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娟勇
目的:观察不同含盐量饲料对 SD大鼠高血压前期下丘脑室旁核神经激素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体重160 g±5 g雄性 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8%NaCl饮食组、4%NaCl饮食组、0.3% NaCl饮食组(正常饮食组),严格按各组别 NaCl浓度制作大鼠饲料喂养。同时采用大鼠尾动脉无创血压测量系统监测血压,平均动脉压达高血压前期血压值水平后称重,麻醉后处死动物。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3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 p Ikkβ及白细胞介素1β(IL 1β)表达水平,DHE法原位检测下丘脑室旁核氧化应激水平。结果8%NaCl组和4%NaCl组平均动脉压高于正常饮食喂养组(P<0.05),8%NaCl组平均动脉压高于4%NaCl组(P<0.05)。8%NaCl组和4%NaCl组下丘脑室旁核 p Ikkβ、IL 1β及活性氧簇表达均高于正常饮食组(P<0.05),8%NaCl组下丘脑室旁核 p Ikkβ、IL 1β及活性氧簇表达高于4%NaCl组(P<0.05)。结论高盐饮食可使高血压前期大鼠炎性细胞因子、活性氧簇表达增多,核转录因子(NF κB)激活。不同含盐量导致上述因素变化量不同。
作者:史国娟;康玉明;杨志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稳定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血瘀证及非血瘀证病人循环血清 miR 92a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6月住院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60例,按照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共纳入血瘀证组病人30例。非血瘀证组病人30例,另纳入17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清进行茎环实时荧光定量(RT qPCR)分析,比较 miR 92a表达情况,收集病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FIB),并作出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稳定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血瘀证组、非血瘀证组 miR 92a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瘀证组较非血瘀证组明显升高。血瘀证组与健康对照组 LDL C、FIB、HbA1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miR 92a表达量与 FIB、血瘀证积分存在正相关性。结论循环 miR 92a在稳定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血瘀证中明显升高,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客观生物指标之一。
作者:崔亚萌;王文一;王小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有关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临床试验日益增多,分析中药新药Ⅱ期、Ⅲ期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试验中依从性的特点,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对依从性的管理,从而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保证试验顺利进行。
作者:焦岩;王东海;李国信;董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运动诱发电位(MEP)应用于临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目前 MEP广泛地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枢运动系统功能评价、预测预后及术中监测等方面,本研究就国内外开展的 MEP应用于脑血管病的重要研究加以综述,旨在为提高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提供更多的临床研究依据。
作者:韩林;王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86例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病人,按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具体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拔除导管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并且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2羟基丙酸(IUPAC)及葡萄糖(Glu-cose)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眼神经恢复总有效率相近(P>0.05);研究组脱水、血管痉挛及脑水肿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季松;钟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 BiPAP呼吸机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难治性右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难治性右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应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6例,应用 BiPAP呼吸机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疗程10 d,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 BNP)、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T)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 BiPAP呼吸机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难治性右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费劲松;季鸿;韩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别嘌醇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发病7d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43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别嘌醇治疗,每两周测血清尿酸水平,调整别嘌醇剂量至尿酸水平降到357μmol/L(6 mg/dL)以下,分别于治疗30 d、90 d对两组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指数)、改良 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30 d、90 d血尿酸值较治疗前水平有明显降低,BI、MRS等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可能加重脑梗死病人的病情并影响预后,应尽早治疗;别嘌醇可以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是安全有益的。
作者:郭建军;倪晓俊;史丽;刘就娣;吴小燕;魏伟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抑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情感障碍,特征是持续性情绪低落,临床表现为精神情绪压抑欲哭,可伴有疲倦、反应迟钝、自卑自责等[1]。据研究,抑郁障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全球疾病调查显示,至2010年,抑郁可能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增加经济负担的疾病第二位,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2]。因此,抑郁障碍的治疗受到国际上普遍的关注,寻求其治疗的有效药物是临床实践的迫切需要。本研究根据近年来临床资料,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论治等方面对抑郁障碍的中医药研究进行综述和评析。
