后对照组在阴部瘙痒、灼热疼痛、白带增多、脓性等分泌物的积分分别为(1.13依0.55)分、(0.62依0.28)分、(0.81依0.18)分、(0.74依0.12)分;而观察组在相对应的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0.45依0.11)分、(0.27依0.16)分、(0.46依0.13)分、(0.20依0.05)分,两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蛇床子散方加减辨治阴道炎疗效显著。文献引用:宋颖.蛇床子散加减辨治阴道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10):1528-1530.
作者:宋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观察近年来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文献,分析 SLE 的病因病机,并结合 SLE 血瘀证临床表现,认为 SLE 病程反复迁延,时轻时重,各种致病因素都可不同程度地导致血瘀,瘀血不仅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因此血瘀贯穿于 SLE 的始终。所以,活血化瘀法治疗 SLE 疗效显著。
作者:张晨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