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2010年1月1日- 2011年1月1日共128326份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处方审核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
作者:王建青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双黄连糖浆抗菌、镇咳作用,从药理学角度验证双黄连糖浆的功效.方法观察双黄连糖浆体内体外的抑菌作用;对氨水所致咳嗽模型小鼠的镇咳作用,再通过测定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观察其祛痰作用.结果双黄连糖浆具有明显的体内体外抑菌作用,小鼠咳嗽次数减少及咳嗽潜伏期延长,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结论双黄连糖浆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作用.
作者:宋广群;李艳春;李楠;宋起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有效控制医用耗材采购和仓储成本,降低库存积压.方法:利用移动平均法测算医用耗材采购需求,利用经济批量法进行订货优化决策.结果:以一次性针筒为例,获得的订货经济批量能很好满足实际需求,并减少了采购总成本.结论:经济批量法可应用于医用耗材采购决策,并能减少采购总成本.
作者:龚瑾;沈懿明;朱立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在我院产科分娩的、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孕妇28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孕妇均为足月单胎、头位,孕37周~41周.将2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0例,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140例,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比较两组患者在产程时间、镇痛效果、分娩并发症以及抑郁量表评分中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产妇在产程时间、镇痛效果、分娩并发症以及抑郁量表评分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无痛分娩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袁玉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狼疮性脑病护理的关键是全面熟悉病情变化,制订合理护理方案,尤其对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关键.
作者:李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笔者通过长期对胸痹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胸痹患者发病大多和情绪有关,提出了对胸痹患者的护理要包括病情观察、临症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和生活护理等几个方面.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快的康复速度.
作者:王春玲;田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观察与护理措施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经医护人员及时的抢救与精心的护理后,3例患者于手术后10d内死亡,其余1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护士熟练掌握心肌梗死的急救知识及快速有效的护理方法以配合抢救,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孙艳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口服显影比乐对比剂行胃部螺旋CT(spiral CT,SCT)扫描在胃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胃部疾病患者口服显影比乐行胃部SCT扫描(显影比乐组),并与100例口服1.5%泛影葡胺行胃部SCT扫描(对照组)比较,所获得图像与电子胃镜(fiberoptic gastroscopy,FG)、胃肠钡餐造影(gastrointestinal series,GI)和/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图像质量、病变检出率、病变细节显示情况.结果:口服显影比乐及1.5%泛影葡胺胃腔充盈满意率均在90%以上(P>0.05);消除胃内气体与粘液,胃壁结构、胃黏膜显示,对周围图像的影响等观察指标,显影比乐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6.25%和92%(P>0.05);口服不同对比剂对病灶细节显示有很大影响,显影比乐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显影比乐对比剂行胃部SCT扫描,提高了图像质量,病变细节显示清晰.
作者:朱存英;袁伟;冯耀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泮托拉唑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0例,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31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出现头晕1例,腹泻1例;对照组出现失眠2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等严重不良反应,经调整用药后均好转.结论:泮托拉唑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笔者选用中药治疗恶性淋巴瘤九例疗效结果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在九例中男性占7例,女性2例.2诊断与临床分组,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而确诊.3治疗方法第一组单纯应用中药,本组患者属于发病短.体质尚未虚弱.本病虽发于体表,实源于内.病因多数由气郁、血潜热毒、痰凝而成.此类出现口干口苦,口渴饮凉,大便秘结,舌质暗或舌干无苔,脉象沉数等.在此症治疗原则上以攻泻为主,用清热泻火,化痰软坚之法,选用犀角地黄汤,内消瘰疠丸合之加减,同时配合小金丹外敷局部.第一组因身体虚弱,正气不足无法接受化疗,放疗治疗,需用中药治疗的.
作者:顾康春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形式下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的形式,并讨论提出不断完善的建议.方法:采用2007年卫生部对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进行问卷调查.以及2002-2009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录入分析.结果:妇幼保健机构发展不均衡、经费补偿不足、服务不能满足需求、医务人员素质不高、妇幼保健网络不完善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不断提出健全妇幼保健事业的方案,并且得到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和认真落实,方能让妇幼保健事业发展壮大.
作者:罗正巧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结合通水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果.方法:选择榆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灌肠结合通水)和对照组1(通水)、对照组2(中药灌肠),每组40例.结果:治疗组25例受孕,受孕率为60%.对照组1为12例受孕,受孕率为30%.对照组2为9例受孕,受孕率为22.5%.结论:中药灌肠结合通水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确切.
作者:白玉兰;黄海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5例常规西医治疗,7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
作者:邢燕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1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31人得到6~36个月的随访,复位优28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6.8%.结论:合理的手术方式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能预防骨折不愈合发生,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塌陷率,疗效确切.
作者:殷允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在一般情况下,人体需要维生素的量比较少,由普通食物供给已经足够,不必额外补充,如果把维生素当成营养品滥用,反而有害无益.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维生素不足,这时才可适当补充.1 滥用维生素危害1.1维生素A可防治夜盲症,但长期大量服用,会出现疲劳、软弱、全身不适、发热、颅内压增高、夜尿增多、毛发干枯或脱落、皮肤干燥瘙痒、食欲缺乏、体重减轻、四肢痛、贫血、眼球突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现象.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米索)在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对41例剖宫产术患者术毕立即给予米索前列醇600ug塞肛(米索组),40例同期剖宫产术后立即给予静点催产素10IU(催产素组),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米索前列醇使用后的副反应.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次,产前及产时处理,新生儿体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二组有可比性.(2)米索组:产后出血量178:4±90.3ml,产后出血发生率4.9%( 2/41),缩宫素组,产后出血量287±112.3ml,产后出生发生率25%( 10/40),二组相比米索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皆明显少于缩宫素组(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塞肛,用于剖宫产术后,减少出血量的同时不增加副作用,塞肛适用于呕吐或麻醉术后的病人,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
作者:王小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间6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结果:全组治愈60例,死亡8例,平均住院时间26d.并发症有休克(12例,17.6%)、ARDS(6例,8.8%)、胰周脓肿(5例,7.3%)、MODS(4例,5.8%)、急性肾衰(9例,13.2%).结论:重症胰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个体化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黄爱毛;郭焱雄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对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ADR)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涉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抗菌素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年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的关系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结果:7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于男性患者41例,占52.56%;女性患者37例,占47.44%.16岁以下儿童19例,占24.36%; 16~ 60岁成年人17例,占21.80%; 60岁以上老年人42例,占53.84%.引起的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中青霉素药物30例,占38.46%;头孢菌素类药物23例,占29.48%;喹诺酮类类药物18例,占23.08%; β-内酰胺类药物7例,占8.97%.其中引起19例儿童不良反应的药物中,有10例是由青霉素类引起的.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65例,占83.33%;口服给药9例,占11.54%;肌肉注射4例,占5.13%.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52例,占66.67%;胃肠道功能失调21例,占26.92%;过敏反应5例,占6.41%.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做到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张元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索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的麻醉方法,并给麻醉处理的安全有效提出了新的挑战.方法:选择患者共30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有创动脉血压、脉搏氧饱和度.术中抗凝采用肝素化,术后未用抗凝药物.结果30例患者中无1例中转行开放手术治疗,无1例出现硬膜外麻醉并发症.结论腹主动脉瘤是一种痛变累及全身的大血管疾病,对麻醉要求较高,术中管理困难,硬膜外麻醉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本组硬膜外麻醉下顺利完成了手术,并且无一例围术期并发症,另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潘渊明;阮进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9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68例中显效484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17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69.6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布地奈德和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迅速缓解、改善呼吸道症状,缩短病程,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吸入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患儿及家长容易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石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