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美玲;秦竹;刘克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祛痰活血汤,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以14 d 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36例,无效24例,有效率为76.0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30例,无效50例,有效率为5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 NIHSS 评分降低更明显(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且 NIHSS 评分较低。
作者:李雪源;孟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苦瓜中总皂苷的比色法含量测定方法,定量分析苦瓜中的总皂苷含量。方法:采用热回流法提取苦瓜干料中的苦瓜皂苷。用液液萃取法去除杂质,纯化苦瓜提取液。然后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比色体系,优化体系参数,确定标准曲线性范围、准确度、加样回收率并测定苦瓜中的总皂苷含量。结果:经验证标准曲线性良好,准确度高,加样回收率高且稳定,可用于苦瓜中总皂苷的测定。测得江苏苦瓜中的总皂苷含量为3.10%。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苦瓜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为日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朱群娣;吴康郁;袁伟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振兴绿色中药农业发展,需要继续加强 GAP 关键技术的推广和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加强大品种的开发,创立优势品牌;重视中药材品种选育工作;引导企业的积极参与;建立起一套具有竞争力的中医药教育、科研开发、种植生产体系,积极扶持和组建一批中药规模化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使我国的中药农业实现跨越性发展。
作者:纪宝玉;裴莉昕;许东升;董诚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病的中医临床证型,以此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病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了解本领域研究现状,总结其中医证型的文献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临床调查问卷,通过较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集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基本信息,以方差分析、频数统计等方法,归纳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84例患儿中肺脾胃气虚者58例(69.0%),脾肾阳虚者18例(21.4%),肝脾不和者8例(9.5%)。其中,肺脾胃气虚者和脾肾阳虚者年龄以30 d ~2岁为主,分别占55.2%和55.6%;肝脾不和者年龄以6~14岁为主,占62.5%。结论: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病以肺脾胃气虚、脾肾阳虚、肝脾不和为辨证分型,肺脾胃气虚为主要辨证分型。
作者:汪运鹏;吕永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妇科千金片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鼠随机分为妇科千金片高剂量组、妇科千金片中剂量组、妇科千金片低剂量组、妇炎康胶囊对照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共6组,每组14只。采用混合菌液造膜法制备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6(IL-6)的体内浓度变化。结果:妇科千金片各剂量组大鼠血清 TNF-α、IL-2、IL-6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妇科千金片高剂量组效果显著(P <0.01)。结论:妇科千金片可以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和生理功能的恢复,可以抑制 TNF-α因子释放,促进 IL-2、IL-6表达,提高其体内浓度,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段丹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康肾口服液对阿霉素致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的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肌酐、尿素氮水平的影响。方法:取雄性大鼠84只,清洁级,适应性喂养7 d 后,将84只大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成7组,其中6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5 mg·kg -1复制肾病综合征模型,包括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片组、尿毒清颗粒组、大剂量康肾口服液组、中剂量康肾口服液组、小剂量康肾口服液组;另1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康肾口服液组和尿毒清颗粒组均可显著降低血肌酐水平(P <0.01)。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康肾口服液组均可显著降低血尿素氮水平(P <0.01);以大剂量、中剂量康肾口服液组降低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肌酐、尿素氮的效果显著。结论:康肾口服液可显著降低阿霉素致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的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肌酐、尿素氮水平。
作者:张新际;耿秀丽;张正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邱保国主任医师认为,高血压的病因总不离“风、火、痰、瘀”,其病理过程是一个本虚标实的演变过程,本虚在先,标实在后,病位在肝、肾,严重者可损及心、脑,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而致难治性高血压的出现。临床辨证施治分为肝阳上亢证、阴虚阳亢证、痰湿阻逆证和冲任失调证四型,应注意证候之间的兼夹转化,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作者:崔莉芳;罗继红;李志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韩医强调“药乃局限于人”的药性观,重视人对药物的选择性。提出了药物归象、辨象用方、随证加减的用药遣方规律。“药乃局限于人”是韩医独特的药性观。由于人的天禀脏局大小、功能强弱、阴阳分布、气质特点、体质不同而产生的“药物不符人”现象。因此,提出了药物归象、按象用药、辨象施治、随证加减的用药规律,阐明了药物的异象反应原理,把药物分成为太阳人药、太阴人药、少阳人药、少阴人药,严格遵守按象用药,在临床上不可混用。
作者:李善圭;王新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8年10月收治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胫骨中上段骨折12例,中下段骨折10例,下段骨折8例;单纯胫骨骨折23例,合并腓骨骨折7例,均采用单侧三维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结果:开放伤口一期愈合25例,植皮愈合3例,转移皮瓣2例;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时间6个月~1.5年,优良率为93.3%。结论: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早期清创,良好复位,配合有限内固定及外固定架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秦双安;张建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邵氏诊疗法”治疗臀中肌后部损伤所致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所有80例患者采用“邵氏诊疗法”(按对臀部的划线、分区,确定治疗部位,对治疗部位进行手法治疗,同时配合牵引、中药透敷)进行治疗。治疗后进行 VAS 评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 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愈率为87.5%。结论:“邵氏诊疗法”治疗臀中肌后部损伤所致腰腿痛疗效显著。
作者:楚德升;崔改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位在肺,涉及脾脏,病久至肾;病属本虚标实,肺气虚为本虚,痰瘀互结为标实;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初起肺津受损,久之伤阴,易产生血瘀,阻遏气机,致肺萎不用。众多医家都遵循特发性肺纤维化基本病因病机,认为存在肺气虚、肾气虚、瘀血阻络、痰瘀互结等证型,故给予补肺纳气、化痰祛瘀、止咳平喘等治法,疗效较好。
