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殊类型腹痛35例误诊分析

张润平;杨万芬

关键词:腹痛, 误诊
摘要:腹痛是一种消化系统疾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腹痛可为腹腔内脏器病变所致,也有少数为腹腔外器官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现将我院从2003年~2010年间的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35例腹痛误诊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供临床借鉴.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5例误诊的腹痛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14~ 67岁,平均年龄48.92岁.入院时均考虑为腹腔内脏器病变,后确诊为由非腹腔脏器病变所致腹痛.误诊时间1天~3年.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红斑狼疮的护理关键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狼疮性脑病护理的关键是全面熟悉病情变化,制订合理护理方案,尤其对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关键.

    作者:李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0.75%罗哌卡因在联合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用于择期妇科手术联合阻滞麻醉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60例ASA Ⅰ~Ⅱ级拟行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与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30例.均于L2-3间隙穿刺,腰麻给药量分别为:R组0.75%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2ml( 15mg),B组用等效剂量0.75%布比卡因2ml( 15mg).观察妇科手术患者血压、心率改变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R组血压降低及心率减慢发生率显著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R组长于B组,两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R组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腰麻对手术患者术中生理功能干扰小,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的毒性发生率低,运动神经阻滞时间短,可减少麻醉并发症发生机会,提高妇科手术麻醉安全性.

    作者:金振疆;李树武;李晓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浅谈四君子汤加草药爵床治疗小儿疳积100例比较

    四君子汤为中医常用方剂,具有补氟健脾功用,多用于脾胃氟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消化不良,胃肠机能紊乱……等.用四君子汤加味如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其作用大同小异.现仅就异功散与四君子汤加草药爵床(为便于缩写以下简称4+1)治疗小儿疳积100例疗效作一比较.1资料嚼床(属爵科),又名观音草,别名各地叫法不同.民间通称疳积草,一年生草本,生于水沟边或湿草地,夏秋季采收.性寒味咸,无毒,消热散瘀,消疳明目,(见1970年江西草药,江西省卫生厅编.)

    作者:王继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78例隐裂牙的综合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并发牙髓病或者根尖周病的隐裂牙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78例并发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的隐裂牙进行综牙合治疗,即依次进行调牙合、带环固定、根管治疗、充填、全冠修复,随访观察1.5年.结果:78例隐裂牙中治疗成功73例,占93.6%;失败5例,占6.4%.结论:采用综:合治疗,可以有效保存隐裂牙并恢复其功能.

    作者:尚辉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ERCP对壶腹部小肿瘤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对壶腹部小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部小肿瘤(≤30mm )17例(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癌8例、胆胰共同管癌6例、壶腹周围胰腺癌3例),重点观察ERCP影像学检查记录材料,并与5例慢性胰腺炎、10例总胆管末端结石作对比分析.结果:ERCP可见壶腹部小肿瘤所致胆管或胰管狭窄、僵硬;ERCP与CT联合应用,定位与定性诊断正确率均达到94%以上.结论:临床上对阻塞性黄疸或疑似及壶腹部小肿瘤的病人,首先进行超声或CT定位;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选用ERCP作进一步检查.ERCP与CT联合应用可对94%以上的壶腹部小肿瘤做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隋建松;唐采白;王绪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间6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结果:全组治愈60例,死亡8例,平均住院时间26d.并发症有休克(12例,17.6%)、ARDS(6例,8.8%)、胰周脓肿(5例,7.3%)、MODS(4例,5.8%)、急性肾衰(9例,13.2%).结论:重症胰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个体化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黄爱毛;郭焱雄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分析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探求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作者:彭金凤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

    目的:探讨结肠癌所致肠梗阻的CT诊断的优越性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腹部CT检查证实为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就32例患者的CT及腹部平片的病理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的32例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患者中,根据材料判断肠梗阻的有无,判断肠梗阻的病因.32例患者在CT上都发现有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肠腔内软组织肿块影的表现,有2例发现缺血性结肠炎.结论:通过CT检查,能够对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进行有效的原因、部位、程度的诊断,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袁海文;许继姣;汝海燕;王立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30例的护理和疗效观察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恶性肠梗阻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多采用姑息治疗手段,很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对3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经验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大肠癌17例,胃癌5例,卵巢癌3例,肝癌3例,宫颈癌2例,其中完全性梗阻者10例,不完全梗阻者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2天以上无效而采用中药灌肠.

