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推拿治疗颈性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王一洲;赵强

关键词:颈性冠心病, 推拿, 作用机制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或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其一重要发病因素[1]是颈、胸椎小关节错位,即颈心综合征,是指由于颈椎及(或)上胸椎病变引起的类似冠心病的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心悸,甚至心律失常等症状.经大量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发现推拿手法可有效治疗冠心病,故将推拿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总结如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脑舒通胶囊合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

    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胶囊合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用心脑舒通胶囊合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脑舒通胶囊合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郭尧树;李宇青;黄林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9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 mL,1次/日,静脉输注,疗程为2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ɑ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纤维蛋白原(FIB)以及NT-proBN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vWF 、GMP-140、PAI-1、FIB和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和心功能状况.

    作者:贾钧;林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颜氏益心方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颜氏益心方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内服益心方,每日1剂,并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如抗凝、抗聚、调脂等).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负荷,ST段、持续时间、下移的面积)、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ST段压低持续时间、ST段下移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方能改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缺血负荷,同时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

    作者:陈本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5例分析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对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例儿童均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 术中1例病人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48 h后转为窦性心律,1例病人3个月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再次发作,再次行射频消融后未再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鉴于儿童解剖结构的特点,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操作轻柔,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佳斌;安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提高该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132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该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为(51.64±17.54)分,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42.11±7.34)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67,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重视社会支持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并有效利用.

    作者:郭庆平;邓瑞姣;原巧灵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伴抑郁症疗效观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冠心病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具有安全性高、损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已在全世界广泛开展并日趋成熟.但是这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因其高额的手术费用、术后需长期服药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等,可对患者的精神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焦虑、抑郁等,影响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预后,患者伴有情绪障碍,尤其是焦虑抑郁对PCI术后患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17例PCI术后伴焦虑抑郁症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立艳;贾凤玖;张慧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学的发展,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本文对EC-IC血管搭桥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杨天成;郭庚;蒯东;戎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性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及血浆脑钠肽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D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1次/日.疗程14 d.分别于治疗2周与4周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6 min步行距离、血浆BNP水平.结果 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4周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1).治疗2周、4周后血浆BNP水平均有下降,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DHF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预后.

    作者:牛连英;刘建国;张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经颅超声成像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变性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1].我国65岁人群患病率为1 000/10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D的病理特征主要为:黑质(substantia nigra,SN)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残留的神经细胞质中出现嗜酸性包涵体(路易小体).

    作者:高惠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运动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评价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方面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4名正常人及32例心衰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获取各组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Q波起点距左室16节段达收缩小容积点时间间隔的标准差(Tmsv16-SD)、大差(Tmsv16-Dif)及其标准化值(Tmsv16-SD%).同步记录心电图.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LVEDV、LVESV及同步性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E能通过衡量每一个室壁节段容量的时间变化,准确地评估心肌运动的不同步性.

    作者:宣银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青年高血压的特点及临床注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行为方式的改变,青年高血压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有增长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青年高血压患者占高血压总数的4.5%~5.5%[1].高血压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提高对青年高血压的认识,进行合理的指导和治疗,对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有关青年高血压知识分别阐述如下.

    作者:张学齐;赵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脑卒中后疲劳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目的 应用变量聚类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对脑卒中后疲劳(PoSF)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方法 收集215例PosF患者,记录患者症状、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 在调查群体中PoSF分为: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痰瘀内阻和气阴两虚4型,解释比例为62.68%.结论 PosF的中医病机包括虚实两方面,其中以虚及虚实兼夹为主.变量聚类分析能够帮助PoSF中医证候的合理分型.

    作者:李成栋;陈治林;黄宁;唐胜;王国祥;沈建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6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脑顶核(FN)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加常规药物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后运动功能障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方法 将12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与对照组(61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加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联合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周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均显著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治疗效果.

    作者:高浚峰;许成岗;黄静;刘东岗;牛小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冠心病病人血瘀证的决策树模型研究

    目的 建立基于临床四诊信息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瘀证的诊断模式,探索与UA病人血瘀证相关的四诊信息的组合模式.方法 对411例UA病人进行临床证候学调查,获得包括症状、舌象、脉象在内的共计174项临床四诊信息.在t检验分析基础上,分别采用C4.5、ADTree、CHAID及QUEST决策树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构建能够区分UA病人血瘀证的诊断模式.结果 411例UA病人血瘀证比例占58.9%.采用t检验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四诊信息30项,按照四诊信息的显著性顺序依次进入C4.5、ADTree、CHAID及QUEST决策树模型,分别筛选出能够区分血瘀证的优模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6.7%、75.7%、73.7%和69.6%.10倍交叉验证结果显示C4.5、ADTree及CHAID决策树模型优于QUEST模型.结论 决策树模型可以基于临床四诊信息数据清晰、直观的进行UA病人血瘀证的识别,归纳诊断规律.

    作者:史琦;陈建新;赵慧辉;李友林;王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果糖二磷酸钠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心脏钝挫伤的疗效观察

    心脏挫伤在闭合性胸部损伤中比较多见,发生率约为9%~76%[1].在我国报道不多,其主要原因是对此类损伤估计不足致漏诊或误诊.而且心脏挫伤在临床表现上有特殊的发展过程,或因心肌出血和水肿引起的症状及病理学改变要到伤后相当长的时间才出现[1].因此,认为对闭合性左胸部外伤者均应常规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

    作者:侯玉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基于古籍医案文献数据的心力衰竭症状分析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先秦时期至今,历经两千多年,历代医家对其均有相关论述,在长期临床观察和实践认识中,逐渐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记载了许多临床有效的医案.但这些文献资料数量繁多、浩如烟海、阅读起来费时费力,而且其内容散乱,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总结,难以被掌握和利用.

    作者:孟伟;李本志;马丽华;马苏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8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75%,优于对照组的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郭慧萍;王利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血压性脑干出血102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月高血压性脑干出血102例病人临床诊治资料.102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早期绝对卧床、严密观察,控制血压,确保呼吸道通畅,适度脱水、利尿、镇静、神经营养、止血、支持、防治各种并发症等治疗;脑室穿刺外引流21例,气管切开术40例,呼吸机辅助呼吸28例.结果 以脑干出血60 d为终观察点,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预后:死亡24例,植物存活7例,重残15例,轻残21例,正常35例.死亡原因:脑干功能衰竭22例,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5例,梗阻性脑积水形成,枕骨大孔疝2例.结论 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治疗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重视非典型病例检查,急诊CT是明确诊断及病情的重要手段;重视疾病早期急救;脑室外引流术是救治脑干出血继发脑室出血或梗阻性脑积水的关键;早期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脑干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成功的关键措施; 防治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是脑干出血治疗中的重要内容;科学的康复治疗可以减轻患者遗留残疾.

    作者:王建宝;雷鸣;武曰才;李长茂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新九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机制初探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指脑卒中后急性期或恢复期、后遗症期伴发的抑郁状态,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病率为20%~70%[1].我国的发生率为34.2%[2],处于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对生活及治疗方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恢复及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我们临床运用新九针之磁圆梅针、梅花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其作用机制初步探讨如下.

    作者:李蕾;韦玲;甄世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96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80 mg/d)与硝苯地平组(40 mg/d),共4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缬沙坦组和硝苯地平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均无显著改变.缬沙坦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增加;硝苯地平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缬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作者:郭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