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正光;赵文霞
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方法 本院急性发作的肺心病患者66 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不适症状迅速缓解,心肺功能改善.结论 急性发作的肺心病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病情好转.
作者:张治方;龙嘉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吸入小剂量激素与中药扶正固本共同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方案.方法 全部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吸入小剂量激素与口服纯中药制剂晨喘安、夜喘净; 对照组常规给予平喘抗炎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10.022,P< 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能显著缓解哮喘患儿的症状,并能防止其反复发作,且方便安全,比常规激素全身治疗副作用更少,效果更可靠.
作者:蔡爱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父母焦虑情绪的作用.
作者:张乐怡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Trima Accel 和MCS+两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效率.方法 设定相同血小板目标值(PLT=5.0ⅹ1011/袋),随机各选择28 名机采献血员(采前PLT≥300×109/L),分别用Trima Accel 和MCS+ 采集献血者血小板,评估两种机型的血小板采集效率.结果 Trima Accel 的全血处理量(2649±300ml)和采集时间(51±14min),显著低于MCS+的全血处理量(2939±400ml)和采集时间(81±14min).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Trima Accel 比MCS+处理全血量少、采集时间短,献血不良反应少.
作者:褚新建;郑萌;夏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对马春芬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介绍其治病特色.马春芬教授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强调求子之道,必先调经;四期调周,各有侧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方法,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1 病例简介患者1 女 65 岁在家打扫卫生时突感咽痛,同时伴有相对应位置约平四五颈椎的颈后正中部位疼痛,休息、饮水、口含润喉片症状无缓解,于2009 年3 月就诊我科.既往无心脏病史、无高血压病史,偶有心慌症状.检查T36.8℃ P86 次/分R18 次/分BP130/90mmHg 咽部无急性充血红肿,无溃疡,咽后壁有少许淋巴滤泡.
作者:李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盆腔炎是指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盆腔腹膜及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炎.炎症受累轻重不同,可以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累及几个部位,统称盆腔炎[1]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脓肿.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增高的趋势.由于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既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又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引起妇女不孕,同时给病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作者:李灵芝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扶阳温肾法对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的影响及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60 例中医证素辨证[1] 诊断为肾阳虚证型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 例,对照组30 例.两组病例均按高血压病的西医常规处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温氏奔豚汤[2],每天1 剂.结果 1、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达到目标(P 均<0.01),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素积分均降低(P均<0.01),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有一定优势(P<0.05).结论 对于临床辨证为肾阳虚的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西药基础上,加用扶阳温肾之方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能更好改善中医证素,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平;余天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归藤活血壮骨胶囊来源于临床经验方,由续断、当归、鸡血藤、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黄、泽兰、姜黄、骨碎补等药组成,具有活血消肿,接骨续筋的功效,用于治疗骨折及伤筋早期骨断筋伤、瘀血内阻之症.本研究为该方药制定了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各药进行定性鉴别,按药典要求对该制剂进行检查,并建立HPLC法测定制剂中川续断皂苷Ⅵ含量的方法,制定制剂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限度.结果 建立的TLC 法对诸药定性检测和HPLC法对川续断皂苷Ⅵ含量测定的质量标准方便可靠.本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数据.经临床50 例病人疗效观察,有效率达96%.
作者:任连堂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0例ASAⅠ~Ⅱ级甲亢患者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其中颈丛阻滞20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20例及高位硬膜外麻醉20例.分别记录三组患者于麻醉前、麻醉后20min和术毕3个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围麻醉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后20min其MAP、HR较麻醉前上升,术毕虽有下降但仍高于麻醉前.治疗组患者麻醉后上述参数稍有上升,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用于甲亢患者行手术治疗具有呼吸循环干扰小,围麻醉期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甲亢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祖政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急性CO 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系指急性CO 中毒患者经抢救恢复,于数天以至数周表现正常或基本正常的间歇期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其在急性CO中毒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30%.我院自2008 年4 月~2010年4 月经临床抢救医治了5 例CO 中毒患者,现将脑电图分析如下.
作者:刘雅丽;赵传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文献报道误诊率为4.5~5.6%[1] .我院自1995 年~2005年共施行阑尾炎手术495 例,其中误诊为阑尾炎手术18 例,误诊率约为3.6%.为了更好地开展阑尾切除术,减少误诊和提高疗效,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朱云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臭氧经骶管裂孔硬膜外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20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 组,治疗组100 例用低浓度臭氧经骶管裂孔硬膜外腔注射,对照组100 例用药物混合液经骶管裂孔硬膜外腔注射,2组均1 周1 次,治疗3 次为1 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愈显效率90%,对照组治愈显效率74%,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 臭氧骶管裂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的疗效和特色.
作者:朱广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并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单胎足月头位,自愿接受镇痛分娩的初产妇60 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于宫口开大2~3 cm时,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术,注入罗哌卡因2 mg 及芬太尼25 μg 混合液2 ml,再经硬膜外导管自动持续泵入0.125%罗哌卡因8 ml/h(每毫升含芬太尼2 μg),镇痛维持到分娩结束.选择同期条件相同、已临产、无镇痛的60 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总产程时间以及胎儿的Apgar 评分.结果 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100%.两组相比,产程时间,产妇生命体征及胎儿Apgar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CSEA 用于分娩镇痛起效快,效果好,可控性强,安全性高,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李树武;金振疆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骨蚀一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股骨头坏死,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方法繁多,如西医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医的针灸按摩,中药的内服外敷等.尽管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手术治疗,虽给少数患者解决了一些症状及功能问题,但从总体上来看,手术花钱多,后遗症多,多数患者乐于接受非手术治疗.中医的非手术治疗无损伤,无痛苦,费用低,疗效显著.
作者:王军;郑开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牙颌畸形是口腔疾病的常见病,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畸形.本文对儿童牙颌畸形造成的原因,及其对儿童的影响以及矫正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加强本病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成爱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病人的常见问题,尤其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多见.Clarke 等[1] 报道,全髋置换及全膝置换术后DVT 的发生率分别为32%和66%.因此,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做好DVT 的预防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自2009 年12 月~2010 年12 月对89 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DVT 预防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王燕青;刘玉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理学>作为传统的中医药学与现代药理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自1920年代创建以来,发展非常迅速,成为现代医药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志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本文对甾体强心苷类药物的两个主要鉴别反应即冰醋酸-三氯化铁试剂(Keller-Kiliani)反应和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Kedde)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与探讨,以供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时参考.
作者:王丽丽;金恒启;杨俊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护生针刺伤现状,探究针刺伤发生过程及原因;方法: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0 年6 月~2011年4月在湖北省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实习的学生中抽取10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结果:针刺伤发生率为80.4%;发生环节中主要集中在拔针和加药,分别占50%和32.6%;发生原因中工作繁忙,操作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分别占50%,32.6%,26.1%;针刺伤后73.9%进行局部处理,6.5%未进行任何处理.34.7%的人会产生焦虑的情绪,19.6%的人觉得无所谓;结论: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防护意识差,针刺伤主要与工作繁忙,操作不熟练等有关.
作者:甘微;郑琳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