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杨凡;刘兵华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高龄冠心病病人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进行 PCI的高龄病人70例,病人年龄均≥80岁。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每组35例。桡动脉组经桡动脉途径行 PCI,股动脉组经股动脉途径行 PCI。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情况以及血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桡动脉组、股动脉组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成功率分别为97.14%、94.29%,PCI成功率分别为92.86%、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股动脉组 CAG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28.57%,PCI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 PCI的临床成功率接近,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较少。
作者:李洁荣;吕云;高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方联合心痛贴对冠心病病人高敏 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90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1组给予温阳活血方口服联合心痛贴,治疗2组给予温阳活血方模拟剂联合心痛贴,对照组给予温阳活血方、心痛贴模拟剂。观察3组病人治疗前后 hs CRP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病人 hs CRP水平均有下降,其中治疗1组、治疗2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2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组、治疗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活血方联合心痛贴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病人 hs CRP水平。
作者:王诗瑶;董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86例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病人,按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具体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拔除导管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并且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2羟基丙酸(IUPAC)及葡萄糖(Glu-cose)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眼神经恢复总有效率相近(P>0.05);研究组脱水、血管痉挛及脑水肿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季松;钟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病人397例,按 Giang等诊断标准将后循环缺血病人分为基底动脉弯曲组与基底动脉无弯曲组,分析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结果397例后循环缺血病人中,基底动脉弯曲者127例(32.0%),基底动脉无弯曲者270例(68.0%),基底动脉弯曲病人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率均显著高于基底动脉无弯曲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底动脉弯曲是后循环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动脉弯曲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与后循环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后循环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陶晓雪;廖仁昊;陈立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血管重塑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换是血管重塑和内膜增生的显著特征,也是基因表达变化的结果。Ca2+信号可以通过调节 VSMC增殖,迁移和基因转录促进血管重塑。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MKⅡ)可以通过促 VSMC表型转换来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和基因表达。因此,Ca2+信号可能通过 CaMKⅡδ促进 VSMC表型转换和血管重塑。
作者:董杰;李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256层极速螺旋 CT对脑梗死病人头颈部动脉的血管造影检查效果,探讨对脑梗死临床治疗和预防的意义。方法用256层极速螺旋 CT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脑梗死的33例病人进行头颈部联合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头颈部动脉:中度狭窄发生率(13.8%)>轻度狭窄率(11.9%)>重度狭窄发生率(1.8),动脉闭塞的发生率(8.3%)较多,动脉变细(11.0%)常见。动脉狭窄、闭塞的好发部位是:左、右椎动脉(20.5%,23.1%),其次是右、左颈内动脉(17.9%,12.8%),颈动脉分叉处(12.8%,5.1%),后是大脑中动脉、颈总动脉、基底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在左右颈内动脉(26.3%,24.6%),其次是双侧颈总动脉(14.0%,8.7%)、颈动脉分叉处(10.5%,8.7%),后是基底动脉(0)和大脑中动脉(0)。结论对脑梗死病人进行头颈部 CTA 检查,可以明确动脉的变异、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和部位等,对脑梗死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防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曹黎明;关健伟;朱治山;陈建文;黄旭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SVAREC)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 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 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 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 ox LDL组和 ox LDL+Ang(17)组。实验通过Cel Counting Kit 8(简称CCK 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荧光实时定量 PCR 法检测 LOX 1、VCAM 1、ICAM 1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 ox LDL 可以抑制SVAREC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ox LDL+Ang(17)组可以使 SVAREC细胞生长抑制率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 ox LDL浓度的升高,LOX 1、ICAM 1及VCAM 1 mRNA表达量上升,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 Ang(17),随着 Ang(17)的浓度升高,LOX 1、ICAM 1及VCAM 1mRNA表达量下降。结论 ox LDL可以损伤SVAREC细胞,并使LOX 1、ICAM 1及VCAM 1mRNA表达量上升,Ang(17)抑制 ox LDL的上述反应,并且可能通过 LOX 1、ICAM 1及 VCAM 1mRNA发挥作用。