作者:许文杰;周一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256层极速螺旋 CT对脑梗死病人头颈部动脉的血管造影检查效果,探讨对脑梗死临床治疗和预防的意义。方法用256层极速螺旋 CT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脑梗死的33例病人进行头颈部联合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头颈部动脉:中度狭窄发生率(13.8%)>轻度狭窄率(11.9%)>重度狭窄发生率(1.8),动脉闭塞的发生率(8.3%)较多,动脉变细(11.0%)常见。动脉狭窄、闭塞的好发部位是:左、右椎动脉(20.5%,23.1%),其次是右、左颈内动脉(17.9%,12.8%),颈动脉分叉处(12.8%,5.1%),后是大脑中动脉、颈总动脉、基底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在左右颈内动脉(26.3%,24.6%),其次是双侧颈总动脉(14.0%,8.7%)、颈动脉分叉处(10.5%,8.7%),后是基底动脉(0)和大脑中动脉(0)。结论对脑梗死病人进行头颈部 CTA 检查,可以明确动脉的变异、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和部位等,对脑梗死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防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曹黎明;关健伟;朱治山;陈建文;黄旭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高敏 C反应蛋白(hs 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日3次,治疗2周。评价两组病人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 hs CRP和 MMP 9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血清 hs CRP和 MMP 9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病人血清 hs CRP和 MMP 9含量有关。
作者:谢志刚;王朝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方(冻干)(YQFM)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复脉方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的调节作用与心肌细胞外基质(EMC)重构的相关性。方法100只雄性 wistar大鼠中随机选取90只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10只作为假手术组常规饲养。术后8 w,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60%为成模标志。成模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卡托普利片4.88 mg/kg)、生脉组(生脉注射液4 mL/kg)及益气复脉中、低、高(520 mg/kg,260 mg/kg,1040 mg/kg)剂量组。连续给药14 d后,以 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以蛋白质印记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 MMP 2,MMP 3,MMP 9以及TIMP 1,TIMP 2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空白模型组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大量增生,EMC结构显著改变,可见局灶性纤维瘢痕;MMP 2、MMP 3、MMP 9含量显著升高(P<0.01),TIMP 1/2含量显著降低(P<0.01),MMP 2/TIMP 2比值升高为假手术组的4倍~6倍。与空白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心肌肌束间及血管周围胶原纤维出现轻、中度增生,MMP 2、MMP 3、MMP 9降低,TIMP 1/2升高,MMP 2/TIMP 2比值降低为假手术组的1~3倍。其中,YQFM各剂量组 MMP 2、MMP 3、MMP 9含量显著低于生脉组(P<0.05),除YQFM低剂量组MMP 2显著高于卡托普利组(P<0.05)外,其余各YQFM组MMP 2、MMP 3、MMP 9含量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QFM各剂量组 TIMP 2含量显著高于生脉组(P<0.05),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QFM各剂量组 TIMP 1含量与 MMP 2/TIMP 2比值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P<0.05),与生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生、胶原网络结构改变导致 EMC重构,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活性增强有关。益气复脉方通过降低 MMP 2,MMP 3,MMP 9的含量,升高 TIMP 1,TIMP 2的含量,维持 MMP 2/TIMP 2动态平衡,抑制 MMPs活性,改善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外基质重构的程度,缓解大鼠慢性心衰症状。
作者:张秋月;王保和;刘伟爽;邓雅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血管重塑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换是血管重塑和内膜增生的显著特征,也是基因表达变化的结果。Ca2+信号可以通过调节 VSMC增殖,迁移和基因转录促进血管重塑。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MKⅡ)可以通过促 VSMC表型转换来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和基因表达。因此,Ca2+信号可能通过 CaMKⅡδ促进 VSMC表型转换和血管重塑。
作者:董杰;李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病人397例,按 Giang等诊断标准将后循环缺血病人分为基底动脉弯曲组与基底动脉无弯曲组,分析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结果397例后循环缺血病人中,基底动脉弯曲者127例(32.0%),基底动脉无弯曲者270例(68.0%),基底动脉弯曲病人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率均显著高于基底动脉无弯曲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底动脉弯曲是后循环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动脉弯曲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与后循环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后循环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陶晓雪;廖仁昊;陈立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抹桥弓法联合按揉风池穴干预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社区居民健康者中出符合标准的2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健康教育和必要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对照组在健康教育基础上,维持必要的西医治疗,干预时间为12个月。