作者:张洋;尹新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有效率为6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陈爱萍;王庆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足背肌力及随访后 JOA 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肌力Ⅲ级达12例,Ⅳ级19例,Ⅴ级14例,对照组治疗后肌力Ⅲ级达21例,Ⅳ级10例,Ⅴ级6例,观察组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随访1 a 后腰椎 JOA 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治疗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且能提高患者的肌力。
作者:李名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体质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设计,通过中医体质量表得分判断 IBS-D 患者的体质类型,比较不同的 IBS-D 影响因素下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并应用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不同体质类型者患 IBS-D 的危险度。结果:IBS-D 患者病理性体质类型构成明显高于正常人群(χ2=-2.790,P <0.01),以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为著;女性 IBS-D 总体患病率高于男性(χ2=-7.308,P <0.01),女性人群中,阳虚质、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人群患 IBS-D 的危险性分别比平和质人群的发病危险分别高4.531倍、2.805倍、2.574倍和2.335倍;男性痰湿质体质人群患 IBS-D 的危险性为平和质性人群的1.943倍(OR =1.943);不同年龄、病程、职业对 IBS-D 的发病无影响。结论:不同性别人群 IBS-D 的发病与中医体质分析存在相关性,改善患者病理体质可有效预防 IBS-D 的发生发展。
作者:龚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接骨续筋、舒筋活络法治疗二期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二期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仅予以常规抗感染处理和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接骨续筋、舒筋活络的加减肢伤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血清学指标、患侧肢体叩痛、肿胀评分及 VAS 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4天、1个月、2个月的 X 线骨痂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血钙、血磷、AKP 和 ACP 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试验组治疗4周后的血钙、血磷、AKP 和 ACP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患侧肢体叩痛、肿胀评分及 VAS 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1);试验组治疗4周后的患侧肢体叩痛、肿胀评分及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个1月、2个月的 X 线骨痂评分均显著高于前一时间节点(P <0.01);试验组治疗后14天、1个月、2个月的 X 线骨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 <0.01)。结论:采用接骨续筋、舒筋活络法用于二期骨折临床治疗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同时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秦泗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杞菊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6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6例,对照组110例。治疗组采用杞菊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于治疗50 d 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杞菊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显着。
作者:陈建设;孙自学;程立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抗眩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甲醇-0.1磷酸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理论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结果:葛根素浓度在12~120 mg·L -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3%。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眩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作为抗眩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吕宏迪;范莉莉;李文俊;张正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肺栓塞患者 D-二聚体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的影响。方法:肺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对症支持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D-二聚体和 P(A-a)O2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 D-二聚体水平和不同 P(A-a)O2水平发生肺栓塞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D-二聚体、P(A-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D-二聚体>500μg·L -1者发生肺栓塞的几率显著高于 D-二聚体<500μg·L -1者(P <0.05);P(A-a)O2>50 mmHg 者发生肺栓塞的几率显著高于 P(A-a)O2<50 mmHg 者(P <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有效改善患者肺泡血氧合状态,D-二聚体联合 P(A-a)O2诊断肺栓塞能提高诊断率,尤其是对于 D-二聚体超过500μg·L -1,同时 P(A-a)O2高于50 mmHg 者,要提高临床重视,早期诊断肺栓塞。
作者:马靖华;刘宁;屈玲;郝海宁;赵景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病之初或既病之后,为了稳定、控制病情使其不蔓延至他经、他脏或使疾病趋于痊愈而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可以称作“治未病”。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平常起居、未病之时,既已生病、识病立法之时,面对病症、处方遣药之时和病已初愈、防护巩固之时。
作者:任丽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汤颗粒冲剂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功能性痛经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当归芍药汤颗粒冲剂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50例单独服用当归芍药汤颗粒冲剂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记录第1次治疗前及每1个疗程结束后患者下1次月经的痛经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痛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 <0.01或 P <0.05),但治疗组的第1疗程后和第2疗程后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均为 P <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辨证使用当归芍药汤颗粒冲剂,特别是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痛经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小霞;余丽娜;余碧瑜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