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卫
目的 研究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的预测价值. 方法 入选CSF病人60例(观察组),冠状动脉正常血流病人60例(对照组),在基本资料、炎症指标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校正的TIMI计帧法(CTFC):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分别为44.5±11.4比 22.3±6.9(P<0.05)、 30.2±7.9比18.6±4.3(P<0.05)、28.3±3.7比6.4±5.4(P<0.05).慢血流组比对照组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嗜酸性粒细胞、NLR 分别为:(3.27±1.09) mg/L比(2.65±1.10) mg/L(P<0.05)、(0.29±0.19)×103/mm3比(0.14±0.11)×103/mm3(P<0.05)、(2.24±0.24)比(1.81±0.30)(P<0.05). 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NLR可能是CSF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 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NLR可能是慢血流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秦纲;贾永平;吕吉元;郑海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与MRI诊断肥厚型心肌病伴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3例肥厚型心肌病伴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人均进行心脏超声及心脏MRI扫描.将心脏超声及心脏MRI扫描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心肌肥厚、赘生物的检出情况.结果 超声与MRI对于室间隔、心前壁、心后壁的心肌肥厚厚度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侧壁及后尖部心肌肥厚度检测,MRI检测结果明显高于超声检测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共检测出赘生物31例,检出率为93.94%,MRI共检测出24例赘生物,检出率为72.73%,MRI赘生物检出率明显低于超声检查(P<0.05);超声检查赘生物的大小为(6.07±1.17)mm,MRI检查赘生物的大小为(7.31±1.04)mm,超声检查对直径较小赘生物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尤其是直径小于5 mm的赘生物,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对于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的赘生物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P<0.05);而对于二尖瓣及三尖瓣赘生物的检出率,两种检查方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62.35%,特异度为74.11%,准确性为93.94%;MRI诊断的灵敏度为70.41%,特异度为62.24%,准确性为72.73%;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0.91%,特异度为80.14%,准确性为96.96%.结论 MRI检查可较好显示心肌肥厚程度及病变部位,但对于赘生物的检查不如超声准确,因此,联合心脏超声及MRI检查,对确诊肥厚型心肌病伴感染性心内膜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杰;王琼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后注意力障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脑卒中后注意力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给予连线试验、ADL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在治疗后TM-A、TM-B缩短(P<0.05),ADL能力提高(P<0.05).结论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病人的注意力及ADL能力.
作者:袁淑娟;徐勇;刘爱玲;葛乐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应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左心房功能.方法 共纳入4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衰期)和41名健康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左房内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频谱E峰值流速(Ve)、A峰流速(Va)、二尖瓣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Ve/ Va);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及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峰值速度比值(E''/A''),并与二尖瓣频谱血流速度各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左房内径、左房内径指数、左房容积指数、左房每搏量、左房射血分数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峰值流速及Ve/Va比值无统计学意义.心衰组E''、 A''及E''/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心衰组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低于正常人,提示心衰病人左心房功能减低;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评价心衰病人左心房功能.
作者:盖爱菊;陈爱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体位性低血压(OH)与老年记忆减退病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入组495例年龄60岁以上记忆丧失或减退的病人,第一次入院血压测量均在安静病房休息10 min后卧位检测,随后病人站起,并在相同的手臂再次测量一次血压,并使用同一个水银血压计,根据血压测量结果分为OH组与非OH组.采用经过验证的神经心理测试:认知效率项目组合表(CEP)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入组对象共分4组,阿尔茨海默病(AD)组、血管性痴呆(VaD)组、轻度认知障碍组(MCI)组、正常对照组.结果 495例受试者中,体位性低血压发病率为14% (69/495).体位性低血压在VaD病人中发病率为22%,阿尔茨海默病中为15%,轻度认知障碍中12%,对照组中也有4%的发病率(P<0.01).年龄、教育程度、坐位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量经校正后发现与体位性低血压密切相关(OR=0.24;95% CI=0.12~0.73;P=0.007).OH组与非OH组CEP积分[(50±24)分 vs (56±22)分, P<0.05)],VaD组和AD组在站位时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均大于认知功能正常组[(-7.9±16.0) mmHg vs (-0.7±14.0) mmHg,P=0.02]和[(-5.5±14.0) mmHg vs (-0.7±14.0) mmHg, P=0.01)],相比较而言,站立后舒张压的下降与痴呆无明显相关性(OR=0.98;95% CI=0.93~1.03;P=0.427).结论 体位性低血压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作者:刘凯;陈英;韩坤元;林道勇;周晓莉;江帆;仝珊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脑血疏口服对高龄原发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原发脑出血高龄病人的临床资料,于发病后随访半年,并做疗效评定,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在(4~5)分说明治疗有效.比较两组并发肺部感染及再次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37例有效,有效率67.3%;对照疗组25例有效,有效率43.8%,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6.3%,5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5.4%,1.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脑出血高龄病人,常规治疗联合脑血疏口服液,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减少治疗期间肺部感染发生,并无增加再次出血几率.
