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唐晓敏;丁锐;王奇

关键词:面瘫, 针灸, 面神经功能评分
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探讨针灸介入周围性面瘫治疗的佳时机.方法 72例周围性面瘫病人按照就诊时的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针灸组、静止期针灸组和恢复期针灸组,对各组进行针灸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提高(P<0.05);治疗后急性期针灸组面神经功能评分高于静止期针灸组、恢复期针灸组(P <0.05或P<0.01),治疗后静止期针灸组面神经功能评分高于恢复期针灸组(P<0.05).急性期针灸组疗效痊愈率高于静止期针灸组、恢复期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静止期针灸组疗效痊愈率优于恢复期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且越早进行针灸治疗,预后越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卡维地洛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收缩末容积指数、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切实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光彬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邱保国老中医辨治偏头痛经验及验案举隅

    偏头痛,又称偏头风,指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具有病程长、间歇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属中医学头风、脑风、头痛、厥头痛等范畴.其症候特点是头痛偏于一侧,或左或右,或连及齿,疼痛暴发,痛势甚剧,可反复发作,经年不止,痛止如常人.以女性较多,发作前常有一定诱因,如疲劳、情绪激动、月经来潮等,发作前亦可有先兆,如视觉闪光、偏盲、暗点,半身麻木等.发作呈周期性,持续4 h~48 h,偶达数天.可伴有恶心、呕吐、烦躁、畏光、面色苍白及视物旋转等症状.

    作者:董永书;田中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补肾方药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补肾方药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肾气亏虚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试验组给予益肾降压方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常规降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常规降压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病人的血压、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降压总有效率95%,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8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85%,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应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相比,采用补肾方药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于杰;姚莉;于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总负荷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负荷的关系,以研究心肌缺血负荷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病人104例,对于冠脉造影异常的72例病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利用动态心电图方法对72例病人的24 h心肌缺血负荷值、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以及24 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进行评估和计算,并评价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不断加重,病人的心肌缺血负荷、心肌缺血总时间以及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均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时,病人的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时间、缺血次数有所增加,但是只有3支病变时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才明显增加.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时往往病人的心肌缺血总负荷会增高,并且常提示多支病变,如果心肌负荷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则有可能是冠心病病人的病情加重,且病变的范围较广.将心肌缺血总负荷应用于临床上判断冠心病病人的病情预后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爱国;付喜文;宋玮;赵丕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丹蒌片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丹蒌片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正在进行的相关研究.两名研究员独立地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提取资料,应用Cochrane ROB tool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应用GRADE评分进行证据级别推荐,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丹蒌片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的文献101篇,终进入Meta分析的研究共8项,纳入病人57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蒌片治疗冠心病,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并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此外,还可明显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蒌片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可进一步改善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时间,并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李鑫池;白瑞娜;臧明洁;王培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是脑卒中、冠心病等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报道,我国高血压病患病人数达到2亿,男性高血压病患病率达到30.09%,女性则为24.79%,对其进行有效控制非常重要.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虽然随着临床指南的建立,改良了治疗策略,但是治疗效果尚未取得重大进展.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需要进一步了解影响血压控制的始动因素和长期影响因素[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在人类及动物模型的高血压病形成中均起着关键的作用,抑制RAS被认为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病和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基石.中医药针对此病理基础进行了很多临床和基础研究,其中也得到了很多防治的启迪,现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卢健棋;温志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踝臂指数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00例,测定ABI、血浆脑钠肽(BNP)、血尿酸、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ABI水平分为ABI≥0.9组和ABI <0.9组,随访1年,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逐渐增加,ABI逐渐减低,ABI与心功能不全程度密切相关(P<0.05),ABI与BNP呈明显负相关(r=-0.334,P<0.05),ABI与LVEF呈明显正相关(r=0.334,P<0.05).ABI<0.9组再入院、心源性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ABI≥0.9组(P<0.05或P<0.01).结论 ABI能较好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脏整体功能,其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邱晓燕;史多慈;韩忠源;马鑫;朱俊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左室质量指数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再同步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病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36例行CRT的DCM病人,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LVMI;术后随访1年,起搏器程控仪分析随访期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的发生次数.结果 共完成随访34例,其中无事件组23例(67.65%),VT/VF组1 1例(32.3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大内经(LAD).E峰与A峰比值(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NF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MI显著高于无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MI与VT/VF的发生次数呈显著正相关(r=0.890,P <0.01),而LVEDD与VTNF的发生次数无显著相关性(r=0.043,P>0.05).结论 LVMI是DCM病人CRT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作者:陈谦谦;孙辉;孔庆峰;魏子秀;徐勤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芪参还五胶囊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缺血侧海马区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芪参还五胶囊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缺血侧海马区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开颅电凝法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术后24 h随机分为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组与阿司匹林对照组,于用药后7d、14d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海马区微血管密度.结果 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在学习记忆能力上,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组成绩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对照组(P<0.01),缺血侧海马区微血管密度显示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组在术后7d、14d明显高于阿司匹林对照组(P<0.05).结论 芪参还五胶囊可促进脑梗死大鼠微血管新生,利于学习记忆功能恢复.

