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分期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夏健宁;彭哲

关键词:心力衰竭, 中医, 分期, 研究进展
摘要:心血管领域中,心力衰竭是一项重要且严重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西医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辅助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病人预后.本文从三个中医分期,初期、中期、终末期阐述中医对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提供临床依据.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脂肪细胞因子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天津市南开医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AIS病人42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查体中心查体者38名为对照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Chemerin的水平,并以血清Chemerin为参考指标,判断AIS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判断Chemerin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血清Chemer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Chemerin为参考指标诊断AI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3.2%和71.1%,ROC曲线下面积为0.76.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血清Chemerin与hs-CRP存在正相关(r=0.56,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Chemerin表达水平升高且与hs-CRP存在正相关性,可作为ASCI的生物学诊断标记物.

    作者:刘涛;刘维红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炎症因子、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方案;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33,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 min步行距离(6MW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病人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作者:叶慧芳;张杰;刘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贵州地区先天性心脏病的罹患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近5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罹患因素,为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学调查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对先天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儿童的亲生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对所有调查因素经单因素分析及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贵州地区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的危险因素.结果 筛选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相关的5个危险因素,分别是心理应激(OR=5.625)、呼吸系统感染(OR=5.289)、孕早期主被动吸烟(OR=4.142)、孕早期有害物质暴露(OR=3.731)、长期食用中草药(OR=2.226).结论 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为本地区主要病种,怀孕初期是胎儿动力器官即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若孕妇在该阶段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毒素物质的损害、主被动吸烟及长期食用中成药易导致胎儿心脏畸形.

    作者:王晓纲;司晓云;冉迅;熊国宝;莫显刚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当天、入院第3天、第7天、第14天检测所有病人的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同时检测病人入院时血常规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量表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严重程度,并于治疗后30 d采用改良Rankin's评分量表评估病人预后.另选取10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仅检测其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预后较好组与预后较差组在入院当天、治疗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的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明显较高(P<0.05);预后较好组与预后较差组的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在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存在相关性,血清尿酸(r=-0.219,P<0.05)及血糖(r=-0.473,P<0.05)水平越高,病人预后越差.结论 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越高,病人预后越差.

    作者:张前燕;朱滨;李美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4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心律失常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律失常病人使用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临床疗效肯定,可行性高,有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

    作者:刘琼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单用和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256例,按照入院顺序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各128例.入选病人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单药组病人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日100 mg,联合组病人在单药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每日75 mg,疗程2周.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及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及分别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χ2=11.13,P<0.01).治疗前两组病人NIHSS和ADL评分、GMP-140水平、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NIHSS和ADL评分、GMP-140水平、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各组治疗前水平;与单药组比较,联合组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可进一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

    作者:王坤;段毅;王军英;赵平平;张云书;陈立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中医分期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领域中,心力衰竭是一项重要且严重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西医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辅助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病人预后.本文从三个中医分期,初期、中期、终末期阐述中医对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夏健宁;彭哲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对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208例脑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卒中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51例)和预后良好组(157例);根据病人血糖水平分为血糖升高组(60例)和血糖正常组(148例);根据病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63例)和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145例).检测所有病人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胆固醇含量、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并比较分析结果.结果 预后不良组血糖升高人数较血糖正常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病人较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本研究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糖水平(95%CI 0.231~0.74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95%CI 0.176~0.673)对病人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脑出血病人的预后有一定影响,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脑出血病人预后效果越差.

    作者:林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目的 研究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卫生经济学结果,总结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的优劣.方法 依据配对、对照原则选取2010年2月-2015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脑出血病人8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行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病人为微创组(40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病人为开颅组(40例).通过Excel表格记录病人并发症、手术时间、引流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术前和术后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国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等,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比较组间及组内差异.结果 ①微创组35例获救,开颅组36例获救,两组术后并发症(应激性溃疡、再出血或新颅内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肺栓塞、死亡)发生率接近(P>0.05).②与开颅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花费少(P<0.05);两组引流拔除时间相当(P>0.05).③两组术前和术后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接近(P>0.05),且术后21 d优于术前(P<0.05).④两组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生活自理、轻度功能障碍、中度功能障碍、重度功能障碍)情况接近(P>0.05).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能有效治疗大量脑出血,相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住院花费少等优势.