作者:杨磊;赵海康;张星星;杨帆;毕锋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使用腰大池引流加鞘内注射的临床观察及对颅内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 8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鞘内注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腰大池引流,观察两组细菌培养阳性数,脑脊液(葡萄糖、蛋白质、白细胞),临床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细菌培养阳性数29.26%(12/41)低于对照组的56.09%(23/4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葡萄糖高于对照组[(4.32±1.10)mmol/L比(3.45±0.87)mmol/L],蛋白质、白细胞低于对照组[(0.46±0.10)g/L比(0.91±0.23)g/L、(6.30±1.56)×106/L比(11.18±2.43)×106/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7.79±1.24)分高于对照组的 (15.60±1.16)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78.04%(32/4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使用腰大池引流加鞘内注射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能够减轻颅内感染.
作者:杨金华;孙转妮;杨香丽;田瑞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H型高血压是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Hcy≥10 μ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日益受到心内科医师的关注.目前临床对H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者研究较少. 从H型高血压所致LVH发病机制、中医病机、辨证分型、中药治疗入手,阐述中医药对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李颖;黄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治疗效果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SAH 80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好转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血管内皮功能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功能(FM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管介入栓塞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宏;何明方;吴政俊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督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组予以督灸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15个月后观察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和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治疗15个月后,两组C反应蛋白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督灸联合阿托伐他汀片口服能够更好地降低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C反应蛋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颈动脉斑块,降低脑梗死复发.
作者:徐中菊;舒适;黄金阳;陈宝瑾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CTA 与DSA在对颅内微小动脉瘤(<5 mm)对比分析,了解两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颅内动脉瘤病人60 例,所有病人均于术前行CTA 和DSA 两种检查,记录<5 mm动脉瘤检出率、动脉瘤确诊率、瘤体长直径、射线辐射量、对比剂的用量等,然后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CTA法对<5 mm的动脉瘤的检出率为54.55%(36/66);DSA法对<5 mm的动脉瘤的检出率为51.61%(32/62);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优于后者;动脉瘤CTA确诊率为95.00%(57/60),DSA确诊率为98.33% (59/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图像上测得瘤体长径和DSA图像上测量值瘤体长径相比,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致病人总体X线辐射剂量差别的相比CTA少于DSA,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比剂的用量相比CTA少于DSA,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对颅内动脉瘤的确诊率与DSA相媲美,而且辐射少、对微小动脉瘤的检出更占优势,两者互补使用更有利于微小动脉瘤筛查及诊治.
作者:林惠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状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 对500例脑病科心理咨询门诊病人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将500例病人进行中医体质归纳,分析焦虑、抑郁状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 焦虑状态中排在前三位的体质分别为痰湿、湿热、阴虚体质;抑郁状态中排在前三位的体质分别为痰湿、阴虚、气郁体质.焦虑、抑郁状态中男女体质分布有细微差别,焦虑状态中女性以痰湿、湿热、气虚体质位于前三位;男性以痰湿、湿热、阴虚体质排在前三位.抑郁状态中女性以痰湿、阴虚、气虚体质排在前三位;男性以痰湿、气郁、阴虚体质位于前三位.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焦虑状态与痰湿、湿热、阴虚、血瘀体质相关;抑郁状态与痰湿、气郁、阳虚体质相关.结论 焦虑、抑郁状态与中医体质存在相关性.
作者:杨小燕;张兰坤;盛蕾;凌志香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在弥散加权成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磁共振成像的一种特殊形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利用组织水分子扩散运动存在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相关参数,可以检查到神经系统病理脑白质改变的信号及变化,从而可以更好地协助临床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目前已逐渐运用于神经科、康复科、老年科等多种科室.现就DTI对神经系统疾病多个疾病病变部位脑白质结构的研究来阐述DTI中FA值的运用现状及其发挥的作用.