    作者:崔淑梅;鲍海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主要恶性肿瘤,三高一低是其显著特征,即高发病率、高转移率、高死亡率,早诊率低.药物治疗进展缓慢,疗效提高不显著.因此是目前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难点,为此,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许多裨益.本文对近5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抗胃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作一综述,以供临床与研究参考借鉴.

    作者:李涌健;张晓迪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焦虑抑郁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前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为毕业生就业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测评工具,对180名高校毕业生进行焦虑、抑郁情绪测定,并分析性别、学历对毕业生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结果:高校毕业生就业前焦虑、抑郁评分高于全国成人常模,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 =4.50,5.38,P<0.05);女生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男生,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3.87,3.81,P<0.05);大专生焦虑评分高于本科生(t =6.04,P<0.05),抑郁评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69,P>0.05).结论:大学毕业生就业前存在一定心理问题,抑郁焦虑水平较高;性别、学历对毕业生就业前焦虑、抑郁状况有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前心理卫生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

    作者:马洪芝;王秀莉;自孝海;李守彦;纪君;刘玉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原因以及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收入我院的54例需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任何一次收缩压下降30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 90mmHg,同时伴有头晕心悸、出汗、痉挛等症状者为低血压组,其他患者为非低血压组.设定相关观察指标.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可见患者中年龄、超滤量、肾功能、并发糖尿病及冠心病等因素有统计学差别,其余患者性别、体重、血红蛋白以及血钠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血液透析低血压与年龄、超滤量、肾功能、糖尿病及冠心病等因素相关联.

    作者:陈大洋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100例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神经性皮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5个月随访,治疗有效率达8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复发率低,比单纯的西药治疗具有优势,对于临床治疗神经性皮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丁治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常用中药的鉴别方法

    目的:分析生活中常用中药的技术及方法.方法:通过外观、鼻闻、口尝、水试、口试等方法经验鉴别,发展到了涉及分子水平或基因水平的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以及新方法如电脑图像分析法.结果: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归纳了鉴定手段的多样性、层次性,说明了鉴别手段博采众法、灵活运用多种技术的重要性.

    作者:蔡晓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浅谈梅花针叩刺加悬灸治疗手部急性湿疹9例

    梅花针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对于很多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梅花针为丛针浅刺法,是集合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因操作简单、携带方便临床应用极为广泛.本人自2000年11月-2010年7月应用梅花针叩刺加悬灸治疗手部急性湿疹9例收效显著,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门诊患者,9例均为女性,8例单侧手背,1例双侧手背,年龄在19岁-30岁之间.

    作者:财让簇;玛依努尔·木拉提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甲状腺有关疾病诊断体会

    在临床病理活检中,甲状腺疾病很常见,特别是近年甲状腺肿瘤发病率上升较快,首先要区分良恶性,甲状腺常见恶性肿瘤主要有乳头状癌、滤泡型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程度低,十年生存率高,甲状腺未分化癌为恶性肿瘤之一,作出正确的组织学分类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不应该混淆,实际上作中往往因为两者都是良性病变,对其鉴别诊断不够重视,但术后的复发、恶变率不同,特别是腺瘤性甲状腺肿较易癌变,故有必要把两者区分开来,现将多年工作中的工作经验和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树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论《内经》中的通与通法

    目的:探讨《内经》中关于通与通法的具体含义.方法:通过对《内经》理论的学习,结合后世医家的观点,阐述通的含义及通法的应用发展与范围.结果:在《内经》中一个“通”字贯通全书,说明人体生理病理及与自然的关系,为制定通法打下理论基础.结论:通与通法理论直接指导临床治疗和后世医学的发展.

    作者:任周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2月~2010年9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5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比较,左肾静脉狭窄段内径、左肾静脉狭窄段流速、近肾门段流速左肾静脉近肾门段内径与狭窄段内径的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准确性高、无痛苦、并可作动态观察等优点,可作为目前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丽;邱日锋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二辛归苍通窍丸中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二辛归苍通窍丸质量标准.采用HPLC法对二辛归苍通窍丸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 18色谱-柱(46250mm,5m),以乙腈-03%磷酸(109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27nm.结果:绿原酸的进样量在003~015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RSD为157%(n=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二辛归苍通窍丸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董红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00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中医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激素以及镇痛药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桂枝芍药知母汤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循环系统血流量,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有效率94%,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更好的抗炎、镇痛、免疫抑制作用,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田马列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