    作者:王洪流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丹蛭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FPG、LDL-C及Hcy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蛭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病人给予丹蛭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FPG、LDL-C、Hcy、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FPG、LDL-C、Hcy、FINS、HOMA-I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给予丹蛭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有效降低病人的血压和血糖,抑制病人Hcy水平表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吕国栋;夏曙光;汪艳霞;张玉娟;孟祥丽;刘艳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华法林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血清MMP-2和hs-CRP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华法林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市长安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0例AF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房颤发作情况,血清MMP-2、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或缩短(P<0.01);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2周后MMP-2、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应用华法林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AF能有效减轻或消除病人症状,改善病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党亚南;党亚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后不同PCI时间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早期溶栓治疗后不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间对病人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STE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溶栓治疗,A组溶栓再通6 h后进行PCI术,B组溶栓再通延迟10 d后给予PCI术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恢复情况,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观察病人心肌血流分级(TIMI)情况,记录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变化,均随访6个月,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均降低,LVEF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高于B组(P<0.05).PCI术后,各组血流分级0级、Ⅰ级、Ⅱ级所占比例降低,Ⅲ级所占比例升高,与PCI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I后血流分级3级所占比例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CK-MB、NT-proBNP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降低幅度高于B组(P<0.05).A组心绞痛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病人采用静脉溶栓联合早期PCI术治疗,可改善病人左室功能,促进心肌血管再通,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王芳;王学惠;周祥群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小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治疗小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小脑梗死病人40例,按照完全随机对照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20例.rTMS组采用LF-rTMS+常规平衡障碍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伪线圈rTMS+常规平衡障碍康复训练.纳入后即开始康复训练,两组病人刺激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28 d.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Bu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Tinetti步态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rTMS组病人BBS评分增加,平衡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rTMS组病人Tinetti步态量表评分增长快,平衡及步态功能康复理想,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LF-rTMS可显著改善小脑梗死后平衡障碍及步态康复,且远期疗效显著优于近期疗效,证实LF-rTMS治疗小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病人疗效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作者:胡晓辉;杨伟毅;郭睿;雷革胜;宿长军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五苓散联合补阳还五汤对创伤性脑水肿病人脑部供血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五苓散联合补阳还五汤对创伤性脑水肿病人脑部供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创伤性脑水肿病人40例,按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组使用西医保守治疗,以20%甘露行脱水.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五苓散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以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检测并比较病人治疗前后左右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临床功能评分(KPS).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各动脉Vm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RI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Vm提高及RI降低得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临床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苓散联合补阳还五汤可明显降低创伤性脑水肿病人的脑血流阻力,改善病人脑部供血,从而减轻脑水肿引起的脑损害,改善病人的预后.

    作者:林彬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从气血理论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中医药防治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死亡率甚至与恶性肿瘤相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作为心力衰竭的常见类型之一,是目前心血管病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使得其防治仍缺乏有效策略.根据HFpEF的现代病理生理学改变,结合临床实践和循证医学进展,从传统中医气血理论分析HFpEF的发病机制,可望为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HFpEF提供新思路.

    作者:刘晶;徐浩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GI2的影响

    目的 观察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前列腺环素(PGI2)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加稳斑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根据研究方案与病例报告表(CRF)评定两组受试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和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GI2的含量.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血清PGI2含量均有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PGI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稳斑汤联合EECP疗法能有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促进血清PGI2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马佳会;宫丽鸿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VEGF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型)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加中药稳斑汤,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汤剂治疗及体外反搏,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血清VEGF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中西医结合联合体外反搏能改善冠心病(痰瘀互结型)病人临床疗效,增加血清VEGF,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作者:姜丹;宫丽鸿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黄芪总皂苷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黄芪总皂苷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造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治疗分为黄芪总皂苷组,心衰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0只,治疗后通过多普勒超声测定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IDd)、收缩期左室内径(LVIDs)、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d)和收缩期室壁厚度(LVPWs),并通过左室重量指数明确左室重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黄芪总皂苷EF明显升高,FS缩短,同时LVIDs、LVIDd明显缩小,收缩时左室间隔厚度增加,左室重量指数降低.结论 黄芪总皂苷能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延缓左室重构.

    作者:桑震池;徐三彬;钱俊峰;许国军;汪蔚青;王大英;杨伟;金惠根;刘宗军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质子泵抑制剂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脑卒中病人应激性溃疡的防治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脑卒中病人应激性溃疡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200例重症脑卒中病人分为使用PPI组(152例)与对照组(3 d后给予有效营养支持治疗即刻停用PPI)(48例),均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第4天连续监测7 d病人鼻饲后0.5 h、1 h胃液pH值并观察入院后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鼻饲后0.5 h、1 h平均胃内pH值及中位pH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给予有效营养支持治疗后即刻停用PPI可能对重症脑卒中病人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治愈好转率及病死率无影响.

    作者:韩晓丽;杜湘琳;杨金萍;赵华萍;丁燕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不同类型高血压红细胞参数的比较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高血压人群的血常规变化.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5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体检者1 807名,详细记录病史,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压等,检测血常规、生化、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应用Coulter LH78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指标,根据健康状态和血压值分为4组,健康组(n=1 164)、双期高血压组(n=282)、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n=117)、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n=244),将4组红细胞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双期高血压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3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期高血压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双期高血压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3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均明显低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期高血压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分别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明显低于双期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RDW-CV(OR=3.470,P=0.000)、HGB(OR=0.328,P=0.000)是收缩压的独立危险因素;RDW-CV(OR=1.676,P=0.000)、HGB(OR=0.226,P=0.000)是舒张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DW-CV、HGB是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在降压同时,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更好地控制血压,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欢;胡元会;封锐;石晶晶;杜柏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