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7例脑膜瘤的CT诊断分析

林吉为

关键词:脑膜瘤, CT诊断分析,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研究脑膜瘤的各种临床表现与CT征象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于2004年9月~2010年9月在本科检查的57例脑膜瘤病人,分析并总结他们的CT征象,来探讨其特征性表现.结果:颅顶大脑凸面占52例,包括24例连接颅骨广基,15例连接大脑镰,3例位于大脑的凸面;3例位于鞍结节或蝶骨嵴,3例位于颅中窝,3例位于小脑桥脑角,颞叶外侧裂的脑实质占3例,侧脑室内占3例.结论:CT对脑膜瘤进行诊断时必须掌握好各类脑膜瘤影像学的典型表现,通过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治疗依据.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31例临床研究

    目的:对应用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本院因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排液、下腹疼痛为主要症状就诊治疗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31例,对患者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结果:本研究中子宫内膜癌患者,超声诊断出29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93.55%.病理结果显示31例中25例发生肌层浸润.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陈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针药结合与心理疗法治疗胃神经官能症的临床体会

    胃神经官能症是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以胃肠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的全身性疾病,由于病程呈慢性居多,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很大.该病在临床中无特异之有效方法,现代医学在治疗此病时仅给予对症疗法,如镇静,睡眠疗法,奴佛卡因封闭疗法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谨守病机,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上运用针刺腧穴配合中药及适当的心理疗法治疗胃神经官能症6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复发率低.

    作者:苏海燕;高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液针刀配合泡足治疗跟骨骨刺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液针刀配合泡足治疗跟骨骨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液针刀配合泡足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液针刀治疗治疗1~3个疗程,随访一年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3%,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42%,总有效率为93%.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液针刀配合泡足治疗跟骨骨刺疗效明显,起效迅速,治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高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17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分类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17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性细菌的种类及耐药性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常见感染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及产气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G+杆菌耐药率十分高,只有复方新诺明呈现部分耐药,其余药物均表现为完全耐药;G-杆菌中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完全耐药,其余药物也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真菌耐药性较低,为部分耐药和敏感.结论:当前临床上耐药菌株较为常见,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管理、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以缓解当前临床多重耐药性的危机.

    作者:谢迎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中药辩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按照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轻度高血压组、中度高血压组和重度高血压组,每组随机分为2小组,Ⅰ组进行中医治疗,Ⅱ组进行西医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高血压患者中,中医治疗有效率均高于西医治疗有效率,p<0.05;中医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继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婴幼儿外感发热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方法:36例临床患者,均以中医护理.结果:36例患者用药后都达到了的满意效果.其中24h内退烧者4例,占11.1%;24~48h退烧者25例,占69.4%;48h后退烧者7例,占19.5%.结论:中医护理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较好疗效.

    作者:董华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护理干预)和对照组49例(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1年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相比差异为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

    作者:杨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自拟温熙补血汤预防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温熙补血汤预防多西他赛致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83例接受多西他赛化疗的NSCLC患者,治疗组接受自制温熙补血汤,对照组接受利血生加鲨肝醇预防治疗.结果:治疗组出现27例,而对照组出现33例,特别是Ⅱ度及以上骨髓抑制治疗组出现11例,而对照组出现2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自制温熙补血汤能降低多西他赛致髓抑制的发生率.

    作者:徐海军;张明光;柴大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老年常见病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性常见疾病与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查本院体检部260份老年体检的资料,严格按照诊断标准,根据健康检测结果分为5个患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共6组.各组于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结果:非健康的五组均与健康对照组存在差异.结论:老年常见疾病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有关.

    作者:王仲启;马瑞斌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12导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STT参数差异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STT的差别,为12导动态心电图STT的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对象共600人用常规心电图的连接方式和12导动态心电图的连接方式分别描记心电图,然后比较两种连接方式心电图STT的差别.结果:两种导联联接方式,ST段正常或改变基本一致的555例,一致率为92.5%,但动态心电图的ST改变较常规心电图显著;T波正常或改变基本一致的561例,一致率为94.8%;结论(1)两种联接方式,虽然ST段的一致率为92.5%,但动态心电图的ST改变较常规心电图显著,所以动态心电图的ST诊断标准应比常规心电图的ST诊断标准更为严格;(2)两种联接方式T波的一致率为94.8%差别较ST段小,在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T波时,可适当考虑这一情况.

