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文娟;杨海英;李瑛琦
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这已经得到共识.近年来,长期的诊间发现血压的波动性与心脑血管发生事件以及死亡率有关,并且其预测作用高于平均血压,由于我国是高血压、卒中大国,并且其致残致死率较高,因此对血压变异性(BPV)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而在治疗方面,结合我国传统医学,近年来显示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作者:蔡婉;杭宇;戎靖枫;周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对绝经后脑梗死病人性激素、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5月 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绝经后脑梗死病人20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T)、孕激素(P)、雌二醇(E2)水平变化;检测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1.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P<0.05);观察组血脂TC、TG、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激素FSH、LH、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P、E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O、FMD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ET-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绝经后脑梗死病人,有效降低血脂TC、TG、LDL-C水平,同时提高HDL-C水平;降低性激素FSH、LH、T水平,同时提高P、E2水平;改善血管内皮中NO、ET-1、FMD值变化,疗效显著.
作者:张金洪;王红;王秀芬;李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重症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共187例,根据处理方式分为IABP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药物处理,IABP组在药物处理的基础上,给予IABP治疗,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以及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压和左室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和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P<0.05),但ABP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IABP组的心功能NYHA分级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前心律lown分级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ABP组病人分级为0-Ⅰ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ABP组复律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 IABP辅助治疗能改善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同时能控制和改善心律失常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谢文锡;李岩;梁进伟;翁培清;何荷番;刘炜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7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动脉瘤破裂所致,接受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制定自编问卷并应用于收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收集到的临床资料,以期找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为14.67%(55/375).老年(OR=7.12,P=0.000)、入院时Hunt-Hess分级(OR=4.84,P=0.000)、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OR=5.81,P=0.000)、夹闭治疗(OR=6.72,P=0.000)及其每日脑脊液引流量(OR=6.56,P=0.000),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发生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危险因素.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腰大池持续引流后发生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较为普遍,其发生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为此,在临床工作中,关注病人年龄、入院时Hunt-Hess分级、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权衡利弊选择治疗方法,术后充分引流脑脊液对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意义重大.
作者:魏健强;李健;马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失语症是脑卒中的常见临床表现,通常由大脑皮层及皮层下损伤引起语言中枢的破坏所致,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的缺损或丧失.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失语症病人也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病灶的位置、大小等都会影响失语症的康复.中医药在中风后失语症的治疗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且疗效显著.现将近几年中风后失语症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刘睿;杨文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SHF)急性失代偿期病人心脏功能、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SHF急性失代偿期病人120例.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四分住数分为A组、B组、C组及D组,每组30例.根据临床预后分为两组,未再住院者共65例,设为对照组;再住院或死亡者共5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不同组间病人心脏功能、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结果 A组、B组、C组及D组病人心脏功能、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血浆NT-proBNP和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F急性失代偿期病人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脏功能、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具有相关性,可用于临床病情及近期预后评价.
作者:刘娅萍;柴春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背景 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关于巨刺法治疗中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但每项研究样本含量有限且部分研究质量评价不高,尚无研究对巨刺法治疗中风病进行系统评价.目的 评价巨刺法治疗中风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中文文献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外文文献检索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从建库到2016年12月5日,语种为中英文.纳入巨刺法加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或巨刺法与患侧针刺法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偏倚风险评估,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研究个数在10个及以上的Meta分析,采用倒漏斗图对检验是否有发表偏倚存在,比较结局指标随机效应模型及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27项研究1 795例中风病病人,试验的方法学质量部分较低.巨刺法治疗中风病,巨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比较,修订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MD(95% CI)为-0.24[-0.46,-0.01];MAS评定有效率RR(95% CI)为1.26[1.02,1.55];Barthel指数(MBI) MD(95% CI)为6.00[3.71,8.28];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MD(95% CI)为-1.29[-1.65,-0.93];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MD(95% CI)为-2.52[-3.80,-1.25];NDS评分有效率RR (95% CI)为1.11[0.99,1.24];有9项研究试验组Fugl-meyer(FMA)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巨刺法加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组比较,MAS评定有效率RR(95% CI)为1.07[0.99,1.16];FMA评分MD(95% CI)为8.40[6.45,10.36];Barthel指数MD(95% CI)为14.59[12.49,16.70];VAS评分MD(95%CI)为-1.31[-1.71,-0.91].