作者:刘澍;赵宁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卡维地洛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糖脂代谢及左心室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100例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INS)、空腹血糖(FBG)水平,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5.56±1.23)mmol/L vs(6.97±2.13)mmol/L、(1.82±0.31)mmol/L vs(2.47±0.58)mmol/L、(1.80±0.57)g/L vs(2.26±0.46)g/L、(2.37±0.52)g/L vs(2.03±0.51)g/L(P<0.05);观察组INS、FBG低于对照组[(11.39±2.04)mU/L vs(13.01±2.19)mU/L、(4.38±0.60)mmol/L vs(4.90±0.62)mmol/L](P<0.05);两组病人LVM、LVMI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6.00% vs 80.00%,P<0.05).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病人的血压、糖脂代谢及左心室质量,预防靶器官损伤.
作者:李新峰;李满生;蔡华;张领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穴位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病程(4~12)个月的初发卒中病人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生物反馈穴位刺激,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1次/日,病人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CNFDS评分、肌电值、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主动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肌张力、CNFDS评分、肌电值、FMA评分及主动关节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肌张力、肌电值主动关节活动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针刺相比,生物反馈穴位刺激对脑卒中病人上肢痉挛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作者:孙立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的病人34例.所有病例均选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CPR)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CTA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类型、累及范围、破口位置、受累血管等,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本组34例病例中,Stanford A型3例,Stanford B型21例,阴性10例.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计划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侯建平;赵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相结合教学模式在提高心内科他汀临床应用副作用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在我院2012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学员中随机抽取80名,分为两组,每组40名学生.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取PBL与CBL相结合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员教学前后测试成绩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在早期识别他汀临床应用副作用并给予及时干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教学中试施PBL与CBL相结合的模式有助于学生快速且熟练识别心内科他汀临床应用副作用的发生并给予适当干预.
作者:贺治青;丁茹;梁春;吴宗贵 刊期: 2017年第15期
风邪为中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风证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常见证候要素,经前期研究发现,风证与神经功能缺损及病情波动具有密切联系.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方证相应运用熄风法进行治疗,以促进病情恢复,拓展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方法,发挥中医药的疗效优势.
作者:王少卿;樊永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合并房颤病人采用西地兰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200例左心衰合并房颤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病人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所有病人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大剂量西地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检测两组用药全程的收缩压、心室率、呼吸频率、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困难程度、肺部啰音、2 h尿量以及症状改善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收缩压、SpO2、心室率、呼吸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120 min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 心室率分别为(162.4±9.2)次/min、(151.4±10.3)次/min、(134.7±8.1)次/min、(113.8±6.1)次/min,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70.2±8.5)次/min、(165.3±9.1)次/min、(148.1±8.8)次/min、(134.5±7.5)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左心衰缓解时间为(74.7±10.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86.2±10.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2 h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地兰联合美托洛尔可以提高急性左心衰合并房颤病人临床效果,缩短心率的恢复时间.
作者:李宗卫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QS)和精制血府胶囊配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AMPK活化的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60只,高脂饲料喂养28 d,4%水合氯醛麻醉后,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AMI模型,成活大鼠共2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益气活血组,每组13只;并设假手术组(只穿刺,不结扎)13只.术后2 d开始灌胃药物,益气活血药液中包含了PQS和精制血府浸渍膏,药物灌胃剂量为PQS 162 mg/ (kg·d),精制血府3.6 mg/ (kg·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灌胃等量的蒸馏水.灌胃28 d后,将大鼠麻醉,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测定大鼠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射血分数(EF).完成后,打开大鼠胸腔,取出心脏,进行心肌病理组织学检测及心肌组织内AMP激活蛋白激酶ɑ2(AMPKɑ2)、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的受体γ共激活因子1ɑ(PGC1ɑ)基因和蛋白的测定.结果 心脏超声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Ds、LVDd值显著增大(P<0.05),EF值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组大鼠LVDs、LVDd值均降低(P<0.05),EF值升高(P<0.05).RT-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内AMPKα2、PGC1α基因表达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组心肌组织内AMPKα2、PGC1α基因上调(P<0.05).Western结果: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内AMPKα2、PGC1α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药物组心肌组织内AMPKα2、PGC1α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可改善AMI后左室功能,抑制AMI后左室重构,该作用可能与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蛋白(AMPKα2、PGC1α)的表达有关.
作者:闫会晶;刘剑刚;董瑞红;张大武;王承龙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