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
中药名是中医药文化的载体,是中医药与文化艺术联姻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自古多有流传,可谓华夏史上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是人民在千百年的中医药事业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把中医学的文化特色彰显得淋漓尽致。
作者:何明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化学成分提取新技术,在中药领域主要用于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影响提取效率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压力、温度、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亚临界水萃取技术与常用的提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高效、低成本、无污染等,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改变萃取参数,对萃取溶媒的极性进行微调,可以选择性的萃取出不同极性的化合物,有机溶剂的参与将大大增加水溶媒的萃取范围,同时低碳、环保的大生产将是该技术迅速兴起的契机。
作者:张振巍;李国庆;仇继玺;石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蛇床子散加减辨治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甲硝唑治疗,观察组予以蛇床子散加减辨治,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痊愈9例(25.71%),显效11例(31.43%),有效7例(20.00%),无效8例(22.86%),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的痊愈22例(62.86%),显效9例(25.71%),有效3例(8.57%),无效1例(2.86%),有效率为97.14%。就治疗前在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 >0.05),但是治疗后对照组在阴部瘙痒、灼热疼痛、白带增多、脓性等分泌物的积分分别为(1.13依0.55)分、(0.62依0.28)分、(0.81依0.18)分、(0.74依0.12)分;而观察组在相对应的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0.45依0.11)分、(0.27依0.16)分、(0.46依0.13)分、(0.20依0.05)分,两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蛇床子散方加减辨治阴道炎疗效显著。文献引用:宋颖.蛇床子散加减辨治阴道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10):1528-1530.
作者:宋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胸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肺炎2级、3级、4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每天给予地塞米松10~20 mg,静脉滴注,1~2周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3级以上者加用多索茶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80 mg·d -1,静脉滴注,14 d 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丹参酮治疗胸部肿瘤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刘双秀;郭和宗;冯书凤;杨万胜;王玉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PAG)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治疗 A 组、治疗 B 组,每组各50例;将100例需急诊行介入治疗(PCI)的ST 段抬高的心肌梗塞(sTEMI)、ST 段不抬高的心肌梗塞(NSTEMI)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治疗 C 组、治疗 D 组,每组各50例;50例健康人为正常 E 组。治疗 A、治疗 B 组 UA 患者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调脂及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等抗心绞痛治疗。治疗 C、治疗 D 组 sTEMI、NSTEMI 患者均予以 PCI 治疗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 A 及 C 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2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14 d 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与正常 E 组血小板聚集率(PAG)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 A、治疗 B 组和治疗 C、治疗 D 组与正常 E 组比较 PAG 均明显升高(P <0.05)。治疗前治疗 A 组与治疗 B 组比较 PAG 以及治疗 C 组和治疗 D 组比较PAG 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比较治疗后治疗 A 组和治疗 C 组在降低 PAG 方面各自明显优于治疗 B 组和治疗D 组(P <0.05)。结论:ACS 患者 PAG 水平较正常健康人明显升高,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抑 ACS 患者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文献引用:钱亚琴.丹参多酚酸盐浓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4,29(10):1504-1506.
作者:钱亚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大黄有效部位(Rep)对慢性环孢素肾病(CCN)的作用。方法:雄性 Wistar 大鼠36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VH 组),CCN 模型组(MX 组),贝那普利阳性对照组(YDY 组),Rep 干预1组、干预2组、干预3组(DY1、DY2、DY3)。在用药前和用药后的每周后一天测量大鼠体质量并采血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实验末处死大鼠,HE 染色、PAS 染色及 Masson 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半定量积分评估各组小动脉透明样变性、肾间质纤维化(RIF)情况。同时取肾组织行电镜检查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给予环孢霉素 A 后,MX 组大鼠体质量下降;4周后所有 Rep 干预组及YDY 组体质量均高于 MX 组,而 BUN、Scr 水平均低于 MX 组。②光镜结果:VH 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MX 组大鼠呈现典型的 CCN 改变;而各 Rep 干预组及 YDY 组大鼠的 CCN 病变明显减轻。③电镜结果:VH 组结构正常;MX 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微绒毛稀疏,间质见较多胶原纤维;Rep 各干预组及 YDY 组病变均减轻。结论:用 Rep 干预用药,CCN 病变可明显减轻,早期干预效果更好;以 Rep 预防 CCN 病变,其效果优于贝那普利。
作者:王妍春;胡卫列;童俊容;王淑美;王寅;唐咸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美登木复方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方法: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给予美登木中药复方加减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患者 KPS 评分、疼痛缓解程度、肿瘤相关症状改善程度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美登木复方治疗后患者KPS 评分、疼痛强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美登木复方在延长肝癌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重要作用。
作者:宫爱民;杨世忠;冯钊;许朝霞;燕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肿瘤的形成过程类似一种前炎症状态,这种状态调动了人体的免疫反应以抗肿瘤。但当免疫低下、免疫抑制与免疫耐受时,肿瘤往往出现进展。中医药可显著改善上述三个方面,进而调节肿瘤患者的免疫机能。但中医药调节患者免疫机能的研究尚存在局限性:观察用药周期普遍较短,未能充分发挥中医用药个体化、阶段性的优势;试验的目的性使检测指标单一;免疫指标的观察缺乏动态性、整体性。