    作者:王春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原发灶不明的脾转移性腺癌伴腰椎骨转移一例

    患者,男,46岁.因左上腹隐痛伴嗳气三周于2010年12月10日收治入院.病来间断左肩部牵涉痛,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外伤史.查体:全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作者:徐雪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浅析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为了提高医疗诊断水平,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可比性.本文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及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质量的监督进行了阐述.

    作者:陈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合并HIV阳性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合并HIV的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上蔡县外科经手术治疗6例小肠肿瘤合并HIV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小肠肿瘤患者因狭窄、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腹痛,分别行肠切除吻合、回肠造瘘手术.针对HIV阳性,免疫指数CD4>200的4例患者行肠切除吻合术,2例CD4<200的患者行肠造瘘术.随访6个月到3年,效果满意.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合并HIV阳性出现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肠穿孔、腹痛等并发症时宜行手术治疗,肠切除吻合术是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商道峰;商玉林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放免法与酶免法测定AFP的结果比较

    放免法与酶免法测定甲胎蛋白的方法和结果比较;

    作者:胡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自性成熟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度时期内出现的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如潮热、盗汗、烦躁、心慌、皮肤感觉异常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到目前为止,西医治疗主要是依赖激素,虽然疗效肯定,但长期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阴道出血、乳房胀痛已经恐癌的远期优虑,都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中医药有其独特优势,植物雌激素和中药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作者:温洁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术后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已受到临床科室高度重视,如果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可能会造成致命的肺栓塞.我们普外科胃肠、腺体肿瘤手术多,老年病人多,这些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所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一年来,我们对术后病人给予早期护理干预,预防深静脉栓塞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梅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射频靶点热凝术配合术后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87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射频靶点热凝术配合理疗等术后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时间: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在C型臂X线机导向下,经皮穿刺到椎间盘间隙靶点后,将于穿刺针相匹配的电极针置入穿刺针内,再用射频控温治疗仪将温度升高到80-90℃,对靶点进行热凝,按照改良MacNab腰腿疼手术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穿刺,术后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和其他并发症,术后第2d有效率为90.8%(79/87),术后第7d有效率为98.9%(86/87),其中显效57例(65.5%),有效29例(33.3%),无1例(1.2%),术后6个月时随访总有效率达97.7%(85/87),其中显效53例(60.9%),有效32例(36.8%),无2例(2.3%).结论:射频靶点热凝术配合理疗等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疗程短,见效快,适应证广,治疗方法安全简单微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晓龙;方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股神经阻滞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股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选择依据.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72例,年龄17-48岁,体重45-80㎏,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6例.两组均选用0.15%罗哌卡因,A组为0.15%罗派卡因加入舒芬太尼10μg,B组为单纯使用0.15%罗派卡因.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两组病人行股神经阻滞,穿刺成功后A组注入:加入舒芬太尼的0.15%罗派卡因20min,B组注入0.15%罗派卡因20min.阻滞完成后30min内每3min测定一次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相关神经支配区域针刺痛觉消失为标准,同时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维持时间,阻滞完成30min后开始手术,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评价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同时记录麻醉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头晕等.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完全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A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P<0.05).麻醉前和麻醉后SBP、DBP、HR等指标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无缺氧事件.A组1例出现一过性寒战,其余所有病人均未观察到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论:舒芬太尼10μg可明显延长0.15%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间和术后镇痛时间,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王会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中医辨证治疗小便频数

    通过明确概念,中医辩证,鉴别分析,对症治疗.证明中医辩证治疗小便频数疗效较好,值得广泛运用.

    作者:马力;温天栋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浅谈礼仪与护理价值

    1.现代社会中礼仪的含义今天的所谓礼则仅仅是对礼貌和相关活动的礼仪形式而言的,仪是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作者:陈美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