    作者:马向阳;毕振云;何雪娟;王永新;刘秀丽;王颖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高血压病病人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评估分析

    目的 分析门诊高血压病病人多重危险因素的聚集,并分别进行2型糖尿病风险评分、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评分、卒中风险评分,根据相应评分结果进行风险分层评估.方法 选择门诊高血压病病人291例,所有病人记录年龄、性别,是否服用降压药、吸烟、缺乏运动、合并心房颤动、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存在CVD家族史、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史,测量血压、身高、体重指数、腰围.将所记录的数据输入电脑系统,可自动生成相应危险评分.分析门诊高血压病人合并危险因素的聚集,并进行2型糖尿病风险、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卒中风险评分和分层.结果 门诊高血压病病人94.50%的调查人群年龄≥50岁;78.35%门诊高血压病病人接受降压药物治疗;21.65%的未用药病人属于轻中度高血压;服药治疗的高血压病病人中合并2个以上危险因素达83.80%;药物治疗后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病人占68.86%;药物治疗后收缩压(SBP)控制在<140 mmHg病人合并2个以上危险因素达80.3%;140 mmHg~160 mmHg病人合并2个以上危险因素达90.80%;>160 mmHg病人合并2个以上危险因素达100.00%.接受降压药物治疗门诊高血压病病人89.92%合并糖尿病风险;服药后病人SBP控制越差,糖尿病风险评分越高(P <0.01);99.56%用药高血压病人合并中高危卒中风险;95.18%用药高血压病人合并中高危以上冠心病风险;服药后病人SBP控制越差,冠心病风险评分越高(P<0.01);99.56%用药高血压病人合并中高危卒中风险,服药后血压控制在140mmHg~159mmHg病人,卒中风险评分低于服药后血压控制<140 mmHg和≥160 mmHg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服药后SBP<140 mmHg组与SBP≥140 mmH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例未用药高血压病病人74.60%合并糖尿病高危风险,69.84%合并高危以上冠心病风险,43.57%合并高危卒中风险.结论 高血压病病人以多重危险因素聚集为特征,临床应根据病人临床实际情况个体化治疗.对高血压的研究不应局限于血压的调节和高血压的控制,而应更广泛地关注高血压病病人以多重危险因素聚集为特征,在降压达标的同时,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应注重多重危险因素的干预.

    作者:章文杰;林建珍;白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环磷酸腺苷对大鼠胰岛素分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环磷酸腺苷(cAMP)在大鼠胰岛素分泌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为研究促胰岛素分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雄性SD大鼠的胰腺经过胶原酶P消化,使用Histopaque 1077梯度离心后,分离纯化取得胰岛.用胰岛素分泌实验来验证胰岛活性与功能,并且通过cAMP检测实验、膜片钳技术记录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电流,研究cAMP促进大鼠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机制.结果 经过分离纯化得到的胰岛在2.8 mmol/L、8.3 mmol/L、16.7 mmol/L葡萄糖情况下胰岛素分泌的标化值分别为(1.00±0.38)μIU/mL、(2.33±0.52) μIU/mL、(5.55±0.12)μIU/mL.在8.3 mmol/L葡萄糖作用的基础上,Forskolin进一步促进了cAMP的生成,胰岛素的分泌,抑制了KV电流,在同样条件下,SQ22536对cAMP的生成、胰岛素分泌、KV电流均没有影响,但是相同条件下,应用Forskolin+ SQ22536,则可以减少Forskolin促进cAMP生成的作用、削弱了Forsk0lin对KV电流的抑制作用.结论 采用胶原酶P消化法及Histopaque 1077分离液离心分得的胰岛活性、功能良好.在胰岛β细胞内,cAMP合成增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其机制与抑制KV电流相关.