作者:杜宁辉;杨志明;杨慧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AS)被认为是冠心病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其实质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而炎症过程贯穿于整个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系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佳手段之一,但 PCI术在立即改善冠脉病变的同时,会造成内膜撕裂、剥脱、斑块破裂等,引起血管壁的损伤和炎症反应,不可避免地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损伤,甚至局灶性心肌损伤或坏死[1]。大量文献证实,支架的释放导致斑块破裂会加重血管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这些均是影响介入术后出现血栓及再狭窄等问题的重要环节[2]。冠心病病人行介入治疗后,病人体内的炎症因子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这也是导致介入治疗不能将冠心病理变化予以彻底清除的根本原因。
作者:刘红娜;张悟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方(冻干)(YQFM)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复脉方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的调节作用与心肌细胞外基质(EMC)重构的相关性。方法100只雄性 wistar大鼠中随机选取90只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10只作为假手术组常规饲养。术后8 w,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60%为成模标志。成模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卡托普利片4.88 mg/kg)、生脉组(生脉注射液4 mL/kg)及益气复脉中、低、高(520 mg/kg,260 mg/kg,1040 mg/kg)剂量组。连续给药14 d后,以 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以蛋白质印记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 MMP 2,MMP 3,MMP 9以及TIMP 1,TIMP 2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空白模型组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大量增生,EMC结构显著改变,可见局灶性纤维瘢痕;MMP 2、MMP 3、MMP 9含量显著升高(P<0.01),TIMP 1/2含量显著降低(P<0.01),MMP 2/TIMP 2比值升高为假手术组的4倍~6倍。与空白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心肌肌束间及血管周围胶原纤维出现轻、中度增生,MMP 2、MMP 3、MMP 9降低,TIMP 1/2升高,MMP 2/TIMP 2比值降低为假手术组的1~3倍。其中,YQFM各剂量组 MMP 2、MMP 3、MMP 9含量显著低于生脉组(P<0.05),除YQFM低剂量组MMP 2显著高于卡托普利组(P<0.05)外,其余各YQFM组MMP 2、MMP 3、MMP 9含量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QFM各剂量组 TIMP 2含量显著高于生脉组(P<0.05),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QFM各剂量组 TIMP 1含量与 MMP 2/TIMP 2比值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P<0.05),与生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生、胶原网络结构改变导致 EMC重构,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活性增强有关。益气复脉方通过降低 MMP 2,MMP 3,MMP 9的含量,升高 TIMP 1,TIMP 2的含量,维持 MMP 2/TIMP 2动态平衡,抑制 MMPs活性,改善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外基质重构的程度,缓解大鼠慢性心衰症状。
作者:张秋月;王保和;刘伟爽;邓雅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早搏属于中医心悸范畴,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病范畴。临床上,两者常相伴发生,互为影响。冠心病型早搏即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基础上的过早搏动。林慧娟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益气养阴、活血安神法治疗冠心病型早搏。本研究就林慧娟教授治疗冠心病型早搏的中医治则治法经验作一总结。
作者:郭晓燕;苏文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 B型脑钠肽体(NT proBNP)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12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 NT proBNP,记录和比较各组 NT 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分析其与心力衰竭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各级心功能分级组之间 NT proBNP、LVEF、LV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NT 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组内之间NT 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T proBNP(F=46.87,P<0.05)、LVDd(F=69.74,P<0.05)、LVEF(F=152.7,P<0.05)与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相关性,NT proBNP与 LVDd呈正相关,与 LVEF呈负相关。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 proBNP敏感性强(Wald值高)。结论 NT proBNP是诊断心力衰竭的敏感指标。
作者:朱丽;杨凡;刘兵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 BiPAP呼吸机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难治性右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难治性右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应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6例,应用 BiPAP呼吸机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疗程10 d,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 BNP)、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T)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 BiPAP呼吸机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难治性右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费劲松;季鸿;韩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 ACS病人,分为血瘀组和非血瘀组,将36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纤溶指标:D 二聚体(D D);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空腹血糖(FBG),根据检测结果研究上述指标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 ACS血瘀证组的凝血及纤溶指标中的 D D、Fg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非血瘀证组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血瘀证与 Fg、D D关系密切。结论 ACS病人中 D D、Fg的水平升高与血瘀证形成密切相关,提示凝血、纤溶活性改变可能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D D、Fg可作为ACS血瘀证形成的临床预测指标,有利于指导中医活血化瘀治疗,降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危险及临床死亡率。
