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奕南;尹梅祥;马艳青;李月清;黎锦如;文秀红;张广智;黎雪芳;闵水平;卓友光;罗素萍;杨艺
脑卒中后癫痫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现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8例卒中后癫痫病人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郜立红;赵秀杰;刘颖慧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将48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口服美西律(慢心律)150mg加稳心颗粒9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慢心律1 5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优于对照的87.00%(P<0.05),且在起效时间、复发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药合用治疗室性早搏见效快、疗效好,且复发率低.
作者:刘双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初步探讨经胸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ilips Sonos-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7例受检者进行经胸彩色实时三维超声检查.结果 彩色实时三维超声能够实时直观地显示心脏各心腔、瓣膜、大血管、房室间隔等解剖结构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像;能显示房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和范围;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的空间立体结构;立体显示心脏瓣膜病变.结论 经胸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为心血管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
作者:李天亮;李保;张顺业;高明兰;畅芳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刘绍武先生是山西省名老中医,也是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之一,毕生研究<伤寒杂病论>,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出了三部六病学说.对众多疑难杂症均有独到见解,并提出协调疗法的治疗原则,解决这些临床中棘手的问题,调心汤就是这众多方剂中有代表性的一个.
作者:刘剑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病人静息心率(RHR)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将入选的66例高血压病CHD病人分为心肌梗死(AMI)组31例,心绞痛(AP)组35例,高血压组(对照组)40例.所有病人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取22:00~06:00时段的每小时平均心率来计算RHR.结果 AMI组RHR(77.2±8.2)/min,显著快于对照组的(68.6±7.4)/min(P<0.01);AP组RHR(72.9±7.8)/min,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AMI组RHR亦明显快于AP组(P<0.05).结论 高血压病病人RHR增加与CHD危险性密切相关,是CHD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CHD事件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陈园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结果 治疗后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是较理想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纯天然中药制剂.
作者:顾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血管壁炎症的影响.方法 36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胆固醇组(HC组)、高胆固醇加氟伐他汀组(FC组)和高胆固醇加丹红注射液组(DC组);组织形态学分析AS斑块/内膜面积比值及斑块厚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酶法检测血脂;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主动脉弓血管壁核转录因子κB(NF-κB)含量.结果 DC组与HC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5),血管AS病变显著减轻(P<0.05),血管壁NF-κB及血清hs-CR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实验性AS家兔血管壁炎症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管高峰;华先平;王琳;杜令;孔祥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脑血灵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细胞凋亡及Bcl-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自体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实验组给予大剂量脑血灵颗粒,华佗再造丸为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通过TUNEL法检测原位凋亡细胞,免疫组化、原位杂交、Western-blot检测Bcl-2、Caspase-3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脑栽出血造模后7 d,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Bcl-2表达明显下降,Caspase-3表达明显上升;脑血灵颗粒剂及华佗再造丸均能使细胞凋亡的数量减少,同时增加Bcl-2的表达,降低Gaspase-3的表达;脑血灵颗粒剂组与华佗再造丸组比较,TUNEL阳性细胞数、Bcl-2表达的降低幅度及Caspase-3表达的上升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灵颗粒具有显著的抗凋亡活性,从而对脑出血后的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郑安;叶钦勇;林求诚;黄华品;刘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非睡眠状态间歇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原因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22例在非睡眠状态间歇性出现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5例,其中5例晚上睡眠加重,大多数于站立或活动(婴儿在哭闹后)或予阿托品或山莨菪碱口服后减轻.结论 非睡眠状态下出现AVB原因较复杂,可以是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或交感神经兴奋性低下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所致,可以是非心脏病变引起的迷走神经损伤,还可以是感染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
作者:袁琳;黄赛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在基层医院开展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0例病人实施自行设计的卒中单元医疗模式(观察组),并与80例传统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37.5%、78.8%(P<0.01或P<0.05),常见4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实施卒中单元医疗模式效果优于传统治疗.
作者:卢奕南;尹梅祥;马艳青;李月清;黎锦如;文秀红;张广智;黎雪芳;闵水平;卓友光;罗素萍;杨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心脏骤停(CA)在院前急救中是紧急的危险情况之一,病死率高.经过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LS),终实现心肺复苏(CPR)的成功.心肺复苏是急诊医学的重要课题,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如何进一步提高院前对心脏骤停病人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是院前急救医师不断思考的问题.现对太原市中意友好急救中心组织抢救的58例心脏骤停病人的资料,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军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祖国医学心主神明与冠心病病人的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65例冠心病病人和20名正常人进行量表问卷及电生理检查.结果 冠心病病人SCL-90总分、Hamiltion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结论 冠心病病人存在着认知障碍,心主神明与冠心病病人认知障碍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曹雪明;张泉;郑重;朱娜;毕榕;刘晋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糖尿病低血糖症状,如心动过速、多汗、精神意识状态的改变等已被人们所熟知,然而低血糖以偏瘫为主要表现时,临床上少见并且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病.现将2001年-2006年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低血糖偏瘫病人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立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除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60mg,每日1次静脉输注.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连续观察4周.观察两组病人心绞痛缓解程度、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疗效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心绞痛缓解程度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6.67%、6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心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作为活血化瘀药物,治疗UAP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张旭光;张予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发病的分子生物机制及益气活血中药冠脉宁对白细胞介素-8(IL-8)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9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冠脉宁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36名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用药前治疗组、对照组IL-8变化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IL-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不同证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及对照组IL-8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对照组IL-8均接近健康对照组.结论 中药冠脉宁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IL-8;检测IL-8可为急性心肌梗死及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三林;倪军;卫世强;孙新医;戴启宇;苏峰;张铁松;郭国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科素亚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6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病人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结果 两组治疗2个月后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 h 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肾功能损害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效果优于依那普利组(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联合应用,在达到同等降压水平同时可减少ACEI的用量,降低其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张素英;李瑜;李改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医(激光)血疗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4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和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疗法(ILIB);对照组仅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70.45%高于对照组的55.81%(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与激光血疗法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可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冷启宁;张春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服药两周各观察疗效及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等.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4.4%,心电图疗效为总有效率为8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3%、67.7%(P<0.01);治疗后两组病人每天心绞痛症状及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片的消耗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 曲症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
作者:曹中有;郝江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 I)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CS病人76例,入院后立即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清cTn Ⅰ水平,并观察病人住院期间和随访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76例ACS病人中,血清cTn Ⅰ值增高(≥0.16 ng/mL)者32例,在30 d随访中cTn Ⅰ增高组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明显高于cTn Ⅰ正常组(P<0.05).结论 血清cTn Ⅰ值增高是ACS病人预后预测因素,并且是ACS病人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巩怀征;刘霞;姜硕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2005年9月-2006年2月,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8例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雁明;张湘玲;王海阳;张志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