描述不良反应的2项研究中,且均表明未发现病人在治疗前后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巨刺法对中风病病人的恢复具有一定疗效,可能缓解肌痉挛病人肌张力,改善病人患肢运动功能,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病人患肢疼痛,使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得到改善.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偏低,证据质量等级为中至低不等,因而未来研究可能改变该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未来需更多严格设计实施的能够提供更多明确痉挛部位、多个测量时点的高质量证据的RCT研究,进一步论证巨刺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光辉;王恩龙;纪海燕;裴宇鹏;张帆;王洋;白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曲度牵引结合中频治疗中青年伴随颈椎病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颈椎病中青年病人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曲度牵引结合中频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拔罐结合中频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6周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颈椎活动度积分变化以及颈部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有效率95.3%)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立位曲度[(30.9±5.7)mm比(25.4±-6.2) mm]、大屈位角[(27.8±3.7) mm比(22.3±5.6) mm]、大伸位角[(28.1±2.4) mm比(25.0±3.7) mm],以及颈曲深度[(7.4±13) mm比(6.2±1.8) mm]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疼痛积分[(0.69± 0.42)分比(2.07±0.58)分]、颈椎活动度[(0.68±0.32)分比(1.38±0.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曲度牵引结合中频治疗伴随颈椎病的颈性眩晕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毛桂华;吕军;闫恒志;张伟;郭立霞;杨伟庆;王文利;刘美苓;姬伟强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8月住院治疗的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合并心肌损伤病人64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心脉隆注射液)32例及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32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脑钠肽(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心功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病人cTnI、BNP水平和LVE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脓毒症心肌损伤病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可有效保护心肌,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韩斌;郑文香;曹新河;孙江涛;王丹;唐济飞;于春艳;周文花;刘东海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窄QRS波型阵发性室上速与B型脑钠肽(BNP)的相关性及治疗策略.方法 选取我院63例窄QRS波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1例)和B组(32例),并分别给予维拉帕米和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B型利钠肽治疗前后变化,维拉帕米组和胺碘酮组终止窄QRS波型阵发性室上速所需时间变化,以及两种治疗方法的总疗效.结果 A组和B组病人治疗前BNP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拉帕米组终止窄QRS波型阵发性室上速时间短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法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窄QRS波型阵发性室上速病人BNP会升高,维拉帕米组终止其发作时间短于胺碘酮组,但两组总有效率相近.
作者:曲扬;周华;瞿惠燕;戎靖枫;杭宇;黄牧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运用滋阴清热、祛瘀解毒法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NIDDM合并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盐酸二甲双胍、异山梨酯(消心痛)、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滋阴清热、祛瘀解毒中药.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改变、血糖及血脂等检测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经治疗后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及血糖、血脂检测指标均有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滋阴清热,祛瘀解毒中药不但能有效控制血糖,而且还能迅速消除NIDDM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自觉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心绞痛的持续时间,使心电图ST-T得到改善,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赵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体重指数(BMI)和中心性肥胖指标与糖尿病(DM)、高血压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BMI和中心性肥胖指标异常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组,选择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BMI和中心性肥胖指标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人员BMI、中心性肥胖指标、血压和空腹血糖,分析BMI和中心性肥胖指标与DM、高血压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在两组人员中,研究组BMI和中心性肥胖指标异常人员中DM、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82.0%、64.0%;对照组中人员DM、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2.0%、23.0%,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BMI和中心性肥胖指标与DM、高血压的关系,证实当BMI≥23 kg/m2、≥24 kg/m2、≥25 kg/m2时,DM、高血压患病相对危险度(RR)在2.5,处于中高度有害患病风险范围;BMI和中心性肥胖指标与DM、高血压患病风险呈正相关(r=0.325,r-0.343,r=0.288,r=0.462,P<0.05).结论 BMI和中心性肥胖指标分别是临床中重要的高血压、高血糖预测因子,其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可以将BMI、中心性肥胖指标作为临床诊断DM、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切点,临床诊断价值高.
作者:李明健;罗贵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抑郁状态(痰瘀内阻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温胆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病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 7)评分及临床症状,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8周,12周HAMD-17评分明显降低(P < 0.05).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进行分类比较,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加味温胆汤对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伴抑郁状态中医辨证为痰瘀内阻证病人疗效明显.
作者:李凤娥;强立新;孙辰莹;王清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84例,按照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和胞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试验组静脉输注前列地尔联合口服奥拉西坦胶囊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测评成绩;测量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Hcy水平;并评估所有病人治疗前后肾功能状态.结果 治疗前两组WMS-RC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外周血中hs CRP和Hcy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外周血中hs-CRP和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可以有效降低病人hs-CRP和Hcy,提高记忆能力,对肾脏无严重毒副反应.
