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2受体抗体在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刘学军;庞宇洁;罗潇

关键词:肺心病, M2受体, 抗体, 肺动脉压
摘要:目的 通过各模型组动物抗体的阳性率、滴度和肺动脉压改变分别与各观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及左右心室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分析肺心病发病与抗M2受体抗体的关系.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环孢菌素A组、尼卡地平组、主动免疫组).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M2受体抗体含量.采用孙氏法测定肺动脉压.结果 M2受体抗体测定,单纯缺氧组为66.67%,主动免疫组为100.00%,与对照组(阳性率为8.33%)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环孢菌素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肺动脉压测定,单纯缺氧组及环孢菌素A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免疫组、尼卡地平组与正常组没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缺氧组及主动免疫组心脏结构有明显变化.右室/体重比(R/BW);左室/体重比(L/BW);左室加室间隔(L+S);右室/左室加室间隔重量比[R/(L+S)]与对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孢菌素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2受体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在大鼠肺心病模型中明显增高,表明肺心病发病与对M2受体的自身免疫密切相关.大鼠左右心脏病理改变与M2受体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高度相关,而与肺动脉增高相关性不高;提示M2受体抗体对肺心病心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频率应答式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1资料1.1选择对象 选取2007年-2008年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患者,根据起搏器模式分为(VVI/VVIR)组和(DDD/DDDR)组;同时将双腔起搏器分为DDD和DDDR组.

    作者:孙乐瑾;李学文;吕吉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冠心病临床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 使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采集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药、中成药、西药及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64 039篇,丹参、黄芪、人参、葛根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药;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复方丹参片、麝香保心丸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成药;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辛伐他汀、氯吡格雷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西药;丹参注射液和硝酸甘油分别是中西药联用时常用的中成药和西药.结论 使用文本挖掘方法能够找到治疗冠心病高频使用的中药、中成药及西药,以及联用的中成药与西药,并为分析中成药和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使用规律提供文献学依据.

    作者:杨静;谭勇;郭洪涛;蔡峰;郑光;姜淼;吕爱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组,药物+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组(治疗组34例),单纯药物+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4例).入组前、治疗2周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为2.91分±1.21分与5.76分±4.17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分别为82.35分±10.32分与67.21分±19.86分,较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作者:宋凯英;徐平;雷显泽;李国艳;杨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西医结合三级康复疗效比较

    脑血管病是常见病之一,在病后存活患者中,约有70%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40%是重度残疾[1].本研究对脑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一级康复(早期)、二级康复(早、中期)、三级康复(早、中、晚期)三种治疗方案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玉华;陈家冠;余滢;吴齐伟;邓程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咪达唑仑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注射液治疗地西泮不能控制的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S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4月住院抢救的29例经地西泮静脉输注、苯巴比妥肌注治疗未能控制的RSE患者,评估使用咪达唑仑注射液控制RSE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作类型均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GTCS).29例患者中脑血管病致继发性癫痫16例,病毒性脑炎8例,脑外伤后3例,心肺复苏后2例,其中既往有癫痫病史者9例,均为停药或不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AEDs)的癫痫患者.结果 咪达唑仑治疗后,所有患者5 min内癫痫持续状态(SE)得到控制,1h后20例意识基本恢复.治疗前后心电图及血压、心率、呼吸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症状控制后24 h停用咪达唑仑无复发.结论 咪达唑仑注射液由于其起效快,对血压及呼吸的抑制较传统药物小,对地西泮未能控制的RSE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峰;雷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针药结合对冬季气温突变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针药结合对冬季气温突变诱发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采用冠心病模型,放置于人工模拟的气温悬殊环境中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检测气温骤升前后家兔血液流变学中相关指数.结果 前低温条件下,当气温骤升时,所有家兔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血小板聚集率均升高,模型组变化幅度大.升温结束后,生理组和针药结合组全血黏度下降,而模型组仍呈上升趋势(P<0.05),而且模型组升温后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和电泳指数均明显高于生理组和针药结合组(P<0.05).结论 气温突变导致的机体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自我恢复能力下降,是气温突变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重要机制.针药结合对气温突变导致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有较强的预防改善和回复作用.