干预6个月和12个月后,分别观察血压、中医证候积分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中医证候总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前后收缩压相对变化与治疗前后舒张压相对变化,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变化更为显著(P<0.001);在症状改善方面,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总分相对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12个月后,两组总分再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抹桥弓法加按揉风池穴干预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黄谷;蔡黎;沈晔;刘威;吕桦;赵钺;张洁;向晖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23例,其中进展性脑卒中34例,作为进展组;非进展脑卒中病人89例,作为非进展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人的既往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冠心病病史、脑卒中病史)和个人史(吸烟史、饮酒史),生化指标(空腹血糖、D 二聚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同型半胱氨酸、超敏 C 反应蛋白、血尿酸),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等16个因素。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的χ2检验,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展组和非进展组之间的16个因素进行χ2检验,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7个,分别是糖尿病病史、脑卒中病史、空腹血糖、D二聚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以缺血性脑卒中是否发生进展为因变量,把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经回归分析得出:空腹血糖、糖尿病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部不稳定斑块、同型半胱氨酸有统计学意义,而 D 二聚体、脑卒中病史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糖、糖尿病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颈部不稳定斑块、同型半胱氨酸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发生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赵阳;郑辑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改变。方法选择60例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并行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所有病例动态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其中以室性早搏为常见(100.0%),其次是房性早搏(66.7%)及 ST T 改变(50.0%),其心率变异性值随着心功能的降低而明显降低。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多样,复合心律失常的病人需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可能反映病人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詹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方联合心痛贴对冠心病病人高敏 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90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1组给予温阳活血方口服联合心痛贴,治疗2组给予温阳活血方模拟剂联合心痛贴,对照组给予温阳活血方、心痛贴模拟剂。观察3组病人治疗前后 hs CRP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病人 hs CRP水平均有下降,其中治疗1组、治疗2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2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组、治疗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活血方联合心痛贴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病人 hs CRP水平。
作者:王诗瑶;董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风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属中医“拘挛”“痉证”“筋痹”等范畴。郝学君老师认为中风痉挛性瘫痪属阴跷、阳跷为病,病机总属阴阳失调,病位在脑和经筋。在“近病灶”治疗思想的指导下,治疗时选取头针运动区和舞蹈震颤控制区,同时结合体针,并对痉挛肌群采用多针排刺泻法,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修宇;张松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社区综合运动康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进行踏车运动训练和平路步行锻炼,以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变化,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Qol),治疗结束1个月内心绞痛发生频率,使用6 min步行试验评价病人的运动耐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有所提高,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社区综合运动康复治疗的疗效良好,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降低心绞痛发生频率。
作者:陈爱文;文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和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 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确诊的 STEMI并拟行急诊 PCI的病人111例,男70例,女41例,年龄28岁~86岁,随机分为两组,比伐卢定组42例,肝素组69例。比伐卢定组病人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口服。肝素组病人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口服。两组术中分别使用常规剂量比伐卢定或肝素作为抗凝剂,两组病人术中均常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后继续以替罗非班0.75μg/(kg· min)持续泵入36 h;术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每日100 mg及伊诺肝素100 U/kg,每日两次皮下注射,共7 d。肝素组加用氯吡格雷每日75 mg,比伐卢定组加用替格瑞洛90 mg,每日两次。观察两组术后冠脉罪犯血管血流等级及治疗30 d内的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和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 PCI,术后冠脉罪犯血管血流 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风险增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和替格瑞洛应用于急诊 PCI疗效优于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及氯吡格雷,且有相似的安全性。
作者:孙晋亮;孙建辉;柯海燕;杨晓宇;张胜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