作者:邵爱红;齐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与长效钙拮抗剂联合降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海南省中医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病人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长效钙拮抗剂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总有效率(97.36%)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血压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 TC、HDL C、LDL 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中医血府逐瘀汤联合长效钙拮抗剂对降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相比于单纯长效钙拮抗剂,联合用药无副反应,疗效明确。
作者:霍娟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和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 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确诊的 STEMI并拟行急诊 PCI的病人111例,男70例,女41例,年龄28岁~86岁,随机分为两组,比伐卢定组42例,肝素组69例。比伐卢定组病人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口服。肝素组病人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口服。两组术中分别使用常规剂量比伐卢定或肝素作为抗凝剂,两组病人术中均常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后继续以替罗非班0.75μg/(kg· min)持续泵入36 h;术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每日100 mg及伊诺肝素100 U/kg,每日两次皮下注射,共7 d。肝素组加用氯吡格雷每日75 mg,比伐卢定组加用替格瑞洛90 mg,每日两次。观察两组术后冠脉罪犯血管血流等级及治疗30 d内的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和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 PCI,术后冠脉罪犯血管血流 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风险增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和替格瑞洛应用于急诊 PCI疗效优于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及氯吡格雷,且有相似的安全性。
作者:孙晋亮;孙建辉;柯海燕;杨晓宇;张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女性血中辅酶 Q10水平的影响,分析外源性补充辅酶 Q10能否减少瑞舒伐他汀所致肌病的发生。方法选择老年高脂血症女性病人24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单纯瑞舒伐他汀治疗组(A组)、瑞舒伐他汀联合辅酶 Q10治疗组(B组)每组120例,治疗时间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应用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价肌痛情况,测定肌酸激酶(CK)及血清中辅酶 Q10水平。结果老年高脂血症女性病人服用瑞舒伐他汀1个月后血中辅酶 Q10水平较服用前明显降低(0.51 mg/L±0.03 mg/L vs 0.58 mg/L±0.02 mg/L,P<0.05);外源性给予补充辅酶Q10明显高于服用瑞舒伐他汀的病人血中辅酶 Q10水平(0.69 mg/L±0.04 mg/L vs 0.51 mg/L±0.03 mg/L),且瑞舒伐他汀联合辅酶 Q10治疗组肌肉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补充辅酶 Q10可使服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老年高脂血症女性病人明显获益。
作者:马秀瑞;张丽贞;张竹林;朱利军;陈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中医型证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将162例 T2DM病人按照中医相关诊疗指南辨证分为湿热困脾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脉络证、阴阳两虚证五个证型。检测病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指标,并分析各中医证型与TC、TG、HbA1c、FPG、PPG、Hcy、CRP等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T2DM病人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困脾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脉络证>阴阳两虚证。与其他中医证型比较,湿热困脾证 TC、TG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热盛证HbA1c、FPG、PPG均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脉络证Hcy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 CRP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病人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困脾证为主。TC、TG、HbA1c、FPG、PPG、Hcy、CRP指标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可以上反应 T2DM病人中医证型的病情变化,可以作为 T2DM病人中医证型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与 T2DM病人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赵英娟;贺学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别嘌醇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发病7d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43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别嘌醇治疗,每两周测血清尿酸水平,调整别嘌醇剂量至尿酸水平降到357μmol/L(6 mg/dL)以下,分别于治疗30 d、90 d对两组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指数)、改良 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30 d、90 d血尿酸值较治疗前水平有明显降低,BI、MRS等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可能加重脑梗死病人的病情并影响预后,应尽早治疗;别嘌醇可以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是安全有益的。
作者:郭建军;倪晓俊;史丽;刘就娣;吴小燕;魏伟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不同含盐量饲料对 SD大鼠高血压前期下丘脑室旁核神经激素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体重160 g±5 g雄性 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8%NaCl饮食组、4%NaCl饮食组、0.3% NaCl饮食组(正常饮食组),严格按各组别 NaCl浓度制作大鼠饲料喂养。同时采用大鼠尾动脉无创血压测量系统监测血压,平均动脉压达高血压前期血压值水平后称重,麻醉后处死动物。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3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 p Ikkβ及白细胞介素1β(IL 1β)表达水平,DHE法原位检测下丘脑室旁核氧化应激水平。结果8%NaCl组和4%NaCl组平均动脉压高于正常饮食喂养组(P<0.05),8%NaCl组平均动脉压高于4%NaCl组(P<0.05)。8%NaCl组和4%NaCl组下丘脑室旁核 p Ikkβ、IL 1β及活性氧簇表达均高于正常饮食组(P<0.05),8%NaCl组下丘脑室旁核 p Ikkβ、IL 1β及活性氧簇表达高于4%NaCl组(P<0.05)。结论高盐饮食可使高血压前期大鼠炎性细胞因子、活性氧簇表达增多,核转录因子(NF κB)激活。不同含盐量导致上述因素变化量不同。
作者:史国娟;康玉明;杨志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当今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其病理机制复杂,目前已对其有较深入的研究,血流动力学障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外基质变化及胚胎基因再表达等机制均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经验丰富,并且能够从多靶点、多环节、多机制、多方位进行作用显示优点。
作者:叶婷;张宇;张梦;陈晶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