    作者:焦孟;刘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和探讨治疗剂量下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月入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与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病人72例,记录基本情况,并随机分成奥美拉唑与氯吡格雷联合组(治疗组)与单用氯吡格雷组(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服药前和服药后第7天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间治疗前比较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治疗后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82).结论 治疗剂量奥美拉唑短期内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无明显影响.

    作者:任鸿坤;任志亮;刘娟;张国珍;王玲;高迎春;贺文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住院期间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23例CHF患者,将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三类,并对三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以接受利尿剂治疗居多,静脉制剂以呋塞米及托拉塞米为主,约占70%,螺内酯为主要的口服制剂.SHF、DHF 及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药物使用情况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占70.6%、71.0%、71.2%;β受体阻滞剂占56.3%、58.1%、49.3%;洋地黄占68.9%、19.4%、61.6%;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为主,占74%,平均剂量平片(10.9±5.4)mg,缓释片(18.1±6.8)mg.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四类药物使用广泛,总有效率达92.4%,需进一步加强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尹慧娟;黄淑田;张丽娜;贾美轩;金露萍;王瑞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XFZY)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E1(PGE1)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 选择ASO患者166例,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84例,XFZY组82例.对照组给予PGE1注射液10 μg静脉滴注,1次/日,21 d为1个疗程.XFZY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口服和PGE1注射液10 μg静脉滴注,1次/日,21 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凝血功能、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及踝/肱指数(ankle - brachial index,ABI).结果 XFZY组显效率为82.9%,对照组为54.8%(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动脉狭窄程度等指标均有改善,XFZY组较治疗前可明显提高ABI(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注射液合用能显著改善ASO患者肢体缺血症状,增加组织灌流量.

    作者:马鲁波;于春利;张童;杨淼;石波;庄百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对照组口服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两组均治疗14 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颈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血流速均较治疗前改善.结论 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用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联合治疗方案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较为有效方法.

    作者:顾晓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 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文拉法辛及谷维素治疗;治疗组予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 (P<0.05),HAMD评分6.49分±2.01分、SSS评分14.9分±3.9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文拉法辛治疗PSD不仅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邹立华;李惠;曾振强;陈小丹;邓忠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并发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和常规抗冠心病药物;对照组服用西药,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67% vs 65.00%,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 vs 43.33%,P<0.05).治疗组血脂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 vs 40.00%,P<0.05).结论 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钟飞;李伟;许先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府逐瘀汤联合丹参粉针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20例报道

    目的 用血府逐瘀汤结合丹参粉针的方法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方法 对入选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病人采用血府逐瘀汤加丹参粉针结合西医的方法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抗凝结合中医药治疗如丹参粉针静脉滴注、血府逐瘀汤加减.结果 治愈14例,复查x线胸片或CT显示肺栓塞病灶完全或大部分吸收,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栓塞基本再通;好转6例,复查胸片或CT显示肺栓塞病灶有所吸收,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栓塞部分再通.所有病人症状明显好转,胸痛减轻,呼吸困难消失,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人,下肢静脉血流恢复通畅,而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血府逐瘀汤结合丹参粉针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有效.

    作者:李君玲;张秋梅;蔡立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舒血宁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联合宁心益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8例

    目的 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针剂及益气养阴、化瘀解毒安神类中药配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口服宁心益脉汤(西洋参、黄芪、麦冬、丹参、川芎、三七、金银花、五味子及生龙骨等)配合静脉输注舒血宁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对照组口服辅酶Q10,及静脉输注钾镁能量极化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1%,总显效率47.3%;对照组34例,总有效率76.4%,总显效率23.5%(P<0.05).结论 舒血宁及参麦注射液合自拟宁心益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心肌酶学的作用.

