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林桂珍

关键词: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摘要: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7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行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 (AT Ⅱ)及血压变异性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压变异性明显减小(P<0.01),NO水平升高(P<0.05),ET、PRA、AT Ⅱ水平降低(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配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不仅降压效果好,而且可降低血压变异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疑似心肌便死患者猝死原因分析

    1 资料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1月110例临床心电图检测患者,且均有发生胸闷、心前区疼痛、胸部压榨感;左肩和上腹部疼痛、呼吸困难、冷汗、恶心、呕吐、心前区不适等症,持续30 min以上.经用解痉或扩冠药物无效,患者立即到医院救治,做心电图、心肌酶谱均正常,未给予留观和治疗,30 min至48 h患者猝死.110例中,以40岁~45岁男性为多,共59例.

    作者:孟平安;孟晓波;孟晓玲;宋颜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病人D-二聚体(DD)、凝血因子、B型尿钠肽(BNP)的影响,探讨其对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拜阿司匹林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周为1疗程,共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BNP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前D-二聚体、PT、APTT、TT、FBG、BN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T、APTT、FBG、D-二聚体及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有效延长PT、APTT和FBG,并降低D-二聚体及BNP,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血瘀证病人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作者:李建文;张乐;崔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心尖部持续性心包引流常见合并症5例分析

    对各种疾病引发的中量到大量心包积液进行导管持续引流,改善临床心包填塞及心功能不全是积极有效的.心尖部穿刺引流是一种安全、简便和有效治疗方法.心包穿刺部位放置引流管有不同的部位,心包穿刺部位不同,放置引流管型号不同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也就不同.本文就心包积液心尖部持续引流的合并症进行分析.

    作者:刘广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左归丸与右归丸对EAE大鼠APP及GAP-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左归丸和右归丸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滋阴与温阳补肾法治疗EAE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髓鞘碱性蛋白(MBP)68-86免疫诱导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免疫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取大鼠脑白质与脊髓,采用Western-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APP及GAP-43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后第7天,激素和左归丸均能升高EAE大鼠脊髓中APP和脑白质中APP mRNA的过低表达(P<0.05或P<0.01),且在脊髓中二者对APP的调节优于右归丸(P<0.05);第14天,左归丸显著调节脑白质中APP mRNA的过高表达、脊髓中APP mRNA的过低表达(P<0.05或P<0.01),作用优于右归丸(P<0.05).免疫后第7天,激素与左归丸显著上调EAE大鼠脑白质和脊髓中GAP-43水平(P<0.05或P<0.01),在脊髓中二者作用优于右归丸(P<0.01),右归丸显著下调脑白质中GAP-43 mRNA的表达(P<0.05);第14天,激素与左归丸显著抑制脑白质中GAP-43的过高表达(P<0.05);第28天,激素组与左归丸组脑白质中GAP-43水平低于模型组与右归丸组(P<0.01).结论 左右归丸对EAE大鼠脑白质和脊髓中APP和GAP-43蛋白与基因的表达均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且左归丸的作用明显优于右归丸.

    作者:王义周;寇爽;闫翠翠;郑琦;张琪;赵晖;王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稳心颗粒与中药泡脚法联合治疗房颤并发下肢动脉栓塞