作者:甄宁;朱艳霞;王雪笠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Ⅲ型及Ⅳ型重症肌无力病人36例,根据病人接受治疗情况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及对照组,每组12例.试验A组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试验B组给予单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对比各组治疗前、治疗1周及随访半年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E、IgG、IgM)水平和血清抗体(AchR-Ab、Titin-Ab、RyR-Ab)水平变化情况.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上睑肌力、上睑疲劳、眼球水平活动程度、上肢疲劳、下肢疲劳、面肌肌力、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临床绝对评分情况,综合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3组共计36例病人均完成所有治疗和随访,无脱落.治疗一周后,两试验组血清IgA、IgE、IgG、IgM水平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4.53、5.11、4.82、5.21;4.52、4.73、5.49、4.58,P<0.05),其血清AchR-Ab、Titin Ab、RyR-Ab等抗体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偏低(f值分别为5.10、4.83、4.52;5.33、5.30、4.75,P<0.05),上睑肌力、上睑疲劳、眼球水平活动程度、上肢疲劳、下肢疲劳、面肌肌力、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等临床症状绝对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0.05),但两试验组间上述各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半年随访时,两试验组血清IgA、IgE、IgG、IgM水平及AchR-Ab、Titin-Ab、RyR-A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偏低(t=4.35、5.22、5.29、5.24、4.73、4.63、4.71;4.73、4.53、5.20、5.36、5.38、4.27、5.13,P<0.05),且试验A组各指标水平也明显低于试验B组,3组间上睑肌力、上睑疲劳、眼球水平活动程度、上肢疲劳、下肢疲劳、面肌肌力、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等临床绝对评分差异明显(P<0.05),并以试验A组评分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清除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血清的抗体、补体及免疫复合物,及时提高其细胞免疫活性,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可保持较为理想的远期疗效,副反应少,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冠心病病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在冠心病病人诊治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冠心病病人及30名健康对照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VDR的表达水平(平均荧光强度VDR-MFI),同时收集相关资料并检测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维生素D等指标.结果 冠心病病人淋巴细胞的log10VDR-MFIs显著低于健康对照人群(P=0.028),且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347,P=0.002);多因素分析提示log10VDR-MFIs与冠心病独立相关(OR=0.051,P=0.019).结论 与健康人群相比,冠心病病人淋巴细胞表面VDR表达显著降低,且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VDR表达降低可能是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者:艾思迪;丁茹;贺治青;吴宗贵;梁春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炎症对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亦是目前医学领域研究的焦点.炎症所涉及的介质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很多,其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起着主导地位,该通路调控的靶基因产物多为炎症反应介质,包括炎性细胞因子、炎性酶、黏附分子和受体四大类型,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密切.目前对炎性细胞因子研究较多.现将炎性细胞因子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关系的探究予以综述.
作者:季也;蔡虎志;陈青扬;危致芊;吴治谚;李琰;邓旭;刘佑晖;陈新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老年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高,病情复杂,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心脏康复是降低老年冠心病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的衰退,使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心脏康复治疗面临诸多困难.中医药在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在老年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中发挥作用.开展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心脏康复疗法,是解决老年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困境的有效途径.
作者:龙霖梓;刘征堂;付长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病灶周水肿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脑出血病人92例,随机分为脑血疏治疗组(48例)和内科常规治疗组(44例).在住院24 h内、7d、14d查头颅CT检查,评估颅内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在相应时间点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脑水肿体积及血清内MMP 9的含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7d、14d脑血疏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脑出血灶周围水肿体积均减小(P<0.05);同时血清MMP 9的含量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也有所降低(P<0.05).结论 脑血疏口服液可减轻脑出血病人的脑水肿,减少血清中MMP 9的含量,可能与脑血疏口服液减轻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曹冰清;谢瑱;雷琦;杨谦;宋允章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冠心病危险人群中的一级预防依据.方法 采集病人性别、年龄、病史、症状积分及生化指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符合纳入标准及痰浊闭阻型诊断标准的病人给予宣痹化痰方治疗,疗程3个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2例痰浊闲阻型病人中男性60例,女性72例,年龄60.55岁±10.28岁.肥胖25例,吸烟35例,高血压病110例,糖尿病23例,高脂血症46例.治疗前积分为(10.19±4.63)分,治疗后积分为(7.58±4.39)分,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较之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宣痹化痰法对痰浊闭阻型冠心病危险人群中医症侯改善效果显著,总有效率为44.70%;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也有改善作用.
作者:桂明泰;周训杰;姚磊;符德玉;王瑱;芦波;李建华;董振华;石亚楠;孙迟男;陈成川;沈融;樊民;钱佳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