    作者:赵海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贞芪活血汤治疗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阴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贞芪活血汤治疗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之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之肝肾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饮食调节十运动锻炼及戒烟等生活方式改变)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贞芪活血汤,每日1剂.观察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及治疗后180 d的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及舌脉象的变化,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后第1天,血脂、心电图ST -T段、中医症状疗效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80 d各指标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贞芪活血汤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从而改善心肌缺血.贞芪活血汤可改善阴虚血瘀证,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通畅之效.

    作者:朱巧;马俊;王振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丹龙醒脑方对老年肾虚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受体mRNA的影响与雌激素的比较

    目的 观察丹龙醒脑方对老年肾虚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海马受体(ER) mRNA的影响.方法 用D-半乳糖注射和甲状腺片混悬液灌胃建立老年肾虚大鼠模型,随后行双侧颈总动脉间歇结扎加剪尾放血建立老年肾虚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用电泳法检测各组ERmRNA表达.结果 丹龙醒脑方组和雌激素组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海马ER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丹龙醒脑方主要通过上调老年肾虚VD大鼠海马ERmRNA表达,实现其生物学效应,发挥改善痴呆症状的作用,其效应与雌激素效应相似.

    作者:危玲;周小青;何军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4月的住院患者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52岁~86岁,平均68岁.初发劳力性心绞痛32例,自发性心绞痛16例,变异性心绞痛6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6例.

    作者:王正忠;顾遵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M2受体抗体在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各模型组动物抗体的阳性率、滴度和肺动脉压改变分别与各观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及左右心室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分析肺心病发病与抗M2受体抗体的关系.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环孢菌素A组、尼卡地平组、主动免疫组).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M2受体抗体含量.采用孙氏法测定肺动脉压.结果 M2受体抗体测定,单纯缺氧组为66.67%,主动免疫组为100.00%,与对照组(阳性率为8.33%)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环孢菌素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肺动脉压测定,单纯缺氧组及环孢菌素A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免疫组、尼卡地平组与正常组没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缺氧组及主动免疫组心脏结构有明显变化.右室/体重比(R/BW);左室/体重比(L/BW);左室加室间隔(L+S);右室/左室加室间隔重量比[R/(L+S)]与对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孢菌素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2受体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在大鼠肺心病模型中明显增高,表明肺心病发病与对M2受体的自身免疫密切相关.大鼠左右心脏病理改变与M2受体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高度相关,而与肺动脉增高相关性不高;提示M2受体抗体对肺心病心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学军;庞宇洁;罗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昆丹颗粒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昆丹颗粒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造模组,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造模组灌胃高脂高糖高盐乳剂.造模6周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昆丹高剂量组、昆丹中剂量组、昆丹低剂量组、罗格列酮组,药物干预6周,在用药期间继续灌胃高脂高糖高盐乳剂.试验结束后,检测体重、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脂、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游离脂肪酸(FFA)、瘦素(lept).结果 昆丹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代谢综合征大鼠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尾动脉收缩压、TNF -α,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昆丹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体重、FFA、瘦素.结论 昆丹颗粒具有明显的减重、降糖、调脂、降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FFA、TNF -α、Lept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作者:王晶晶;郭景玥;裴天仙;郭传敏;郑广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VEGF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AMI的可能机制.方法 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30例疑似心绞痛而冠脉造影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AMI患者起病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时的血清VEGF浓度.对照组随机采血一次检测.结果 入院后第1天AMI患者血清VEGF浓度开始升高,治疗组第4天VEGF浓度达高峰,高于对照组(P<0.01),第7天血清VEGF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第14天VEGF浓度仍呈降低趋势,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第28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能影响AMI患者血清VEGF水平,推测其通过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参与保护缺血的心肌.

    作者:朱定君;陈志强;夏鸿莉;金道群;李振龙;刘紫燕;吴勇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