    目的 观察口服稳心颗粒联合中药泡脚治疗房颤并发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102例房颤致下肢动脉栓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口服稳心颗粒及中药泡脚,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总有效率7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稳心颗粒及中药泡脚联合治疗,在稳定心脏的情况下,有效控制栓塞进一步加重,同时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明显减少截肢率,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尚连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泮托拉唑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102例冠心病支架植入1年的病人根据是否服用泮托拉唑分为泮托拉唑组及非泮托拉唑组.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泮托拉唑组为7.7%,非泮托拉唑组为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泮托拉唑组为3.8%,非泮托拉唑组为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服用泮托拉唑未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泮托拉唑与氯吡格雷合用是安全的,并且服用泮托拉唑可以减少支架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作者:李阿平;樊秋艳;秦树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脑脊液置换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纤溶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液及脑脊液(CSF)中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动态监测SAH后3 d、7 d、14 d、21 d血液及CSF中D-二聚体,对比研究脑脊液置换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中的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急性期血液及CSF中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随病程延长血液及CSF中D-二聚体均逐渐降低,CSF中较血液中下降迅速,治疗组较对照组CSF中下降速度更快,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对SAH后血液及CSF中D-二聚体有显著影响,对SAH后抗纤溶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鱼海;杨金锁;张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0例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并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和胺碘酮片;稳心颗粒组口服稳心颗粒;胺碘酮组口服胺碘酮片.3组治疗时间为4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3.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6.7%;稳心颗粒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66.7%,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6.7%;胺碘酮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66.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0.0%.联合用药组临床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与稳心颗粒组和胺碘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室性早搏的效果比单用稳心颗粒和胺碘酮明显增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作者:何水生;曾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与异山梨酯(消心痛)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32例)、消心痛组(34例)、联合组(36例).麝香保心丸组予麝香保心丸2粒,每日3次口服.消心痛组予消心痛10 mg,每日3次口服.联合组予麝香保心丸2粒,每日3次口服,消心痛5 mg,每日3次口服.结果 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7.22%,麝香保心九组为90.62%,消心痛组为82.35%,联合组总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1.67%,麝香保心丸组为68.75%,消心痛组为64.71%,联合组总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对改善症状及心电图缺血的改变优于消心痛,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单独用药,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申玉敏;申素琴;王爱民;张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清cTnI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cTnI对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8例,根据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分为正常组(n=68)和升高组(n=60),对两组的临床预后随访分析.结果 cTnI升高组在随访期间死亡、病情加重、年住院次数>2次、年住院时间>30 d的例数较cTnI正常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TnI升高组患者较cTnI正常组的预后差.

    作者:陈焕梅;张雪娥;张巧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治疗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2例.两组患者予常规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常规滴注纳洛酮、尼莫地平、地塞米松、脱水降颅压、预防并发症、改善心脑循环药物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例数、死亡例数及总体疗效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短;发生迟发性脑病、死亡例减数少.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迟发性脑病发生率.

    作者:李青兰;亢春生;李海洋;赵宇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96例VB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眩晕宁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连服15 d.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每次5mg,每晚1次口服,疗程1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且无副反应.

    作者:李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养脑宁心汤治疗脑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养脑宁心汤在脑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诊断为脑动脉硬化合并1级高血压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自拟养脑宁心汤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片治疗.共治疗8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及血压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达标率为90%,临床总有效率为84%,主要症状如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健忘、失眠、腰膝酸软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养脑宁心汤能改善脑动脉硬化症的症状并有降压作用,为有效治疗脑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病的方剂.

    作者:徐电;王秦安;贺兰萍;贺学魁;宋军;董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比索洛尔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入选68例轻中度初发高血压患者,服用比索洛尔片4周后,采用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评价血压变异性及心率变异性,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比索洛尔治疗4周后24 h血压、日间血压及夜间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BPV显著降低(P<0.05),HRV时域指标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 比索洛尔降压作用疗效确切,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BPV,升高高血压患者的HRV.

    作者:李建微;姚凤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便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在48 h内的ACI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每日2次,连用14 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丹红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并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优于对照组的71.1%(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作者:努伦古丽·依拉洪;买地尼亚提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不同中医证型中风病人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估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风病病人的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期中风病人共210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进行分组,风痰瘀阻型96例,风火上扰型32例,风痰火亢型35例,气虚血瘀型47例.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时程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60天不同时点的指数变化,比较各组之间疗效差异.结果 各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以风痰瘀阻证组提高更明显,气虚血瘀组及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组效果较差.结论 中医证型不同康复效果也不同,应建立辨证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作者:齐锡友;董致郅;谢春荣;孙三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帕罗西汀对老年脑卒中后运动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老年性脑卒中后运动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帕罗西汀20 mg/d,连续90 d,两组患者同时接受物理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1d、90d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估.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21 d两组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治疗组FIM评分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安全有效,可促进运动功能康复.

    作者:潘宁;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7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行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 (AT Ⅱ)及血压变异性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压变异性明显减小(P<0.01),NO水平升高(P<0.05),ET、PRA、AT Ⅱ水平降低(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配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不仅降压效果好,而且可降低血压变异性.

    作者:林桂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予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溶液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B组心绞痛发作、室性早搏减少次数明显优于A组(P<0.05或P<0.01),心肌总缺血负荷减少量也优于A组(P<0.05).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佳,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谭健强;冯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焦虑抑郁状态误诊为冠心病2例分析

    焦虑抑郁状态又称精神感冒,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部分患者临床表现酷似冠心病,临床容易出现误诊.现将我院误诊为冠心病2例病例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曹冉;梁玉磊;周龙岗;孙立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