    作者:张琬;郭庆;高璟英;丁亚琴;王惠;钟向琴;刘云峰;章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机与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康复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脑梗死后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并根据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将病人分为早期介入组(于常规治疗后14d内开始康复治疗)和晚期介入组(于常规治疗后30 d后开始康复治疗),各52例.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后2周、4周和6周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对病人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病人的FMA评分、NIHSS评分和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和6周,早期介入组病人NIHSS评分和MBI评分显著优于晚期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6周FMA评分与晚期介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后偏瘫病人进行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增强病人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能力,提高脑梗死后偏瘫病人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韦玉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复荣通脉胶囊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α-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改善(P<0.05).结论 复荣通脉胶囊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

    作者:姜旭;高占义;杨景超;张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的研究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探讨正常人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分布规律.方法 43名健康体检人员,男24名,女19名,应用RT-3DE半自动内膜边界探测技术测量左心室各节段局部射血分数(rEF),并将各测值行节段间比较.结果 左心室各节段局部射血分数并非均匀一致,在基底段及中间段,以后间隔低,相邻的前间隔和下壁次之,左室游离壁相对较高.但在心尖段则相反,以侧壁心尖段低,间隔心尖段高.沿左室长轴纵向分组比较,rEF测值从基底段向心尖段呈逐渐递增趋势,各节段水平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沿左室短轴横向分组比较,下壁、后侧壁节段组测值大,前壁、后间隔和前侧壁节段组次之,前间隔节段组小.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简便、准确评价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正常左心室各节段局部射血分数测值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药华;赵瑞峰;张晓林;王柳青;张青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Hoffmann综合征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甲状腺激素为人体细胞及组织器官代谢所必需,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可以引起隐秘起病的全身系统肌强直的肥大性肌病(发生于成人称为Hoffmann综合征、儿童称为Debre-Kocker-Semelaigne综合征)、多发性肌炎样综合征、不伴肌强直的肥大性肌病、不伴肌肥大的肌强直以及肌萎缩[1].同时存在肌肉痛性痉挛、肌肥大和肌强直的病人称为Hoffmann综合征,临床较为少见.本研究报道1例以四肢肌肉疼痛(运动后为著)为主要表现的Hoffmann综合征病人,对其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

    作者:范剑剑;张金;李晋娜;郭军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益气养阴法治疗阵发性房颤气阴亏虚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法治疗阵发性房颤气阴亏虚证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阵发性房颤气阴亏虚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普罗帕酮(心律平)联合益气养阴法中药治疗,对照组服用心律平治疗,观察时间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房颤发作次数及心电图P波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4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max、Pd明显缩小(P<0.05),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阴法能显著改善阵发性房颤气阴亏虚证型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益气养阴法能显著改善阵发性房颤气阴亏虚证型病人心电图Pmax、Pd,降低病人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次数.

    作者:刘素珍;赵沿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暖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BNP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汤药暖心汤治疗阳虚水停型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心血管科住院符合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阳虚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汤药暖心汤治疗,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6 min步行距离、血浆BNP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6 min步行距离、血浆BNP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暖心汤联合常规西医常规治疗阳虚水停型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暖心汤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良好协同作用.

    作者:王居新;李婷;张亚艳;崔雪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益气聪明加味组方联合吡拉西坦片治疗老年期痴呆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益气聪明加味组方联合吡拉西坦片治疗张家口地区老年期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心脾两虚证病人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药物治疗,中药组采用益气聪明汤加味,西药组采用吡拉西坦片口服,中西药组采用益气聪明汤加味联合吡拉西坦片口服.对比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ES)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各组Hcy水平、MME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中西药联合组MMES评分、Hcy均优于吡西坦片组、益气聪明汤加味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吡拉西坦片组、益气聪明汤加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气聪明汤加味联合吡拉西坦片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期痴呆,既可以降低血浆Hcy水平和提高认知水平,还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是一个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

    作者:孙丽坤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狭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血流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狭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65例颈动脉狭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辛伐他汀等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及颈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病人血清VEGF、ET-1、NO水平及颈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12周后比较,研究组病人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VEGF、NO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流速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病人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血流,明显提高脑部供血.

    作者:刘景峰;田领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介入治疗糖尿病病人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6月应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56例,所有病人均有糖尿病病史.分析介入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踝-肱指数(ABI)的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 病人手术后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缺血性溃疡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下肢动脉介入冶疗后ABI1个月为0.85±0.10,3个月为0.78±0.18,6个月为0.69±0.12,12个月为0.65±0.10,均较治疗前(0.57±0.20)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结论 糖尿病病人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病人下肢动脉缺血的症状和体征.

    作者:郝亚军;郭廷贞;戴年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