作者:王慧慧;陈玉龙;马俊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阈下抑郁为抑郁症新的亚范畴,女性及老年人发病率高,春分及秋冬前后为发病高峰。临床表现与中医“郁证”较相似,可将中医“郁证”特点与抑郁量表等自评量表相结合进行诊断,其治疗包括药物疗法和行为心理干预疗法。加强对阈下抑郁的监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琰;谭曦;田雨晴;杜渐;孔军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苦瓜中总皂苷的比色法含量测定方法,定量分析苦瓜中的总皂苷含量。方法:采用热回流法提取苦瓜干料中的苦瓜皂苷。用液液萃取法去除杂质,纯化苦瓜提取液。然后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比色体系,优化体系参数,确定标准曲线性范围、准确度、加样回收率并测定苦瓜中的总皂苷含量。结果:经验证标准曲线性良好,准确度高,加样回收率高且稳定,可用于苦瓜中总皂苷的测定。测得江苏苦瓜中的总皂苷含量为3.10%。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苦瓜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为日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朱群娣;吴康郁;袁伟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抗眩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甲醇-0.1磷酸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理论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结果:葛根素浓度在12~120 mg·L -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3%。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眩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作为抗眩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吕宏迪;范莉莉;李文俊;张正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 NAFID 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组检测 T3、T4、rT3、FT3、FT4及 TSH 水平与正常组30例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NAFID 患者的证型包括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湿热内阻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组、湿热内阻证组 T3、rT3、FT3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AFLD 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多,痰瘀互结证少;NAFID 中医证型与血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有一定关系。
作者:王菲;赵义红;娄静;王会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痛泻要方首见《丹溪心法》,痛泻方名出自《医方考》,其病机应为肝脾不和非局限于肝旺脾虚。其治疗一方面非有痛有泄均可应用,热证湿毒等引起的痛泻非此方所能治疗,另一方面符合肝脾不和之病机,不伴疼痛之泄泻亦可应用。在实际运用中当审症求因,切中病机,随症加减,灵活运用。
作者:吴霄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苦丁茶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苦丁茶样品采用甲醇为溶剂进行超声提取,色谱条件为流动相 A 为0.5%的乙酸水溶液,流动相 B 为乙腈;梯度洗脱:0~1 min,95% A,5% B,1~20 min,B5%~40%,20~25 min, B40%~95%,后运行5 min,95% A,5% B;流速0.5 mL·min -1;进样量2.0μL;柱温30℃;检测波长262 nm。结果:苦丁茶的指纹图谱中含有12个共有峰,11批苦丁茶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16~0.980范围。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是苦丁茶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作者:高永艳;胡建焜;李瑞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振兴绿色中药农业发展,需要继续加强 GAP 关键技术的推广和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加强大品种的开发,创立优势品牌;重视中药材品种选育工作;引导企业的积极参与;建立起一套具有竞争力的中医药教育、科研开发、种植生产体系,积极扶持和组建一批中药规模化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使我国的中药农业实现跨越性发展。
作者:纪宝玉;裴莉昕;许东升;董诚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生脉饮加味联合化疗治疗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3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脉饮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 T 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 CD3+、CD3+ CD8+、NK、NKT 和 Treg 水平均显著升高,CD3+ CD4+水平显著降低;对照组治疗后CD3+水平升高,CD3+ CD4+、CD3+ CD8+、NK、NKT 和 Treg 水平均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 IFN-γ、TNF-α、IL-2水平升高,对照组治疗后 IFN-γ、TNF-α、IL-2水平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48.53%,对照组38.2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期间试验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47.06%,低于对照组的7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采取生脉饮加味联合化疗治疗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陆烨;王晨洁;余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益气养阴解毒方+化疗)和对照组(单纯化疗),每组各20例,治疗2个周期,每周期为21 d。2个周期后对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体力状况、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价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中医症状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0%,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2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体力状况比较,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的例数明显减少,其中白细胞、血红蛋白、呕吐等比较,差异显著(P <0.05),血小板、腹泻、谷丙转氨酶、肌酐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改善患者体力状况,减轻中医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液系统毒性,减轻消化道反应,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耐受性。
作者:邱芝琳;葛信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祛痰活血汤,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以14 d 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36例,无效24例,有效率为76.0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30例,无效50例,有效率为5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 NIHSS 评分降低更明显(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且 NIHSS 评分较低。
作者:李雪源;孟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治疗青少年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38例患者均采用穴位注射加贴耳穴治疗,每次行经前1 d 或经期疼痛时用复方当归注射液1~2 mL 分别注射关元、气海、三阴交等腧穴调经止痛,配合王不留行籽贴耳穴如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交感等耳穴,调理冲任、胞宫气血,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42例患者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5%。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青少年女生原发性痛经操作简单、方便易行、疗效显著。
作者:郑美玲;秦竹;刘克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4例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治愈率为74.6%,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治愈率为55.8%,有效率为76.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效果较好。
作者:潘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