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坤;谢富华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高血脂、高粘倾向为主要标志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特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逐年增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除实施一般护理外,还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证型分类实施辩证施护.
作者:黄俊华;王建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的临床比较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流产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流产方式不同分为无痛人流组60例和药物流产组60例.结果无痛人流组镇痛效果、患者出血情况均明显优于药物流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人工流产起效快、镇痛好、效率高、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维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主要的是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进而导致发病、生活质量下降、致残和致死.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对提高我国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崔金龙;冯森;王泷毅;张天戈;杨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留置胃管是脑外科护理中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是将橡胶或硅胶鼻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由于脑外科部分病人脑部的损伤,导致意识障碍和(或)吞咽反射消失或减弱,患者不能经口进食,胃管内鼻饲流质则成为这些病人经济、方便的肠内营养方式.
作者:章燕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讨论因结肠癌导致肠梗阻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至2010年6月外科收治病给予手术治疗的61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观察以及随访,对61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调查的61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手术的患者手术皆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其中有腹部切口感染的7例,引起肺部感染的患者2例,引起吻合口瘘的患者2例,引起腹腔感染的患者1例.术后由于肺部感染导致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的患者1例,另1例由于术后腹腔感染终导致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经本研究调查,在结肠癌患者出现肠梗阻的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及时的采取手术治疗以及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尽早治疗,是提高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患者恢复效果.
作者:聂炜;汪生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中医学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已有较为完善系统理论和经典方药,在临床实践中也收到了较好效果.近年随着我国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现代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亦日益深人,尤其在老年冠心病的防治方面有其优势和特色.
作者:谷瑞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就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检索国内外的主要医学数据库,获取有关键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情绪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v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就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情绪影响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之间在焦虑情绪的改善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医护人员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对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的健康教育尚无法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情绪,还需进一步进行此方面的研究.
作者:董玲玲;王秀菊;李天民;陈雁敏;刘秀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索适合社区应用的、规范有效的高血压病例管理模式.方法通过抓住高血压病人这条主线,采取集中干预和病人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对高血压的控制发生作用.结果通过集中干预随访和病人自我管理相结合,达到规范化管理的有45.53%;行为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改变;降低了管理人群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以病人自我管理为主的社区综合管理,形成医患互动,使高血压管理由被动变成主动,才能使高血压管理真正有效.
作者:陈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治疗晚期妊娠疤痕子宫不全破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份住院治疗的晚期妊娠疤痕子宫不全破裂的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7例晚期妊娠子宫不全破裂患者治愈7例取得了较好的母婴结局.结论:结合B超检查、产前检查、前次剖宫产的情况综合分析,可早期诊断.一旦怀疑瘢痕子宫不全破裂,应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作者:孟云辉;陈兰荭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现代输血法进入了成分输血的新时代.成分输血能够提高临床输血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并且还可以使血液综合利用,因此,它被视为临床输血中的一大重要进展.当今,成分输血成为临床治疗中一种新的特殊方法.其中,浓缩血小板可为骨髓移植病人提供血液保障,使他们能够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为骨髓移植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作者:孙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护士是人类身心健康的维护者,护生是未来的护理队伍,实习护生是护生过渡到一个合格护士的转轨阶段,强化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教育,是当今临床带教老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7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以口服中药疏肝软坚汤,外敷双柏散加味治疗.对照组38例口服乳结平胶囊,外用10%硫酸镁水溶液热敷治疗.2组均以7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愈率70%,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治愈率34.5%,总有效率84.21%,2组比较,治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有很好疗效.
作者:刘淦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简要介绍药品成分鉴定中渗透压测定法的应用.方法:2010年版的中国药典第二部的附录IB注射剂的通则项中规定,要采用渗透压的摩尔浓度测定法,来测定所供试液渗透压的摩尔浓度.结果:渗透压如果过低.会导致溶血症状.而若注射液的渗透压过低或过高时,采用的肌肉注射法也会起到刺激作用,并且影响终吸收.结论:滴眼剂和注射剂在各自的配制流程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要在各自的配方中加入不同作用的pH调节剂和添加剂,并控制渗透压,这样能够有效的控制调节剂的添加量,特别是pH调节剂.控制渗透压还能提高药物类制剂的安全性,从而将药品类制剂生产规范化.
作者:王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过敏性紫癜一直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明确过敏物质非常重要,根据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过敏原接触,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现将我科自2009年3月-2011年6月以来,采用德国生产的BICOM2000系统对100例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罗春;罗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比较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形成延缓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实验组30眼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8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压及前房形成延缓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控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控制前房形成延缓优势明显.
作者:曲有贵;王延杰;郭中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慢性胰腺炎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随访时间为半年一年,胰腺胰管空肠吻合6例中,疼痛消失4例,无变化2例;胰头切除18例中,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15例;胆道手术3例中1例疼痛无变化;胰体尾切除3例中疼痛均消失.十二指肠保留幽门切除5年后疼痛缓解,3例糖耐量异常行十二指肠切除,胰腺内分泌功能在术后明显好转.有其它2例糖耐量异常者胰腺功能在行胰体尾切除后呈恶化转变.结论:患者为炎症性胰头肿块时,宜采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手术方法.若胰腺有门脉高压或严重纤维化及胰管扩张,可对胰头进行不分离切除,胰头肿块性慢性胰腺炎一般采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为主要方法.
作者:李端明;王振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通过针灸术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方法:将80名失眠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针灸时间为上午10-12点,并配合以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对照组针灸时间也为上午10-12点,但是没有穴位贴敷治疗.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结果测定,观察2组实验的临床效果显示与治疗前后PSQI的结果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分数、愈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PSQI分数及睡眠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个月进行跟踪采访,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分数、愈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作者:钟芳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患者满意度,可以减少患者投诉.方法通过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住院患者床头随访、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的形式,广泛征求患者的意见建议,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减少患者投诉.结果医院患者满意度从92%提高至99.3%,医院患者投诉实现零投诉.结论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住院患者床头随访、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等对医院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投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桂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I组采用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n=50),Ⅱ组采用硬膜外麻醉(EA,n=50).观察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FF(MAP),氧饱和度(SP02)、呼吸频率(P)变化,麻醉阻滞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在麻醉过程中I组的HR、MAP、SP02、P变化与Ⅱ组无明显差异(P>0.05),I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高感觉平面出现时间明显快于II组(P均<0.05).两组麻醉后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上无明显差异,但在麻醉阻滞效果上,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中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值得采用.
作者:张志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采用社区管理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的治疗和改善效果.方法择2008年6月到2010年8月在我社区进行社区管理的中重度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社区管理以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要实施单位,对本社区内进行社区管理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对研究对象进行社区管理实施前后对比分析,研究指标为十种,分别为急性发作、急诊情况、平均住院、受教育情况、规范治疗情况、正确使用治疗试剂、正确认识情况、治疗费用、戒烟情况和临床症状评分,社区管理实施前后之间进行研究各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社区管理有效的改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情况,结论采用社区管理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的治疗和改善效果良好,应加强推广.
作者:李晓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